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2-20 浏览量:17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原黄浦区、卢湾区的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开拓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城区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上海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显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原卢湾区实施“共建美好家园”——公民道德建设综合工程,每年开展4000份公民道德建设问卷调查。原黄浦区深化“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促和谐——争做‘经典黄浦’文明人”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原卢湾区广泛开展“迎世博,大家参与”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迎奥运、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在区域内大力弘扬了奥运精神、世博精神、上海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典型宣传、道德点评以及道德之星、文明格言、文明家庭评选,利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原卢湾区的何金娣、项全雄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原黄浦区、卢湾区都持续组织“学雷锋、展风采”社会实践活动展示,深入推进“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原黄浦区汇编了《美德》、《黄浦区厨房工程道德实践小故事》等一批经验材料,一些工作经验被中央文明网连载4篇,入选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5件,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和谐家庭故事10个,入选市《上海文明丛书》道德小故事5个及典型案例3个。
  2、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初步形成。原黄浦区、卢湾区以迎奥运、迎世博为载体,以全市文明指数测评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创建理念,始终坚持精心打造“务实创新、持之以恒”的特色品牌,始终坚持“齐抓共管,管理科学”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标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完善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管理办法和考评体系。区文明委切实发挥统筹指导功能,促进条块联动,培育工作品牌,扶持活动团队,设立活动平台,深化社会动员,坚持督查整改。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
  3、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参与、齐创共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截止2010年12月底,原卢湾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单位,原黄浦区、卢湾区共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4个,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城)3个,市、区两级文明单位723个,其中市文明单位192个、市文明社区10个,市、区两级文明小区159个,其中市文明小区156个。原黄浦区、卢湾区都着力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品牌培育成果彰显。“八年一瞬间”摄影大赛、“世博林”植树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社会反响良好。迎世博600天行动有序推进,世博认知、主题实践、志愿参与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城区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礼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迎世博文明指数七次测评均在全市名列前茅。在文明社区创建中形成了“诚信社区”、“区域联动创建”、“除陋习、树新风”等40余个品牌,在文明单位创建中形成了“奉献社会献爱心系列活动”等100余个品牌。在创建工作中还形成推广了一批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准,建立了文明小区、和谐楼组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居委会、居民文明楼组、业委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创建经验和文明行业创建“六进社区”工作经验。市文明办在小东门社区,召开首次上海市社区迎世博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我区小区环境整治的工作经验。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围绕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心理、人格、行为、观念和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作用。原卢湾区深化“文文明明进校园、进家庭、社会行”活动,加强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形成社区有亮点、学校有品牌、家庭有特色、全市有影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格局。原黄浦区、卢湾区紧紧围绕迎特奥、迎奥运、迎世博、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以及入队入团、18岁成人仪式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动。倡导“迎世博,建绿色网吧”,推广“绿色网吧”预警联动机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文明明”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广应用奖。2009年,原卢湾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5、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效应持续显现。志愿者服务和志愿者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做好规范化管理、登记注册的同时,建立了区志愿者网站,积极招募世博志愿者,圆满完成特奥会、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原黄浦区、卢湾区服务世博园区的有志愿者579人、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10195人、城市文明志愿者近25万人,成为精彩世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实现长效常态,探索完善包括确立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志愿服务形式、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等志愿者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公益、助残帮困、公共服务、交通文明、平安建设、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文明风采,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弘扬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原黄浦区、卢湾区共有646支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南京路民兵团员学雷锋为民服务、“卢小志和卢小圆”青年志愿者团队等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抓手,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原黄浦区近30年坚持不懈推进南京路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有效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努力在全区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的生动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学雷锋、树新风”之路。
  6、学习型社会建设氛围浓厚。学习型城区建设全面推进,积极贯彻落实市相关文件精神,成立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五年规划,形成发挥学习型机关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学习型企事业资源支持作用、发挥学习型社区基础载体作用、发挥学习型家庭细胞培育作用的“四块联动”创建格局。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小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坚持每年开展区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原黄浦区推出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纪实、文集、制度汇编、版面展示,组织主题展览,制作学习资源分布图,推出“一月一聚焦——学习人生”专栏、《黄浦区市民讲坛》、全市首家社区教师工作室、社区学院(校)自编教材、社区学校“一校一品”等特色项目。原黄浦区、卢湾区坚持理论指导、科研引领,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先后荣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优秀奖、推荐奖、优秀论文奖。充分发挥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居民区办学点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作用,开设知识型、技能型、娱乐型、兴趣型、科技型、休闲型课程,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近五年来,有70余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形成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
  五年来,原黄浦区、卢湾区上下齐心协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成为了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的过程,成为了凝聚人心、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成为了健全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也成为了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过程。良好的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经历了上海世博会的重大考验和全面检验,为在新时期更好地推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撤二建一”后的黄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不足:在创建活动社会参与方面,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主参与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城区文明形象塑造方面,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奖惩制度、完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载体手段创新方面,驾驭新兴媒体、引领社会风尚、影响社会不同群体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紧紧抓住“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这条主线,围绕“美好城市,美好生活”主题,以“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为抓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已形成的工作成果,实现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双提高;发挥五个作用,即充分发挥市民自律的主体作用、文明创建的基础作用、主题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测评监督的激励作用、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坚持六个结合,即坚持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礼仪文明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道德实践、执法管理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推动、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上下联动、条块互补、同城效应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阶段成果相结合,坚持总结经验、吸收借鉴、不断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城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撤二建一”后黄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六大特色工程,即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工程、巩固世博文明成果工程、志愿服务工程、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工程、特色创建工程、终身学习工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有效资源,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成果,为黄浦区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做发展服务经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城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努力把黄浦建设成为城区形象更加优美、公共环境更加有序、行业服务更加温馨、社区生活更加和谐、市民举止更加优雅的文明城区。
  三、“十二五”发展任务
  (一)以打造幸福生活为重点,大力实施“文明和谐城区建设工程”

  实施“文明和谐城区建设工程”,把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等融入文明和谐城区建设的全过程,夯实文明和谐城区建设的基础,使居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共同追求转化为自觉践行公共道德的内在动力,推进“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1、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黄浦精神”大讨论活动,提炼并弘扬富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黄浦个性特色、引领黄浦未来发展的“黄浦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对“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的认知认同,使之成为全区人民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成为推动黄浦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紧紧抓住国庆、五一、七一等重大庆祝日和党的十八大、市十次党代会召开等重要时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区形成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风尚,增强干部群众爱中华、爱上海、爱黄浦的情感。借助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着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打牢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广泛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在全区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挖掘、树立、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黄浦好人榜”,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教育、激励干部群众,在全区营造见贤思齐、争当模范、昂扬向上的社会风尚。
  2、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围绕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深入开展践行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公民道德建设的人文内涵,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把共享幸福生活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倡导科学、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法制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使“共享幸福生活”人文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所有黄浦人的共同追求。积极培育文明风尚,把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作为共享幸福生活的切入点,持之以恒开展以社会公德、网络道德、文明礼仪、志愿服务、人际关系、科学生活方式等为重点的“讲文明、树新风”的公民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营造共享幸福生活的社会氛围。切实强化实践养成,注重知行统一、道德养成,依托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论坛、道德评议等多种道德实践的载体和形式,结合传统节日、重要庆祝日等,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更加关注白领群体、“新上海人”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社会各群体在广泛参与中感悟提高,使人民群众的道德之识真正转化为日常之行、社会之责、关爱之心。努力创新工作载体,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方针,开展专项问卷调查了解群众需求,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继续运用和深化“居民公约”、“小区点评台”、“示范榜”、“文明劝导队”等有效工作载体。把握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时效性强、影响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建立网上道德论坛、文明短信传递等参与平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进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拓展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空间。不断丰富文化生活,繁荣群众文化,使之成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感受节日氛围中传承中华文化、感悟中华美德、增强幸福感受。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群文团队建设,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一街一品”、“一企一品”、“一校一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群文团队。深化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等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
  3、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把雷锋精神渗透于公民道德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庆祝南京路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30周年为契机,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发扬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的坚韧精神,形成符合中央精神、反映时代特征、具有上海特色、凸显黄浦特点、适应群众需求的活动品牌,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不断挖掘学雷锋活动的时代内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有效途径和常态机制,注重群众参与、注重增强实效、注重不断创新,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努力做到学雷锋活动的常抓常新。
  (二)以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大力实施“巩固世博文明成果工程”
  把放大世博文明建设效应作为“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实施“巩固世博文明成果工程”,把握两个不同阶段,即前一个阶段巩固办博成果,后一个阶段全面深化提升,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尤其是服务保障世博中形成的长效机制,推动黄浦区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秩序文明和礼仪文明再上新台阶。
  1、巩固提升城区环境文明建设水平。围绕“洁净的城市、可爱的家”环境文明建设主题,充分发挥城区环境建设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作用,充分发挥环境文明与市民行为文明的积极互动作用,大力推进城区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努力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区环境。完善和落实以环境卫生、养护绿化、维护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门前卫生责任制,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环境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垃圾减量分类”专项活动和“百万家庭低碳行”行动。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设置充分体现都市美感的建筑小品、雕塑和绿化景观等,美化城区景观,展现城区美好形象。规范和完善全区公共场所的语言文字和导向标识,完善以中英文对照为主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2、巩固提升城区服务文明建设水平。围绕“微笑的城市,满意的你”服务文明建设主题,着力在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级、服务效益上下功夫,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服务规范、外语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继续对全区所有窗口行业员工开展学习培训。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目标纳入窗口行业管理目标之中,通过制定岗位规范、开展全员培训、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树立服务标兵等综合措施,不断改进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建成一批服务示范窗口,培育一批服务明星。建立健全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窗口服务行业的群众满意度。
  3、巩固提升城区秩序文明建设水平。围绕“和谐的城市,谦让的我”秩序文明建设主题,聚焦社会公德,整治顽症陋习,深入推进“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餐、文明用网”等文明创建实践,使践行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巩固和发展交通文明示范路口、路段以及区域创建成果,完善交警、协管员、志愿者“三位一体”交通文明管理机制,努力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秩序。到2015年底,保持并形成一批市、区交通文明路口、交通文明示范路段、交通文明示范区域。
  4、巩固提升市民礼仪文明建设水平。围绕“友善的城市,温暖的他”礼仪文明建设主题,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当好文明礼仪的示范者、践行者,深入开展“邻里节”、“五好文明家庭”、“好邻里”等创建活动,培育知荣辱、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风尚。
  (三)以弘扬志愿精神重点,大力实施志愿服务工程
  把上海世博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推动黄浦志愿者工作长期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学雷锋实践活动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把深化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的创新抓手,实施“志愿服务工程”,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全力打造在全市领先的志愿服务常态化运作机制、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平台,提高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使志愿者工作成为新时期黄浦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黄浦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全区常住人口的15%。
  1、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工作机制。着力建立健全更及时的志愿服务信息发布系统、更科学的志愿者评价激励系统、更温馨的志愿者培训服务系统、更开放的志愿者活动策划系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为志愿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需求对接的平台”、“增长才干的课堂”和“精神滋养的家园”,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新时期志愿者和志愿者工作的新需求新变化,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委托、授权、认领等运作方式,健全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和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提高各级各类志愿者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2、加强志愿者服务基地、项目、岗位、活动建设。根据“专业化储备、规范化培训、品牌化培育、项目化使用、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的工作要求,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力求实现“三个转变”:即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活动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加大对志愿服务基地自我运作的帮扶力度,打造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区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在志愿服务的项目设置、运行管理、活动方式、资金筹措、绩效评估等方面,满足社会需求、注重社会评价、体现社会功能。以城市文明志愿者实名注册为契机,整合全区各类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网络,探索志愿者分级管理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常态。着力把志愿服务向社区延伸和拓展,强化区、街道两级志愿者协会的职能,努力拓展志愿人群覆盖,激发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扩大各类群体、各类年龄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
  3、培育和倡导志愿文化。传承世博志愿服务理念,从黄浦区位特征和区情特点出发,在城区景观区域建立城市志愿服务站,面向社会公众拓展信息咨询、区情宣传、文明引导、特色服务等公共功能,形成志愿服务新载体和新平台。将学雷锋活动作为弘扬志愿文化的有力抓手,不断丰富拓展南京路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的品牌内涵,通过开展集中性宣传展示和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展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和志愿者风采,有效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培育学习雷锋、做志愿者的文化自觉。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志愿者嘉年华”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社会公益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志愿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强化社会激励和社会认同,评选表彰宣传激励优秀志愿者,激发全区方方面面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倡导志愿文化,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文明和谐氛围。
  (四)以深化“文文明明”品牌为重点,大力实施“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工程”
  坚持“寓教于乐、实践育人”,实施“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工程”,让“文文明明”与未成年人的成长相伴。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夯实家庭教育基础,搭好社区教育平台,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合力。
  1、推进特色主题活动。把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整体环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把握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规律,着眼于实践育人和道德养成,提升“文文明明”品牌的影响力,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抓住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点环节,把集中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文文明明”道德讲堂、“文文明明”实践基地、“文文明明”网络社区三大健康快乐成长平台,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学校、社区、校外教育基地的共建联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参与中,践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奉献社会的道德要求,打牢道德基础,实现道德养成的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切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工作室、互联网、热线电话、社区学校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建立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探索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培育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之中,加快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
  3、净化优化健康快乐成长环境。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以网络内容管理、网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重点,实施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的作用,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出发,提供更多更好适合未成年人的文化产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拓展校外教育基地覆盖面,优化基地服务项目,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使校外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的课外乐园。探索建立社区实践指导站,着力打造指导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平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新婚夫妇、孕妇、0-18岁儿童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达到99%以上。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中配置更多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项目,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4、关注特殊群体。关心和关爱生活困难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行为偏差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成长,重点实施困难家庭援助、服刑人员子女援助等项目,发展面向流动儿童的公共服务。
  (五)以打造“文明名片”为重点,大力实施“特色创建工程”
  实施“特色创建工程”,进一步凸显区域性和行业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黄浦特色,注重创建惠民,实现城区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努力把黄浦建设成为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城区形象更美、城区生活更和谐、市民素质显著提高的文明城区。
  1、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特色创建工作。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构建和谐城区的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推动构建民主法制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的新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激发社区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造力,形成广泛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机制。充分发挥创建工作在“抓发展、重民生、促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城区管理水平、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有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创新文明小区创建机制,以健全文明楼组创建的组织机制和活动机制为重点,以“平安、整洁、和谐”为标志,以密切邻里关系、开展楼组文化为抓手,依托群众骨干,引导邻里共建文明楼组,切实增强文明小区创建实效,真正使文明小区创建成果惠及居民。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对照上海市新一轮的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长效管理,突出志愿者活动、公共服务项目、市民参与率、特色品牌活动在创建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创建覆盖率、社会贡献率、市民参与率、社区共建率,在新一轮上海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到2015年,力争市级文明社区全覆盖,实现文明小区创建率达80%。从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环境、公共设施等入手,打造文明创建特色区域,以点带面发挥创建特色区域工作的辐射引领作用。
  2、开展文明单位特色创建工作。发挥各大口党委作用,全面实施量化在线指标考核,严格按照标准,强化常态管理,大力推进行业文明创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诚信建设和窗口服务建设。创新文明单位创建运作机制,以共担社会责任、共创企业文化、共建单位诚信、共筑区域党建为抓手,探索“联盟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放大效应、增强辐射”的文明单位区域化创建模式,进一步体现文明单位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管理先进、服务优良、内外和谐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创建的过程与履行社会责任、培育企业文化相结合,实施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争取新一轮市级文明单位达到250个。组织干部职工全面参与城区文明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单位品牌总结提炼工作,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参与面。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不同性质行业单位,尤其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创建活动,围绕“公益奉献”、“服务优质”、“创新活力”、“文化建设”等方面,挖掘好的做法和经验,培育文明创建特色单位。
  3、开展文明示范标志区域特色创建工作。加强硬件设施与人文环境建设,通过宣传与执法并举、检查与管理并重,立足于疏堵结合、柔性处理,加强对城区管理顽症的综合整治,使已建成的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在环境面貌与秩序文明建设方面有新提高。紧紧围绕打造南京路、豫园、外滩、淮海路、新天地、老码头、人民广场、外滩源、八号桥、世博滨江、田子坊、思南公馆等“城区名片”开展文明示范区域创建,努力把具备条件的“城区名片”建设成为上海市文明示范标志区域。
  4、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机制。积极扩大各方参与,把民间组织、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等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力量,为城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创建前问需于民、创建中问计于民、创建后问效于民的工作新机制,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进一步体现人民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夯实并扩大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支持和保障市民巡访团依章开展工作,完善巡访、监督、宣传、管理等机制,更好地激发群众投身创建工作的热情。探索长效管理措施,努力形成主动巡访发现问题、联手整治解决问题、巩固提升长效管理的工作格局,打造具有黄浦特色的创建工作品牌。
  (六)以构筑全覆盖网络为重点,大力实施“终身学习工程”
  实施“终身学习工程”,在全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学习型城区创建格局,努力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城区,把黄浦建设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1、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格局。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型城区创建作为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区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彰显领导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资源整合有效、载体形式多样、充满创新精神和活力的创建特色。按照《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强条块联动,进一步加大教育、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力度,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以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抓手,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加强黄浦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中心和黄浦区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和居民小区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创新教育模式,构筑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加强理论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做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课题科研。
  2、健全推进终身学习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管理制度、学习调研制度和评比激励制度,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持续健康开展。继续深化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培育优秀学习团队、优秀项目,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效率。继续办好黄浦区终身学习宣传周等品牌活动,以市民学习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艺术修养、技能培训、展演交流为主题的文化学习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3、搭建“数字化学习港”服务平台。着眼于推动终身学习,整合区域内文化设施、体育场馆、网络、学校等各类教育资源,根据需要向社区居民开放,共享共用,关心弱势群体,打造民心工程,为市民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港”建设,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全覆盖教育网络提供硬件环境和技术支持。
  四、“十二五”发展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把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纳入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之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践行者。强化区文明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在区文明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对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推动、督查,更好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完善长效机制
  完善“以惠民实事工程凝聚群众、先进典型示范带动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吸引群众、社区文化建设引导群众、社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社会动员的长效机制,为推进精品黄浦新一轮建设发展提供力量支持。完善志愿者管理、服务、激励的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完善打造工作品牌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保持品牌的生命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完善顽症整治的长效机制,提升城区管理水平。完善联动检查、落实整改、批评监督的文明创建社会评价的长效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保持常态。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长效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财力、物力、智力和人力支持,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
  (三)改善评价体系
  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创建的监督作用。在市文明办发布“文明指数”的基础上,制定群众满意度指数测评方案,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在继续发挥市民巡访团作用的同时,引入专业机构人员、创建单位职工、创建社区居民等监督力量,完善创建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科学评估机制。进一步发挥媒体批评报道收集反馈机制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作用,运用社会舆论强化监督。提高评优门槛,注重创建质量,把文明单位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与社区结对情况,作为推荐市级文明单位的前置条件。
  (四)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专职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各级精神文明建设者的协调能力、服务能力与工作水平。配强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办事机构的干部力量,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分解落实与文明创建指标对应的各项工作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激发精神文明建设者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五)扩大宣传效应
  加强组织策划和协调,借助中央、市级新闻媒体,进一步宣传展示黄浦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坚持从百姓需求、人群特点、形势热点出发,适时推出富于创新性、实用性、感染力的宣传品,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探索媒体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公益精神,营造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精神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体现黄浦特色
  加强调查研究,紧扣社会热点,把握重要节点,聚焦工作重点,打造彰显黄浦特色的工作亮点。要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与城区管理相结合,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挖掘黄浦精神文明建设的比较优势,勇于创新突破,敢于先试先行,善于总结提炼,在实践开拓中进一步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黄浦特色。

 (黄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