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09-07-03 浏览量:20

一、“十五”商贸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是黄浦现代商贸业整体布局、分步规划,有序推进时期。根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新时期发展战略,按照“做强商业”的要求,致力于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加大了结构调整和开放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化、市场化运作水平,黄浦商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业保持快速增长
  2004年,全区完成商品销售额858.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亿元, 占全市总量的12%;其中,完成区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7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商业增加值36.68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区级税收8.06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撤二建一”以来的最大增长。提前一年完成黄浦商贸业“十五”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

  (二)高端商业逐步形成
  积极实施国际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外滩地区老大楼资源重组和南京路西藏路商业布局,加快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地区总部和品牌旗舰。共引进地区总部3家,著名品牌旗舰店6家,国际顶级和一线品牌9个,国际著名品牌9个,引进知名流行服装、化妆品品牌、名贵钟表品牌以及餐饮休闲特色品牌200个。

  (三)制定了黄浦现代商贸业发展的系列专项规划
  按照黄浦新一轮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制定了符合未来商业发展的系列专项规划:包括国际一流南京路发展规划、外滩商业服务配套规划、北京路等重点地区的功能规划、旅游纪念品产业新一轮发展规划以及社区商业、商贸市场、副食品等专项规划。目前,黄浦商贸业全方位、系统化、层次性的布局结构框架已基本确立。

  (四)发挥了商旅文联动发展的区位优势
  抓住黄浦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高度集聚等区位特点,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黄浦商贸发展之路。组织黄金周节庆活动,以旅游拉动市场消费,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商业文化建设,以文化提升商业品位,获得可喜回报;推动商旅文有机结合,以联动促进功能拓展、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了黄浦商贸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升了旅游纪念品产业的整体能级
  认真贯彻落实市府“一业特强”产业发展战略,抓紧实施《黄浦区旅游纪念品产业新一轮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全方位推进旅游纪念品产业的整体发展。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培育发展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旅游纪念品展示销售窗口,逐步形成生产在外,设计开发和展示交易高度集聚的发展格局。2004年旅游纪念品产业销售额为29.2亿元,同比增长51.7%;生产企业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55.7%。

  (六)增强了老字号优势品牌的竞争能力
  坚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注重发挥黄浦老字号名特品牌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专业连锁经营模式,建成若干现代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品牌发展后劲。2004年度有九家企业销售额超亿元,其中老庙黄金和老凤祥销售额均超过20亿元。有三家企业被评为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五家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二十二个产品成为2003年度上海名牌推荐产品、三十一家企业获上海著名商标。

  (七)建立了规范商贸经营的诚信服务体系
  制订市场整治和调整发展规划,关闭70余家初级集贸市场,实现了市场布局结构优化和经营能级提升。大力加强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网络建设,形成食品安全监控网络。顺利经受住“非典”和“禽流感”对消费市场的巨大冲击。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南京路步行街和豫园商城被命名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区。推进“规范服务”、“星级服务”、“品牌服务”三大体系,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提高服务水平。市场秩序日渐规范,诚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确保市场规范有序、确保食用农产品和粮油制品安全”的工作目标。
  “十五”期间,坚持以规划引导商贸发展、以重点带动能级提升、以监管确保市场规范、以联动促进功能拓展,为推进黄浦商贸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黄浦商业尽管具有规模、总量优势,但是与黄浦新一轮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一是传统商业占主导地位,黄浦商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逐步削弱;二是发展空间有限,面临着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三是高端商业尚未形成制高点,还没有形成现代商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十一五”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分析
  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海加快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黄浦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黄浦商贸业正处于极其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既拥有良好机遇和独特优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带来历史机遇
  随着“入世”三年过渡期的结束和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上海市场的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这将给黄浦商业带来加快改造传统商业、壮大商业发展规模、增强商贸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对黄浦传统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黄浦商业发展必须全面加大对外开放引进的力度。

  (二)流通业现代化趋势营造发展契机
  流通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黄浦历来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批发中心,现有批发贸易量约占上海总量的八分之一。随着商贸流通业引领消费、指导开发的功能日益增强,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黄浦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商贸枢纽地位;同时,也迫切要求区内众多中小商贸企业加快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因此,必须把黄浦商业发展的重心转到大市场、大流通上来。

  (三)消费需求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步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后5000美元”的新时期,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已达14000元,消费需求开始由购物需求向综合消费需求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能级提高,促使消费心理、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处于中心城区核心区域的黄浦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对加快商业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黄浦商业发展必须从被动适应消费需求转向主动引领消费潮流。

  (四)“长三角”和世博会园区建设创造发展空间
  随着“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商业发展将进一步向集散型、服务型、消费型方向转变,成为“长三角”都市圈商贸枢纽和消费中心。为塑造世博城市的崭新形象,上海商业发展已形成新的规划思路:“将提升发展零售业,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繁荣城市面貌、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产业。”这将促使黄浦现代商贸业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与此同时,黄浦传统零售商业则将日趋淘汰。因此,黄浦商业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业的根本转变。

  (五)黄浦商业长期发展累积传统优势
  黄浦是上海近代商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行政文化中心和商务商业中心,商旅文资源在此高度集聚。南京路和豫园地区两大市级商业中心各具特色,北京路、福州路等市级专业特色街中外驰名,大量老大楼、老字号积淀形成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加上商业规模大、名特品牌多、消费客流巨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构成了黄浦商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但由于现有各类资源没有及时加以整合,特色优势已有所削弱。因此,黄浦商业发展必须注重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六)大规模现代商业设施建设引发的后续效应
  近年我区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和功能开发,带动了一批高档商务楼宇和大体量现代商业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将新增百万平方商业面积,不仅改善了商业经营环境,也为黄浦商业发展培育了新的载体,为黄浦引进跨国商业巨头和国际顶级品牌、培育老字号骨干企业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由于周边各区商业面积也同时剧增,必将引发商业的同质化竞争。因此,黄浦商业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好商区内外的错位经营难题。

 

三、指导思想、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黄浦商贸业发展指导思想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商贸业增长方式,以功能定位提升商业能级,以商旅文结合推进功能拓展,以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商业发展空间,以引进和培育国际国内优势企业增强商业核心竞争力,尽快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商贸业的根本转变,力争成为上海现代商业的标志和都市文明的象征。

  (二)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着力转变商业增长方式,优化商业业态、结构,强化商旅文联动特色,保持黄浦商业发展的领先优势,将黄浦区建设成为上海现代商贸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的核心地区、展示上海繁荣繁华的重要窗口、引领全国时尚潮流的先导区域。
  2、增长指标
  “十一五”商贸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
  到2010年,预计黄浦区商品销售总额将超过1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50亿元,批发贸易总额超过1450亿元。
  围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域的总体目标,重点推进零售业提升能级和批发贸易业增强辐射,积极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功能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创新发展,到2010年,使黄浦成为国际国内贸易枢纽、流行时尚传播阵地、信息设计服务平台、著名品牌集聚中心。

  (三)发展战略
  要把握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组合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黄浦商贸业的现代化水平。
  1、按照现代发展要求,提升商贸业整体能级
  要适应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建成具有鲜明商业特色、功能相对完善、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必须坚持内涵集约式的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调整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拓展产业综合功能,促进产业有机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商业加快向现代商贸业转变,进一步提高贸易业所占比重,努力提升黄浦商贸业发展的整体能级。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商业发展制高点
要抢占商贸发展的制高点,必须大力引进具有先导性、引领性的国内外核心企业和优势品牌,形成高集聚和强辐射的区位优势。“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开放引进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以外滩地区为代表、集聚世界顶级品牌的高端商业和以南京路西藏路地区为代表、集聚国内外行业巨子的规模商业,努力构筑商业发展制高点。
  3、优化特色资源配置,争取组合效益最大化
  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所特有资源的组合效应。“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资源整合战略,深入发掘历史资源,充分利用网点资源,努力拓展品牌资源,统筹运用管理资源和区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实现资源组合效益的最大化。
  4、继续推进商旅文联动,发挥产业融合新效能
要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必须有效发挥商旅文三大产业的先发优势。“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商旅文联动战略,共享特色资源、互补产业优势,加快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运作成本、提高效率效益;通过拓展功能、提升能级来构建特色高地、功能高地,进一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综合消费需求。
  5、改善区域营商环境,形成良好经济生态圈
  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包括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的政策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均衡的产业环境等。“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综合服务战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造统筹协调发展的经济生态圈。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市场诚信体系;贯彻落实系列法规政策,努力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提供有助人才发展条件,营造适宜企业创业氛围;进一步建设宜商、宜游、人本化的社会环境。

 

四、主要任务
  按照黄浦现代商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主要功能街区(即外滩世纪经典高档消费区、南京路西藏路都市中心综合消费区和豫园地历史文脉旅游消费区以及南京路步行街)为建设重点,以国际批发贸易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纪念品产业为发展空间,以高端商业发展、名特品牌培育、电子商务推进为工作抓手,以福州路、金陵路等风情街建设为特色亮点,以居住社区商业配套为服务途径,以交通枢纽、江河沿岸及世博园区商业规划为新生增长点。不断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努力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充分体现繁荣繁华形象,加快构建便民利民网络。

  (一)重点推进主要街区建设
  结合外滩黄浦江沿岸经典金融商贸集聚区和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的建设,大力推进主要功能街区的开发与建设,充分体现最高档、最时尚、最繁华和最具民族特色的黄浦商业独特魅力。
  1、建设外滩世纪经典高档消费区
  抓住外滩一体化开发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要求,在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西倚河南路,南面延安路的整个外滩地区范围内,结合外滩金融贸易区建设,优化老大楼的资源配置,重点开发外滩源、南京路东段和外滩CBD地区,大力引进高端品牌,高档餐饮、高级会所和高星级酒店,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服务功能,营造独具风情的消费环境,形成档次最高、业态恰当、分布合理的现代商业服务格局。前两年抓紧半岛酒店建设、中央商场改造和老大楼调整,着力构筑高端商业的基本框架,形成黄浦商业新亮点,后三年加快163、170地块开发和外滩源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与金融贸易区功能相配套的世界一流高档消费区,抢占上海商业新的制高点。根据国际CBD产业配比的一般规律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高档商业服务设施面积要占商业总面积20%左右,计划到2010年,外滩地区基本形成具有20万平方经营面积的国际顶级品牌集聚区。
  2、建设南京路西藏路都市中心综合消费区
  结合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建设,沿西藏路向南北两端延伸商业开发,南起福州路,北至北京路,抓紧开发建设十大现代化商业设施,形成以新世界、一百、世茂为支柱的综合消费圈,由于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区位优势以及充分满足现代商贸业规模集聚发展所需的高档设施和规模体量,有利于高端品牌集聚和综合功能开发。因此,要积极实施错位经营战略,大力引进国际二线品牌,拓展文、娱、食、宿功能,营造时尚消费氛围,提升商业整体能级。前两年抓紧世茂、金昌和新世界项目整体开业,初步形成规模格局,力争成为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形象展示、向外分销辐射的重要窗口,后三年加快新金桥、泛太平洋以及百联商城项目建设,使南京路西藏路区域整体商业面积超过60万平方,构筑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流行信息传播最快、多种业态并存、多元文化融合的时尚消费中心。
  3、建设豫园历史文脉旅游消费区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建设老字号品牌特色街,大力引进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特色企业和品牌,进一步提高休闲、展示、特色商品比重,增强文化、娱乐、服务功能,加快豫泰、确城基地的开发建设,形成以旧校场路为轴线,以安仁街、方浜路、候家路及福佑路为周边的豫园旅游文化商城。积极推进豫园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通过建造庙前广场、豫园大酒店、英皇明星城等商业设施,增加餐饮、休闲、娱乐、展示、住宿等多种功能。结合开发城隍庙、沉香阁等景点,充分发挥商旅文联动的综合效应,带动以人民路、昼锦路、河南路为周边的豫园外圈商业规模扩大和功能不断深化,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前两年,重点推进豫园商城内圈的调整开发,后三年,初步形成豫园地区商旅文结合、内外圈联动的发展格局。
  4、建设南京路国际一流步行街
  依托步行街、世纪广场和老商厦的独特功能条件,积极重塑南京路“四大公司”风貌,加快打造中国的哈罗斯。进一步促进经营结构优化,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汇集国内外著名品牌,形成品牌旗舰店集群,以零售业带动批发贸易业的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宏伊、恒基等重点项目开发,加强沿街商厦外立面和灯光整体改造、带动支马路配套功能开发,进一步强化餐饮、娱乐和展演功能,引导大众消费潮流,体现上海中心城区的繁荣繁华。前两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步行街商业布局,后三年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商业街。

  (二)加快拓展商业增长空间
  坚持走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通过大力促进零售业和批发业的联动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以及产业链的前后延伸,拓宽黄浦商业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纪念品产业,进一步增强黄浦商贸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
  批发贸易业是地区流通力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黄浦历来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批发中心,至今批发贸易总量仍高居各中心城区首位。因此, 既要继续抓好石油及制品、金属材料、中西药、食品和机电设备等重点批发行业,扶持做强现有大型批发企业;更要充分利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机遇, 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一要集聚地区总部入驻。要发挥老大楼集聚和楼宇经济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跨国集团、优势企业和著名品牌,发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功能于一体,具有强大营销功能并拥有稳定市场分销网络的现代批发企业和地区总部入驻我区,形成上海国际贸易最集中的交易地。二要发展品牌经销代理。发挥黄浦的市场、区位、中介服务等方面优势,发展总代理或区域代理贸易,吸引有实力、有影响的代理商进驻黄浦,争取获得更多国外著名品牌的代理经销权,形成连接海内外的贸易代理经销网络。三要培育发展新型市场。加快建设和培育以总经销总代理,展示、洽谈、价值交易为主,具有较大辐射力的新型商品交易市场;重点扶植文化、信息、旅游、电子仪器等专业特色市场和要素交易市场。最终形成一批符合商贸发展导向要求、具有黄浦创新特色的新型市场。通过大幅提高批发贸易额在商品销售总额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强黄浦商贸业的辐射能力。
  2、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掘北京路生产资料专业街特色,围绕实现“国际装备制造业服务贸易区” 的开发总目标,重点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推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拓展经营空间,增强服务功能,建立主导产业群,提高集聚辐射能力,形成能够辐射长三角甚至全国的生产资料展示窗口、分销市场和工程装备服务中心,为全国乃至海外装备制造业提供会展、物流、信息以及开发设计等交互平台,并且逐步成为中国装备业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和面向全球的采购基地。前两年初步建成国际会展中心等全新专业功能的标志性建筑群落,组成国内最大的生产资料专业商圈。后三年逐步建成海内外品牌云集,生产资料特别是装备类产品品种齐备,综合配套功能完善,市场规范的辐射长三角、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国际装备制造业服务贸易区”。
  3、加快发展旅游纪念品产业
  依托黄浦区资源优势和区位特色,大力加强旅游纪念品产业基地建设,全力打造集企业注册、产品研发、信息交流、精品展示、集中交易、政府采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重点发展珠宝饰品、工艺美术品、礼品、小纪念品等四大行业,努力在产业规模、行业集聚、发展速度、原创比重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打造“引领”功能,强化“开发”功能,完善“交流”功能,提升“商贸”功能,全面增强黄浦旅游纪念品产业的规模优势、领先优势和集聚辐射优势。抓紧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商标品牌,抢占全国和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争取到2010年,努力使黄浦旅游纪念品产业的销售、设计、制造、服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三)积极推动商业科技创新
  为从根本上改变黄浦传统商业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局面,必须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抓手,重点发展高端商业、培育名特品牌、推进电子商务,努力突破制约现代商贸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提升黄浦商贸业的整体能级。
  1、大力发展高端商业
  要借鉴国际大都市商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于黄浦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加快高端商业发展速度。围绕南京路外滩高档消费功能的开发建设,加速引进国际顶级品牌,到2010年,争取引进15至30家国际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20至30家顶级餐厅以及30至40家高档休闲、娱乐场所,凸现国际品牌高集聚、国际餐饮高档次和国际休闲高品位,成为国内外品位人士推崇备至的优雅的社交、休闲场所。结合南京路西藏路地区的开发建设,在世茂国际广场等一批现代化高档商场建成开业的同时,大力引进以二线品牌为主的国际时尚品牌,凸现现代商业的规模集聚度、品牌集聚度和功能集聚度。争取到2010年,共引进国际品牌400个,知名品牌1200个,真正成为国际优势品牌的集聚地、流行时尚商品的发祥地、城市品牌消费的首选地。不仅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更要成为国内消费者瞭望世界时尚的重要窗口。
  2、加紧培育特色品牌
  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黄浦老字号特色品牌加快发展。充分挖掘老字号品牌资源,扶持发展一批重点品牌企业。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连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进一步提升黄浦老字号名特品牌的整体能级。要大力推动具有品牌资源和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加快向长三角地区、全国以及海外市场发展,力争打造1、2个国际知名品牌,形成2至3个销售超过50亿的大型品牌集团、培育4至5个销售超10亿的黄浦特色品牌、发展更多销售超亿元的品牌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黄金珠宝、中西药业、餐饮食品、礼品工艺品等优势行业,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力争销售总额达到300亿元。通过品牌发展和行业集聚,形成具有黄浦特色的都市产业整体发展格局。
  3、推进发展电子商务
  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黄浦商贸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任务,依托黄浦独特区位优势,注重搭建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促进黄浦商贸业的现代化。重点要加快推进“网上北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实现在网上交互信息、展示产品、从事交易、在线支付和完成配送,实现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传统贸易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成为北京路国际装备制造业服务贸易区的空间延伸和功能补充,并力争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网站,成为与国外市场对接的国际化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化发展,逐步完善“网上南京路”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纪念品专业网站辐射能力,探索构筑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四)不断增强商街风情特色
  充分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商业特色优势,顺应消费者认同和消费需求变化,继续调整和完善重要商街的经营结构,进一步引导和形成一批适合现代消费趋势的特色风情商街。重点调整建设福州路、金陵路等专业特色风情街区。
  1、有序推进福州路文化街的整体开发
通过旧区改造、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加快福州路文化街的项目开发,健全图书出版、文化用品经营,引进有影响的文化经纪、中介代理机构,增加宾馆、会展、休闲等功能,开发建设文房四宝一条街,促进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文化行业骨干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福州路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形成以商务办公、文化用品经营、娱乐休闲消费等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区。前两年,通过地块开发和重点项目引进,形成功能定位初步框架。后三年要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升能级,建成一条集海派文化和新兴文化之大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福州路文化街。
  2、规划调整金陵路特色风情街
  要充分发掘金陵路法式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连接人民广场和豫园商城的区位优势,坚持“重现风貌与重塑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动国内外专家和有关知名企业深入开展强化金陵路整体功能布局、打造专业特色品牌街的专题研究。按照“政府导向、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要求,分段定位、分期开发,重点调整改造金陵路的浙江路至西藏路段。前两年先行调整西藏路至广西路段,后三年进一步调整广西路至浙江路段,通过专项规划调研和组织国际招商,争取将浙江路至西藏路段调整改造成为具有独特风格,体现高档、高雅的特色风情街。
  3、积极推进其他风情街规划建设
  依托黄浦专业特色街相对集聚的独特优势,结合南京路支马路的系列开发和专业特色街的调整改造,积极推进其他特色风情街的规划建设。对上海老街等现有专业特色街要从专、精、深的角度培育构筑商业集群,不断扩大专业特色、经营规模,提高专业经营容量和经营水平。对有条件开发成为新风情街的商业街则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五)努力构建便民利民网络
  突出“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出发,实行规划建设与改造完善并举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居住社区商业规划布局,采用先进的商业形态和完善的商业业态,构筑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结合配套商业布局调整,积极开展实事工程,切实加强菜市场、小浴室、废品回收等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生活消费难题。
  1、构建社区商业网络
  按照保障消费安全、改善购物环境、完善服务功能的需求,结合现代聚居区建设,加快构筑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按照居住区分布特点、适应消费档次和能级变化、满足消费增长需求的要求,抓紧规划并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三级商业加一网(服务网络) 的现代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即:一个服务全区的老西门区域商业中心、若干社区商业中心、一大批街坊商业设施群,以及一个覆盖全区的消费服务网络。社区商业设施总量控制在40-50万平方米之间。
  2、打造区域商业中心
  按照老西门地区商业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拟以“一圈两片三带”的总体商业布局,规划建设老西门区域商业中心。“一圈”指以中华路——黄家阙路——大兴街——陆家浜路——西藏南路——复兴中路所围成的商业圈,“两片”指该商业圈的北部(复兴中路片)和南部(陆家浜路片)两大商业片区,“三带”指的是西藏南路现代商业带、中华路传统特色商业带和文庙路周边文化休闲带。通过规划建设沃尔玛等生活型购物中心,开设集聚家电、家居等专业型商业广场,不断调整商业布局结构,完善便民利民设施,建成传统与现代结合、商业与文化融合、具有一定集聚辐射度的老西门区域商业中心。
  3、满足日常消费需求
  要坚持便民利民基本宗旨、满足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按照“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升能级”的原则,推进菜场标准化和绿色市场建设。通过拆除、调整、增设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商品档次和经营能级,逐步实现从传统菜市场向多元化副食品市场的根本转变。要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摄影、婚庆等服务行业,并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以确保满足市民个性化消费需求。

  (六)注重开发商业新生亮点
  “十一五”期间,上海和黄浦新一轮规划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将为商业发展提供大量的新生空间,要抓紧与重大建设项目配套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形成商业发展新的亮点。前两年要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苏州河开发,重点推进交通站点商业的发展和沿岸休闲商业的启动。后三年要围绕世博会规划项目的具体落实,同步启动世博配套商业的项目建设。
  1、发展交通站点商业
  黄浦区域内共规划建设7个轨道交通站点(其中2个换乘站)以及人民广场、南浦大桥和老西门三大交通换乘中心。快速便利的交通必然带来大量人流,要以此为契机,根据黄浦区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对人口分布和流向的不同影响,同步制订和整体推进相应的商业网点改造和新建规划,注重地下建筑设施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处理好地下与地面功能的呼应补充关系,建设配套商业设施群落,满足集散乘客的即时消费需求,实现交通流、人流和商流的有机结合。
  2、启动水岸休闲商业
  依托黄浦国际顶级品牌和最新时尚商品高度集聚的区位优势,利用现有苏州河沿岸老仓库和石库门民居的特色资源,加快开发黄浦段苏州河滨河街区,通过引进国际一流投资公司和专业公司,注入旅游文化休闲娱乐要素,营建国际性时尚展示平台,集聚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师和优秀人才,努力将整个区域改造成时尚服装、流行饰品设计展示、引领消费的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3、建设世博配套商业
  要积极参与世博会的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充分掌握有关工作动态信息,主动根据世博园整体布局和功能设计要求,抓紧编制完成世博园内外以及世博动迁基地的商业配套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适时调整世博园黄浦周边地区的产业和功能结构,积极制订和落实相应产业和地区的对接互动措施,努力形成和谐、美好的世博会环境和氛围。

 

五、主要举措
  要使黄浦成为上海现代商业的标志和都市文明的象征,吸引和集聚更多的国内外经营者和消费者,政府部门必须深化职能转变,强化统筹运作,坚持思路、机制、工作、服务和科技创新,探索建立“规划先导、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协调疏导和服务助导”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市场的规范治理,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发展导向
  要坚持思路创新,围绕全区总体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研究, 制定和完善商业网点规划,规范商业设施建设、开业程序,引导和促进商贸业有序发展。统筹考虑商旅文结合、功能结构、产业布局、街区间关系以及产业发展与形态风貌的协调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问题,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相吻合,与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变化相协调;充分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黄浦实际情况,予以借鉴、移植和创新;切实完善协调机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突破发展瓶颈。

  (二)加紧产业政策研究、探索扶优汰劣机制
  要坚持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影响全局的重点工作和重要环节,深入实际,强化政策研究和宏观调控。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延伸政策扶持领域,促进优势企业高度集聚和产业链同步发展。深化产业导向研究,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形成行业集聚扩张优势,实现资源组合效益最大化。强化产业调控研究,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建立扶优汰劣机制,努力形成中心城区商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拓宽产业信息渠道、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要坚持工作创新,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产业发展预测、企业效益比较和市场动态研究,引导区域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强化对区域经济的分析预测,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市场发展态势,为企业入住提供指导服务;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增强信息发布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建立指标新体系,健全数据资料库,提高深度分析力,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要坚持服务创新,切实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出发,依法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市场规范运作和食品供应安全。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和运作手法,通过产业规划导向、落实扶持政策、发挥协会作用、展示窗口形象、综合配套服务,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注重构筑“服务高地”,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引进国际行业巨子,健全中介物流配套,形成有利产业集聚的良好氛围。

  (五)推广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要坚持科技创新,全力推动商贸产业技术进步和能级提升,进一步加快商贸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注重政府牵线搭桥,支持高新成果转化,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提升产品档次。搭建设计开发平台,扶持设计创意产业,鼓励企业研发新品,切实提高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力提高商品市场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推动交易方式创新。推广科学管理方法,提供电子商务网络,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用信息化促进商贸业现代化,努力增强黄浦商贸流通业的集聚辐射能量。

  (六)实施商旅文结合战略,加快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要坚持商旅文结合,积极推进重点地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商厦调整,促进商旅文产业有机融合。要以三大黄金周为重点,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各类商业营销活动。结合节日特点和时令特征,组织推进商业企业开展各类主题营销文化活动。要以南京路、豫园为重点,积极举办标志性主题节庆活动。按照“南京路体现现代时尚、豫园体现传统文化”要求,配合市、区重大节庆活动,努力办好步行街周年庆以及豫园的中国日和中国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