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商业与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11-10 浏览量:14

区政府各委、局、办,各街道办事处:

  《黄浦区商业与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0日


黄浦区商业与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黄浦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是黄浦全面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和世界级商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黄浦商贸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编制《黄浦区商业与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黄浦商贸面对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现代商业转型升级的各种挑战,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黄浦打造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不断调整结构、创新模式,黄浦商贸业继续保持在全市和全国的引领地位和影响力。

(一)商业商务稳步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1.6亿元,年均增长2.76%,完成规划目标的104.4%,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商品销售总额达5650.6亿元,年均增长4.86%,完成规划目标的108.7%。全区引进合同外资61.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97亿美元,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154.7%和203.5%。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96.9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85.6%。

(二)商业转型持续推进。坚持推进以南京东路、淮海中路为重点的商业结构调整工作,“两街”调整面积约为61.4万平方米,完成了大丸百货、K11购物艺术中心、爱马仕之家等一大批重点商业结构调整项目。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共有12个街区入选上海特色商业街区。积极探索以“四新”为引领的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涌现了买手制百货、综合体验型购物中心、顶级旗舰店等商业新模式。依托上海时装周等大型活动,集聚一批设计师和买手店品牌,奠定了时尚产业发展的基础。2015年,我区获得本市首个“上海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称号。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自主品牌创新,区财政共落实品牌发展资金8887.8万元,拉动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2亿元,以老凤祥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实现了走出国门。

(三)高端服务业形成产业高地。集聚了金佰利、美国船级社、以化等一批代表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总部型、领袖型、创新型、功能型企业,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达41家,数量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总部经济集聚和辐射效应日渐明显。打造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以豫园地区为核心区域,推进部、市合作项目,注重增强黄金珠宝消费对现代服务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推动黄金珠宝产业向规模化、平台化、设计化、时尚化发展。积极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发展商业领域高端服务,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和质量均位列中心城区之首。

(四)民生保障成效显著。完成17家标准化菜市场的改造和建设,实现追溯系统在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9家菜市场入选“全国菜市场追溯系统运行先进”前50名。开展菜市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菜市场周边环境。推进菜市场与属地居委会共建,推出为属地高龄困难老人送平价菜上门等服务。推进为民实事项目,实施“早餐工程”,建设早餐网点32个。

二、“十三五”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存在着各种积极因素和不利影响,黄浦商贸发展的机遇挑战并存。

(一)机遇与挑战

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为黄浦商贸业向高端化转型带来新机遇。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有利于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黄浦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6+5+X”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标杆,将有利于黄浦商贸业加快创新升级,向高端化转型发展。

上海自贸区扩区为黄浦区商贸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上海自贸区扩区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涉外经济为主的黄浦区在主动对接中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为黄浦建设世界级商圈增添新契机。国内消费增长,中等收入人群规模扩大、收入水平提高,上海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提出以新消费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有利于黄浦商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时尚消费、品质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加快建设世界级商圈的步伐。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主要有:世界经济形势尚未企稳,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国际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将给我区外资外贸发展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传统市级商圈面临新兴商圈、海外购物、电商等分流,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商业经营模式加速升级等多重挑战,转型升级更趋紧迫。全国范围内百货业连续下滑,对百货占比较高的黄浦商业带来严峻挑战。

(二)优势与劣势

黄浦是上海传统的商业大区,其优势和潜力主要表现在:

战略定位的优势。作为上海的坐标原点,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及核心商业商务区,黄浦的服务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较为发达,拥有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三大市级商圈和众多城市地标,金融、商贸、文创、航运、旅游、专业服务业高度集聚,创造了产业间融合发展、商业商务互生共荣的有利条件。

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黄浦是海派商业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日久弥新的海派创新文化特征。豫园是上海的根,秉承了上海700多年的历史文脉。“两街”在全市、全国的品牌影响力经久不衰,南京路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淮海路以高雅和时尚著称。

优质资源的综合优势。黄浦商业、旅游、社会文化事业、活动、品牌老字号等资源十分丰富,“两街”等商业地标、田子坊等旅游景点、各类文化设施、剧院、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矗立其间,旅游节大巡游、上海时装周等重大活动在此集聚,占据上海半壁江山的96家老字号、一大批知名的品牌商业企业同台竞技,整合优质资源系黄浦商贸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浦商贸发展的劣势和不足,主要有:黄浦区土地资源稀缺,高品质的商业商务楼宇增量不多,租金成本高;商业业态、模式与消费需求升级之间还存在着不适应、不匹配;对标世界级商圈,在服务质量、商品品质、综合体验上仍有不少差距;商旅文融合转化度不足,优质资源的潜力挖掘转化不够。

三、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

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对标世界最具影响力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以“双自联动”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商贸产业结构,培育和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加快推进传统商业街区的创新转型,着力推进商贸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能力水平。

(二)发展目标

1.聚焦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以承接自贸区扩区为契机,加快制度创新和贸易发展,发挥黄浦商业商务的比较优势,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提升高端现代服务业能级,将黄浦打造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2.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高端服务业商务创新示范区。着力培育和发展“四新经济”,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黄浦的资源综合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发展,打造高端服务业商务创新示范区。

3.聚焦世界级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适应现代消费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从品牌导向向模式导向转变、从静态定位向动态引导转变的趋势,抓住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契机,推进时尚新产业的融合发展,把“两街”建成世界级商业街区。

4.聚焦民生保障,打造居民生活便利的宜居社区。抓好标准化菜市场回归公益性等民生实事,推广社区商业新模式,提高社区商业的便利性,打造“10分钟+24小时”的生活服务圈,提升民生综合保障能力。

(三)经济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00亿元。

2.商品销售总额6000亿元以上。

3.新增商业商务面积130万平方米。

4.全区亿元税收楼宇超过70幢,其中区级税收亿元楼宇达到30幢。

5.经上海市政府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力争达到50家。

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黄浦商业要围绕四大发展目标,完成五大主要任务,做好十八项重点工作:

(一)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传统商业能级提升

围绕将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打造成世界级商业街区的目标,逐步构建完善以“3+2+X”为核心的商业布局,即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3个市级商业中心,打浦桥、南外滩2个区级商业中心,X个特色商业街区,加强街区功能联动,保持和发展黄浦商业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引领地位和影响力。

1.推进市级商业中心转型升级

(1)南京东路外滩商圈。坚持繁荣繁华,通过强化经典的历史认同、重塑独特的商业景观、集聚综合的都市功能、更新引领的支柱商家、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创新有效的管理模式等途径,夯实世界级商业街区基础。推动一百商业中心项目、世茂商城转型升级,加强与新世界商城、来福士广场的联动,把南京东路西藏路区域打造成上海标志性的核心商业中心。推进永安百货、时装公司、华联商厦、新世界休闲港湾等一批商业项目的调整转型升级,优化提升贵州路、金华路等支马路的休闲功能,推进浙江中路、山西南路等支马路开发,推动南京路步行街与周边商业街区联动互通,进一步提升南京东路步行街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文化演艺、艺术展览等与商业的跨界融合,推进大丸百货优化升级,惠罗商厦、慈安里整体招商,179项目、华东电力大楼改建、转型,加强与外滩商业的有机联动,把南京东路东段打造成富有海派特色的集时尚经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商业新地标。推进光陆大楼等一批老大楼的保护性开发利用,进一步增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商业、休闲等配套功能。

(2)淮海中路新天地商圈。坚持高雅时尚,充分挖掘淮海中路独特的商业文化魅力,通过业态调整和功能升级,将淮海中路打造成“世界品牌聚集地、商业文化特色地、时尚消费引领地、新颖业态策源地、旅游休闲目的地”。东段(西藏南路—重庆南路)推进维多利亚秘密、淮海南丰荟、尚贤坊、瑞安广场、中环广场等一批商业项目的改造和调整,形成高雅精美特色区域。中段(重庆南路—瑞金二路)推动锦江国购与市百一店实现空间、资源共享,加快龙凤地块项目改造,推进雪豹商城改造升级,打造区段商业标杆,以点带面引领中段调整,形成经典时尚特色区域。西段(瑞金二路—陕西南路)推进新歌商厦、国泰公寓、巴黎春天等项目调整升级,形成活力创新特色区域。优化提升淮海中路支马路,东段借助130街坊旧城区改建项目,强化嵩山路、黄陂南路、马当路与新天地商圈的联通功能,中段和西段充分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底蕴,推进雁荡路、成都南路、思南路、茂名南路的业态调整,将商业、历史、人文元素串联融合,使淮海中路由条状商业街向块状商业街区转变。

(3)豫园商圈。坚持民族民俗,以传承、融合、发展为引导,将豫园商圈建成上海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区、国内外优秀品牌集聚的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推动豫园商圈与十六铺地区的联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豫园商城二期、城隍庙广场(原豫城时尚)、金豫商厦二期等项目开发建设,促进豫园商圈全面升级。充分发挥豫园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放大豫园中国日、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美食文化节等“三会九节”的影响力,推动民间工艺、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消费体验产品开发,优化豫园文化旅游核心服务功能。顺应黄金珠宝消费升级趋势,促进黄金珠宝行业创新转型发展,加快集聚国内外黄金珠宝行业优秀品牌总部和旗舰店,着力提升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的产业能级。

2.深化区级商业中心形态建设和功能开发

(1)南外滩商圈。以金融商务功能为主导,注重多元功能复合,着力提升商务、商业、文化、旅游、休闲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项目、董家渡13号、15号地块等开发建设,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建成与金融中心功能相匹配的区级商业中心奠定基础。

(2)打浦桥商圈。以创意、文化为特色,进一步强化打浦桥商圈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功能。加强田子坊业态调整,建设文化高品位、社会高效益、管理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日月光二期建设,推动日月光一期、金玉兰广场、海兴广场等业态调整升级,打造休闲旅游目标消费地,成为上海最具海派特色的知名商圈。

3.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特色街区

加强对特色商业街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注重特色商业街区在行业、业态、商品和服务、营销、综合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特色性。促进新天地休闲娱乐街区、老码头滨江特色餐饮酒吧街区、田子坊创意街区、思南公馆风貌保护街区等提质升级,打造知名特色商业街区品牌。推动福州路文化用品街、绍兴路文化特色街、茂名南路定制服装街、云南路美食街、雁荡路休闲文化街等街区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结合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提升金陵东路商业功能和特色。开展北京东路转型升级的研究,推动低端市场业态转型、调整和升级。

(二)培育“四新”经济,推动商贸创新转型

主动对接上海“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创新驱动作为商贸业能级提升的新引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

4.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深化具有黄浦特色的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对接黄浦“一中心五集群”文化功能区建设,推进大世界等重点文化项目周边商业业态调整升级,形成以文化项目为核心,周边商业业态配套,内外联动,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格局。办好上海购物节、上海旅游节开幕大巡游、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新年倒计时、上海时装周等全市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发挥商旅文活动对消费和产业的带动作用。以迪士尼-黄浦双向目的地营销等为抓手,打造具有黄浦商旅文特色的产品、服务和地标,推动文化活动人流、旅游休闲人流向消费客流转化。

5.深化数字商圈的综合运用

深入挖掘“两街”数字商圈功能,建立“两街”商业客流基础数据库,推进街区大数据与重点商家“小数据”的对接。通过分析人流结构、时段和变化规律等数据,为规划制定、结构调整、营销活动等提供基础性数据,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微信公众号“网上南京路淮海路”的服务功能,开展整合营销,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提高用户粘性,扩大数字商圈的用户群和影响力。

6.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大力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集聚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主体,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在本区设立总部。推进外贸B2B出口,鼓励传统外贸企业应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出口等综合业务。加强电商信息及交易安全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7.顺应消费升级培育商业新业态新模式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培育拓展品质消费、时尚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推动商业与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购物中心、百货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增加体验式、个性化、主题化业态。探索发展买手制百货、体验型购物中心、品牌集成店、主题概念店、会员制商店、个人定制商店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业态。推动发展以生活方式为引领的新兴商业模式,更加注重购物和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更加注重挖掘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人文底蕴,增加社交体验,满足消费者对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的追求。

8.推动小商品市场整治与调整

深入排摸分析全区小商品集贸市场经营现状和矛盾问题,聚焦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业态不符合城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坚持“市场主导、分类施策”原则,持续推进“关闭一批、规范一批、调整一批”。加强安全管理,全覆盖开展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依法关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市场,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超范围经营、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取缔存在严重违规经营行为的市场的经营资格。加强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噪音扰民、占路经营、跨门营业、乱堆物、乱停车等管理顽症,改善周边环境。促进调整转型,发挥政府服务平台资源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聚焦产权年限、产权分割等问题,加强法律和政策研究,鼓励和引导有转型意向的业主自主转型升级,推动国有产权主体率先调整。

(三)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时尚产业高地

积极发挥时尚产业对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快整合黄浦区优势资源,带动多产业融合联动,提升黄浦区在时尚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黄浦区打造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

9.建设时尚消费与设计平台

发挥买手制百货、综合购物体验等商业新模式的引领作用,鼓励设计师品牌、买手**店等业态集聚,形成时尚品牌消费高地。发挥爱马仕、上下等知名时尚品牌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秀品牌汇集,加速时尚设计要素的集聚。设立时尚学院,加快培育时尚设计人才,打造时尚设计研发平台。

10.建设时尚发布平台

依托新天地、老码头秀场等特色载体,依托上海时装周等知名时尚活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发布会、国际时尚论坛、时尚展览展销会等主题展览展示活动,在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时尚潮流展示发布平台。联合文化传媒企业和时尚传媒企业,开展时尚指数发布等工作,搭建专业化的时尚信息发布平台。

11.建设时尚综合服务平台

优化时尚贸易服务功能,结合时装周活动发布,引入国内外优质的品牌代理商和分销商,搭建专业展览、贸易洽谈平台。发挥黄浦区金融服务业优势,着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领域,鼓励设立时尚产业基金,为中小时尚企业孵化与培育等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等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引入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商务咨询服务品牌机构。

(四)发挥黄浦综合优势,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

充分发挥黄浦特有的资源综合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聚焦“6+5+X”,推进一批重点行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高端服务业商务创新示范区。

1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培育、引进贸易型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发展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投资中心、管理中心以及连锁企业总部等不同类型的总部经济,推动已有总部提升能级。围绕核心和骨干企业,集聚上下游企业,促进重点行业的集群化生存、总部经济的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链发展、价值链整合和生态链成长,不断提升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13.大力发展平台经济

集聚和培育一批综合性、专业性交易、支付、消费、服务、跨境贸易平台企业,积极打造创意设计、科技研发、采购交易、展览展示、时尚消费、品牌发布、成果转化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发展专业特色平台,依托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争取国家宝玉石交易所落户黄浦,建设黄金珠宝要素市场体系。

14.大力发展涉外经济

培育利用外资新动力,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加快集聚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和各类功能性机构落户黄浦,不断提高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15.大力发展品牌经济

制定品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品牌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各类优秀品牌在黄浦集聚发展,构建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活动品牌、产品品牌交相辉映的大品牌发展格局,提升黄浦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搭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品牌营销、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锻造核心竞争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老字号品牌的活力,重点发展一批行业龙头品牌,创新发展一批特色知名品牌,保护扶持一批具有优秀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粹品牌。

16.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探索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体系。深化“上海市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围绕“6+5+X”高端服务业发展体系,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高端业务。培育一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超千万美元的服务外包骨干型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总部型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创业型服务贸易企业。加快建设保税仓库,充分发挥保税仓库在促进贸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发展社区商业,提升民生综合保障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健全副食品供应体系,提高社区商业的便利性,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保障民生,扩大消费,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7.加强菜市场建设管理

推进实施菜市场新一轮布局规划,优先推进布局盲点区域规划菜市场落地,积极推动开展新模式菜市场探索,大力推广社区智慧微菜市场,推进形成以标准化菜市场为主渠道的菜市场、大卖场、菜店、生鲜超市、社区智慧微菜场副食品供应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设立区菜市场回归公益性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探索组建区国企菜市场管理平台,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对标菜市场回归公益性目标,建立健全具有黄浦特色的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实施有第三方参加的菜市场评估考核机制,奖优汰劣,努力把菜市场建设成为社区邻里生活中心,确保菜市场回归公益性。

18.发展社区商业新模式

探索社区商业“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发展模式,不断提升“10分钟+24小时”便民生活圈品质。推进社区商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动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进入社区。推广新邻生活站等社区型购物中心新模式,引领社区消费新时尚,满足都市社区人群日常基本需求和更加高品质生活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制度和政策保障

深化“双自联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一是深化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复制和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二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区政府与上海海关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联网监管实现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整合,加快保税仓库建设。深化区政府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自贸区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相关政策的优先复制,同步实施,不断提高黄浦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和制定推动商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一批政策措施。四是加强商业整体规划研究。与国际一流的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两街”商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方案,推动商业结构升级、街区公共空间提升、商圈服务体系和功能完善。加强相关部门联动,促进南外滩等地区功能开发和业态布局同步规划。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与监管能力

探索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与监管模式,不断优化商业生态环境,加快培育高效、诚信、文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要优化商业生态环境。推进公共空间焕新,开展街区景观、人行步道引导标识、公共配套设施、静态交通、灯光等设计,使其与业态功能相匹配,打造更具文化观赏性、消费舒适性、街区整体性、交通便捷性的商业生态环境。二是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级商业街区的目标,按照“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要求,加强监管,重点打击侵权假冒伪劣等行为,探索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增加协管力量,加大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确保不发生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三是加强商业诚信建设。按照“最放心的商品、最满意的服务”的要求,开展诚信商户、优质服务商户、优秀服务员等评选和宣传,探索建立先行赔付、商品追溯等机制,打造“两街”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

(三)统筹协调社会资源

以“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统筹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形成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商贸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商业结构调整、数字化商圈建设等工作中的协调和推进作用。二是加强与社会专业服务资源联动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服务、评估咨询、专业培训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为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建设、高端服务业和时尚产业的打造提供重要支撑。三是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按照“市属企业联手调、区属企业带头调、社会企业引导调”的思路,推进传统企业体制改革,形成商业新思维,激发区属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四)加强商贸人才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商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复合型、创新型的领军人物,建立健全高端人才的服务机制。一是加快制定人才集聚创新举措。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全球进一步集聚一流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建立企业经营者全球招聘、公开选拔机制和契约化管理平台。二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技术融合的大趋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顶尖时尚人才培育机制与著名院校,设立时尚学院,开展时尚产业专业教育。开设专业培训机构,打造黄金珠宝产业的人才孵化基地。三是加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开展职业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服务质量等综合素质,提高服务品质。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