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外资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2-16 浏览量:14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是黄浦外资外贸高速发展时期,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外资项目1512个,同比增长67.6%;引进合同外资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1%;实际利用外资5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9%,合同外资与实到外资总额持续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完成145亿美元。2011年我区较好地完成了进出口总额,达到5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完成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完成3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涉外经济贡献接近47%,比重在中心城区名列前茅。
  涉外经济能级不断提升,发展势头良好。总部型、领袖级、知识密集型企业大量入驻,国际顶级奢侈品品牌企业集聚,使黄浦区涉外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十一五”期间,黄浦区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31家,世界500强企业达到了164家,圣戈班、金佰利、赫克力士、旭化成、英威达等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和保德信、运通、丸红、NYK、日立、恩梯梯、德科、菲亚特汽车金融等世界500强企业慕名而来,江诗丹顿、登喜路、爱马仕、路易威登、杰尼亚、卡地亚、蒂芙尼、寇驰等顶级外资品牌纷纷落户,还有法国必维、德国劳氏等世界顶级船级社的引进,在进一步拓展黄浦区利用外资领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黄浦区涉外经济发展水平。
  涉外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愈加明显。现代服务业成为引进外资的主要领域,商贸物流业、专业服务业、休闲服务业、文化创意业、金融服务业和服务外包成为黄浦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十一五”期间,新引进外资项目中现代服务业项目占到95%以上,合同外资比重约占50%;外资商贸企业增长势头迅猛,如全球两大纸品品牌美国“金佰利”和印尼“金光”、世界排名第三的“宏碁电脑”、“施华洛世奇水晶”、“尼康映像”、“东芝开利空调”等众多世界知名消费类品牌纷纷入驻;外资房地产尽管项目数量不多,但单个项目体量大,能级高,引进合同外资量增质升,合同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重接近一半,发展重心也从高端房地产向高端商业商务转变,107、108地块,日月光中心,滨江地区局一等一批外资功能性房地产项目,成为外资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引进合同外资中,入驻企业增资比重超过50%,反映了外资企业对在黄浦区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实际利用外资与合同外资水平基本持平,充分显示了黄浦区利用外资的实际成效。
  产业集聚不断加强,形态继续完善。一是以索尼电子、保乐力加洋酒销售、新宇钟表等领袖级企业为代表,初步形成了生活资料采购批发等细分行业高地;以淮海中路796及东段路易威登、杰尼亚等国际顶级奢侈品品牌旗舰店为代表,初步形成了奢侈品零售高地;以外滩地区施华洛世奇、百达翡丽、多喜加班纳等国际奢侈品品牌旗舰店为代表,初步形成了经典品牌集聚高地。二是专业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面、多样化的行业体系,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投资、咨询等领域具有了较强的发展实力。三是休闲服务业以“上海旅游节开幕式”、“玫瑰婚典”、“上海新年倒计时”、“豫园新春民俗灯会”等大型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新天地等标志性功能区域为载体,吸引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充分利用商务楼宇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8号桥、田子坊、江南智造、幸福码头等创意园区成为外资外贸发展的新载体和新特点。五是新兴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菲亚特汽车金融、盛通融资租赁等国际著名融资机构的入驻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六是服务外包先发优势明显,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财务会计为主的专业服务外包和以系统集成、开发、运营为主的信息服务外包初具规模和特色。全区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重点服务外包企业。
  外贸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持续提高。外贸企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年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从无到有。外贸结构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比重稳步上升,能级进一步提高,尼康、劳力士、H&M等知名商贸企业对南京路、淮海路的繁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作用。贸易方式进一步转变,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到90%,贸易伙伴进一步增加,新兴市场不断拓展。
  “十一五”期间,涉外经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以产业凝聚企业,以优质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基础统计数据没有建立指标体系,工作拓展的手段和内容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二、发展背景
  (一)发展机遇

  外部因素。“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将基本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健全,法治环境持续改善;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程加快,开放型经济格局进一步巩固,后世博效应逐步显现,这些大环境有利于黄浦区外资外贸的进一步发展。
  内部因素。黄浦区涉外经济工作基础扎实,发展水平较高;“十二五”期间又是黄浦区商业商务楼宇相对集中产出时期,外滩金融集聚带、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以及打浦桥地区等一批商务楼宇的推出,将大大缓解长期以来商业商务资源紧缺的局面;同时,加强市、区协作,充分利用黄浦区与市商务委的协作平台,争取一系列政策先行先试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将为黄浦外资外贸“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一是东南亚、拉美等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商务成本低廉,对我国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资外贸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黄浦,对黄浦“十二五”外资外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从内部因素来看,由于与相邻的静安、徐汇等中心区地理环境相仿,功能相同,同质竞争激烈;同时,来自浦东和新虹桥商务区的非对称竞争张力加大,给黄浦涉外经济“十二五”发展带来压力。三是黄浦区自身商业商务资源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外资外贸工作体制机制与产业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总体上看,黄浦“十二五”外资外贸发展,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但积极因素仍是主要,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应对之法。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外资外贸质量,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鼓励创新,更加注重发挥综合环境优势,更加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继续保持外资外贸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强化功能、促进辐射,使黄浦成为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集聚、现代服务业发达、商旅文产业全面融合的中心城区。
  (二)发展目标
  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45家;新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专业服务业企业15-20家;累计引进合同外资超过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左右;以“十一五”末为基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0亿美元。
  四、发展任务
  (一)加快结构调整,聚焦总部经济

  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中心城区投资、融资、采购、结算、法律、认证等功能。引进一批金融外资机构;新增一批外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吸引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咨询、会计、审计、设计、会展等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一批功能性外资项目;集聚一批以人力资源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业态的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企业。
  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提升区域涉外经济发展能级,增强区域涉外经济影响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区域涉外经济贡献度。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销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总部型企业,每年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2-3家;加大用地支持、人才引进、融资扶持等工作力度,帮助入驻外资企业实现业务整合,积极推动区内总部型企业升级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放大黄浦总部型经济的功能和效益。
  (二)加强功能集聚,提升产业能级 
  围绕我区发展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业、休闲旅游业、航运物流业六大重点产业格局的总体目标,加大重点产业的招商力度,加快完善配套服务体系,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域的领先外资企业,提高利用外资比重,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促进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
  要依托黄浦区金融、贸易、航运等产业优势,按照总体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要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借势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商贸业能级的提升,以此来支撑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要联动金融、航运和专业服务业,鼓励发展贸易融资、租赁、拍卖等业务,积极发展口岸贸易、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促进金融、航运、贸易功能的互动融合,形成相得益彰、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承载并联动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
  (三)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产业高地
  根据区域现有产业发展程度和集聚特点,围绕重点区域开展定向招商,促进企业集聚,打造产业高地,推进 “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街区和淮海路街区;人民广场公共文化商务区、新天地国际高端商务区、豫园商业文化旅游区、打浦桥综合商务区、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
  全力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更加突出“一带”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集聚新型金融机构、强化金融延伸服务、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世博后续效应,主动配合世博场馆后续调整开发利用,大力培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会展等核心功能和优势产业,打造世博滨江现代服务业生态商务集聚区;大力推进上海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建设,引进集聚珠宝钟表、创意设计、专业展会等相关行业的国际品牌、机构、团队、大师,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集聚龙头企业,促进服务贸易
  要在注重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重点促进五大领域的服务贸易。按照巩固优势、发挥特色、挖掘潜力的原则,先行对金融、商贸、旅游、文化、信息科技等五个黄浦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分类指导、重点促进。积极引进和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
  探索服务外包主题型商务楼宇开发。服务外包重点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等。黄浦区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契机,充分利用我区次新大楼数量较多的资源条件,加快次新大楼改造和商务楼宇“腾笼换鸟”,引进相关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力争有1-2幢服务外包专业楼宇。
  (五)加强战略合作,培育民族品牌
  充分运用黄浦区众多品牌资源,加强战略合作和战略联盟,深挖品牌文化,探索资本运作,加快市场拓展。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国际战略合作伙伴,重点推进黄金珠宝、餐饮食品、五金机电、中西药业、服装行业等优势行业,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资本化运作、专业化重组、产业链整合为主线,开展招商引资引智,以及引渠道、引技术,甚至引理念、引模式,快速增强产业发展实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外资在推进区域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区域技术水平,加大引进、吸收、消化技术工作力度,加强科技小巨人和区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证,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外贸品牌培育,扶持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提升涉外经济竞争力。
  要转变思路,强化意识,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走出去”。鼓励本土企业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在各层面的战略合作,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作用,加强信息服务与业务指导,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扶持本土企业到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推进涉外经济双向发展。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培育民族品牌,并进而扩大“引进来”的视野和能级。
  (六)完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力度
  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资环境。不断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诚信市场和和谐社会,优化市容环境和交通条件,创造宜居、宜游、宜商环境;充分发挥协会平台功能,加强合力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商务环境,优化产业生态,营造“亲商、招商、安商、留商、扶商”氛围,不断提升外资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积极开展招商、安商、留商工作。要从健全机制入手。健全和完善项目责任到人的招商推进机制、定期走访的网络沟通机制、市区联手的招商推介机制等三大招商机制,继续做好各类招商活动。要从加强招商着力。遵循“好人家、好作品、好价格”原则,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努力促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招商的功能落地、项目落地、税收落地。
  五、发展举措
  (一)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快投资便利化制度与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外资审批“四位一体”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缩短审批周期,为外资入驻减少时间成本。搭建整体招商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部门信息、管理资源和地区优势资源,定期、统一向外发布招商信息,实现供需信息对接和信息公开透明,提高产业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效益倍增。完善重点企业首席联络员制度,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范围,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密切同企业的关系,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企业的所想所需所求,第一时间协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以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吸引投资者。
  (二)加强规划先行和政策引导
  围绕黄浦区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导向,通过规划先行、入口引导、政策倾斜等调控手段,积极引进符合黄浦发展的外资企业入驻。聚焦重点区域,外滩金融集聚带,全力推进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外资服务业企业的集聚;南京路街区和淮海路街区,着力推进高端外资商业企业的集聚;人民广场公共文化商务区,着力推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专业服务、文化展览等高端外资服务业企业的集聚;新天地国际高端商务区,着力推进高端会计、法律、咨询等外资专业服务业企业的集聚;豫园商业文化旅游区,着力推进黄金珠宝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优质外资企业的集聚;打浦桥综合商务区,着力推进商贸、休闲旅游等优质外资企业的集聚;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着力推进文化、创意、商贸、会展等优质外资企业的集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在全区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促进总部集聚和能级提升
  继续放大外滩金融集聚带、人民广场公共文化商务区、淮海路、新天地国际高端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商业商务环境对外资总部型企业的集聚效应,通过进一步营造和提升投资环境,集聚更多的商贸类和专业服务类外资总部型企业。充分利用47、48地块思南公馆、外滩金融集聚带、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等优质商务资源,加强宣传、加大营销、强化招商,吸引创意类外资总部型企业入驻。发挥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优势,呼应浦东“7+1”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滨江会展类、金融服务、船级社、休闲服务等领域外资总部型经济集聚区。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内外市场及商旅文联动发展,包括外资、内资联动,外资、外贸联动,外贸、内贸联动等,拓宽涉外经济发展领域和载体,在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和外资发展空间的同时,扩大区域外贸发展规模和能级,放大涉外经济发展效应;着力加强市区联手和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与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及重点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招商安商留商手段;积极鼓励外资、外智参与区域商业结构调整,在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国际化高端商业商务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外资中介组织参与涉外经济管理、服务和业务代理,提升涉外经济管理服务水平。
  (五)完善队伍建设和运行分析
  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黄浦涉外经济格局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为涉外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体系,健全外资外贸数据库,扩大统计对象覆盖面,丰富统计分析覆盖领域,加大统计力度,加快数据更新,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全面准确反映涉外经济发展规模和贡献,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浦区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