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2-19 浏览量:18

人口问题关系到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区委、区政府“整合提升、一体发展”的要求,以及《黄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我区“十二五”专项规划整合修订工作的通知》(黄发改委[2012]11号),对原黄浦、原卢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进行整合修订,编制本规划。
  一、人口现状特征
  1、常住人口继续下降,户籍人口保持稳定
  据“六普”数据,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67.87万人,比2005年的78.01万人 减少10.1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2.03万人。与2000-2005年期间平均每年减少2.47万人相比,“十一五”期间,人口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但势头有所减缓。
  2011年,黄浦区的户籍人口90.56万人,与“十一五”期初基本持平,比常住人口多22万人,户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反映了黄浦区的户口“含金量”较大,区域声望较高,对导出人口具有较大的挽留力。
  2、人口出生率呈回升趋势
  2011年,户籍人口出生6786人,出生率为7.49‰,比2005年的4.71‰上升2.17个千分点;“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出生约5751人,相比“十五”期间的3624人有明显的回升,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死亡率也在回升,所以自然增长不会出现显著反弹。
  3、人口老龄高位稳定,高龄化程度加剧
  “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黄浦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13.65万人,占20.1%,虽比2000年略有下降,但比上海市平均水平高出近5个百分点,仍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区之一。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比重达到23.0%,比2000年上升了8.2个百分点。因此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问题仍然是“十二五”更长期人口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4、各街道常住人口分布不均衡
  “六普”数据显示,各街道常住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其中老西门街道人口密度最高,为6.01万人/平方公里,其次为豫园街道和淮海中路街道,分别为5.10、4.11万人/平方公里,密度最低的为瑞金二路街道,为2.54万人/平方公里,老西门街道人口密度为瑞金二路街道人口密度的2.37倍。“十二五”期间黄浦区的人口除了要进一步向区外疏解,在区内的均衡分布问题也值得关注。
  5、常住人口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六普”统计数据显示,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7.5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8.89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1.66万人。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2933人上升为25911人,净增一倍,而高中及以下程度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学历层次的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更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对区域发展的品质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6、各类经济活动人口大量集聚
  “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消费人群、通勤人口和旅游人口等非常住人口呈现出“短期性”“突发性”“高流量”“集聚性”及相互叠加的特点,使区每天和每个周末的集中时段里出现人口超常规的高密度现象,一方面为区域发展带来了财源和活力,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坚持围绕“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发展主线,以深化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以实施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生殖健康/人口与发展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强人口统筹协调,提高人口素质,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与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预期“十二五”期末常住人口规模在60万人左右;户籍人口规模在90万人左右。
  ——人口素质稳步提升。稳定低婴儿死亡率和低孕产妇死亡率水平,人口预期寿命继续保持在上海市领先水平。 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劳动者比重逐步提高,“十二五”期末不低于15%。
  ——人口分布进一步优化。合理调整人口总量与分布,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更加和谐适宜、绿色环保。
  ——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扩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覆盖面,形成半小时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圈。
  三、“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强人口统筹,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加强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的统筹。根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疏解居住人口,为黄浦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商务用地,优化区域形态和功能。
  ——按照城区建设规划,加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筹,提高土地空间的利用效率,拓展生态空间,营造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继续深入开展黄浦区重大人口问题的实证性研究,提出符合黄浦实际的工作对策和具体举措,为全区人口综合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合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利用人口普查和实有人口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基础,加强人口分析预测,深入研究关系区域社会事业和社区服务资源布局的相关问题,提高人口分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努力使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城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经济社会需要相适应。
  (二)整合区域相关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整合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资源,推进优生促进工作,全面落实预防出生缺陷各项任务。
  ——整合教育、人口计生、卫生、妇联、计生协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资源,联手做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相关服务管理机制。
  ——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促进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体系的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
  ——建立和完善各类教育培训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围绕黄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世博效应,增强现代服务业各类高端领军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
  (三)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加强生育调节指导,引导群众避开出生高峰期生育孩子;引导和鼓励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实现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建立“人口红利”情况通报制度,引导企业注意吸纳年轻活力人口,进一步激发城市人口创业创新活力。
  ——开展老年人口需求状况调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通过区区联动、城郊联动,加快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综合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为老年人服务网络。重点解决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老年父母以及独生子女老年家庭中的独居、残疾、高龄、贫困老年人的照料服务。
  ——加强社区为老服务基础能力建设,发挥信息化手段和社工服务的作用,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和精神慰藉需求。推进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倡导“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以知识化、健康化营造一个代际和谐、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老龄化社会。
  (四)深化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认真实施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生殖健康/人口与发展项目。在总结和推广第六周期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通过“完善人口社会政策”、“深化管理评估改革”、“促进生殖健康权利保护”和“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的拓展与深化”四个重点领域的探索,推动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在人口计生法律框架下,围绕群众关注的有关生育政策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与和承担人口社会政策完善的试点工作,为高层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试点推广提供运作模式。 
  ——完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决策机制,探索建立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方法,丰富和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实施、有效监督、信息支持”的科学管理机制。
  (五)树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进一步强化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增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加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和优化服务环境。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和完善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促进模式,推进家庭计划指导规范化。深化家庭责任意识,促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坚持围绕群众需求,夯实基础服务,凸现和扩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一街一品特色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计划生育药具“优得”工程,完善药具服务网络和供应载体,优化药具宣传、咨询指导,大力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药具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六)加强依法行政,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深化生育关怀“甘露工程”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生殖健康权利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自我**意识和能力,促进生殖健康权利保护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依法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行政执法公正性。完善法律顾问参与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依法开展各项行政审批、行政确认以及行政给付,做好人口计生政策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升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公信力。
  ——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受益面,推进相关公共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衔接配套。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与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逐步加大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在医疗卫生、就业培训、教育等方面的扶助力度,建立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措施。
  ——深化具有黄浦特色的“生育关怀甘露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经济扶助、精神慰藉、舆论支持关怀计划生育家庭。通过“甘露结亲情”等项目推进,形成长效关怀机制。
  (七)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以实有人口信息库为依托,建立提供人口基础信息的共享应用和服务机制,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推进《黄浦区实有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优化和完善系统应用功能,实现人口信息实时变动,为人口服务与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以社区信息化为支持,强化人口计生信息与社区信息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八)探索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管理模式,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在“两个实有”管理中搞好户籍人口居住地服务和政策协调,探索中心城区“人户分离”和户籍人口居住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
  ——加强区域协作,深化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现居住地为主和源头管理相结合,做到信息互通、服务互动、管理互补。以外来人员集聚的街区、居住点和建筑工地为重点,继续扩大流动人口双向管理的覆盖面。
  ——根据外来流动人口的行业构成和本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对新生代流动人口需求的研究,对流动人口实行分层分类的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常态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建立出生性别、引产监测网络和登记报告制度,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
  ——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为一体,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服务管理范畴。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区为主、社会参与,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有序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强化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服务管理等方面同步谋划,同步实施。
  (九)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构筑政府、社会、公众参与的宣传工作网络
  ——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功能,在全社会广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婚育观。继续加强高层倡导,借助党校、传媒、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人口意识,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
  ——深入宣传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人口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更加突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家庭计划指导。更加注重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增强覆盖面和渗透力,使人口计生宣传工作更加符合人文环境和市民心理特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机制作用,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宣传工作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平台、资源整合、统筹发展”的宣传工作体系,形成“大联合、广覆盖、出精品”的社会宣传工作格局。
  四、“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人口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环境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坚持人口发展综合决策,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综合决策,推进人口计生工作。 
  ——加强规划的实施与监督,落实好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与评估。
  (二)建立人财保障机制,推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
  ——加大人口发展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对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管理网络建设、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和自身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确保人口计生机构和人员稳定,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居委会至少应配备1名人口计生专职人员。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不同岗位职业特点,推动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生殖健康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为重点推进职业化工作,引导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向生殖健康咨询、社会工作、统计等职业制度过渡。
  (三)发挥人口计生社会载体作用,提高社会参与率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挥计生协会在服务计划生育家庭民生、推进群众自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建立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合作的工作机制,构建政府、社会团体、群众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实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探索完善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协同服务管理新机制。

(黄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