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黄浦商贸业面对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各种挑战,紧紧围绕“繁荣繁华、文明和谐”的发展主线,把握“奥运”、“世博”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结构调整和窗口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和品牌发展,大力促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取得了稳步增长的良好业绩。
一是黄浦商贸发展保持领先。2009年,全区商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0亿元,四年增长34.42%;全年实现商品销售1905.7亿元,四年增长43.93%,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商业税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为22.3%,比“十五”期末提高2.4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将实现社零总额418亿元,商品销售额2200亿元,继续保持商贸业总量在上海的领先优势。
二是现代商务集聚逐步成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以及专业中介等重点服务业。前四年,合同引进外资20.75亿美元,实到外资20.31亿美元,占合同外资97.9%;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604家,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行业领先企业86家;引进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90%,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达35%,比“十五”期末增加4.7个百分点。预计“十一五”期间,合同外资累计26.05亿美元,实到外资24.0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
三是商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按照“南京路规划设计导则”、“奢华外滩”和“精致豫园”要求,积极调整结构、提升能级,调整商业面积共28.19万平方米,引进总部型地区销售机构21家、旗舰店33家、国际著名品牌352个,其中外滩地区已集聚8家区域销售总部、15家品牌旗舰店和35个国际品牌;米其林三星餐厅、罗斯福会所、半岛酒店、外滩美术馆等符合“五高”定位的一大批高档服务业相继入驻,外滩地区高端商业配套比例达到17%;贵州路、云南路等4条支马路相继开发建成,32幢楼宇外立面完成整治,南京路弄口和信息亭得以更新。
四是民族优势品牌做精做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制定并实施区品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产业政策扶持,重点推进的55家品牌企业年均销售增幅超过30%,品牌连锁网点总量超过一万家。全区73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华老字号、上海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以及各类质量奖等荣誉称号共231个;限额以上金银珠宝、中西药业销售分别占全市分类销售额的62.4%和50.1%。
五是商旅文联动显现成效。围绕保增长、促内需,紧抓节日消费商机,加快商旅文联动发展,国际高端品牌展示活动有了良好开端。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率先在全市启动“百日营销”活动,积极探索整体营销,各个节点营销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销售新高一再刷新。2010年世博期间,以外滩、南京路、豫园、人民广场等四大经典地标为重点,联手园内网上,推出活动月表,做足商旅文联动大文章。
六是政府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黄浦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功能和地位研究”,研究制定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商业配套、南京路东段业态导则、全区菜场建设与发展等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方案。积极搭建“核心商务网”、“申网”等各种服务平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种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营商消费环境。
“十一五”期间,黄浦区在商贸发展和外资引进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影响,金陵路规划开发和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等部分规划任务无法得到具体落实,电子商务建设等工作也未能取得应有成效。
二、“十二五”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因素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黄浦商贸发展的机遇挑战并存。
1、机遇与挑战
国际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带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后危机”时期,外部环境呈现“不稳定、不确定”的特征,这对黄浦外经外贸工作的影响不容乐观。但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黄浦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和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步伐。
国内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要求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根本转变,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成为发展主线,这些都将有力推动黄浦区“提升传统服务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的加快实施。
长三角高铁时代推动全面一体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高铁时代的到来都将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扩内需政策、后世博效应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利于具有超广域商圈特征的黄浦区,进一步发展现代商贸、拓展内需市场。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加速服务经济发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本质特征是服务经济,根本出路是创新突破。黄浦区服务经济所占比重已经超过90%,其转方式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关键是创新驱动,特别是结构上要重视批发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黄浦新一轮发展将引领区域能级提升。“十二五”期间,黄浦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就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和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对黄浦未来而言,金融集聚带建设是全局性的战略,而世博会留下的丰富遗产则具有引领性的意义。这不仅将加强我区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为黄浦批发贸易业的提升增添了新的引擎,还为全区产业布局优化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
2、潜力与瓶颈
由于自身历史条件和区位条件,黄浦具有加快“十二五”商贸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在优势,这也是黄浦所特具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品牌的国际特质。“一带三区”具有享誉全球的国际特质,将在引进利用外资、国际品牌展示、形象宣传推广、时尚新品发布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赢得先机。
二是多业汇聚的区位特色。作为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商务商业核心区,促使金融、航运、中介、咨询、以及商业、文化、旅游等高度集聚,创造了产业间有机联动的有利外部条件。
三是名牌锦簇的产业特点。黄金珠宝、中西药业、百货服饰、机电设备等不少行业,行业规模优势明显,名特品牌高度集聚。黄浦区共获中国驰名商标14个,占全市17.5%;共获中国名牌5个,占全市5.9%;共获中华老字号28个,占全市53.8%。
四是海派创新的文化特征。黄浦商业具有鲜明的海派创新文化特征,拿来和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最强。黄浦区最早推广银行卡、手机刷卡消费,最早开通“网上北京路、南京路”等电子平台,最早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奠定了商贸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潜力。
五是旧改量大的区情特性。“二元结构”非常突出,旧区改造任务依然繁重,预计“十二五”期间拆除旧房量达80至100万平方米。而新建设施都需要进行商业配套,仅外滩金融集聚带“十二五”期间新建改建配套商业的总量将达40万平方米。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制约商贸发展的一些瓶颈:
增量上空间有限。黄浦区商业设施增量不多,楼宇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因而“十二五”期间缺乏高品质的商业商务楼宇将成为制约黄浦商贸持续增长的重要瓶颈。正因为黄浦区发展空间有限,商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已不能单靠面积增长来解决。
存量上调整艰难。总体上黄浦区传统商贸业占主导地位,“腾笼换鸟”、结构调整相当困难。因低档品牌愿付更高租金、网点产权复杂利益多元等加剧调整难度,商务楼宇也因楼宇品质、环境、租金等问题而难以引进更多更好的商务机构和贸易公司。
质量上均衡度不高。二元结构,高档设施周边环境不理想;北重南轻,地区间产业发展不平衡;在白热化商业竞争条件下,商业吸引力有所退化;高端商业尚未形成气候,民族品牌整体实力不强;缺少内外贸联动,服务贸易起步晚。
能量上集中度不够。我区传统市场多、要素市场少、新兴业态发展缓慢,高品质大流量商贸机构不多,贸易的集聚辐射度不高;对代表发展趋势的汽车销售、电子商务等行业推进力度不够;政府在调整结构、提升能级方面手段不多、力度不够。
三、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道路,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提能级,精心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商务区”的发展主线,加快结构调整,集聚知名品牌,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提升传统商贸能级;加快招商引资,引进地区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融合,强化展示发布功能,构架批发贸易网络,着力拓宽商贸发展空间。加快把黄浦区建设成为上海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国际大都市购物天堂的标志地。
(二)战略思路
站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高度,立足黄浦区的区位条件和先发优势,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提能级,精心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商务区”的发展主线,努力实现四大战略转变、促进三大战略联动,不断增强黄浦商贸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黄浦商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1、调结构、转方式,努力实现四大战略转变
以功能提升为增长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零售市场到构建展示发布中心、结算交易中心。黄浦区主要商业中心,要以功能提升为发展增长极,大力发展活动经济,努力增强展示发布功能,加快实现区域功能的再中心化,使其成为特色商品的集散中心、知名品牌的展示中心、潮流新品的发布中心。
以生态提升为切入点,进一步转变街区发展方式——从产业空间到注重配比关系、商业生态。要注重产业关系空间调整和网格化布局,围绕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商业商务中心、豫园商业旅游区等建设,整合共享资源,促进产业联动,合理产业配比,完善商业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发展模式。
以经营提升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品牌发展方式——从商品经营到涉足品牌经营、资本经营。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和运作手段,以战略重组为抓手,寻求战略合作,深挖品牌文化,探索资本扩张,组团开拓市场,不断增强以中华老字号为主体的民族品牌的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商贸业发展能级。
以消费提升为风向标,进一步转变业态发展方式——从传统业态到发展新兴业态、电子商务。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顺应消费需求提升,以信息化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总代理总经销、总集成总承包、无店铺销售、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积极探索虚拟经济、网络经济、外包经济等现代商贸服务业。
2、促融合、提能级,着力推进三大战略联动
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商旅文联动发展。要加强产业联动、渗透、融合,加快商旅文联动发展,以文化提升商业附加值、以旅游带动经济增长极,营造商旅文特色化互动街区,打造商旅文标志性活动品牌,创新商旅文增长型商业模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全面对内开放,吸引国内优势品牌和特色商业入驻黄浦;整合内外贸资源,培育内贸企业国际化,鼓励外贸商品内销;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和联接,加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联手金融航运,推进服务业联动发展。要依托黄浦多种现代服务产业紧密依存的互助共荣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以产业联动为抓手,积极促进金融、航运、商贸以及咨询、信息等服务产业的互动发展,努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以招商引资、内外联手、产业融合为抓手,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多产业联动和产业链延伸,不断提升黄浦区域经济的市场辐射力、区域影响力、产业融合力和商贸创新力和外向竞争力,把黄浦区真正建设成为上海的游憩性购物天堂和金融化贸易中心,成为上海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国际大都市购物天堂的标志地。
1、上海的一个窗口——游憩性购物天堂
南京路、外滩、豫园等因历史积淀和品牌效应形成的超广域商圈,决定了其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国际化特质。深挖区域性品牌内涵,加快商旅文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活动经济、时尚经济和体验经济,不断强化文化展演、休闲娱乐、主题消费等多重功能,使之成为上海的游憩性购物天堂、大都市时尚地标。
2、上海的一张名片——金融化贸易中心
金融化是现代交易的高级形态。要充分利用外滩金融集聚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标志的核心功能,以及航运、信息、专业服务业的集聚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要素市场和交易平台,大力引进总部型、功能性、金融化的大型贸易机构,把黄浦建设成为上海具有引领作用的金融化贸易中心。
(四)经济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年预期达到480亿元;
2、商品销售总额2015年预期达到2750亿元;
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五年累计完成20亿美元;
4、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完成100亿美元。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街区功能定位,加快商业结构调整能级提升
1、打造外滩奢华商业区,服务金融集聚带建设
要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要求,充分显现“异域景观风情、海派人文风味、奢华气质风韵”的风貌特征,进一步集聚高端品牌、高档餐饮、高级会所、高星级酒店、高雅文化艺术等“五高”产业,高度体现上海高端商业城市张力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活力的功能特质,形成在上海最高端、在国内外具有集聚辐射度的国际奢华商业区。
加快南京路东段开发和外滩源建设。外滩地区要立足于上海最高端的奢华商业区的定位要求,适度提高商业设施比重,加快建成国际标志性的高端奢华珠宝钟表零售中心。要充分依托南京路东段经典楼宇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以163、179地块开发为契机,加快推进地块开发和项目招商,积极推进惠罗公司等沿街商铺“腾笼换鸟”,按照业态导则要求全面推进东段商业结构调整;要继续加快外滩源项目建设,以洛克外滩、益丰大厦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国际化高端商业,形成同外滩地区相适应的、上海标志性高端商业街区;要加大实施对老大楼资源保护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外滩老大楼的置换改造,汇集世界一流品牌,不断拓展综合功能,努力改善中央商务区营商和生活环境。
引导形成国际奢侈品展示发布中心。随着半岛酒店等外滩源项目的顺利竣工,南京路东段开发及老大楼置换改造的有序推进,外滩地区国际奢华商业区将成为引领上海高端商业发展的制高点。要借助商业窗口优势以及老仓库、老大楼、高级会所和外滩广场等资源,进一步拓展体验、展示、发布等多重功能,鼓励开展品牌展示、新品发布、创意体验、时装走秀、VIP沙龙、订单分拨等各类活动,使之成为国际奢侈品在中国展示发布的首选地,引导形成上海具有主导影响力的国际奢侈品展示发布中心。
强化南外滩配套商业建设。结合南外滩204、8-1、复兴地块等项目开发建设,积极参与商业配套功能定位和品牌引进。引进精品便利店、白领超市、办公用品专卖店、专业洗衣店、商务餐厅、酒吧、咖吧、茶吧、KTV、健身场馆、主题会所、文化沙龙、ATM机、汇兑网点、旅行代理、会议中心、文印中心、人才服务中介、信息通讯中心等服务设施,确保南外滩商业设施配比合理科学。
2、加快块状街区开发,深化南京路地区结构调整
要按照国际一流南京路的建设要求,坚持大众都市综合消费定位,传承并彰显其“超广域商圈特性、网格化商街特点和综合性功能特征”,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文化挖掘,着力发展文化游憩产业,加快块状开发,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特色街区,努力把南京路地区建设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国际购物天堂和标志性的海派文化天地。
加强南京路步行街国际化调整。按照大众都市综合消费定位,坚持打“环球”牌、走国际路线,集中体现世界“橱窗”、品牌“样本”的国际购物天堂。要集中有限商业网点资源,通过腾笼换鸟,优先配置给品牌旗舰店和地区总部。结合南京路大型百货高度集中的自身特点,加快推进时装公司、食品一店等“一楼一主”调整改造和恒基广场、雅居乐等品牌招商,大力引进面向大众的国际性“环球百货”,以及美国GAP等全球快速时装店,并以此为主力业态,引领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旗舰店、样板店、专卖店、专业店等基础业态,合理配比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重功能,积极调整商业结构,引导综合消费需求,培育上海“主流消费顾客”,充分体现“中华商业第一街”经典魅力。
加强福州路金陵路特色化建设。福州路要按照文化购物、文化休闲、文化商务三大功能要求,以中福文化广场项目的启动为契机,积极引进国际化、高品位文化企业入驻,引进有影响的文化经纪、中介代理机构,在上海书城等大型专业店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摄影俱乐部、音像动漫城、名家创意坊等复合型、体验性、特色化的商业业态,增加会展、休闲、娱乐、培训等功能,形成吸引眼球的亮点特色,带动街区能级提升,努力把福州路建成一条多功能、强辐射、高水准的全国著名特色文化街。金陵路要加快功能定位研究和规划建设,充分依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和法式建筑风貌完好保存的特色条件,创新街区开发模式,创造条件引进实力强大的战略资本,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异域风情的国际化商业社区。
加强南京路地区网格化开发。要加快次支马路功能开发,重点深化云南路及其周边、福建路及其周边等次支马路的开发,以进一步实现主要马路和重点街区的功能延伸补充和环境整治优化,做到产业链上“承上启下”,功能链上“合纵连横”,消费链上“拾遗补缺”,逐步构建符合现代商业街区发展趋势的网格化、生态型商业中心。要加快建设商旅文互动街区,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在强化街区定位、有效市场区割和吸引集聚人气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娱乐产业,加快黄浦区商旅文互动的特色街区建设。
3、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豫园地区功能能级
坚持民族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顺应精致精巧的江南文化、集聚集群的商业文化、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和信念信仰的祈福文化等地域文化特征,结合老城厢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和开发,深化商旅文联动,强化产业链延伸,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强化综合消费功能,做好“特色的商品服务,特色的民俗活动,特色的景观氛围”三篇文章,努力打造“上海第一旅游品牌”,力争成为上海最具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商业文化旅游区。
建设“精致豫园”,打造“第一旅游品牌”。以豫园内圈为重点,深化业态结构和商业布局调整,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商业档次,大力引进富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的特色企业和品牌,进一步提高休闲、展示、特色商品比重,增强文化、娱乐、服务功能,深入建设“精致豫园”。以商旅文结合为抓手,在继续做好元宵民俗灯会、春秋季庙会、中国节中国日等保留节目外,创新营销手段和内涵,整合各类资源,融合各种要素,和合各方力量,完善旅游六要素,开发豫园“夜”市面,努力打造“上海第一旅游品牌”。
构建特色集群,加快豫园中圈开发建设。要加快豫泰确诚基地等地块的开发,加速英皇明星城等商业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餐饮、休闲、娱乐、展示、住宿等多种功能,增强豫园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经营错位的产业联动新格局。要创新豫园中圈开发建设思路,一要遵循地区文化特性,用集群化的思路,大力构建黄金珠宝、餐饮小吃、中医药、旅游商品等专业集群,引进最具特色的名品、名企、名家、名牌进驻,在横向上形成本行业“同类不雷同”的竞争特色,在纵向上形成上下游“互异又互补”的竞合局面,使之成为特定消费的首选地。二要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用差异化的思路,区隔周边其他商业类型,拓展商业发展新的需求空间,“豫城时尚——老城厢时尚新地标”的设计定位,将为中圈开发定位进行有益的市场探索。
集聚要素市场,创建国际珠宝商贸功能区。依托豫园中国黄金珠宝第一城的独特优势,按照“政府规划、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建设作为豫园地区开发主题,计划对豫园中圈北侧的部分地区进行整体规划,深化调整改造,强化功能开发,提升区域能级,构建珠宝饰品专业集群;积极实施豫泰、确诚基地以及英皇明星城等项目开发建设,建造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标志性专业大楼,加快联手建设珠宝饰品行业国家级的设计研发基地、展示发布平台,吸引国内外顶尖专业设计人才集聚;进一步调整结构,规范豫园小商品市场,加强国际国内的战略联盟,争取引进并集聚形成宝玉石、翡翠、海珠等珠宝饰品要素市场,使之成为全国珠宝饰品行业的设计研发、信息发布、精品展示和采购交易中心。
(二)围绕贸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型商务贸易
1、强化招商引资,提高外资外贸贡献率
围绕黄浦区总体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要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借助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东风,带动商贸业能级的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以此来支撑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要联动金融、航运和专业服务业,鼓励发展贸易融资、租赁、拍卖等业务,积极发展口岸贸易、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促进金融、航运、贸易功能的互动融合,形成相得益彰、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大力提升外资外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完善商务环境,强化招商引资 。要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围绕“双轮驱动”战略,围绕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选商、安商、留商工作。一是要健全好机制。要抓住外资审批权限率先下放黄浦试点的契机,健全和完善项目责任到人的招商推进机制、定期走访的网络沟通机制、市区联手的招商推介机制等三大招商机制,继续做好外商品牌招商推介会议和万千商机在黄浦等招商活动。二是要选择好人家。要遵循“好人家、好作品、好价格”原则,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先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努力促进重点地块、重点项目、优势行业招商的功能落地、项目落地、税收落地。三是要完善好环境。充分发挥航运物流业、奢侈品业等协会的平台功能,加强合力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商务环境,优化产业生态,营造“亲商、招商、安商、留商、富商”氛围,不断提升外资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聚焦招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创新招商模式,集聚金融支撑型、贸易带动型、专业配套型等现代服务业。一是围绕重点区域,大力开展定向招商。要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外滩金融集聚带,并加快完善国际品牌专卖、高档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功能;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航运、物流等机构入驻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抓住重点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采用“一对多”、“多对多”的招商模式,积极引进高端国际国内品牌、零售业管理机构和高层次旅游文化服务机构,重点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领先企业等高能级公司,鼓励、引导跨国公司在黄浦区设立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资金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促进服务业不断优化。三是聚焦重点行业,建立完善配套体系。要聚焦石油制品、中西药品、机电产品以及珠宝饰品等黄浦批发贸易业的重点优势行业,采用“地区总部+旗舰店”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相关服务配套,提高规模集中度和优化产业生态性,促进重点行业的集群化生存、总部经济的差异化发展。
集聚龙头企业,促进服务贸易。要在注重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一是重点促进五大领域的服务贸易。按照巩固优势、发挥特色、挖掘潜力的原则,先行对金融服务贸易、商贸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文化服务贸易、信息科技服务贸易等五个黄浦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分类指导、重点促进。积极引进和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二是探索服务外包主题型商务楼宇开发。服务外包重点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不是很大、对楼宇品质要求不是很高,但对相关企业集聚、楼宇信息化硬件有很高要求。黄浦区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契机,充分利用我区次新大楼数量庞大的资源条件,加快次新大楼改造和商务楼宇“腾笼换鸟”,引进相关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探索服务外包主题型商务楼宇的开发。
2、后续利用世博园,打造“国际文化商务区”
世博会给我们留下厚重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将在社会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中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延展效应。黄浦境内世博园地区,按照市的统一规划,实施世博会园区后续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打造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会展企业高度集聚的国际文化商务区,实现“延续城市最佳实践区品牌效应、延伸外滩金融集聚功能”的目标。
以国际性为目标发展总部经济。利用相应的开阔地带,可以建设上海地标性的顶级高端商务楼宇,引进国际总部机构、国际性金融贸易总部办公,开阔全球视野和发展视角,大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形成黄浦乃至上海商务办公新高地。
以低碳化为引领开发创意经济。要充分利用各国各地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智慧和创意,吸引国际低碳领域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开发建设以低碳设计、低碳体验、低碳交易为引领的创意产业园,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以会展业为重点强化体验经济。可延续世博城市发展主题,创设“发展论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会展经济,增强高端商务会展功能;强化体验经济,打造国际文化商务区。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发展提供配套和支撑。
3、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培育新兴商贸业态
贸易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批发贸易业高度集聚。两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黄浦区批发与零售之比从2004年一普的4.45:1提高到2008年二普的7.78:1,已接近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水平。要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黄浦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等发展主题,充分利用后世博发展契机,在继续提高贸易集聚度的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辐射能力高的总部经济,改造提升传统市场,着力引进要素市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市场化推进电子商务。未来五年,电子商务发展将呈“井喷”趋势。黄浦区现有“网上北京路”、“网上南京路”、“申网”等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但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要通过国内国际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以北京路生产资料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手段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应用物联网,超常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北京路电子商务发展。分别以爱姆意、新一五金和大东海、赛格电子等为核心,推进建立机电行业、五金行业、电子行业的集成服务合作联盟;依托网上北京路以及中国五交化网站的平台资源,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升集成服务功能,逐步形成能够辐射长三角甚至全国的五金机电展示窗口、分销市场和工程装备服务中心。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化建设。要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争取与国际国内大网络商、大集成商合资合作,加快推进B2B和B2C电子商务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善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实现在网上交互信息、展示产品、从事交易、在线支付和完成配送,实现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传统贸易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成为与国外市场对接的国际化平台。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坚持“内外贸易并举”,以电子商务为抓手,在巩固和发展内贸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内外贸业务的融合和渗透,培育支持流通领域的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努力实现内外贸市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金融化发展要素市场。要吸引大货币流量企业、大商品流通企业总部入驻,积极发展要素市场,依靠贸易来支撑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大集团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非金融结算机构等总部型、平台式功能性、金融化大型贸易公司或机构。一是积极引进要素市场。结合打造国际黄金珠宝商贸功能区,在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基础上,推进建立红蓝宝石交易平台,研究筹划翡翠、海珠交易中心,以及吸引其他要素市场。二是大力发展采购中心。国家商务部开展调研的“全球商品集中采购分销系统”,旨在整合现代金融、物流、中介服务,以及各国商会等资源,建立全球进出口商品的展示中心、订单中心和交易中心。黄浦区应予高度关注,积极争取各类高品质、高附加值商品的采购交易中心落地黄浦。三是强化商贸服务金融化建设。依托金融集聚优势,加强对商贸企业金融服务,包括提供便利的金融结算、供应链金融服务、短期融资等,拓宽商贸服务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支持商贸服务企业开发先进业态,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信贷支持和其它优惠措施,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提升传统市场。黄浦区现有市场60个,大多是低层次的初级市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理念、信息化技术和全球化资源,来改造提升传统市场,要进一步改造、规范、转型和提升北京路生产资料、豫园小商品等传统市场,关闭5-6个低档初级市场,培育发展总代理、总经销、总集成等现代经营方式,提高市场能级。改造提升一批。要以商场化展示、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来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市场,引导市场业主建立采购联盟、提升议价能力和采购集中度,鼓励第三方物流参与物流配送,把市场改造成为展示中心、订单中心。创新扶植一批。集聚特色商品交易主体,重点扶植珠宝饰品、电子仪器、文化、信息、旅游等专业特色市场和碳交易、版权交易等新型市场,形成一批符合商贸发展导向要求、具有黄浦创新特色的新型市场。转型发展一批。以龙头性企业为核心,以供应链配套为内容,建立行业的集成服务合作联盟,整合全球资源,发展总经销、总代理、总集成,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三)深化商旅文联动,努力建设宜商宜游宜居城区
1、发展空间载体,建设互动街区
要按照商旅文互动街区建设要求,优化商业生态环境,逐步完善其空间载体,重点推进环人民广场地区游憩商务区和黄浦江苏州河滨水休闲带建设。要顺应街区文化认同,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按照功能链、产业链和消费链的客观要求,加强街区主体功能和主力业态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和辅助业态配置,完善商业生态系统,营造和谐共赢的营商环境。
打造环广场中央游憩商务区。作为上海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环人民广场地区应细分定位为上海“中央文化游憩商务区(CRBD)”。功能定位上形成以影视、演艺等文化消费为主体功能,叠加文化娱乐、艺术交易、精品购物、时尚餐饮、休闲消费、都市旅游、专业办公等多样化功能于一体的高雅、经典和时尚的都市文化游憩区。空间布局上结合大世界项目改造,创新提升云南路周边“老上海”餐饮娱乐圈;联动影院和文化资源,互动发展大光明、大上海、和平影都等组成的“海之心”影院文化圈;适时进行地块开发,策划打造环广场地区“星家坊”文化休闲圈。战略路径上要跳出区属或区域概念,加强区区合作、市区联手,甚至放眼国内外市场寻求战略合作,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楼宇资源整合、文化设施改建、精品商业集聚及休闲环境营造等手段,增加文化游憩资源,强化现代服务功能,着力打造融合高雅和通俗、彰显经典和时尚的上海最海派的文化游憩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制高点和时尚文化潮流“先导区”。
建设黄浦江苏州河滨水休闲带。要充分发挥江景河景优势,突出“文博、创意、休闲、亲水”主题,注重衔接并延伸周边产业功能,大力发展融合旅游、展演、文化等元素的配套商业服务业,开发旅游休闲商业、展演休闲商业、文化休闲商业,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消费需求,打造上海滨水游憩新高地。重点开发如下功能:一是服务于金融和商务的功能。围绕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开发金融博物馆等金融文化设施,增设商务餐饮、露天吧台、会所俱乐部等商务人士交流洽谈空间。二是服务于时尚与品牌的功能。利用广场、老仓库、创意园区等资源,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时尚品牌展示、时尚走秀表演等时尚创意项目以及节庆狂欢、开放式音乐、街头艺人表演等时尚消费活动。三是服务于市民和游客的功能。开设主题餐厅、咖啡馆、酒吧、茶座、速拍中心、旅游纪念品专卖店、通讯服务中心等游憩服务设施,以及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等高端娱乐载体。
2、打造活动品牌,引领时尚消费
要紧跟时代变化、顺应消费提升,深挖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创新、创意、创造为引领,加快商旅文联动,大力发展活动体验经济、旅游休闲经济、时尚创意经济,加快建设游憩性购物天堂,全面提升黄浦商业能级。
积极开展各类商旅文活动。认真总结世博年黄浦商旅文联动的成功经验,继续深化“经典黄浦、印象上海”区域品牌营销概念,以南京路、外滩、人民广场、豫园等经典地标为重点,充分利用人民公园、世纪广场等空间资源和步行街、豫园等街区资源,不断借节造势、造节生势,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引领时尚、塑造形象,努力打造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商旅文活动知名品牌。一是传统节日要彰显经典。要充分依托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继续办好元宵灯会、豫园庙会、“中国日(节)”等经典活动,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充分展现“经典黄浦”的历史魅力;二是特色节庆要突出精彩。要积极参与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等特色节日,创新策划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国际黄金珠宝节、茶文化节、扇文化节等商业节庆,要突出主题、凸显精彩,力求特色化、多样化、国际化;三是时尚活动要显现惊艳。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著名品牌资源,在“十一五”开启的国际高端品牌活动基础上,大力开展国际品牌展示、品牌巡展、新品发布,以及国际时尚周、“外滩时尚之夜”等时尚活动,融合国内外时尚元素,展现国际品质时尚生活,充分显现“经典黄浦”的时代活力。
大力发展时尚创意产业。时尚大致可分为奢华时尚、精品时尚、大众流行时尚三个层面,时尚经济涉及领域包括对人本身的美化,如服装服饰等行业,对人活动空间的装饰,如家居家具等行业,以及对人活动内容的延伸,如广告传媒等行业。我们要依托黄浦区“一业特强”产业优势,借助世博特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大力加强以旅游纪念品产业为代表、以黄金珠宝饰品产业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建设,提升发展现有创意产业园,在坚持旅游纪念品产业特色基础上,向时尚创意产业园转型,充实时尚艺术、时尚设计、时尚体验、时尚展演等时尚内涵,延伸设计、生产、销售、展示等产业环节,努力在产业规模、行业集聚、发展速度、原创比重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以海派文化为灵魂的黄浦区时尚创意产业特质。
3、关注民生需求,完善配套商业
突出“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出发,实行规划建设与改造完善并举,进一步调整完善居民社区、轨道交通等配套商业规划布局,以宜商的理念优化营商环境、以宜游的视角完善综合功能、以宜居的目标建设便民社区,采用先进商业模式,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构筑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生活消费难题。
健全社区配套商业体系。重点推进老西门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通过采用先进的商业形态、完善的商业业态和合理的商业布局,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提供包括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性消费,塑造具有海派商业特色的生活和消费环境,逐步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老西门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建设现代社区商业服务体系。要结合旧区改造建设,抓紧规划并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三级商业加一网(服务网络)的现代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即:服务全区的老西门区域商业中心,董家渡、半淞园、陆海城等社区商业中心,一大批街坊商业设施群,以及一个覆盖全区的消费服务网络。社区商业设施总量控制在40-50万平方米之间。积极开展实事工程。按照保障消费安全、改善购物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的需求,结合配套商业布局调整,切实加强菜市场、小浴室、废品回收等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轨交配套商业体系。黄浦区域内已建成6线共16个轨道交通站点,其中人民广场、南京东路、老西门、陆家浜路和西藏南路5个为换乘中心,据悉,“十二五”期间,黄浦境内基本没有轨交建设项目。要根据其对人口分布和流向的不同影响,同步制订和整体推进相应的商业网点改造和新建规划,注重地下建筑设施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处理好地下与地面功能的呼应补充关系,完善“轨道+步道”网络,制订商业、休闲等配套方案,建设配套商业设施群落,满足集散乘客的即时消费需求,实现交通流、人流和商流的有机结合。
(四)加速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打造国际知名民族品牌
充分运用黄浦区众多品牌资源,加快市场拓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深挖品牌文化、提升品牌附加值,探索资本运作、锻造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推进黄金珠宝、餐饮食品、五金机电、中西药业、服装行业、眼镜行业以及百货行业等7个优势行业的20个企业集团或知名品牌企业,从中发展1个销售超200亿元、2个销售超100亿元的企业集团,一批十亿级以上的企业(或品牌集团),培育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知名品牌,力争进一步提升黄浦品牌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1、强化资本经营、实现超常发展。资本经营是品牌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在老凤祥成功重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势国有商业企业以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资本化运作、专业化重组、产业链整合为主线,依托资本市场,用好融资渠道,寻求战略合作,实施资产重组,努力发展形成全国、乃至亚洲的行业龙头。要依托上市公司、做强商业集团。充分依托资本市场,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和融资渠道,做大企业集团;通过分拆上市、创业板上市等路径,积极探索优势品牌企业资本扩张之路。要整合行业资源、做大行业龙头。整合现有资源,调动更多社会资源,选择黄金珠宝、餐饮业、国药业等优势产业,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手段,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产业联盟,快速增强产业发展的资本实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深挖品牌内涵、谋求创新驱动。要运用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和运作手段,充分挖掘老字号名特品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品牌文化资源,坚持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内生增长,以文化创意塑造品牌形象,以科技创新追求市场拥趸。“十二五”期间,将增加2个国家级研发设计中心,3-5个市级研发设计中心,10个区级研发设计中心,形成黄浦技术创新梯度的服务平台。要深挖文化内涵,强化品牌宣传。借助“外脑”和专业机构,策划建立品牌发展战略和企业形象系统,形成品牌所特有的品质、风格和文化,加强品牌包装和文化传播,对内要内化为企业员工的品牌理念和行为准则,对外要外化为公众认同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追求。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对接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诉求,按照产业链延伸的要求,通过OEM、外包、兼并、重组、联盟等方式,整合上中下游资源,完善研发设计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逐步建立产学研结合、科工贸成套、产业链延伸的品牌发展体系。
3、实施组团发展、努力开拓市场。要以我区杏花楼、老城隍庙、丰收日、宝大祥等餐饮商业企业获得世博园区经营权,以及老凤祥、新世界等获得世博相关行业的特许商品开发经营权为品牌发展契机,借“世”发展,大力开拓市场,通过品牌连锁、专业连锁和特许加盟等方式,通过强强联手、组团出击和产业链延伸等手段,新增连锁网点1000个,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一要大力促进企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品牌连锁、专业连锁和特许加盟等方式,加快市场网络建设;二要指导企业尽快改变品牌“孤军作战”开拓市场的现状,支持集团内部、内外以及市区品牌的强强联手,组团出击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三要借鉴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可以通过组建商业地产开发公司,并整合区属、区域商业集团品牌资源,以商业地产为先锋、品牌集团军为后盾,大力拓展市内外、抢滩长三角、进军全国和国际市场。
五、主要举措
为全面实现黄浦商贸业的转型发展和能级提升,围绕游憩性购物天堂和金融化贸易中心的目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不断优化黄浦商贸业超常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管理模式
一要创建统筹协调机制。要按照专项规划建立推进小组,加强统筹运作,在专项规划统筹运作的基础上再进行高一层次的决策统筹。促进建立市、区两级部门或企业的各类定期沟通机制,使协调推进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二要创建联动融合机制。扶持具有潜力的重点行业,重点开发专业特色楼宇,主动搭建高科技设计开发平台和专业化展示销售平台,广泛吸引业内龙头骨干企业,最终形成生产加工在外地、设计销售在黄浦的新型产业链。三要创建资源整合机制。紧紧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整合部门信息、管理资源和地区优势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产业管理效率,促进资源效益倍增。四要创建网格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与街道经济管理部门及各行业协会联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网络服务平台,优化整合信息和管理资源,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服务和管理体系,力求为区域内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综合配套,创新服务方式
一要搭建整体招商平台。定期、统一向外发布招商、咨询信息,实现供需信息对接和信息公开透明。与著名中介机构和重点商企建立长期双向沟通关系,达成对商街品牌招商定位共识。探索建立科学的招商绩效考核办法,以便形成招商服务工作合力。二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发挥部门合力、借用强势外力,激发企业动力,坚持以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以电子交易促进现代商贸发展,力求以信息化带动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三要搭建市场拓展平台。成立专设推进机构,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与兄弟省市友好城区的互利合作,加强与市属大型商业集团的战略联盟,联手运用购物中心、超市卖场等新型连锁业态加快推进中华老字号名特品牌向国内外市场发展。四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依托商旅文服务平台,强化对外滩及南京路地区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提供定向配套服务,努力满足企业高管工作生活各种需求。
(三)加强政策扶持,创新推进机制
一要加强政策研究。要结合部门工作重点和政府产业导向,针对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不断深化政策研究,及时制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贸易发展、资本经营、电子商务、外包服务等各类专项配套政策,努力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二要加强政策导向。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政策导向,探索形成政府导向、企业运作的创新发展机制。在品牌扶持政策上要更加突出对国际性、全国性品牌以及老字号新发展的支持。三要加强政策聚焦。要强化政策的学习了解,围绕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国家以及市、区现有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形成政策聚焦,以激励企业积极投入到符合政府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四要加强政策宣传。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力求将国家和市区有关政策及时传达给所有的相关企业,促使区内广大的中小企业用好政策,加快发展。
(四)加强市场监管,创新信用系统
一要制定专项规划。为加快黄浦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率先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良好营商环境,在区分管领导的牵头下,由商务委联手相关执法管理部门抓紧制定黄浦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研究确定发展模式、运作机制、总体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以及配套制度,以有序推进黄浦商贸市场的规范化运营。二要成立推进机构。在区分管领导的牵头下,由商务委联手各执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同成立黄浦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机构,负责制定实施黄浦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联合执法,避免出现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并存状况。三要搭建信用平台。联手各执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充分利用核心商务网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搭建商业信用信息平台,设立有关行业信用数据库,发布诚信企业名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全区重点行业的征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四要发挥协会作用。联手各行业协会,主动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和沟通桥梁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各类诚信活动,牵头拟订行业诚信规范,帮助企业提高信用观念,引导企业强化信用管理,发挥协会整体力量共同**、制裁业内失信企业和个人。
黄浦区商务委员会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