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12-15 浏览量:14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14日


南京市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为有效支撑《南京市“十四五”社会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持续健全完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消防救援能力,切实筑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坚实防线,结合有关规划文件和全市消防救援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重要训词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着力提升“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能力,持续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十四五”时期南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创造更加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重要训词精神作为根本指引,坚持党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二)坚持“两个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理,强化基层基础,推进精准管控,提升处置能力,全力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领域深层次问题,整合消防治理资源,创新基层消防治理机制,深化城乡协同发展,提升消防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化应急指挥机制,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高效履行应急救援职责使命。

(四)坚持科技支撑。全面融入科技强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深度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赋能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培育壮大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新动能。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探索形成具有南京特点的基层消防治理格局,打造“智慧消防”的南京样板,系统构建“5分钟”消防救援圈,实现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提档升级,基本构建起与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消防治理体系,预防和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一)基层消防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基层火灾防控基础进一步夯实,各类专兼职基层消防监管力量有效配备,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治理充分发挥作用,监管盲区、空白基本消除,火灾防控责任全面落实落地。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九小场所”、社区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懂得本场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火灾危险性,并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火灾事故伤亡持续下降。

(二)消防救援力量布局显著完善。按照“建强中心站、建密小型站”的建设思路,继续因地制宜推进消防队站建设,优化站点布局,消除力量空白,加快构建完善南京“5分钟”消防救援圈,初步形成陆、水、空多维度、立体化的消防救援力量分布格局。统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伍等多种力量协同发展,逐步完善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三)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结合南京实际针对性打造石油化工、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森林火灾事故处置以及地震、水域、山岳救援等各类专业队伍;按照“满足当前、适当超前”原则,配齐基础性装备,配强关键性装备,配优“杀手锏”装备,提升装备质量效能。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应急响应指挥体系,完善各类应急力量间联动研判、联动响应、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联合演练。

(四)“智慧消防”赋能效应显著发挥。支撑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信息化技术架构基本完善,消防大数据中心数据获取、治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与政府相关部门间信息交互渠道畅通高效,火灾防控智能感知触角全面延伸,应急救援所需信息多元汇聚。消防工作信息化创新应用能力普遍增强,“数据赋能”科学救援、精准防控、精细管理成效明显提升。

(五)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加强基层消防监管、建强消防救援力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智慧消防”赋能实战等措施,确保全市火灾总量和亡人数量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有效控制较大火灾事故,不发生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等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消防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重点任务

(一)聚焦问题短板,着力提升基层消防治理能力。

针对基层消防监管“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综合施策、大胆创新,健全完善基层消防监管体系机制,加快消除日常监管的盲区、漏洞,提升基层消防监管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1.健全完善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消防工作组织建设,完善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人员力量配备,定期开展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综合执法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系统打造由消防特勤队员牵头负责,各类网格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立消防业务培训和线索摸排奖励机制,提高网格员消防安全隐患风险排查能力和反馈安全隐患的积极性;推动将消防特勤下沉至各街(镇)综合执法局,辅助开展基层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拓展基层消防队站工作职能,健全完善防消联勤常态化运行机制,探索推进一线指战员参与辖区消防监督执法,培育基层防火监督新力量。制定完善单位分类分级管理标准,明确消防救援机构、公安派出所、街(镇)消防监督管理职责清单,理顺基层消防治理体系;继续密切与公安派出所日常联系,指导派出所依法依规履行消防工作责任。(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2.探索创新基层消防监管模式。贯彻落实国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部署,推动消防执法力量和执法重心下移,积极探索消防授权执法和委托执法路径方法,推动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有效承担起基层消防监管责任,依法依规开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及时总结秦淮区相关街道消防委托执法试点经验,适时在全市范围予以推广,规范委托执法程序、标准、内容,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确保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在委托执法权限、范围内强化基层消防监管。健全完善执法召集工作机制,采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方式,为基层处理消防监督执法疑难杂症提供帮助,破解“看得见管不了”和“管得了看不见”的基层消防监管难题。(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委编办、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3.加大基层火灾隐患整治力度。针对分布在街(镇)的小单位、小场所,通过下发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等形式,明确基层监管力量各自的监管对象和职责任务,强化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和隐患排查。加强对街(镇)及村(社区)工业园、特色小镇、小微企业等小型产业聚集区的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结合房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工作,集中治理消防管理责任不落实、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加快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等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改造升级,有效降低火灾风险。(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二)聚焦基础建设,着力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围绕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转型升级定位,着眼南京实际,加快补齐力量短板,加强器材装备建设,科学打造专业处置队伍,系统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4.继续优化全市消防站点布局。着眼南京“十四五”时期超大城市发展定位,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2021年城市体检、打造韧性城市等工作要求,对标同量级的成都、杭州、武汉等地,对照南京“1个城市中心、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若干个新社区”的市域城乡发展建设体系,继续加快完成全市“十三五”规划站点续建任务,序时推进“十四五”规划站点建设,重点加密火灾高风险区站点及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等消防薄弱区,同步配建城市新发展区消防救援站,兼顾长江水域、高速公路救援等救灾抗灾需要,持续优化全市消防站点布局,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加快建成南京“5分钟”消防救援圈。“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51座消防站点。(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资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5.提档升级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结合南京城市安全风险实际,持续在配齐配强配优应急救援器材装备上下功夫。针对主要灾害事故类型,根据规范要求提高指战员个人防护装备和常用损耗器材备份比,确保随用随补,满足“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的遂行任务需要。结合消防站点建设进度,同步配齐“十三五”续建站点车辆装备器材,确保项目建成后及时投用,有效发挥作用;统筹“十四五”期间新建站点车辆装备建设,按照急用先配的原则,确保装备采购与站点建设同步;做好现有各类装备器材的升级更新,充分考虑其投用年限和实际使用效果,及时淘汰、定期更新,推动装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6.加快建强各类专业处置力量。加快推进市级实训和综合保障基地等灭火救援能力提升项目。依托特勤大队和化工园区专业编队,结合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等企业的消防力量,完善全市化工灭火救援专业力量建设。提档升级石油化工重型编队、地震重型救援队、水域救援大队等车辆、装备和器材;持续开展水域、绳索、交通事故、地震救援等专业技术培训,加强骨干人才建设。2023年底,整合现有力量,建设专常兼备的地震救援专业队、水域救援专业队、石油化工专业队、绳索救援专业队、防疫突击队、抗洪专业队、山林火灾处置专业队、排烟专业队和供水专业队。(责任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

7.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根据消防站点建设实际,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并开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员额核定、队员征召、上岗培训等工作,有效补充消防救援力量,确保新建站点第一时间形成战斗力。根据《江苏省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修订情况,结合实际视情研究制定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和消防文员招录退出、职业发展、综合保障等相关政策,确保队伍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政府专职消防队经费计领标准,确保经费保障水平与职业风险相适应。(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委编办、市消防救援支队)

(三)聚焦科技赋能,着力提升智慧消防实战能力

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应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消防”南京样板工程,建立健全现代化、实战化、智能化的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平台体系,全面实现“火灾风险提前感知、应急救援科学智能、通信保障快速高效”的消防工作新格局。

8.推进消防物联感知系统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市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企业、老年人照料场所、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文物古建筑、标志性建(构)筑等的固定消防设施水压、水位等信号的实时感知监测系统建设,为城市消防管理提供针对性的智能分析和分级预警等功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感知网建设,融合高分遥感、北斗导航、无人机、物联传感器等空天地探测手段,突破多源情报融合、知识图谱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形成多维多尺度的灾情研判感知与情报侦查网络,全面提升应急处置现场的立体化感知能力。(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大数据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9.强化提升指挥中心实战能力。以特大城市为场景,深入开展重大事故灾害建模与推演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消防救援数字化预案系统,为指挥作战人员提供辅助决策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处理中多部门处置协同难、指挥统一难的问题,研究面向各类事故场景下的应急处置联动组织指挥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处置、资源按需调配、力量柔性组合的高效一体化区域协同应急处置体系。(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10.建设应急通信“轻骑兵”队伍。根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在重点地区组建“轻骑兵”前突小队的通知》,依托各区消防救援大队,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6支“轻骑兵”前突小队组建,每小队配备5—6名消防员,配齐前突通信车(越野性能良好)、卫星电话、超短波电台、小型无人机、单兵图传等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坚持“地方政府领导、应急部门统筹、消防队伍主推”,按照工作分工,抓好经费申请、队伍组建、队员招聘、装备配备、业务培训、训练考核、实战演练等工作,建设一支适应各类复杂灾害事故现场应急通信需求,“进得去”、“传的出”的“轻骑兵”队伍,确保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五、实施步骤

(一)工作启动阶段(2021年底前)。各区和责任部门、单位对照行动计划,及时研究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操作办法和有关政策文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各区研究制定本区具体实施方案及工作步骤,细化具体措施,全面启动有关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2—2023年)。各区和责任部门、实施单位按工作分工、职责清单和方案、计划,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并在推进过程中注意加强监督指导和问责督办。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4年一季度)。总结此次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经验,验收各项既定工作任务,因地制宜出台一批配套举措、形成一批经验做法。在充分评估论证基础上,视情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区两级要依托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逐级成立三年行动领导指挥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具体工作负责人和联络员,共同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要加强调度指挥,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分析解决问题困难。

(二)加大保障力度。各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的高度全力保障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涉及资金投入的站点建设、装备配置、人员工资等事项,市、区两级财政要分级分类予以保障,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涉及政府专职消防员员额核定事宜,市、区编办要结合消防站建设计划和实际进度情况,逐年予以核定,确保站点建成后有充足力量及时投入执勤;涉及基层消防监管机制改革事宜,市、区编办、司法等部门要会同消防救援机构研究会商,积极破题解决基层消防执法改革难题;涉及消防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事宜,各区、各有关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严格督查考核。市、区两级建立相应的工作督查机制,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政务督查内容,常态化抓好重点目标任务的督查督办,强化实施进度动态监管,定期评估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工作动态,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市政府研究解决。各级消防救援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牵头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分级考核制度,继续用好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挥棒,并抓好考核结果运用,有效督促和激励各区各单位自觉推动任务落实。


附件: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

消防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责任单位

提升基层消防治理能力

强化议事协调机构

工作运行

强化市区两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运行,加强人员力量配备。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强化全国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城市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运行,加强人员力量配备。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建立基层监管队伍

将消防安全检查列入街道检查事项,采取赋权或委托执法的方式由街(镇)综合执法局承担消防监督执法事项,充实并加强街(镇)消防力量。

市委编办

市消防救援支队

市司法局

各区政府、管委会

完善基层消防安全

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系统打造由消防特勤队员牵头负责,各类网格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

市消防救援支队

市委政法委

各区政府、管委会

建立健全防消联勤

常态化运行机制

健全完善基层消防站防消联勤常态化运行机制,每个站点至少2名指战员(或政府专职消防员)取得消防执法资格,能够参与辖区消防监督执法,配合做好基层消防监管工作。

市消防救援支队

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续建“十三五”规划站点

加快完成“十三五”期间全市既定消防站点建设任务,做好建设经费和车辆装备购置经费保障。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完成“十四五”建站计划

对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51个消防站点,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序时推进站点建设任务,不断加密南京消防队站布点。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提档升级

应急救援装备器材

根据消防站点建设进度,同步配齐所需车辆装备器材,确保站点建成后第一时间投用,形成战斗力;及时淘汰更新现有装备器材,确保满足“全灾种、全地形、全气候”条件下的遂行任务需要。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建强各类专业处置力量

完善全市化工灭火救援专业力量建设,进一步建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大跨度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地下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山岳救援专业队、疫情处置专业队等专业力量,提高各类事故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市消防救援支队

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伍

根据消防站点建设进度,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合理确定政府专职消防员员额,及时开展队员征召、岗前培训,确保新建站点第一时间形成有效战斗力。完善政府专职消防队伍职业保障政策,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年提升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待遇。

市委编办

市财政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提升智慧消防实战能力

推进消防物联感知

系统建设

通过“政府+市场”模式,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重要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企业等全面建成固定消防设施水压、水位等感知监测系统。

市大数据管理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

提升消防指挥中心

实战能力

加快消防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现代化的应急响应指挥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处置、资源按需调配、力量柔性组合的高效一体化区域协同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置体系。

市消防救援支队

建设应急通信

“轻骑兵”队伍

依托各消防救援大队,利用3年时间,完成16支“轻骑兵”前突小队组建,每队配备5—6名消防员,配齐前突通信车、卫星电话、超短波电台、小型无人机、单兵图传等应急通信装备。

市财政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各区政府、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