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2-12-17 浏览量:14

黄浦、卢湾“撤二建一”后,为加快推进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制定的《黄浦区未来五年发展思路》,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绩

  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管线、机房、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集约化建设稳步推进,区域通讯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建住宅智能化小区覆盖率达到100%,高档商务楼宇全部实现光缆到楼。电子政务应用向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转变。电子政务网络不断完善,门户网站、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和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近年国家和市级测评中名列前茅。以信息技术支撑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突破,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全面推进。市级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成果,促进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条块融合。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信息化得到加强。社保卡、居住证、学籍卡、敬老服务卡等工作稳步开展。以移动互联产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成功引进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华东分院,一批智能终端芯片设计、方案设计企业入驻科技京城,移动互联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以“江南智造”为品牌的国际信息服务产业园建设得到推进,初步形成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得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在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经受了考验。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信息化宣传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二)存在问题
  从全区来看,信息化已逐步渗透到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企业运营等各个领域,在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不足:一是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目标的融合深度不够,智慧城区建设有待深入。二是黄浦、卢湾两区合并后,区域内部信息化基础和发展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亟需重新整合。三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有待加强,公共服务整合和响应效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四是以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为基础的商业领域信息化有待提高,信息化对提升老字号品牌、促进企业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背景
  信息化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国际看,部署实施新一轮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战略,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带动就业、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国内看,“两化”深度融合和三网融合深入发展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从上海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更要求信息化发挥更大的效能和作用。
  (一)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集约化建设模式由信息管线向通信机房、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等全面推广。城市光网、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的进程逐步加快,推动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升了城市信息内容服务的承载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渗透在城市运行、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医疗服务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资源深化整合成为推进电子政务、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举措。
  (三)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带动产业转型发展。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信息化迈向泛在、可视、智能的高端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深化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带动信息服务业领域一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思想的要求,按照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围绕“整合提升,创新发展,传承经典,打造精品”的区域发展要求,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宽带无线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城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信息感知、业务协同和系统集成的智能应用为主线,促进信息技术在打造核心商务区、文化先行区与和谐生活区建设中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以产业链集群为主线,大力推进移动互联产业发展,推动实施一批具有突破性、独创性的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保障信息安全,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城区信息化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区建设成果。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打造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共建共享,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接入全覆盖,信息通信和网络接入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基本形成高效、智能化的城区管理能力。适应中心城区管理要求,完善以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的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从地上向地下、静态向动态、部件到事件、局部到整体的延伸和转变,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实现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公共服务。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家居生活等民生领域,加快推动信息感知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个性化服务。
  ――构建以公民和企业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以公民和企业为中心构建服务型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发布率、可上网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均达到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
  ――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功能性作用和业内影响力,引进一批移动互联企业,打造移动互联产业基地。利用区内金融业、传媒业、电信服务业相对集中的比较优势,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形成规模效应。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建设,为建设“智慧城区”打下基础

  1、推进通信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全区范围内的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强化政府协作推进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电信企业的作用,进一步优化通信基础设施布局,结合道路改建、架空线入地、地块开发实际,全面推进信息管线、通信机房、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共建共享,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通信保障。
  2、推进“城市光网”建设。推进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等新一代宽带网络建设,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建设,推进已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率先达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的网络覆盖能力,网络性能实现全面提升,具备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业务能力。
  3、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推进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开展3G网络优化,技术升级和提高深度覆盖,加快建设多层次、多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推进TD-LTE规模技术网建设,支持TD-LTE在区域内率先应用。推进区内公共交通、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园林绿化、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教育卫生、商业金融等公共场所的WLAN建设, 在2015年基本实现无线移动宽带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应用需求。
  4、推进“三网融合”。按照宽带化、智能化、集约化要求,支持运营商合作共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推进IPv6、云计算服务平台、物联网设施环境的创新建设,支持开展多屏互动、高清视频、互动娱乐、智能家居等融合业务应用,让市民共享三网融合成果。
  (二)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1、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GIS)的基础上,深化规划土地、城建开发等领域应用,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推动专业信息共享。从城区建设和管理需求出发,依托公安视频监控系统,推进治安防控视频资源在政府部门间共享,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分析预警功能,构建城市安全运行机制。
  2、实施“数字城管”行动。聚集城区建设和管理的领域,运用各类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城区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空防灾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容绿化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地下空间安全监管、完善地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指挥监控、执法管理、绿化市容、应急联动等方面深化应用,推动城区生态环境的智能监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实施“智能交通”行动。围绕市民出行、交通管理等需求,建设黄浦区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完善区域内停车诱导服务、推进车库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探索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交通视频监控、交通应急管理、公交定位预告、出租车定点叫车、轨道交通换乘等智能化应用。
  4、实施“用能监测”行动。建设覆盖全区大型公共建筑、重点用能企业、创业园区在内的全区能耗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对全区能耗实时监测和科学管理,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进一步提升楼宇智能化程度。
  (三)推进数字惠民行动,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1、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区信息服务设施,推进覆盖广、易使用的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开展智能社工、智慧生活服务等信息系统建设,支持智能小区、数字家庭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推进社保卡、居住证、市民信箱、付费通、安康通等应用,提供便捷、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
  2、推进“数字教育”工程。提升区教育城域网性能,推进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教育数据中心。推进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优化“黄浦e课”IP宽带教学系统,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系统,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容和质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进一步提升。支持大同中学等八所学校开展教学信息化试点,推动基层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信息化新技术。
  3、推进“数字医疗”工程。整合医疗硬件资源,建设覆盖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和数据中心,实现健康信息数据源标准管理和统一采集。以电子健康档案、结构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和诊疗常规知识库为基础,建设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检验、检查信息共享互认。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建设门诊一站式付费系统,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区域绩效管理考核、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协同管理的卫生信息化新模式,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医疗卫生资源高效管理和合理配置。
  4、推进“数字文化”服务。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实施文化共享一卡通建设,提升公众文化生活水平。推进海派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黄浦区智能导游项目,加快区域内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资源的整合串联,放大城市名片效应。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化影院、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健全区域内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体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整合全民健身服务资源,提高体育信息发布和体育彩票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业余训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实施电子政务行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1、构建新一代区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结合各网络接入要求和应用特点,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构建新的区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扩大主要电子政务网络联网范围。提高网络带宽及性能,核心主干网络处理能力达到万兆并建设冗余链路。探索无线接入方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2、完善电子政府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协同。深化完善行政审批、网上办事、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等平台建设,整合网上便民服务渠道,优化政府网站,方便公众获取各类信息。依托区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推进政务服务应用向社区延伸。开展电子监察,实现100%的行政并联审批事项纳入实时监察范围,推进智慧审计、房屋征收与补偿、经适房选房、经济分析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增强政府监管预警分析能力。推进机关办公信息化进程,组织实施电子公文普及应用工程,推广电子签章应用,进一步提高无纸化办公率。
  3、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交换。加快整合空间地理、人口、法人三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推进重要政务信息数据库建设,满足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需要。优化地理信息综合平台,完善区地理信息资源库。推进实有人口信息深化应用。充分利用市法人信息资源库已有资源,整合区内法人信息,健全、完善区法人信息资源库。
  (五)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1、打造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基地。完善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一期建设,建成手机研发测试平台,建立移动互联展示体验交易中心。积极推动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二期,建立芯片、三网融合技术和产品、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等测试平台,为移动互联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集聚一批移动互联龙头企业和关联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移动互联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依托科技京城产业园区,打造以研发、设计等为核心的移动互联产业基地。以申贝地块为载体,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为移动互联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
  2、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借助品牌、管理、技术和网络等优势,推进商业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展基于3G、4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区内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平台享受国家和本市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做强。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按照便捷、安全、规范的要求,推动新型电子支付渠道的完善,推动淮海路、豫园商城手机钱包项目,拓展小额支付应用。
  3、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广泛应用。鼓励企业在采购、库存、订单、配送、洽谈、支付和结算等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更新经营管理,变革经营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4、推进数字园区建设。依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服务能力的要求,推进智能化园区建设。鼓励园区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通信保障,建设海量存储下载信息平台、视频会议平台,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促进高端信息服务企业集聚。
  (六)深化智慧外滩项目,助力金融集聚带建设
  1、优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以外滩金融集聚带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为引导,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推进集约化建设,提升通信网络能级,满足用户高速稳定安全的上网需求。推进各电信运营商为集聚带内重要企业提供“金融云”、“企业服务云”等电信级服务,支撑金融企业核心交易、在线支付、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基金、银行卡管理、金融数据挖掘等业务。
  2、推进区域内智能化应用。支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应急处置、市容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提升金融集聚带智能化管理水平。以外滩地区特有的文化休闲、商贸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推进集生活服务、消费指南、资讯传递和商业营销的信息服务。
  (七)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能力
  1、加强信息安全协同推进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全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队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部门协调和资金支持,完善情况通报、安全测评、应急演练等工作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大型活动信息安全保障,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组织信息安全技能竞赛,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2、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对网络、机房、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器、终端的监控,实现信息安全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开展网上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应用,深化应急防范支撑,形成以网络信任、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等为重点的安全保障体系。
  五、发展举措
  (一)完善政府信息化工作机制。
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职能,完善信息化发展规划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根据需要组建区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以及重大工程实施中的重要咨询作用。加强与外滩沿线楼宇、企业的互动,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络机制,满足金融企业发展需求。
  (二)加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健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立项、审批、监理制度,建立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机制。支持信息行业中介机构承接咨询、监理、培训、标准、认证、评估和统计等工作,鼓励政府信息化服务外包,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注重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服务。围绕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需求,促进面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渠道整合,推动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面向社会的信息共享和服务,积极探索和丰富应用模式,提升应用效能,把市民感受和发展成效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追求。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方参与信息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既懂政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断集聚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信息化人才。
  (五)加强信息化合作与交流。跟踪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借鉴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兄弟省市、区县的信息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市信息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产业等国内外组织活动和标准制定。
  (六)加强信息化培训和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化宣传和技能培训,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信息化新知识、新应用、新服务。鼓励社会机构开展公益性信息化培训,培养企业和公众商务活动、网上办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