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3-14 浏览量:18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日


南京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个五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和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关键期,也是“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冲刺期。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南京社会消防救援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切实提高我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消防工作“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消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南京市“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引,紧密围绕消防工作“六大工程”建设计划,完成“一年小灶”专项整治和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重大任务。各板块、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改进和加强消防工作。全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稳步提升,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消防救援事业取得明显发展。五年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出警4.22万次,火灾事故造成49人死亡、62人受伤,同比“十二五”时期出警量增加6%、死亡人数减少28%、受伤人数减少23%,全市连续27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在省政府消防工作考核中连续6年获评“优秀”等次。

1、消防法规及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江苏省相关条例、规定、办法的精神和要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基层消防站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全市消防工作六大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南京市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消防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各级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各级人大、政协依法严格履行执法检查和民主监督责任,各行业部门持续深化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和达标创建活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消防条例、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改、立、废工作;先后完成《南京市城市公共消防安全风险专项调研评估报告》和《分析报告》,并启动编制《南京市消防总体规划(2017-2035)》《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修编)》。

2、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扎实推进“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火灾防控专项整治、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积极部署落实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医疗建筑、博物馆、文物建筑、养老机构、易燃易爆企业、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燃气使用场所、电气焊动火作业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和消防“生命通道”等重点领域整治,始终将“高低大化”“老幼古标”场所作为整治重点。“十三五”期间,全市消防监督员共检查社会单位28.1万家,发现火灾隐患48.4万条、督改47.8万条。创新组建消防特勤队伍,打造“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层火灾防控机制,累计采集“九小场所”信息15.94万家次,巡查140.57万家次,整改“三合一”场所1.3万余家,参与处置初期火灾815起。建立市、区、街(镇)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度,逐步规范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运行,加强消防工作的统筹协调。

3、公共消防设施基础有效夯实

消防救援站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贯彻落实《南京市“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全市基层消防站点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全市消防工作六大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规划明确的119座城市消防救援站,已建成投勤78座,其中“十二五”末建成投勤40座,“十三五”期间共新建79座,已建成投勤38座,正在建设41座。

消防装备配备方面。全市现有执勤消防车辆373辆,其中134辆为“十三五”期间购置,包括涡喷消防车、水泥粉剂车、双臂高喷车、多折臂高层供水车、动中通、静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等。此外,“十三五”期间增加消防员防护装备1.5万件套、抢险救援器材4500件(套),包括多频切割机、水下扫描仪、水下声呐等。

消防人员征召方面。全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有编制人数1239人,其中,指挥员401人、消防员838人,“十三五”期间退补475人。政府专职消防员共有员额数2532人,其中专职队员1332人、消防特勤(消防网格长)800人、消防文员400人;实有人数1826人,其中专职队员935人、消防特勤(消防网格长)491人、消防文员400人。另外,还依托南京丰富的高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了火调、化工等领域的专家库。

消防供水和消防通道建设方面。全市在册消火栓12964只、取水码头36处,“十三五”期间分别新增4908只、27处。全市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共张贴治理通告和提示海报11万余份,4757个居民住宅小区和2965家社会单位全部完成消防车道划线,排查消防车道畅通小区3391个。

消防通信方面。完成指挥调度网、日常办公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建设,为应急指挥、监督执法、日常办公、公众服务等提供100%全域覆盖、畅通高效的网络运行环境。持续推进350M无线通信网建设,引进LTE专网和Mesh自组网;组建无人机分队,建成支、大队两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4、信息化支撑能力全面加强

结合南京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构建“万物感知、数据驱动、专常兼备、智能应用”的新型智慧消防业务体系,为“全灾种”事故处置和火灾预防提供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安装独立式火灾感烟报警探测器64233个,推广电气火灾监控系统3695套;3142家单位的消防控制室接入远程联网监测系统;4557栋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完成增配或改造。

5、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更加凸显

持续深化国家级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专业处置队伍、国家水域救援南京大队以及地震救援(搜救犬)、高层建筑、山岳救援、地下空间等专业队伍建设,打造特殊灾害处置的“拳头”和“尖刀”力量。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专业处置实战拉动和联合训练。成功处置“10·9”金陵石化炼油厂火灾、“3·30”扬子乙烯火灾、“5·24”金鹰商场火灾,圆满完成“4·22”泰州靖江德桥火灾、“3·21”盐城响水爆炸等事故增援,以及秦淮灯会、江苏发展大会、国家公祭仪式、南京马拉松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消防安保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

6、消防宣传成效逐步提升

在地铁二号线开通南京消防“平安守护号”专列,开设20路消防公交专车,建成绿博园“消防主题公园”。制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九类重点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的通知》,分批次、分行业、分岗位开展消防宣传培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专业消防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消防培训。坚持以“新媒体服务现实工作”为根本宗旨,全力打造微博、微信、抖音官方公众号,实现“道路有标语、社区有广告、场所有提示”的全覆盖式消防宣传模式。“十三五”期间,市消防救援支队获评“全国全媒体中心建设先进省会支队”,支队官方微博获得全国2019及2020年度政务媒体金牌政务主编荣誉称号。

(二)“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短板弱项

1、消防安全责任制还需进一步压实

“十三五”期间,消防工作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重视,但“一岗双责”落实还存在不平衡不到位的情况。少数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落实还不够,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部门履行“三管三必须”的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培养专业消防管理人才,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提升行业消防监管能力的步伐还有待加快。

2、风险隐患总量仍在高位徘徊

“十三五”期间,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大量增加,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广泛应用,火灾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急剧增大增多,高风险隐患区域和社会单位客观存在。小微企业(小化工)、“三合一”场所、家庭作坊、群租房等小单位、小场所面广量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消防安全风险较大。此外,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巨大,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逐年上升。

3、消防基层治理体系尚不健全

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尚未有效落地,全市街(镇)尚无专职消防工作部门,基层消防监管“短腿”“无腿”问题较为突出。消防救援机构执法力量不足,其他执法力量又未跟进填补“执法空白”,导致防范化解基层消防安全隐患的专业力量严重不足。

4、智慧防控精准度有待提高

消防信息化的源头监管手段匮乏、范围有限、能力不强,火灾风险智能分析和隐患动态监测预警水平较低。灵敏真实、快速机动的灾害现场感知网络尚未形成,采集汇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辅助指挥决策的效能还不显著,与“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5、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扎实

现有消防救援站点布局不均衡,部分消防救援站辖区过大,对标武汉、宁波、郑州等副省级城市,我市消防站平均保护面积还有一定差距。化工、高层、地铁、隧道、水域、大跨度空间、山岳、高速公路救援等特殊类型灾害事故处置编成的基础还不完备,应对特殊灾害能力不足。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市政消火栓数量仍有缺口,江北新区、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以及南部新城等区域消火栓数量总体较少。天然水源消防取水平台设施仍需补充完善。支路街巷及老旧小区消防车通道不畅,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现象时有发生,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治理行动还需持续发力。通信调度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特别是尚未实现对通信运营商保障车的直接调度指挥。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消防经费不足、防灭火保障措施薄弱等问题需要加快解决。

6、公共消防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对消防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片面的认为消防宣传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与本单位关系不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宣传持续性不强。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围绕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目标愿景,转入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消防体制改革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南京消防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施政理念对消防救援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之一”,并且对江苏提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发展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而消防安全正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支撑平安南京建设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安全发展理念要求各级必须把消防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中,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保障人民安全,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保驾护航。

(二)“全灾种、大应急”的建队目标为消防救援提出新课题

全面进入“火焰蓝”的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由单一灭火救援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型升级,改革转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职责使命的转变扩展既是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水平、推动消防事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为全市各级推动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出了新课题。

(三)“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对消防工作提出新挑战

“十四五”期间,南京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要枢纽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愈发明显。面对南京市将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特别是国家级江北新区、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紫东核心区、南部新城等板块集中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累积消防安全风险,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化工企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物流仓储等风险突出,大型室内游乐场、集成电路、锂电池和储能电站等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特种灾害事故防范难、处置难。未来南京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城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等重大政治任务也倒逼消防工作加速提档升级。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城市安全发展能力,努力推动南京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超大型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挑战。

(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要求消防协同发展开辟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区域内的开放、合作和共享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十四五”期间,全市消防救援工作必须紧跟发展步伐和实际需求,实现在区域火灾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重点行业领域监管、长三角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等方面的协作,探索开辟新的实践路径。

(五)数字化转型为消防事业创造新机遇

未来五年,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也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新内涵。“十四五”时期,南京市将推动新一代政务云建设,面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时代重任,消防工作也应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契机,努力构建与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六)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保障提出新期待

“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群众对安全感、幸福感的需求进一步凸显。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加快化解当前在法律法规体系、日常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群众所需不相适应的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保障的新期待。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两个至上”,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巩固完善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基础上,瞄准推动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建设,积极适应消防救援工作“全灾种、大应急”转型升级需求,坚决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使命,紧扣“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总目标,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加快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绝对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市、区一体,部门间高效协作的运转机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法治系统思维。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提高消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控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建立区域消防一体化,推进城乡消防协调发展,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发展,突出智能化引领消防救援工作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助推转型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优势,提高消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坚持提质强能发展。全力打造专业精干的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加快推进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形成与“全灾种、大应急”相适应的现代化、实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高效履行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责使命。

坚持问题、目标、效果导向。瞄准现有问题和短板,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坚持问题、目标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加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管控、整改、处置等全过程预防控制,全面提升城市精密智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具有南京特点的基层消防治理格局,打造“智慧消防”的南京样板;完善“全灾种、大应急”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按照“5分钟”消防救援圈要求,加密消防救援站建设,完善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兼)职和志愿者力量为协同的应急救援工作新格局;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提升,持续控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全面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有效压降一般火灾事故,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构建与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消防治理体系,预防和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时代消防事业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消防事业现代化。

——消防治理责任机制得到显著加强。消防安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全面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行业集中约谈、社会曝光警示机制更加完善,火灾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有效落实,社会单位自觉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社会面火灾防范基础更加扎实,基层末端火灾防控责任清晰、机制完善、成效明显。消防行政执法力量得到明显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得到显著完善,进一步增强预防化解消防安全隐患的能力。

——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完善地方消防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规范,提升依法治火水平。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办理。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健全消防网格,社会消防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南京经验”,建设高效能治理安全韧性城市。

——消防安全突出风险得到显著整治。影响火灾形势稳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管控,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企业、“三合一”场所、群租房以及老旧场所、新材料新业态等场所领域的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城乡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明显减少。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继续因地制宜加强消防队站建设,针对性同步配齐配全配强车辆、装备和器材。灭火救援装备建设、战勤保障和物资储备机构建设总体达标率100%。继续健全完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方政府和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力量协同发展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总体达标率100%,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总体达标率100%。加强应急救援联合演练,建立健全灭火救援应急响应指挥机制。

——“智慧消防”赋能效应得到显著发挥。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火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在消防领域广泛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全面建成南京“智慧消防”中心,完善紧贴实际的火灾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对消防安全风险实时化、智能化评估,对火灾风险实时监测、预警预知、精准监管、闭环处理。

——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实施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将消防安全纳入各行业、各领域职业培训内容,协助企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消防培训制度,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基本形成惠及广大群众的“均等化”消防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消防救援站总体开放率100%,各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总体建成率100%。

——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火灾总量和亡人数量继续保持逐年下降态势,较大火灾事故显著减少,不发生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等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始终保持总体稳定,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消防法规和政策体系

1、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1)制(修)定地方性法规制度。聚焦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南京经济社会和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配套法规制度。修订《南京市消防条例》及配套规章、文件。制定出台《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市政消火栓建设维护管理办法》《南京市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和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消防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修)定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完善火灾事故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2)制(修)定消防技术标准。聚焦应急救援、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装备设施等重点领域,制(修)定一批地方标准。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聚焦消防安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定一批严于、高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提高社会消防工作标准化水平。

(3)编制完善消防相关规划。将消防工作内容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十四五”期间,江北新区和新五区分别编制“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镇(竹镇、白马、桠溪)、建制镇(晶桥、和凤、阳江、砖墙)分别编制消防专项规划、消防规划专篇;逐步组织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域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2、强化消防执法能力建设

优化消防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度,简化消防行政许可办理,升级消防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加快落实消防员执法和消防文员协助执法制度,进一步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施消防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限制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加强对消防法律法规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开展实施后效果评估,建立定期修订和定期清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落实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和人员执业标准等配套制度,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3、创新消防安全监管模式

(1)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合理制定年度检查计划,设定抽查比例、频次和抽查对象,明确监管形式。对不依法履职单位、火灾高风险场所、严重违法失信对象等监管对象,依法提高抽查率。强化重点监管,聚焦火灾多发行业领域和重大节日、重要节点,紧盯突出风险隐患和严重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检查、从严监管。

(2)推进“互联网+”消防监管。按照省政府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将“智慧消防”创新工程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政府“一网通办”平台。通过地方政务平台共享有关部门证照、许可等信息,落实容缺后补、绿色通道、告知承诺、邮政或在线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跨层联办等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火灾损失统计申报、举报投诉受理、罚款缴纳、解除临时查封申请和恢复使用生产经营申请等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实现消防事项办理“不见面”“最多跑一次”。推广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深化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建设应用,实时智能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现对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的全时段、可视化监测,推进消防安全远程监督、移动执法、线上管理。

(3)加强消防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消防信用系统,实现被监管对象消防信用记录全覆盖,落实失信行为界定和失信信息归集、公开、应用、修复等制度,全面推行消防安全“黑名单”。依法实施信息共享,拓展消防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服务能力,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联动惩戒。

(二)压实消防安全责任

1、加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持续健全“八位一体”责任体系,明确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工作责任清单。建强市、区、街(镇)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完善定期分析评估、年度工作述职、常态督查检查等工作机制,规范消防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市政府每年对各板块明确年度消防工作目标,完善政府年度消防工作考核机制,建立消防工作约谈机制。推进落实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监管主体“双备案”制度。

2、强化行业部门责任落实。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将消防安全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将消防安全纳入行业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应急预案及日常管理、检查督办、考核评比等。将火灾预防融入全市综合治理防控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年度消防工作目标,组织对各有关部门进行消防工作考核,考核内容纳入机关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针对教育、民政、文旅、卫健、宗教、文物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并实施符合行业系统特点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健全与消防救援机构分析评估、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3、严格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全面推行社会单位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风险申报制度。强化社会单位“1234+N”消防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机制,培养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全面推广应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固化管理流程和内容。健全完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分级界定标准,按照《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开展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2022年底前火灾高危单位和一、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2023年底前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建立健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集中约谈制度。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及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推行消防安全管理人培训上岗、自主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或消防职业经理人等制度。推行火灾公众责任险,鼓励火灾高危单位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4、落实履职担责考评倒查。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消防工作列为日常检查、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组织年度消防工作考核,确保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建立与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履职评定、奖励惩处相挂钩等制度。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协调指导消防工作开展,督促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建立单位消防安全信用记录,并纳入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信用评价、项目核准、用地审批、金融扶持、财政奖补等方面的参考依据。消防救援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自觉履行法定消防工作职责,强化延伸调查、案例复盘结果应用,对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严格倒查问责,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调查中发现涉嫌构成失火罪、消防责任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犯罪的行为,及时移送公安等有关部门。

(三)强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1、加强消防安全风险预警。加强消防安全状况评估,建立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全局性、系统性消防安全风险。建立火灾风险预警评估模型,实时智能评估消防安全风险,提高火灾预测预判预警能力,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建立火灾等灾情信息公众推送平台,实现火灾信息向相关区域人员、相关行业单位责任人、管理人的定向推送。优化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用地布局,确保消防设施与企业同步建设,强化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消防安全风险研判,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机制。

2、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持“祛火源、降荷载、强设施、畅通道、重管理”理念,抓住防控关键环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行专家检查制度,开展火灾高风险场所消防检查、隐患整改和专业评估。深入推进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整治、重点行业管理等工作。“十四五”期间,重点针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商业集中区、物流仓储区、化工园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老旧场所及群租房、电动自行车、沿街门店小场所、燃气使用等10类火灾高风险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治理。

3、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健全街(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并探索实体化运行,定期开展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综合执法等工作。推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将消防工作内容融入社区综合治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固化完善网格员消防工作职责和流程,实现火灾隐患“发现-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拓展消防救援站工作职能,健全完善防消联勤常态化运行机制,探索推进一线指战员参与辖区消防监督执法,积极发挥志愿者、保安等社会化消防监督力量作用,补强基层防火队伍。厘清基层消防安全监管职责边界,探索通过赋予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消防工作职责消防监督执法权限等方式,加强基层消防监管工作;继续督促指导公安派出所常态化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工作,保持监管力度不放松。推动建立定期培训演练的常态机制,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监管质效。

4、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村庄整治等工作,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队伍,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深入落实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持续开展农村地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农村集体组织建立微型消防站,强化农村志愿消防队组建,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农村地区火灾防控。

(四)改善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1、优化消防设施空间布局。将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训练、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效保障规划落地。立足“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及城市发展目标,完善消防设施体系建设,优化全市消防救援站布点与控地规划,保障消防救援站建设用地,明确建设方式。“十四五”期间,南京逐步完善“水、陆、空”灭火救援体系,构建“5分钟”消防救援圈。依托社会力量积极推进航空消防救援站建设。规划建设龙潭水上兼陆地消防救援站(“十四五”期间完成陆上站建设并启动水上站前期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推进森林消防站建设。提升对化工企业、高层建筑、地铁、大跨度空间等特殊火灾处置和救援的保障能力,形成“水、陆、空”立体消防救援体系,在保障南京灭火救援安全的同时,辐射保障南京都市圈镇江、扬州、马鞍山等周边乃至长三角城市。

2、加快推进消防救援站建设。依托现状消防救援站点布局,结合火灾高风险地区防控需要,对接南京市“一核三极”(江南主城区为“主核”,江北新区为“主城拓展极”、紫东地区为“创新引领极”、南部片区为“新兴增长极”)功能布局要求,加快推进普通消防救援站建设,打造“5分钟”消防救援圈。重点加密火灾高风险区站点及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等消防安全防护薄弱区站点布局,补齐消防救援站点短板。同步配建城市新发展区消防救援站,兼顾高速公路救援等应急救援和防灾需要。“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规划建设51座普通消防救援站。

3、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推动市政消火栓与道路、给水管道等同步规划建设。凡旧城改造、道路翻新,必须同时增补改造消防供水设施,进一步加强江北新区、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南部新城等区域市政消火栓建设力度。完善市政消防水源经费保障和维护保养机制,明晰市政消火栓监督管理、补建、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职责,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在玄武湖、莫愁湖、运粮河、外秦淮河、秦淮新河等水域合理设置取水平台,作为消防水源的补充。

4、推进消防通道建设。制定“一区一策”“一路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方案,提升住宅小区和背街小巷抗御火灾能力。加强源头管控,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过程中,严格督促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落实消防车通道、登高扑救面等标识的设计和设置。实时监控消防车道、疏散通道等消防“生命通道”,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视觉进行车辆、障碍物的目标提取、违法行为自动判定、自动跟踪识别,实现消防“生命通道”畅通的精准监管。将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停车场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内容,保障市民停车需求,避免停车占用消防车通道。

(五)加强现代化装备和战勤保障建设

1、配齐基础装备。持续配齐配强配优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推动装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结合消防站点建设,按规范要求,同步配齐“十三五”期间续建站点车辆装备器材,确保项目建成后及时投用;统筹“十四五”期间新建站点车辆装备建设,按照急用先配的原则,确保装备采购与站点建设同步。考虑辖区主要灾害事故类型,根据规范要求提高指战员个人防护装备和常用损耗器材备份比,确保随用随补,满足“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的遂行任务需要。做好现有各类装备器材的升级更新,充分考虑其投用年限和实际使用效果,及时淘汰、定期更新,切实有效提升整体火灾扑救能力水平。

2、配强专业装备。对纳入国家级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专业队伍和高层建筑、地下空间、道路运输事故救援、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等专业队伍编成的消防救援站,相应增加远距离供液系统、单兵定位系统以及洗消设备、专业堵漏工具、无人机、侦察机器人和救生艇、冲锋舟等专业救援装备。增强国家水域救援南京大队消防救援力量建设。配足100辆智能微型消防车。

3、完善战勤保障体系。构建“1+5+N”战勤保障体系,按标准建立1个50人的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5个10至20人的新五区大队级战勤保障分队,N个城区大队级战勤保障分队,形成战勤保障体系。在原战勤保障中队增建一个战备物资储备库,建成江南江北两个市级战勤保障装备物资储备库,提升全市战勤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应急装备(生活)物资储备,采取仓库储备、企业协议储备和社会生产力储备等联储模式,健全轮换和调用等联动机制,提高装备物资集中储备、动态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内外资源深度融合,提升战时遂行“快速、精准、高效、持久”保障能力。

4、提升应急通信能力。配齐配强轻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关键通信装备,提升重特大灾害现场和“断网、断路、断电”极端恶劣场景下的通信保障能力。依托各区消防救援大队,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6支“轻骑兵”前突小队组建,每小队配备5-6名专(兼)职消防员,配齐前突通信车、卫星电话、超短波电台、小型无人机、单兵图传等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建设适应各类复杂灾害事故现场应急通信需求,“进得去、看得见、听得清、传得出”的“轻骑兵”队伍,充分发展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

(六)健全消防救援能力体系

1、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系统构建消防救援队伍力量格局,坚持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发展定位,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应急力量为补充、应急救援基地为支撑的力量体系。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增加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编制员额。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提档升级南京省级区域性灭火救援中心,承担“区域性+主灾种”灭火救援攻坚任务。在江北新区设立消防救援机构,服务江北新区高水平建设。

2、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社会力量规划建设1座航空站,并同步考虑城市防灾体系、避难场地规划,在高层建筑密集区、城市广场、运动场、公园、绿地等处设置消防直升机临时或固定起降点。规划建设龙潭水上兼陆地消防救援站,与现有的江心洲水上站、八卦洲水上站形成上、中、下游全覆盖的水上救援体系。依托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和化工园区专业编队,结合扬子石化、南化公司、金陵石化等企业的消防力量,完善全市化工灭火救援专业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跨度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高层灭火救援专业队、地下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洪涝地震、水域山岳救援专业队、疫情处置专业队等各类专业力量,建立搜救犬专业队,提高特殊火灾的应急救援能力。

3、加强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按照“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标准适当、就近可及”原则,大力发展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消防执勤点,支持社会救援队伍建设,有效补充消防救援力量。“十四五”期间,根据队站建设情况,每年新增不少于200名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到2025年全市新增政府专职消防队员不少于1000名。督促企业按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微型消防救援站,深化联勤联战机制,实施“一体化”指挥调度。

4、加强消防网格长队伍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总体要求,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消防治理工作机制,推进消防网格长队伍建设。全市886个社区、355个村委会各明确一名消防网格长,纳入政府一体化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待遇和保障。

5、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依托国家水域救援南京大队,建设集救援、实训、教学、保障等于一体的国家水域救援训练中心(南京),承担台风、洪水、泥石流、堰塞湖、急流水域等灾害事故救援任务。发展壮大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完成市级实训和综合保障基地、市消防应急救援新型指挥中心等灭火救援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应急演练等方式强化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救援和处置能力,推动训练模式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

6、增强应急救援调度指挥效能。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会商研判,建立公安、应急、城建、人防、卫生、电力、自来水、交通、燃气、化工、通讯、地震、环卫、武警、驻军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整合城市管理信息和119、110、120、181等应急服务资源,建成突发事件信息平台,实现紧急处置联调联动,增强应急救援调度指挥效能。

(七)提升消防科技信息化水平

1、推进消防物联感知系统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感知网建设,融合高分遥感、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传感器等空天地探测手段,着力突破多源情报融合、知识图谱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形成多维多尺度的灾情研判感知与情报侦察网络。通过“政府投资+市场供给”模式,推进对城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化工单位消防设施水压、水位的感知监测,为城市消防管理提供针对性的智能分析和分级预警等功能,全面提升应急处置现场的立体化感知能力。建设城市安全眼,围绕各级各类事故灾害的成灾机理,融合运用各种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知、监测、分析并合理处置城市安全风险要素,科学有效提高城市风险的监测监控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提升指挥中心实战能力。加快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建设,以特大城市消防综合救援为场景,深入开展重大事故灾害建模与推演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消防救援数字化预案系统,为指挥作战人员提供辅助决策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处理中多部门处置协同难、指挥统一难的问题,健全完善现代化的应急响应指挥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处置、资源按需调配、力量柔性组合的高效一体化协同应急处置体系。研究实战化消防救援指挥平台,利用5G、VR、AR等先进技术,基于三维事故场景建模,构建沉浸式实景指挥,有效提升指挥人员事件处置能力和指挥效率。

(八)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

1、深化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普法宣传、科普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体系。深化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动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义务教育、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城乡科普教育等范畴。树立全员宣传服务的理念,强化消防监督员、消防安全讲师、消防网格长、基层消防救援站、消防火调员、消防志愿者六支队伍的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组织对全市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单位微型消防站人员、消控室值班人员、小企业主等重点人群进行培训,确保培训率达到100%。

2、推进消防宣传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百名讲师团”作用,设立专职消防培训讲师岗位,完善消防安全讲师培训工作制度,创新启动预约制、订单式消防宣传培训模式,明确宣传培训奖惩工作机制,激发培训讲师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培训工作实效。同时,依托全国消防志愿者平台,发动消防志愿者力量,建立具有特色的消防宣传志愿者队伍。

3、开展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应急消防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按照《关于规范和加强全省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县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微型消防体验室(点)建设,为群众提供免费实践体验。持续开展“消防安全家园”创建三年行动,广泛发动行业部门、社会单位开展使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灭真火”“出真水”活动,争取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人人“灭得了真火、出得了真水”的实战效果,确保“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应用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增设消防体验设备,推进VR消防体验馆、消防主题公园基地等场所的建设和升级。

4、打造消防宣传新媒体品牌。坚持以新媒体服务现实工作为主旨,打造全国一流的融媒体中心。将火灾隐患曝光、消防监督执法、消防常识普及、消防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新媒体式包装,策划制作消防宣传“热点”“亮点”内容。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微博、微信、短视频、互动直播以及虚拟VR等精品内容,让广大群众多渠道了解掌握信息,真正形成全民参与消防宣传的社会氛围。

(九)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1、严格正规化建设。加强消防救援队伍理想信念、职业使命和光荣传统教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做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练就过硬本领,履行职责使命。

2、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实施高素质消防救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指挥员和工匠型消防员,实现从传统向新型,“一专”向“多能”转型升级。依托长三角都市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历教育、在职轮训和技能培训,推动各级领导班子纳入地方党校教育培训范围。

3、建强灭火救援专家库。依托南京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扩大现有专家库的专家名录,建立有利于消防事业发展的各类专家库,搭建由相关行业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技术保障平台,定期召开专家联席会,推动消防事业稳步发展。

4、打造“活力队站”消防文化。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载体,全面实施文化育队、文化强队战略工程,通过优化队站软硬件建设、提升指战员文化素养、组建特色文化队伍等方式,打造具有南京消防职业特色的文化之路。

5、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加大社会优待政策支持,保障消防救援人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及其家属依法享有的经费补贴、公寓住房、慰问优抚、随调落户、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看病就医、职业培训等优抚优待政策落实。通过提升工资待遇、明确身份属性、出台优抚政策等措施,进一步稳定队伍、提升战斗力。

(十)注重消防救援区域协同

建立长三角区域消防救援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协作平台和保障措施,协同推进超大型城市群火灾防控研究、公共消防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特大灾害应急救援协同联动、数据资源共享等区域一体化建设举措,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质效。依托都市圈南京空港、海港、高铁港枢纽地位,联动芜湖、镇江、淮安、扬州等都市圈枢纽资源,规划建设一支“人机结合、空地协同、高效救援”的航空救援专业队伍,发挥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功能作用。按照区域联防联控要求,规划加快完善水域救援、战保保障体系,服务南京都市圈发展。

五、重大工程

(一)智慧消防应用工程

依托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消防”南京样板工程,建立健全现代化、实战化、智能化的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平台体系。完成对城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化工单位消防设施水压、水位的感知监测。建设城市消防安全眼综合管理系统,有效开展城市安全风险感知、预测分析、防控决策、精准执行工作,保障城市运营安全。面向灾害防范与灭火救援的实战化业务需求,以“空、天、地”感知信息为基础,构建沉浸式实景指挥平台,为消防安全指挥提供平台支撑。建立高空瞭望预警系统,开展运营商楼宇微蜂窝覆盖系统接入消防电源工作。

(二)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逐步完善“水、陆、空”消防救援体系。依托社会资源建设航空消防站,新建龙潭水陆站,升级现状珠江站、滨江站、花园大道站为特勤站。按照“5分钟”消防救援圈要求,建设50座普通消防救援站和1座水陆消防救援站。整合现有消防救援队伍力量,建设专常兼备的地震救援、水域救援、石油化工、绳索救援、防汛抗洪、森林火灾处置、排烟供水专业队和防疫突击队。

(三)人才队伍赋能工程

培养航空站、水上站等消防站专业人员,增加消防救援队伍中专业持证人员数量。增加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编制,补充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力量不足。立足南京城市灾害特点,邀请国内外专家,建立专业标准的教练团队。至2025年末,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干部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分别达100%、30%以上,消防员本科学历、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25%、70%以上。

(四)战勤保障支撑工程

推动2个市级、N个区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市级库不少于4000平方米,区级库不少于200平方米;推动1个市级车辆装备维修中心建设,面积不少于4500平方米,设置维修监测设施,配备起重机、举升机等设备;加快推进支队卫生室实体化运作,预防、控制和减少消防职业病发生,提升战地急救、战后康复、医疗防疫能力。

(五)基层消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消防授权执法和委托执法路径方法,推动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有效承担起基层消防监管责任,总结并适时推广秦淮区委托相关街道开展消防执法试点经验,依法依规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在南京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框架下,健全完善市、区、街(镇)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完善消防工作组织体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并按照相关要求配齐工作人员。建立基层消防网格长队伍,健全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消防治理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基层消防监管。

(六)消防宣传教育工程

建强各地消防讲师团,明确讲师队伍日常宣传教育职责任务和工作标准,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办法,增强消防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普遍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持续推进市、区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微型消防体验室(点)建设,为群众提供免费实践体验。全市建设1个省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配置不少于1台大型消防宣传车。各区至少建成1个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并开放,至少建成示范消防主题公园、示范消防主题街区、示范消防主题广场、示范微型消防体验室(点)各1处,示范消防主题公共交通工具1列(辆、路)。全市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设置微型消防体验室(点)覆盖率100%。将消防安全培训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并将专项资金列入财政保障范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的消防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统筹规划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将本规划与南京市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有机结合,确保各项目标落实到位。将消防规划内容纳入各板块规划范畴,实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各级政府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细化任务分工,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二)完善经费保障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规范高效、分类负担、分级保障的经费长效管理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对消防业务经费进行统筹管理,财政、发改等部门对设施及实战急需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专项保障,切实为消防事业发展和“全灾种、大应急”消防救援提供强有力保障。加大对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的经费投入,保障全市消防救援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消防建设,拓宽消防经费的社会供给渠道,鼓励社会公益兴办消防事业。

(三)强化督查考核

各级政府加强对本规划推进情况的督导检查,健全督查督办和帮扶指导制度,建立科学的规划推进评价机制,对重大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并逐项明确具体目标、时间节点及完成标准。消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各级政府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地区和单位,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