区政府各委、局、办,各街道办事处:
《黄浦区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1日
黄浦区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上海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十三五”期间黄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努力形成区属国资国企主业更突出、竞争力更强、带动力更大、对区域战略和转型发展贡献度更高的新格局,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浦区国资国企紧紧围绕“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努力提升综合实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显著进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功能升级主力军
国资规模和盈利稳步增长。2010年底至2015年底,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资产稳步增长。国资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逐年提升。区属国资国企在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露香园旧改、南京路东段商业能级提升等区重点功能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2.深化国资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国企改制重组
“十二五”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深化改革、优化布局、重组整合”的总体部署,通过改制剥离,推动相关企业与委办局的脱钩改制,基本完成了区建交委、绿化市容局下属养护作业领域企业的脱钩工作;不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指导重点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加快清退亏损企业、空壳企业和长期无回报的参股企业;制定了改革改制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企业职工权益。
3.创新资本运作方式,提高国资证券化水平
加快推进资本证券化,新世界股份非公开发行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国有股东权益管理,配合上海银行做好H股上市前筹备工作;鼓励企业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抓好融资创新,支持外滩投资集团等发行企业债券。
4.完善国资监管机制,增强国资监管效能
区国资委制定并完善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收益收缴、支出管理等监管制度;健全了国资经营预算管理体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自主经营权,防范运营风险;完成了国资信息化动态监管平台一期建设,形成动态监测机制,确保监管到位。
(二)存在问题
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仍需优化。区属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和房地产两大业态,业务相近,功能重叠,同质化企业较多。商业企业传统盈利模式正面临“互联网+”的极大挑战,房地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主要承接政府性项目。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不强,与“经典黄浦,精品城区”的要求尚有距离。
2.国有企业竞争实力有待加强。区属上市公司平台的运用尚不充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尚未得到深度融合。面对建设任务繁重和融资空间已趋饱和的两难局面,功能性企业的转型压力日增。区属企业内部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还不充分,对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3.国资监管体制机制还需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尚待进一步健全建立,国资“管少、管精、管好”的具体措施亟待确立,科学分类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国资监管手段与方式亟待适应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二、“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上海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放在建成“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四个标杆”和“四个前列”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强化国企市场化主体地位,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序发展国有资本、非公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形成区属国资国企主业更突出、竞争力更强、带动力更大、对区域战略和转型发展贡献度更高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从国资国企的功能定位出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顶层设计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指导作用,通过资产剥离、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优化结构布局,塑造整体优势。
2.坚持存量盘活与增量创新相结合。通过重组整合、优化升级,盘活存量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将现有潜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勇于先行先试,加快引入战略投资相关方,通过增量带动存量,加快国企“走出去”步伐,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3.坚持释放活力与强化监督相结合。牢牢把握国资监管“放”与“收”之间协调平衡与节奏力度,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充分释放区属国有企业经营自**;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坚持市场主体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既注重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和公共责任理念,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保障、提高质量,积极参与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表率作用。
(三)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黄浦国资国企发展实际出发,确定“秉持一个宗旨、发挥四大优势、推进五项改革、聚焦四大主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区属国资国企改革。
“秉持一个宗旨”:紧紧围绕黄浦区打造“经典黄浦、精品城区”的发展目标,以全面提升区属国资国企价值创造能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核心宗旨,当好服务区域发展、引领产业升级、造福民生社会的改革排头兵。
“发挥四大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挖掘黄浦区属国资所拥有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品牌文化优势、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优势,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资国企。
“推进五项改革”:重点优化国资监管、完善国资布局、实施国资运营、提升国企治理和推动创新发展五大维度,着力提升区属国资国企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聚焦四大主业”:围绕功能性物业和房地产、新型商业、新金融和高端现代服务业,运用“互联网+”、“品牌+”、“旅游+”等创新思维,引导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集聚,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将在以下四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进一步明确出资人职责与分工,构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工作体系,探索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工作模式,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全覆盖监管体系,显著增强国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做大做强新型商业、房地产开发和功能性物业、新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主业,形成与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商贸区功能定位相匹配、与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相吻合的国资产业布局,更好服务于全区的战略和发展目标。
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功能定位和分类划分为基础,落实企业经营自**,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实行员工持股制度,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形成一支具有忠诚意识、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优秀品行的企业家队伍。
四是营造企业市场化运作环境。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发挥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资金保障作用;加快竞争性领域市场化业务的上市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竞争类企业实施多维度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进一步提高经营性资产证券化率,激发国企经营活力与动力。
黄浦区国资国企“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指标
发展指标 | 2020年目标 | |
经营 指标 | 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亿元) | 年均增长4.5%,达到320亿元 |
国资保值增值率(%) | 年均增长4-5% | |
结 构 布 局 | 集团化 | 打造1-2家具有一定资产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
产业化 | 90%以上经营性国资向主业集中 | |
法人 治理 |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 探索实行员工持股制度,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
资 本 运 作 | 对接资本市场,营造市场化运作环境 | 充分利用资本运作平台,推进资本运作项目有序实施 |
监管 体制 | 管资本架构 | 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架构体系 |
分类监管 | 构建完善分类监管体系 | |
统一监管 | 基本实现区属经营性国资统一监管全覆盖 | |
收益上缴 | 经营性国资收益上缴比例不低于30% |
三、“十三五”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加大重组整合,优化布局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以投资管理和资金管理为抓手,合理引导项目投资企业,强化集团资金管控,推进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区属企业积极参与区域重大工程、重点功能性项目、商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掌控区域核心资源,提升对优质资源的掌控力。
1.加大重组力度,推动国资向主导产业集中
一是整合重组房地产类企业。以“主业突出、定位清晰、错位发展、功能提升”为原则,重新定位区属房地产企业,按市场化开发类、功能类开发、高端物业管理类、保障性公房管理类等为主业,围绕业务发展现状推动企业业务重组,将功能相似、业务相关企业进行合并,促进资源向资产状况好、人才素质优、拓展能力强、承担任务重的企业集聚,将非主业、收益水平较差的业务进行转让或关闭,压缩房地产企业数量和促进资源集聚,以提升房地产业务能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向市场化体制机制转型。
二是整合重组商业服务类企业。以打造黄浦区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为契机,充分依托老凤祥、新世界、益民集团等商业类上市公司平台,加大区属商业类国有资产证券化步伐,提升国资流动性;加快推进传统商业企业转型提升,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培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性平台企业;促进商业与文化、创意相融合,提升传统商业的附加值和能级;加快推进多层次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品牌企业特别是老字号企业的改革力度,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引进优势资源和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组建品牌联盟、整合品牌资源,发挥平台集聚和规模优势。推动“品牌+互联网”、“品牌+新金融”,对接“四新”经济,助推品牌企业跨界融合,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黄浦品牌能级。
2.优化国资投资方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黄浦产业发展特点,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四新”经济,推动国资在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度。以新金融为重点,探索建立汇聚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各类金融业态的机制,形成国有资本金融服务集聚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在高端服务业的引导作用,构建国有资本引导和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政策机制,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的创新性,培育发展移动互联、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等新兴服务业,塑造新兴领域的引领和竞争优势。
围绕建设“经典黄浦、精品城区”发展愿景,着力实施“一带四组团”发展战略,按照市场需求及区域发展要求保持国资在重点区域及项目中的投资比例,发挥国资对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重塑金融功能,重现金融风貌,重树金融品牌”为核心,加快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形态建设和功能提升,建成外滩金融集聚带;以大世界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商旅文联动为纽带,推动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动区与南京东路周边商业的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繁荣繁华的世界知名文化演艺集聚区;以做强一批老字号企业为目标,突出品牌宣传,加大产品研发,在依托南京路、淮海路两条商业街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升品牌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以淮海路、南京路建设为载体,以国际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推进重点商业商务项目建设,打造时尚高雅的世界级商业街区和国际高端商务区。
3.彰显社会责任,促进国资向民生服务推进
推动黄浦区国资国企积极参与文化、养老、公房管理及社区商业等民生领域的建设,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国资盘活变现力度,加大民生重点领域投入力度,支持黄浦区域建设和民生改善。支持相关企业集团开展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利用企业集团在物业管理、工程建设上的优势,依托区民政局的指导,规范管理养老社会服务机构,促进我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稳定和谐做贡献。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的体制机制,发挥好国有资本的功能引导作用。探索在企业集团的二三级公司层面或者新建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作,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联合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教育、文化、保障房建设等领域公共服务事项。
4.优化企业管控能级
以“横向收缩行业跨度、纵向收缩企业层级”为原则,以点上收缩亏损企业、休眠期企业及长期无回报参股企业为手段,加大收缩管理层级力度,缩短决策链条,引导企业集团集中优质资源,聚焦主业,做大做强。
(二)加强资本运作,提升运营效率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和增量资产合理布局,推动区属国资内部资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推动区属国资的有效流动。
1.探索设立投资运营公司
探索组建区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统筹管理区属国有资产,开展产业投资及股权运作,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投向区委区政府指定的政策性投资项目、区属企业资本证券化投资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系统梳理区属国有集体资产,加强分层分类管理,探索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提升核心资产价值;分类处置变现低效资产,为优势资产持续增长提供资金支撑。
2.做强做优上市公司
加大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力度,通过收购、兼并、资产注入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做强做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一步理清上市公司内部资产关系,解决上市公司主业发展瓶颈问题;通过资产注入,增强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为后期业务拓展和公司市值提升做好前期准备;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新的机制和活力,布局新产业,为上市公司发展带来新亮点,促进国有资本价值最优化。探索市值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并在保持国有大股东地位前提下,根据资本市场情况择机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3.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立足区属企业自身优势领域和潜力领域,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在对各企业集团内部主业和辅业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根据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将低效、无发展前景的资产予以变现退出,将盈利水平较好的资产通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实现在适当的交易平台公开上市。
(三)发展混合经济,激发企业活力
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为目标,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1.引入战略投资者
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控股集团,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区域经济的开发建设,推动黄浦区经济结构加快转型。战略投资者引入之后将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层面、业务层面上进行优化创新,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业链拓展能力,实现走出黄浦,打造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产业集团。
2.上市公司再融资
充分利用区属大型企业集团合并重组后取得的成果,以上市公司为操作主体,通过定向增发或股权质押等形式开展再融资活动,以获取相应的资金,用于上市公司主业发展,提升国资整体运营效率。
3.探索经营者和员工持股
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试点经营者和员工持股,重点围绕发行方式、资金来源、适用范围和托管方式等环节进行探索,委托具有资产管理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咨询、策划、管理,提高持股计划的专业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四)优化公司治理,完善市场机制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投资层级的收缩调整。
1.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竞争类、功能类企业特点,分类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竞争类企业,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建设,在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企业中探索对董事会三权的落实。功能类企业,探索外派财务总监制度。
2.加大经营层市场化选聘力度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采取择优选拔和自主培养相结合,逐步加大企业经营性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逐步落实竞争类企业董事会选人用人权,逐步提高市场化选聘经营层的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条件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经营层副职及竞争类企业二、三级子公司经营层中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契约化方式,明确任职目标、权利和职责,同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操作过程,健全配套政策,形成企业领导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
3.建立科学薪酬分配体系与中长期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与区属国有企业相适应的、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科学薪酬分配体系。竞争类企业适当提高绩效年薪所占比重,拉开基本年薪与绩效年薪之间差距。功能类企业探索在其承担区属重大项目合同或协议中以约定方式实行专项考核,适时探索中长期激励。
(五)完善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
1.加快向“管资本”为主转型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要求,牢牢把握“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改革方向,从出资人角度出发,把功能、目标和主要职责聚焦“管资本”为主。一是着力职责监管,以“管资本”为主,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和维护资本安全。国资委职能定位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二是着力章程监管,以章程监管为载体,通过对股东及股东会职能调整、授权,修改完善公司章程,使公司章程成为行使出资人权利法定依据和基本手段,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经营自**。三是着力契约监管,以契约监管为重点,在考核定位上,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提高考核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透明度。考核理念更加突出市场导向,考核重点更加聚焦创新转型和区域重点任务。四是着力绩效监管,以绩效监管为抓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比例,国资上缴收益主要用于服务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打造等。
2.实施更加精准的分类监管
大力推进依法监管,努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针对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在战略规划制定、资本运作模式、人员选用机制、经营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更加精准的分类监管。
一是分类明确企业功能定位。本区国有企业主要分为竞争类与功能类两个大类。竞争类企业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实行商业化运作,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以市场化手段更高效地完成区委、区政府任务要求、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以完成特定区域内的市政建设、重大项目(任务)等为主。
二是分类明确企业监管方式。竞争类企业,由国资委行使股东权益,以章程管理为载体,进行直接监管,通过签订契约方式,与国资产权代表(董事长)明确资产经营、资本营运目标和任期目标,以及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功能类企业,由国资委和区相关委办局协同,参照市场化监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以任务节点完成情况为考核重点。
三是分类明确企业考核方式。竞争类企业,考核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实行国资委考核产权代表、董事会考核经理层的分层考核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员明确任期,实行契约考核和激励。功能类企业,考核机制以任务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为导向,通过契约方式,明确考核双方的责权利,对重点任务实行专项考核。有混合业务的企业,探索以“权重法”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
3.提升国资监管专业化能力
一是建设专职专业化董监事队伍。通过社会公开选聘,建设外部董监事“人才库”;改进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重点从董事会规模结构、制度建设、运作管理和业绩绩效等四方面,设计规范董事会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区属国企董事会分类评价和分析改进,不断强化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加强外派董事、监事的日常管理、评价考核与服务支持,通过树标杆、促交流、强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二是建立国资监管协同会商工作机制。以出资人监督为主,整合纪检、国资监管业务处室和外派董监事资源和信息,构建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和监管信息共享数据库,统一协调国资监管年度任务和专项活动。以企业内部监督为辅,整合企业内部董事会、审计、纪检监察、法律、财务、内控等部门资源,规范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充分采信合格第三方评价结果,建立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审计机构、咨询机构等外部专业支撑机构的合格名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采信第三方评价结果,提升监管有效性。
三是建设提升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探索建立区属企业财务中心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按照竞争性业务与功能性任务的不同,对区属重点企业的国资预算、决算、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与监控分析,达到管控严密、预警及时、运行安全、战略引领的效果。
四、 “十三五”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企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理清党委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之间关系,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和制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在国企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国企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
(二)加强依法监管
着力提高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打造国资监管法治环境,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法治国企。落实“四项清单”,明确国资委和区管企业责权边界,落实履职清单,推进政企分开,建立政府任务项目化、契约化的常态机制。管住两条底线,一要促进国有资本增值,二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三)加强协调配合
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加强与区相关部门沟通,形成改革合力,加快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方案,使参与各方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各方联手,大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氛围,宣传改革的典型和经验,鼓励探索、实践、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四)加强监督制约
推进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管体系;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和监管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