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三角外贸成绩单:浙江出口跃居全国第二 “新三样”异军突起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9 浏览量:63

日前,长三角三省一市2023年的外贸数据已全部出炉。四地全年合计实现进出口15.16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36.3%。

江苏全年进出口总值突破5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二;上海实现进出口总值4.2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浙江实现进出口总值4.9万亿元,对全国增长贡献居首;安徽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规模挺进全国前十,7.8%的高增速位居长三角第一。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

翻开这份成绩单,2023年长三角四地的外贸都有哪些亮点?又对我国货物贸易结构变化传递出哪些积极信号?


浙江出口额超过江苏,跃居全国第二

比较两地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可以发现,2023年,浙江首次在出口额上超过了江苏。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进出口4.90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出口占全国份额首次达到15.0%,跃升至全国第二,位列广东之后。

反之,由于上半年增长疲软,江苏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25万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3.37万亿元,下降了2.5%。

多年来,江苏外贸出口额一直领先于浙江。2022年,江苏出口3.48万亿元,增长7.5%;浙江出口3.43万亿元,增长14%。两省的出口额也有500亿元左右的差距。

2023年,浙江充分展现了民营外贸大省的特质,民营企业起到了“压舱石”作用。数据显示,全省有实绩进出口民营企业数首次突破十万家,出口民营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在主要出口产品中,全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5704.9亿元,占出口总值比重达16.0%,已连续5年提升。

 

安徽外贸挺进全国十强,增速居长三角第一

2023年,安徽省外贸顶住压力,进出口规模走出了一条上扬曲线。数据显示,全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05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增速在长三角及中部地区保持第一。

在外贸总额排名中,2023年安徽省进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22年上升3位。

合肥海关关长周荣球在外贸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串串数据,展现的既是安徽外贸发展累积的底气,更是由此形成的长期向好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安徽外贸“成绩单”中,汽车出口成为了“首位产业”。

2023年安徽全省出口汽车72.92万辆,增长89.8%,居全国第二;货值714.6亿元,增长118.3%。此外,出口新能源汽车2.59万辆,增长70.8%。

 

“新三样”成为长三角外贸新引擎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被称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2023年,全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在长三角地区,高附加值的外贸“新三样”出口表现尤为亮眼,正在成为拉动区域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南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新三样”产品累计出口194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2.3%。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出口“新三样”产品1677.9亿元,增长42.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9.7%,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年度出口值首超千亿元大关,达1208.9亿元,增长43.9%。锂离子蓄电池382.4亿元,增长50.5%;太阳能电池86.6亿元,增长0.9%。

浙江“新三样”产品出口1401.8亿元,增长11.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4个百分点。安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90.6亿元,同比增长11.6%。

据此计算,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新三样”产品出口总额达5400亿元,已占全国一半之多。

外贸“新三样”出口高增长的背后,反映出当前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不断深化。

例如,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携手合作,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已逐步形成。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供应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完成整车组装……一辆新能源车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生产,都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完成。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四成以上份额。相当于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产于长三角城市。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外贸的重要区域,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中国制造已走在“由大到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