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25 浏览量:24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主要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四节 总体布局

第三章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第一节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防洪安全

第二节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

第三节 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

第四节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第五节 加强水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水文化水景观

第四章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第一节 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节 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第三节 强化水资源监管,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第五节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管理能力水平

第六节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 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第一节 深化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 推动产权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保障资金需求

第四节 加强创新引领,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平

第六章 远景展望

第七章 投资规模匡算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投资匡算

第二节 效果分析

第八章 保障措施

附 件:

附  表  合肥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清单

附图1  合肥市水系图

附图2  巢湖流域防洪治理骨干工程规划布局示意图

附图3  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骨干输水工程线路图

附图4  “四水汇肥”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布局图

附图5  江淮畅通水网工程布置图

附图6  合肥市城市活水工程布局图


前  言

合肥,安徽省省会,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湖泊水库众多,塘坝星罗棋布。其中,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面积8824km2,占全市面积的77.2%;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面积2606km2,占全市面积的22.8%。长江流域主要有裕溪河、西河、兆河、南淝河、派河、杭埠河、丰乐河、滁河、巢湖、黄陂湖等河湖水系,其中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区面积约760km2;淮河流域主要有东淝河、瓦埠湖、庄墓河、池河、高塘湖等河湖水系。

“十三五”期间,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深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市委、市政府“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战略部署要求,以“人水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河湖健康”的总体思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项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调整水利部门职能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新的五年水利进行全面规划,描绘水利发展新蓝图,推动水利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时期,按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近远结合、分步推进,合理安排“十四五”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为促进合肥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建设提供现代化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19年12月,我市启动了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规划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基础上,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提出了“十四五”水利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水利发展、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投资匡算,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战略部署要求,以“人水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河湖健康”的总体思路,治理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积极推进防洪抗旱减灾、农村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行业能力等方面建设,水利建设累计投入达255亿元,防洪保安体系、供水保障能力、河湖保护格局、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涉水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支撑。

(一)防洪减灾

防汛抗洪抢险取得新胜利。“十三五”期间,我市发生了2016年、2020年两次流域性大洪水,局地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面对严峻汛情,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市防指科学应对、分类指导,受灾地区全力应对、积极减灾,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共抗洪魔,夺取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同1991年相比,2020年巢湖最高洪水位比1991年的12.8米高出0.63米,但淹没面积由1991年的533平方公里降至324平方公里,减少百分之四十淹没面积。

全面战胜2019年特大干旱。为应对2019年4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果断决策,及时组织实施“江水西引”,为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提供城市供水水源。调水工程全长172公里,抬高水位38米,累计通过肥东县黄疃站提引江水1.6亿方,不仅有效缓解了因气象干旱造成供水水源不足的紧张局面,更是继大别山水库群作为我市唯一补水水源后,开辟了新的应急水源,是保障合肥城市用水安全的战略举措,合肥市民也在历史上首次喝上了长江水。

全面实施灾后水毁修复项目。2016年10月,为了强化洪水灾害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合肥市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及水利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我市水利设施修复项目4909处,2017年底,我市全面完成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建设任务,修复堤防长度717km,修复水库45座,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3处,修复山洪沟125km,修复泵站5座、改重建水闸4座(巢湖闸、新桥闸、铜城闸、文昌坝),修复灌排水利设施45处、水文测报设施27处,累计完成投资20.77亿元。

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8月,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合肥市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针对合肥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城乡排涝能力不足、沿江湖泊排水不畅、小型病险水库存在安全隐患等防洪减灾体系暴露的薄弱环节,规划总投资162.55亿元。已完成主要支流治理项目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16座,累计已完成投资约40亿元。

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于2017年3月完成可研批复,2017年6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批复,批复投资18.56亿元。工程于2020年6月主体工程完成,在抗击2020年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全面启动“三达标一美丽”项目。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9年合肥市水务局启动合肥市“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建设工程,以合肥市境内万亩以上圩口防洪除涝、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美丽河流示范建设为重点,补齐中小水利工程短板,提升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并为河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水利支撑。规划实施23个万亩圩口,76个万亩以上灌区、795个中小型水库达标建设和5条美丽河流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十三五”完成投资13.6亿元。

水利扶贫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扶贫“头号任务”,着力巩固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先后全覆盖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再排查工作,跟踪督促排查问题整改,着力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落实水利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的支持倾斜力度,全面完成《合肥市2016~2018年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规划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对贫困村内库塘、堰坝、小水闸、小泵站等小型工程全面改造提升一遍,打通贫困村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按照《合肥市水利扶贫2018~2020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分年度制定水利扶贫工作方案,2018年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投资2.93亿元(其中涉及扶贫市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项目涉及全市共31个乡镇43个片区;2019年安排市级农田水利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区面积2.9422万亩;2020年以实施“三达标一美丽”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治理项目为抓手,以巩固提升贫困村建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全面完成了2.538亿元市级水利扶贫资金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等各类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深入开展水利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

(二)供水保障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持续加强。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范围涵盖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实行全覆盖。建立了水资源“三条红线”和“双控”指标体系;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32亿立方米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下降32%、42.7%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4%,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49;完成淠河灌区及南淝河水量分配,完成东部新中心、运河新城、合巢产业新城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全部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水资源支撑条件评估;实施795处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整改,强化取水许可监管;全面实现以实际取水量征缴水资源费的取水端征收模式。

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节水评价机制,登记节水评价13个;巩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果,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要求;完成全省“百家节水企业行动”合肥市任务,以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89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4家,市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3家,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6家。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不断构建城乡统筹的供水新格局,全市财政共投入资金9949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36875万元,市级投资31133万元,县级财政配套31487万元;通过实施自来水管网延伸和入户工程,超计划解决168.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1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84个乡镇1285个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集中供水保证率100%,供水水质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接通自来水,19.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贯彻市政府《合肥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落地生效;以问题为导向,编制完成了《“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布局,不断提高供水保障与服务水平;切实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资金投入,年落实管护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圆满收官。自省政府实施“5588”五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96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方2.95亿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3.2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4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11万亩。通过努力,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显著改善,工程效益显著提升,农田灌排能力显著增强。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有序衔接。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自2018年始,启动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五年行动计划,我市制定出台《合肥市农田水利专项规划(2018-2022年)》《合肥市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意见》。2018年度,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专项资金2.93亿元,治理面积26.02万亩。后因2019年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划归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稳步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7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其中肥东县1处、长丰县2处、庐江县2处、巢湖市2处,共完成投资9700万元,累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渠道改造53km,建设渠系建构筑物328座,计量设施26处,项目区受益人口达27万人,年粮食增产1116万公斤,年节水2400万方,年增经济效益165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业节水、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肥市共有中型灌区61处,其中重点中型灌区7处,一般中型灌区54处,设计灌溉面积179.77万亩。全市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中型灌区14处(其中7处重点中型灌区、7处一般中型灌区);累计已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中型灌区面积65.23万亩,占全市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45%。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发动全市上下沿河排查入河排污口,通过几轮排查,摸清了入河排污口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全市153个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每月实施监测。116个影响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的工程整治措施于2020年前全部完成。

(三)水生态环境

环巢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环巢湖国开行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加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87.4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以防洪和治河为主,减少洪涝灾害并为治污打基础,共1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0亿元,已全面完工;二期工程以治污和防污为主,控制和减少污染负荷,共97个项目,其中89个项目现已完工,已累计完成投资77.8亿元;三期工程以扩容和保护为主,扩充水体容量、增强水体流动性,对治污难点攻关试点,共44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2亿元;四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及环湖周边环境提升为主,共35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顺利通过验收。从2013年合肥市获批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合肥市全面系统地整治河湖、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宣传水文化,在“城湖共生、城水共治”的治水理念下,全面启动巢湖综合治理,打造湖泊治理保护新样板;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加快建设工程水利,积极推进资源水利,同步打造生态水利,实现城兴水美,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标杆;实施一系列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完善供水配置的新格局。2018年7月,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验收,2019年5月水利部正式公布我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有序开展。2020年底我市河湖划界基本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流域总面积确定)以上、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公告工作,完成测绘近4000余公里,完成81条河流、4个天然湖泊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同时立足管理需求,超额完成水普以外市、县级党政领导担任河湖长的50个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公告工作。

持续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工作,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实现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全覆盖。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四乱”问题整改到位,利用河湖管理督查APP及时报送“四乱”点位,并实施整改。依托河长制信息平台和巡河手机APP,对发现问题实行“上传、交办、整改、回访、销号”电子化管理,持续压实责任、加强巡查监管。

农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不断健全河湖长制体制机制,持续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累计完成50余处生态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面积100平方公里。

(四)水利信息化

强化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902万元。一是完成合肥市及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县、巢湖市防汛抗旱视频会商系统建设,累计投资206.4万元;二是完成庐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系统建设,累计投资533.3万元;三是完成肥东、肥西、长丰、巢湖四县(市)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累计投资3066.3万元;四是全力推进484座小水库的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等,计划投资8096.1万元。

完善水资源信息化监测体系。完善现有水资源监测体系,建成市级取水口在线监控42个,地表水年取水量5万m3、地下水年取水量3万m3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测全覆盖;建成南淝河一级支流自动流量监测站5个;完成全市52个地表水水量监测站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

建设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建立“合肥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合肥河长”APP,合肥市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PC端,门户网站建设和合肥河长制微信公众号。

(五)运行管理

重点强化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开展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综合治理专项检查,全面检查小型水库落实履职、建设落实、水库运行管理、工程实体情况、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金结机电设备等情况,共抽查小水库148座;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攻坚行动,对历次规划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集中梳理、核查,填报遗留问题整改台账;开展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经费,编制年度小水库维修养护实施方案,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累计完成投资1492万元。

扎实做好水库大坝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有序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降等报废工作,2019年以来,已对49座水库进行了降等报废。

工程达标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创建工作,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常态化、规范化,长丰县瓦东干渠管理分局、肥西县蒋口河联圩管理所成功创建省一级水管单位;组织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2020年肥西县成功创建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庐江县正在对标改革任务,围绕改革目标,研究制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争取申报成功。

(六)监管能力

项目建设管理逐步规范。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开工备案制度,加大项目调度力度,加大对在建工程的督查和稽查力度,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连续6年质量考核位于A级等次。扎实开展我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日常监管与建管水平稳步提升。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四制”,进一步强化项目变更管理,严格落实施工监理单位现场广域网考勤工作,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及工伤保险有关工作,小额零星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定点库正式启用,持续做好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创新工程管护模式,有效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十三五”末,全市已发展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1270个,管理人员5662人,管理面积393万亩,年筹集管护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累计发放“两证一书”(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16.15万份。

(七)法制建设

加强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和水法律法规,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安徽省水法宣传月”期间,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面向社会普法。完善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程序,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参与“法治一条街”创建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和完善权责清单19项,公共服务清单16项,中介服务事项2项。

表1-1  “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统计表

序号

项目

规划指标

十三五末

备注

1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32.42〕

30.95


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28〕

32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

〔19〕

42.7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5〕

0.5549


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

95


6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90〕

98.8


7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20

24.8


8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29

32.78


9

城乡河湖保护及治理率(%)

90

90


10

水土流失治理率(%)

85

94


11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km2)

72

150


12

骨干水利水工管理达标率(%)

〔90〕

90


13

基层管理服务水平达标率(%)

〔90〕

90


14

政策法规及执法管理水平达标率(%)

〔90〕

90


15

水利投入政策落实到位率(%)

〔100〕

100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经长期不懈努力,我市已初步形成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河湖保护等工程体系,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随着区域发展和人口集聚,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新老水问题不断积累显现,防洪减灾、水源配置需求提升,河湖治理、生态修复任务加重,治水趋于复杂和繁重。

防洪体系基本建成,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经过环巢湖防洪治理、河道整治、泵站建设、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系列工程措施,合肥市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受江洪顶托影响,巢湖流域洪水排泄不畅,超额洪水体量巨大,高洪水位持续较长,合肥市主城区及沿湖圩区深受江洪、湖洪和内洪叠加威胁,2016年、2020年巢湖大水暴露了流域防洪体系的突出短板。同时,巢湖流域总体防洪标准偏低,目前合肥市主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但局部地段未完成达标,巢湖市不到50年一遇,重点镇、经济园区及部分有高铁、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圩区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承载力不足。随着合肥都市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城区人口和高新产业快速集聚,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受天然来水不足和河湖污染制约,水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长期并存,单一依靠大别山水库补水水源已不能保障合肥市快速发展需求。加之早期建设的水源工程不同程度存在失修老化、效率降低等问题,制约供水效益发挥,干旱年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难以保障。

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健康河湖任重道远。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河道水质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农村水系淤积淤堵、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湖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而人民群众对健康河湖、优美环境的要求亦日益增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任重道远。

监管能力相对滞后,涉水事物监管不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河湖监管提出新要求,面对繁重的水利建设任务和复杂的外部环境,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尚未落实到位,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艰难,基层队伍建设、水利工程管护和规划体系、河湖监管、科技创新等仍较薄弱,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河湖监管合力尚未有效整合。

水利改革创新乏力,内生动力活力不足。节水激励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水权水价改革仍需深入推进。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尚未落实到位。水利投资融资机制不活,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资源依赖性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无法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社会保障系统,基层单位技术人才缺乏。

受自然禀赋、全球气候变化、发展阶段和治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相协调。“十四五”时期,推进水治理现代化的任务依然繁重,要立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新期待新要求,妥善应对各种水安全风险和挑战,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涉水事务监管,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涉水事务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

第三节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四大体系。

到2025年,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工程补短板和提档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涉水事务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具体目标为:

——防洪排涝目标。全面补齐流域防洪排涝和农村水利短板,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200年一遇,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等县市达到50~100年一遇,三河镇、同大工业园等采用30~50年一遇,村镇、万亩以上圩口达到20~50年一遇;合肥市中心城区排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县城及重点园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村镇和农田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河道堤防达标率>80%。

——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优化配置目标。依托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及滁河干渠,构建“淠水东送、江水北上、淮水南下、湖水东流”四水互济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和形成“优水生活、湖水生产、流水生态、江水补源”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用水总量控制在34.4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2.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亿m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5%以上。

——水资源与水生态目标。完成重点河流水量分配,完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控措施,建设河流水量监测站网。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完成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km2 以上的天然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率达95%。

——现代水治理体系目标。水利信息化逐步实现全面感知,智慧决策,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主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有效管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100%,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调度等环节得到全面监管。实现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

表2  合肥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十四五”规划指标

备注

全省

合肥市

水旱灾害防御




1

江河堤防达标率(%)

75

80

预期性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273.8

34.47

约束性

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16

12.5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15.5

13

约束性

4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7

0.58

预期性

5

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亿m3)

23

4.0

预期性

6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

98.5

预期性

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




7

水土保持率(%)

91.8

95

预期性

涉水事务监管




8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100

100

约束性

第四节 总体布局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从防洪安全、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增加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水利发展目标。

一是蓄泄兼筹、防治并重的防洪保安体系。确保防洪安澜,进一步完善巢湖流域防洪体系,实施巢湖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施行蓄洪区建设,推进杭埠河、滁河等主要支流进一步治理,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堤防防洪标准,提升重点区域防洪除涝能力,保障沿线居民、乡镇、农田等安全。

二是蓄引结合、多源供给的水资源调配体系。依托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及滁河干渠,构建“淠水东送、江水北上、淮水南下、湖水东流”四水互济的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形成“优水生活、湖水生产、流水生态、江水补源”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实施江淮畅通水网工程,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全面实施城乡供水保障工程,保障供水安全。

三是多措并举、点面共治的水环境治理模式。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快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清水廊道治理保护工作和示范河湖建设工作,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水土保持与清洁小流域治理,促进河湖水生态和水环境修复。

四是监控智能、调控精准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加强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完善水文预报预警方案;开展合肥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包括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和水生态管理等信息化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

五是历史传承、文脉永续的水文化示范传播。建成合肥市水文化展览馆,挖掘传承水文化,弘扬水利精神。依托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清水廊道保护、示范河湖建设,并结合巢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充分挖掘历史文脉,结合自然资源和时代气息,强化文化传承,打造巢湖特色水文化。


第三章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补齐防洪、供水、生态、信息化等方面的突出短板,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防洪减灾工程、供水保障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水利信息化工程四大类。

第一节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保障防洪安全

(一)完善巢湖流域防洪体系

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防洪治理方针和“上拦、下排、边分、固堤”防洪工程布局,在继续做好上拦——水库加固、固堤——堤防加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下排——排洪通道(加固泄洪通道、增设排洪泵站)、边分——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尽快补齐流域防洪体系中最大的两个短板。

排洪畅通工程。巢湖流域外排工程包括扩大对江抢排通道和增设对江排洪泵站,形成裕溪河、牛屯河自流抢排和凤凰颈排灌站、凤凰颈新站、神塘河站和裕溪河对江泵站排洪的“二河四站”对江外排骨干工程格局。推动实施裕溪河、牛屯河排洪通道建设工程,裕溪河大型对江排洪泵站工程,建设巢湖流域主要闸站联合调度平台。

蓄洪滞洪工程。巢湖流域目前仅有东大圩蓄洪区一处蓄洪场所。规划新建部分生态湿地蓄洪区,提升流域蓄洪滞洪能力。实施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工程,巢湖流域蓄洪区(合肥市部分)建设工程,东大圩蓄洪区配套完善工程。

(二)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主要涉及合肥市长丰县,对徐庙、罗塘、庄墓3座保庄圩进行加固,并建设圩内排涝体系。

主要支流治理。结合2020年等大水年份洪涝灾情,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杭埠河、滁河等主要支流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为进一步提高城乡防洪标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2个。

山洪灾害防治。以庐江县南部、巢湖市北部山洪灾害严重、影响人口较多的重点山洪沟为重点,优先开展近期发生过山洪且损失严重的重点山洪沟治理。同时,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优化调整雨情监测站网布局,定期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与自救技能培训,切实增强群众防灾避灾能力。

城市防洪除涝。根据城市、乡镇、园区的地形条件、洪水特性、防洪工程现状及城市规划建设情况,通过开展河道整治、防洪堤(墙)建设、护岸建设、疏挖撇洪沟等,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根据水系、地形,高低分治、蓄泄并举,通过完善雨水系统、排涝河道治理、泵站涵闸建设、城市雨水滞蓄系统建设等,健全城市除涝体系,提升除涝能力。

水闸除险加固。坚持以防为主,开展水闸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实施肥东县民主坝闸、肥西县红石堰泄洪闸加固工程,巢湖闸、兆河闸等闸站枢纽自动化改造升级工程,十五里河闸站拦污闸工程等。

水库除险加固。按照全面消除病险水库存在问题的目标,对2020年洪灾中出险的水库限期除险加固,对未列入1998年以来各批次规划的小型病险水库全面除险加固,对其它存在病险问题的水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固建设。完善提升市域内大中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

泵站更新改造。肥东县新建赤背河排涝站、长宁河排涝站、宝塔圩排涝站、黑石河排涝站、周董站、张家沟排涝站及三十埠河中心沟排涝站等7座泵站。肥西县实施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新建滨湖联圩和庙横斗圩排涝站,拆除重建6座小型泵站。庐江县实施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对境内13座中小型泵站进行扩容技改。

(三)持续实施“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工程

在“十三五”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提升全市万亩圩口的防洪排涝能力,实现圩外水安、圩内水畅、内外水动;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用水保证率,增强灌区抗御旱灾能力,保障城镇饮水安全,改善灌区河渠生态环境;实现水库安全、库周生态、库面清洁;实现试点河流水安、水动、水清。

第二节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

利用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及滁河干渠,实现江水、淮水、淠水、湖水的集结,辅以必要的水系连通和水源调配,形成引江济淮与滁河干渠——南淝河、引江济淮与潜南干渠——丰乐河、引江济淮与舒庐干渠——黄陂湖、引江济淮与瓦东干渠——瓦埠湖等四片江淮畅通水网,极大发挥水资源调配、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效用。

(一)巩固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江淮畅通水网工程(引江济淮二期)。依托引江济淮,辅以必要的水系连通,激活沿线河渠、湖泊等河湖水系,编织江淮畅通水网,助推巢湖生态修复。拟建的主要工程包括引江济淮——滁河干渠水系连通工程、引江济淮——潜南干渠水系连通工程、引江济淮——舒庐干渠水系连通工程。

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是江淮分水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为了驷马山灌区达到原设计灌溉面积,通过干渠沿线灌溉供水和引江水入江巷水库,其中,肥东县龙山片、八斗片、余庄片总受益面积约20万亩。

提水泵站工程。根据《安徽省城乡供水水源及农业灌溉保障规划》,规划对部分现有泵站进行改扩建并新建部分提水泵站,其中合肥市拟规划新建及改扩建泵站190座,规模以上(1m3/s以上)泵站43座,拟2025年前建设;规模以下(1m3/s以下)泵站147座,拟2025年后建设。

潜南干渠与双河分干渠水系连通工程。以潜南干渠为主要水源,对磨墩水库、托山水库、光明水库及双河分干渠实施连通,实现“江水西引、三库连通”,形成肥西县中西部供水主要支线,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6.86万亩,供水区域覆盖面积达70km2。

大堰湾水库补水工程。利用双凤泄洪沟、泄洪明渠、和尚塘水库和甘大塘,新建2座提水泵站,输送潜南干渠水源至大堰湾水库,缓解紫蓬山地区约30km2区域水资源短缺状况,解决肥西县江淮分水岭水利死角区的供水问题。

长丰县水系连通工程。实施长丰县西水东调工程,窑河水系与池河水系连通工程,南淝河水系与瓦埠湖水系连通工程,永丰水库与杜集水库连通工程。

巢湖市夏阁镇北部引调水工程。为解决极其匮乏的独山村及其周边区域水资源供给矛盾,新建提水泵站、铺设输水管道,提引夏阁河水进行补给,提升夏阁镇北部独山等丘岗地区约0.8万亩农田灌溉供水保障能力。

小蜀山分干渠及支渠治理工程。实施小蜀山分干渠配套设施改造,小蜀山支渠治理等。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对淠史杭灌区肥西县、庐江县境内重点节点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重点支渠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撮镇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潜南干渠西部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瓦东灌区现代化建设工程。对肥西县托山、中派、西大圩三处中型灌区,长丰县罗集、孔圩、杨湾三处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三)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充分利用骨干水源、大水厂以及现有的供水设施和输配水管网,向周围农村和乡镇延伸。梯级推进村庄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证率,新增饮用水源同步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断提高供水水质保障水平。

龙河口引水工程。实施龙河口引水工程,龙河口引水工程输水起点为六安市舒城县龙河口水库,终点为合肥市肥西县磨墩水库,工程设计向合肥市年供水量为12000万m3(45万m3/d)。肥西县结合“引龙入肥”、引江济淮工程、依托大官塘水厂、合肥第七水厂市政管网延伸辐射,对现有小水厂并购整合,实施管网联通改造以及自动化控制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巢湖市城乡供水工程。实施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线路全长80.8km,供水服务范围为巢湖市域和含山县域,供水规模48万m3/d,其中巢湖市供水规模38万m3/d。结合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实施巢湖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包括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庐江县城乡供水工程。新建鸡鸣水厂、缺口水厂、榆墩水厂,水厂改扩建工程、备用水源工程、管网延伸改造工程等。

肥东县供水保障工程。新建袁河西水厂,解决响导乡、陈集镇、古城镇、马湖乡及张集乡等5个乡镇的饮水保障问题。改造肥东县自来水厂、民族水厂、梁园水厂等。

长丰县供水保障工程。实施长丰县供水保障工程,长丰县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肥西县供水保障工程。实施肥西县农村居民供水保障工程,肥西县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第三节 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障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要河流湖泊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水系整治、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修复河湖生境、维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提升河湖水系网的绿色化水平和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

(一)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防洪排涝、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四五”期间,根据城市用地发展,结合水系存在问题,规划实施合肥市城区水系活水完善工程,马大塘补水通道及管理配套工程,二十埠河综合整治工程,肥西县产城融合区水系改造工程,合肥西南主城区水网连通工程,长丰县县城护城河(水湖排洪沟)综合治理工程,合肥空港国际小镇水生态系统治理工程。

滁河干渠清水廊道综合治理工程。滁河干渠承担着输送西部淠史杭灌区水库水源和调引东部驷马山灌区引江水源的双重作用,是合肥优质源水的最重要输水通道,也是即将建设的江淮畅通水网中“引江济淮——滁河干渠”连通工程的骨干内容,规划实施滁河干渠水源保护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建筑物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管理配套设施,供水保障工程等。

示范河湖建设工程。依据示范河湖建设标准,建设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幸福河湖,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山水美丽画卷。肥东县实施定光河、玉带河河段以及岱山水库示范河湖建设;肥西县实施丰乐河、杨湾河河段以及潜南干渠渠段示范河湖建设;庐江县实施兆河缺口——姥山大桥段、白石天河石头镇——朱陈段、罗埠河庐江枢纽——向拐段河段,以及黄陂湖湖区示范河湖建设;长丰县实施董大水库上游河道,梁河、黄浦支流,板桥河河段、庄墓河主源河段、沛河主源河段及罗集水库示范河湖建设;巢湖市实施下汤水库、石茨河河段、柘皋河河段示范河湖建设;蜀山区实施匡河、曹操河河段示范河湖建设;包河区实施关镇河、圩西河、塘西河河段示范河湖建设;庐阳区实施汪堰河(三国城路以北)、王小河(三国城路以北)、东瞿河(三国城路以北)河段示范河湖建设;瑶海区实施二十埠河、小板桥河、南淝河部分河段示范河湖建设;安巢经开区实施汤河、界牌河河段,大丰水库示范河湖建设;经开区实施翡翠湖、宝教寺湖及南艳湖示范河湖建设;高新区实施蜀峰湾人工湖省级示范河湖建设、高新区派河流支流(含托管区)示范河湖建设;新站区实施二十埠河、小板桥河河段示范河湖建设。

(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针对农村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多种措施,集中连片推进,水域岸线并治,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庐阳区农村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蜀山区农村水系整体改造工程,肥西县纳污坑塘综合治理工程,严店乡引江济淮滨河带水环境治理工程,瓦埠湖长丰县庄墓河综合治理工程,巢湖市环巢湖入湖支流综合治理工程。

(三)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

加强预防保护,明确生产建设活动的限制或禁止条件,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提高林草覆盖度和水源涵养能力,维护供水安全;统筹各方力量,以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植物、农业耕作等措施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预防保护。开展江淮分水岭水源涵养,以封育保护为主,辅以综合治理,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推进水土保持纳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实施环巢湖生态维护,进行河道整治与湿地保护修复,打造湖滨区水土保持生态缓冲带。开展肥西县、肥东县、巢湖市等8个乡镇(街道)的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治理。实施合肥市东北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肥东县马湖乡、梁园镇、杨店乡、白龙镇,长丰县岗集、双墩、吴山和陶楼8个乡镇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合肥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庐江县盛桥、夏庄小流域,巢湖枣树棵水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巢湖市花塘河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巢湖市花塘河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

第四节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根据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对标“安全、实用”的水利网信发展总要求,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增加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提升智能调度网的精准调控水平。

(一)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是水旱灾害防御必不可少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在历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防灾减灾效益明显。

合肥市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拓展水文业务网络,升级改造合肥分中心设备和环境,按照二级等保要求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基础能力。

肥西县农村基层预报预警完善提升。对现有预警预报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建设,建设防汛抗旱大数据平台。

长丰县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设,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洪水风险管理工作,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

地表水水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建设重要河流水量自动监测站52个以上,包括水量监测和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建设。推动实现全市主要河流及支流水量实时在线监测全覆盖,各类水量监测站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

(二)合肥市智慧水务系统

切实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构建合肥市智慧水务系统。智慧水务通过“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智能服务”功能体系,实现水安全智能保障,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以支撑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管理业务工作。

合肥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包括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监测体系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城市供水、生态河湖控制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及应用体系建设。

(1)监测体系。主要围绕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4类核心业务,完善水务监测体系。和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智慧水务需要利用遥感、卫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感知体系,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水务立体感知监测体系。

(2)控制体系。洪水控制体系涵盖巢湖、裕溪河、西河、南淝河、杭埠河等主要支流及城市内涝,实现“控山洪、挡江洪、防湖洪、排内洪”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格局;水源控制体系涵盖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引江济淮、江水西引、龙河口引水和应急等水源,实现水资源统一配置;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包括城区和农村供水控制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格局;生态河湖控制体系包括巢湖、入湖支流、内城水系、输水干渠、农村水系等。

(3)数据中心。通过元数据库结合数据资源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并在现有综合库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为分析、统计、决策等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建设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形成“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

(4)应用体系。采用功能个性化定制思想,水务应用系统由通用和个性两种模块组装方式实现。水务局机关处室和其业务对口的局属单位在共性业务上使用统一的通用模块,针对个性业务可以开发个性模块。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模块的共享、升级和管理。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业务应用链条,为社会公众、水务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在线服务和决策支持。

第五节 加强水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水文化水景观

传承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弘扬水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人水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建设幸福河湖,需要不遗余力弘扬先进水文化,打造有文化气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之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四五”期间,依托巢湖综合治理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清水通道建设、河道水系整治、湿地保护和修复、水利风景区等建设,充分挖掘“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南唇齿、淮右襟喉”等历史文脉,结合自然资源和时代气息,强化文化传承,打造“巢湖·湿地·淝河·湖库”和“生态城市·美丽村镇”的水文化水景观特色。

同时,为挖掘、总结和弘扬合肥水文化,规划建设合肥水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主要展示合肥市水利现状、水利历史、水利成就、水利文物、水利运用、水利文学等。通过文化展示,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普及水利知识,促进水利持续发展。


第四章 强化监督,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第一节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水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涉水事务合力监管机制,规范水事监管行为。

(一)完善管理体制

强化监管机构职责。进一步优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水利监督职能,构建综合监督与专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合肥市水务局对监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水利监管主体责任,推动地方构建与行业强监管要求相适应的监管机构体系。

完善专管机构组建。进一步加强重要河湖及水利工程专管单位组建力度,落实经费人员,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及水管单位考核,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强化监管队伍建设。建立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监管队伍;加强各级监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水利监管机制,促进重点督查与日常监管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加快完善以强监督促管理的机制,通过强监督及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完善涉水事务监管机制。完善各涉水监管主体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监管的计划性与有效性。强化水利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涉水行为监管统筹协调。探索建立水利强监管与地方政府行政综合监督之间的协作机制,严格控制对基层督导、检查等频次和数量。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水利监管平台。根据各重点领域监管工作特点,依托移动应用和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水利综合监管平台功能,配齐现代化监管装备,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升处置效率和监管水平,推进水利监督体系现代化。

健全社会监督监管机制。推动加强社会涉水行为的监督管理,监管对象更多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转变。完善公众参与水利监督相关政策措施,强化社会监督对行业监管的补充作用。丰富监督载体,强化群众举报反馈以及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监督渠道及举报激励机制,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利监督。

第二节强化河湖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护好盆里的“水”,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工作,管好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着力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全面实现河长制由“有名”向“有实”转变。

(一)明确河湖管理范围用途

加快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完成主要河流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并向社会公告,明确河湖管控空间。加强与国土、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已划定管理范围的河湖,要明确管理界线、管理单位和管理要求。编制完成重要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范围和界线,明确分区用途和管控要求,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其他河湖岸线规划编制,强化岸线分区管控。

(二)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健全河湖水域岸线准入制度,制定差异化的保护目标、用途管制要求,编制负面准入清单。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加强许可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实行河湖水域岸线用途转用许可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调整退出机制。制定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办法,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推行水生态损害终身追究制,对突破红线管控要求造成河湖生态环境损害的,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三)全面加强河道采砂监管

规范采砂行政许可管理,严格规范河道疏浚等工程型采砂管理,严禁以工程型采砂名义非法采砂。严格落实采砂管理责任制,加强现场监管、日常巡查力度和频次,始终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确保采砂管理总体可控。将日常执法与重点打击结合,结合河长制湖长制专项督查,适时开展执法打击专项行动,依法从严从重处罚非法采砂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完善河道采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与采砂管理责任制有机结合,逐步建立河长挂帅、水利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采砂管理联动机制。

(四)不断强化河长责任担当

强化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从“有名”河长全面转向“有实”河长。发挥河长牵头优势,持续开展“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巡查制度及暗访制度,充分依托各级河湖长制工作平台,全面启用APP巡河,督促各级河长按时完成巡河任务,强化河长履职担当。强化河长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对未按要求履职或工作相对滞后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差异,制定《合肥市示范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各地根据市级安排制定本地区年度建设计划和推进方案;逐步建立示范河湖长效机制;制定示范河湖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和验收技术评估指南,通过验收的由市河长办会同市水务局命名,并给予相应激励;加强示范河湖日常管护并定期开展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经评估达不到示范河湖建设标准,或评估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不能完成的,取消示范河湖荣誉称号。

(五)加大河湖执法监管力度

健全河湖管理机构及部门联动机制,建立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加大河湖执法巡查排查和水事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针对河湖“清四乱”、采砂管理、河长湖长履职等,继续加强河湖日常监管及暗访督查,建立问题及整改台账,完善跟踪督办及问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促进问题整改落实。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推进河湖监管平台建设。

第三节强化水资源监管,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及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

(一)合理分水

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加快确定重点河湖和主要控制断面的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建立目标合理、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加强对重要流域、区域及重大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配置的监管,合理分配重点河湖水量,配置城镇供水、灌溉及生态水量,严格取用水管理,保障各用户用水需求。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二)管住用水

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对新增用水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实施取水许可限批。强化取水监测计量,加强重点取水口和水资源调度监督管理,防治和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等错误行为。组织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水资源信息采集体系、科学智能的调度决策体系以及城乡供水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

(三)全面节水

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及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方案,确保节水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健全完善分区域、分行业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体系,加强节水标准定额评估,做好用水定额和计划监督管理,对超过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严格施行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机制,强化规划制定、建设项目立项、水资源论证中节水评价有关内容和要求,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及农业灌区、工业园区。加强宣传,强化节水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第四节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坚持建管并重,推行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安全规范运行监管,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管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督查,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抽查和巡检制度,压实项目法人、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争创一批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强化工程验收管理,制定落实竣工验收计划和相关责任,加快推进遗留项目验收移交工作。

(二)强化水利工程市场监管

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建立水利建设市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招投标活动监督和标后履约监管,大力推进水利建设项目电子化招投标,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化监管模式。加强不良行为信息归集、共享和全面公开,强化联合惩戒措施,严厉打击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监管

进一步完善中小水库、农村饮水、灌区末端等工程运行监管,全面加强对工程管护主体、风险管控责任、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落实情况的监管。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强化水库大坝、堤防、水闸等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健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长效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争创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水管单位。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专业化、社会化、物业化。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督查,督促管理单位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和维修养护。加强对水利工程调度的监管,落实河湖生态水量(流量)保障的目标要求。

第五节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管理能力水平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按照“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要求,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管能力,严格督查检查,有效查处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建立人为水土流失常态化监管机制,持续推进人为水土流失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及时精准发现并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完善监管与执法的联动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依规严肃追责。依法加强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管,逐步实现人为水土流失的全面监管。

(二)强化水土保持行业监管

全面强化地方各级政府水土保持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管。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开发区和园区水土保持审批及监管,实行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建立“失信黑名单”,对水土保持违法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和社会监督。

(三)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

对生产建设项目和重点治理工程开展监管重点监测。加强监测点建设,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快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监管方面的应用,全面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

第六节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妥善应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风险,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

(一)加强洪水风险管控

加强水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防洪调度,建立健全水文预测预报预警和应急监测体系。加强行蓄洪区空间治理,逐步实施居民迁建和村庄搬迁。开展城市洪水风险图的研究制作工作,加强超标准洪水防御,完善巢湖流域及各县区防御预案,加强对河道堤防、水库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适时启用预留的非常洪水通道和调蓄场所;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加强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研究。

(二)加强水资源风险管控

开展全市范围城市集中供水及农村安全饮水供水水源风险评估,完善应急供水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备用水源地,落实管护责任,加大应急备用水源维护和保养,确保应急供水时能供水、供好水。建立健全水资源风险监测和预警分级体系,加快推进水资源风险监测站网建设。

(三)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

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监控,完善大型水库、中小型水库、重点堤防险工段、大中型水闸和区域水工程安全监测管理体系,及时发现、识别和预警工程安全风险。强化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建立工程风险隐患台账。推动各类水工程安全监测数据标准衔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第五章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针对水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

第一节深化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大中型灌区骨干灌排工程和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全面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建立健全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

(二)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和权益,加快推进河湖水量分配,积极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探索流域内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鼓励政府回购水权,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生态基本需水,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

第二节 推动产权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

(一)全面推动水利工程划界。抓住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有利机遇,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划界工作。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利工程,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中明确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确保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已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的水利工程,要明确管理界线、管理单位和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二)深化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持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社会化、物业化管理,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鼓励有工程运行和维护经验的市场主体参与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以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小型水库、灌区管护主体和责任、管护经费和人员为重点,积极推进重点小型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能力较高、实力较强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作用,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快建立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第三节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保障资金需求

(一)稳定公共财政投入规模。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稳定公共财政投入规模。优化项目安排和投资结构,优先保障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加大国家节水行动、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

(二)加大金融市场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水利金融市场,鼓励发行水利绿色金融产品,完善水利绿色金融政策。继续用好水利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性金融资金,鼓励信用优良企业通过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积极培育水利资产证券化市场,放宽水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水利资产积极开展证券化融资。

(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展社会资本投入范围。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股权认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通过资金补助、价格政策、税收优惠等措施,完善项目投资回报机制。探索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水利项目平稳运营。

第四节加强创新引领,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平

(一)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基层水利人才增量途径,强力推进水利站改革,稳定乡镇水利队伍,突破常规引进人才,改善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基层水利人才存量提质,通过开展规模化培训、组织技能竞赛、鼓励学历提升等方式,提高基层人才业务水平与能力;注重政策引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增加人才建设资金投入,努力优化基层水利人才建设环境。

(二)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水利人才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水利高层次人才库,推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通道,推动人才培养使用与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水问题深度融合。

(三)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为导向,多渠道加强流域和区域水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抓紧开展巢湖流域治理与保护重大问题研究论证,系统突破水灾害防御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水工程安全的科技瓶颈,获取支撑性的技术研究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扎实做好技术监督工作。全面梳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将水资源管理、节水、水生态、河湖管理、防洪减灾、供水等内容纳入标准体系。加强水安全相关计量工作的规划部署,加快基本水文站提档升级,填补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水文监测设施空白,加大水文现代化技术装备应用力度,为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利强监管的要求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撑。


第六章 远景展望

至2035年,全面补齐流域水利工程短板,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河湖安澜、水质良好、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防洪保安。通过实施流域防洪骨干工程、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构筑系统完善的流域防洪格局,建成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至2035年,合肥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等县市,重要城镇及园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30~50年一遇;重点圩口、村镇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

供水保障。依托引江济淮一期、二期工程,实施水系连通、水源置换工程,构筑完善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建成高效水资源利用体系。至2035年,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构筑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求。

水生态环境。持续实施环巢湖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水系连通、生态补水、湿地建设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依托引江济淮工程,修复江湖关系,实施调水引流,增强湖区自净能力,扩大河湖环境容量,河湖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至2035年,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用水得到保障,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美丽河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现基本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文化水景观。通过巢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巢湖生态示范区、优秀水利风景区建设,水文化水景观进一步提升。至2035年,建成水文化贯穿城市空间,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以巢湖、滨湖、淝水、生态城市、美丽村镇为主要特色的水文化景观体系。

水利信息化。建成水利立体化监管平台,整合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监测信息,实现水质、水量、污染物排放、生物多样性、视频监控、工程质量安全等全方位监测。至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水利,水质、水量、水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等实时监测,实现水利信息化现代化。

监管能力。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建成务实高效的监管体系。至2035年,基本解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实现水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第七章投资规模匡算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投资匡算

根据“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的目标与建设任务,“十四五”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共分为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修复和水利信息化四大类。

根据全市水利发展情况,合肥市“十四五”水利规划总投资测算为435.57亿元。按水利建设主要任务划分,防洪减灾工程250.95亿元,占57.61%;供水保障工程80.93亿元,占18.58%;水生态修复92.54亿元,占21.25%;水利信息化工程10.95亿元,占2.51%;水文化建设工程0.20亿元,占0.05%。

合肥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与投资情况详见附表。

第二节效果分析

规划项目涵盖了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修复及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对于全面提高合肥市防洪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工程投资效益明显:

(一)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实施后,合肥市防洪减灾能力将大大加强,有助于减少洪灾损失;水资源配置体系日趋完善,水资源供水保证率和利用率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水环境改善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极大的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二)经济效益

随着合肥市防洪减灾能力的提高和供水保障能力的增加,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农业增产丰收创造条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效果明显。

(三)生态效益

环巢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水环境整治工程,以及河湖生态水量、生态流量保障,可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状况,有利于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有利于水土流失防治,增加植被覆盖率,巩固生态建设成就。


第八章 保障措施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工作要求,制定实施“八五”普法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各项任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加大水利投入,保证建设需求。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工作责任。合肥市政府要把水利发展纳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督查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加强前期工作,深化项目论证。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突出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深化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确保工作进度与深度,提高成果质量。加大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严重制约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问题;建立前期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加强沟通协调,引导公共参与。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切实落实水利建设投资、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移民安置等职责,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社会加大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强化项目监督,加强廉政建设。切实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和参建单位合同责任,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和安全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格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


附表  合肥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年限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投资(万元)


合计




5705300

4355735

防洪减灾




2509459

2509459

(一)

完善巢湖流域防洪体系




967965

967965

1

排洪畅通工程




440090

440090

(1)

排洪通道建设工程

续建

2022-2025

按巢湖100年一遇洪水安全排泄的标准加固裕溪河堤防,按50年一遇标准加固清溪河、屏峰河、北口河堤防。

137090

137090

(2)

裕溪河口泵站工程

新建

2023-2025

按设计流量800m3/s新建裕溪河口泵站。

300000

300000

(3)

巢湖流域主要闸站联合调度平台建设

新建

2020-2023

流域入湖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巢湖河湖洪水演进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研究,会商决策指挥系统,全保障系统。

3000

3000

2

蓄洪区建设工程




527875

527875

(1)

东大圩蓄滞洪区完善工程

续建

2022

东大圩进洪闸消能防冲设施改造;东环圩堤加固和护坡改造;拆除重建4座排涝站;改造部分撤退道路。

32875

32875

(2)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

新建

2021-2023

新建进洪闸,设计流量450m3/s,排涝站建设,新建保庄圩2处,改造、新建撤退道路。同时,对圩内湿地系统进行生态修复。

122000

122000

(3)

巢湖流域蓄洪区(合肥市部分)建设工程

新建

2023-2025

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十联圩、金蔡联圩、沿河联圩蓄洪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保庄圩建设,新建进退洪闸,新建、改造排水泵站、撤退转移道路及移民迁建等。

373000

373000

(二)

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491494

491494

1

行蓄洪区建设




34300

34300


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

续建

2021-2025

徐庙、罗塘及庄墓三座保庄圩堤防加固,建设砼护坡3.43km,建设砼防汛路及上堤路37.06km,撇洪沟、排涝干沟2.59km,泵站、涵闸建筑物工程157座。

34300

34300

2

主要河流治理




64500

64500

(1)

杭埠河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3

丰乐河干流堤防加固7.3km,河道疏浚57.3km,陡坡段治理6.1km、护坡护岸17.0km、重建新建堤顶防汛路21.6km、防渗处理0.8km、退堤3.6km、重建、新建或加固建筑物51座、桥梁1座。

54500

54500

(2)

滁河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4

高洪圩、红光圩3.6km堤防护坡护岸、堤顶道路建设;红光圩主洪沟2.29km护坡加固;红光圩新建1座7.6m3/s排涝站,主洪沟左、右岸新建节制各1座;肥东县杨富桥拆除重建。

10000

10000

3

中小河流治理




175800

175800

(1)

肥东县青龙河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3

治理总长7.9km,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堤防加固和穿堤建筑物处理。

4000

4000

(2)

肥东县小马厂河上段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3

治理总长16.5km,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堤防加固和穿堤建筑物处理。

6000

6000

(3)

长丰县庄墓河支流重点段治理

续建

2020-2022

庄墓河支流重点段治理7km,主要治理内容为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和堤防建设。

8000

8000

(4)

长丰县窑河(沛河)主源及其支流治理

续建

2020-2022

窑河长丰段(沛河)主源及其支流治理73km,主要建设内容为清淤疏浚,堤防加固和重点节点打造。

8000

8000

(5)

巢湖市裕溪河及支流堤防提升工程

续建

2020-2023

裕溪河及其支流12.4km河段堤防提升,建设内容包括河堤防加固、防渗处理、穿堤建筑物改造、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15000

15000

(6)

巢湖市夏阁河王举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3

治理总长9.8km,主要治理内容为堤防加固和新建护岸等。

2000

2000

(7)

柘皋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加固堤防总长123km,重点对大干河、石茨河、兆河、永丰河、柘皋河、夏阁河、小李河、东李河、烔炀河、花塘河、老鼠河、西新河等入湖入河河流流开展防洪系统治理、配套建筑物(闸、站、涵)等工程

38000

38000

(8)

白石天河小南河段防洪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1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15000

15000

(9)

白石天河望城河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8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6400

6400

(10)

白石天河三八河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8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6400

6400

(11)

瓦洋河天井联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10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8000

8000

(12)

瓦洋河巴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8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6400

6400

(13)

庐江县马槽河汤池镇至堰弯跌水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7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5600

5600

(14)

庐江县马槽河汤池镇堰弯跌水至河口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13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9400

9400

(15)

西河县河庙岗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河道治理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000

4000

(16)

西河县河马厂联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河道治理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000

4000

(17)

西河县河三星圩、张保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河道治理6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800

4800

(18)

西河县河圣马联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河道治理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000

4000

(19)

西河县河胜岗联圩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河道治理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000

4000

(20)

罗昌河上游段防洪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9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7200

7200

(21)

白石天河罗埠河新桥河段防洪治理

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7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5600

5600

(22)

白石天河罗埠河范岗河段防洪治理

工程

续建

2021-2025

河道治理5km,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护岸护坡、防汛道路等。

4000

4000

4

山洪灾害防治




4500

4500

(1)

庐江县虎洞水库西冲山洪沟治理工程

续建

2022-2023

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等。

1500

1500

(2)

安巢经开区力寺河治理工程

续建

2023-2024

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等。

1500

1500

(3)

安巢经开区半汤北撇洪沟治理工程

续建

2023-2024

河道清淤、岸坡整治等。

1500

1500

5

城市防洪除涝




141000

141000

(1)

合肥市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0-2023

瑶海区南淝河1.7km、板桥河3.7km堤防按100年一遇标准加固;汊西渠1.5km渠道疏浚整治、护坡治理、管护等配套建筑物提升改造;包河区南淝河、派河、北涝圩河道堤身防渗处理,护坡损毁修复,增加消浪设施、防浪墙拆除重建。

13000

13000

(2)

肥东县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1-2023

南淝河杨郢段堤防加固及防汛道路0.25km;桥南至施口段堤防加固工程1km;赵竹圩排涝站拆除重建;秦桥排涝站及引水渠加固;长临河镇镇区防洪水系沟通;六联圩、联合圩、涧桥圩、宝塔圩堤防加固及防汛道路;店埠河、星光河、新河堤防加固。

30000

30000

(3)

肥西县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0-2025

派河支流卞小河、潭冲河、光明大堰河、刘夹河堤防、中派站引水渠堤防、防汛道路、涵闸等达标提升;三河镇桃花岛军民坝提标建设,北大桥至粮站段1200m防渗处理;巢湖大堤16.5km现有防浪林等设施维护管理,新建防浪戗台、防浪林等。

65000

65000

(4)

巢湖市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0-2023

裕溪河左岸港航码头、中粮码头段1.4km新建防浪墙,清溪河郭圩、蔡圩段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堤防加固;清溪河右堤、裕溪河左堤、抱书河新建堤顶沥青道路,老涵闸挖除;鼓山、旗山、安门口、刘洼等城市防洪圈堤按50年一遇标准提标;柘皋、夏阁、散兵、槐林等镇区防洪:重点河段治理及闸站枢纽建设。

18000

18000

(5)

庐江县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1-2022

县河及其支流险工险段及不达标段堤防加固,包括堤防加培、防渗处理、建筑物处理等。

10000

10000

(6)

长丰县城市防洪工程

续建

2021-2022

沛河及其支流险工险段及不达标段堤防加固,包括堤防加培、防渗处理、建筑物处理等。

5000

5000

6

水闸除险加固




14228

14228

(1)

肥东县民主坝闸工程

加固

2021-2022

按设计流量315m3/s拆除重建。

2886

2886

(2)

肥西县红石堰泄洪闸加固工程

加固

2020-2022

更换闸门与启闭机,新建管理设施及信息化系统。

3000

3000

(3)

巢湖闸、兆河闸等闸站枢纽自动化改造升级工程

加固

2020-2023

对巢湖闸、兆河闸、裕溪闸、铜城闸、新桥闸、黄湾闸6座水闸新建安全监测系统、在线流量水位监测系统、自动化系统升级;对凤凰颈排灌站管理设施拆除重建等。

7042

7042

(4)

十五里河闸站枢纽工程

加固

2020-2022

新增拦污闸,配备清污机,皮带输送机。

1300

1300

7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59460

59460

(1)

董铺水库

加固

2021-2022

加宽27.5m高程平台,边坡放缓;恢复坝后排水系统、观测设施、坝顶道路及坝后巡查道路;新建量水设施,坝后排水沟整治,迎水侧挡墙及护坡修复。

23000

23000

(2)

众兴水库

加固

2022-2023

大坝加固,泄洪涵洞改造,进放水闸改造,完善水库工程管理设施。

10000

10000

(3)

磨墩水库

加固

2022-2023

挡墙恢复、拆除桥梁、增建护坡、护堤地改造。

400

400

(4)

张院水库

加固

2022-2023

大坝、放水涵、溢洪道加固。

10000

10000

(5)

万林水库

加固

2024-2025

大坝、放水涵、溢洪道加固。

5000

5000

(6)

肥西县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

加固

2021-2022

16座小型水库大坝、放水涵、溢洪道加固。

2720

2720

(7)

庐江县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

加固

2020-2023

26座小型水库大坝、放水涵加固处理,对渗漏坝体进行防渗处理,改扩建防汛道路等。

8340

8340

8

泵站更新改造




32006

32006

(1)

肥东县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

新建

2020-2023

新建赤背河排涝站、长宁河排涝站、宝塔圩排涝站、黑石河排涝站、周董站、张家沟排涝站及三十埠河中心沟排涝站等7座泵站,总设计流量28.5m3/s、装机3430kW;拆除重建12座小型泵站,总设计流量20.1m3/s、装机2527kW。

16540

16540

(2)

肥西县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

新建扩建

2023-2024

肥西县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新建滨湖联圩和庙横斗圩排涝站,总设计流量22m3/s,装机2000kW,拆除重建6座小型泵站,总设计流量约35m3/s、装机3070kW。

8364

8364

(3)

庐江县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

改造

2022-2025

对庐江县境内13座中小型泵站(盛桥联圩站、五联圩站、众心圩站、同大圩站、石大圩站、金同联圩站、彭楼圩站、团结圩站、同心圩站、庙岗圩站、宛大圩站、盔头联圩站、潘岗联圩站)进行扩容技改,总设计流量37.1m3/s,装机3366kW。

7102

7102

(三)

持续实施三达标一美丽




1050000

1050000

1

合肥市三达标一美丽项目

续建

2021-2022

对包河区大联圩、肥西县新仓联圩等18个圩口达标建设;对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县15个灌区达标建设;对64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050000

1050000

供水保障




1830677

809332

(一)

巩固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748482

623722

1

江淮畅通水网工程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

续建

2021-2025

引江济淮-滁河干渠水系连通工程、引江济淮-潜南干渠水系连通工程、引江济淮-舒庐干渠、引江济淮-瓦东干渠水系连通工程以及水质保护工程,新建提水泵站,新建输水管线,新建、重建节制闸。

240000

240000

2

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

续建

2020-2023

新建四级站干渠,四级站增容。

230000

134000

3

提水泵站工程

(已列入全省灌溉保障规划)

续建

2021-2025

新建、改扩建190座泵站,总流量197.2m3/s,装机容量39510kW。

184332

155572

4

潜南干渠与双河分干渠水系连通工程

新建

2022-2023

新建、改建4座泵站,新建输水暗涵6km,整治、拓挖渠道6.5km。

7600

7600

5

大堰湾水库补水工程

新建

2022

利用双凤泄洪沟、泄洪明渠、和尚塘水库和甘大塘,新建2座提水泵站,输送潜南干渠水源至大堰湾水库。提水泵站设计流量均为2m3/s,整治泄洪渠道5km,新建输水管道2km,新建跌水堰1座,拆除重建桥梁2座。

3550

3550

6

长丰县水系连通工程

新建

2020-2023

西水东调:通过庄墓一站、庄墓二站引庄墓河水至瓦东干渠末端;窑河水系与池河水系连通:通过吴岗一、二级电灌站引杜集水库水至明城水库;南淝河水系与瓦埠湖水系连通:通过吴店一、二、三级电灌站引蔡塘水库水至罗集水库;永丰水库与杜集水库连通:瓦东干渠相邻处新建提水泵站一座,经瓦东干渠引水至杜集水库。

58000

58000

7

夏阁镇北部区域调配水工程


2021-2023

新建提水泵站1座,设计流量0.8m3/s,装机容量1000kW;铺设输水干管9.5km。

15000

15000

8

小蜀山分干渠及支渠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小蜀山分干渠配套设施改造:对分干渠沿线电灌站提升改造;完善管理所及黄大塘等4个管理段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信息通讯、后勤设施。小蜀山支渠治理:对20km的渠道开展渠道硬化、护坡、管护防汛道路修建、渡槽等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南岗镇灌溉沟渠修复。

10000

10000

(二)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170610

170610

1

肥西县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

续建

2020-2023

治理渠系684km,建筑物674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骨干渠道治理,配套建筑物、蓄水建物除险加固,排水建筑物治理,管护和管理设施建设,灌区现代化建设等。

23648

23648

2

庐江县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

续建

2020-2023

治理渠系565km,建筑物420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骨干渠道治理,配套建筑物、蓄水建物除险加固,排水建筑物治理,管护和管理设施建设,灌区现代化建设等。

20000

20000

3

肥西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续建

2021-2022

治理渠系40.4km,新建或改造建筑物514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灌区渠系治理,新建或改造配套建筑物,管护和管理设施建设,区现代化建设等。

7432

7432

4

潜南干渠西部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续建

2020-2021

对官亭、江夏、金桥、南分路提水灌区内的渠系进行清淤整治,并配套渠系建筑物,共整治渠道59条,总长281.2km;新建、维修水闸4座;更新改造、维修电灌站65座,总装机26996kW。

36530

36530

5

撮镇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续建

2020-2025

刘营三级站机组更新改造;渠道疏浚整治、衬砌防渗,配套建筑物改造,新建量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等。

8000

8000

6

长丰县瓦东灌区现代化建设工程

续建

2020-2025

瓦东干渠灌区约70万亩现代化建设,整修灌区渠系、实施水系连通、开辟灌溉水源、推进节水减排、加强渠水保护等建设。

60000

60000

7

长丰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续建

2020-2025

对长丰县罗集、孔圩、杨湾三处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治理渠系24km,新建或改造建筑物90座,改善恢复灌溉面积约8.8万亩。

15000

15000

(三)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1029785

1029785

1

龙河口引水工程

新建

2021-2022

工程总设计规模为55万t/d,龙河口水库至磨墩水库输水干管长 52.1km,全线除进口段 0.4km 隧洞、穿杭埠河北岸张庄附近山体 1.4km 隧洞外,其余均为埋地管道。输水管道全线单管埋设,加压泵站总装机 5000kW。

130600

130600

2

巢湖市城乡供水工程




545000

545000

(1)

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

新建

2021-2023

工程总设计规模为48万t/d,取水口至巢湖市三水厂输水干管长80.8km,输水管道全线单管埋设,取水口泵站总装机6000kW,加压泵站总装机2800kW。

245000

245000

(2)

巢湖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2020-2025

近期设计供水规模22万m3/d,远期设计供水规模38万m3/d。其中净水工程主要为扩建二水厂与三水厂,输配水工程主要为新建输水管网492km,新建加压泵站6座。

300000

300000

3

庐江县城乡供水工程

新建

2021-2025

新建鸡鸣水厂(2万d/t)、缺口水厂(3万d/t)和榆墩水厂(3万d/t)3座水厂及管网延伸改造联通;新建新水厂片汤池、万山石头、白湖等增压泵站,张院水厂(一期)和虎洞水厂(一期)水厂改造和管网改造等;县新水厂改扩建新增产20万吨/日;榆墩、鸡鸣水厂管网改造等;缺口、县新水厂等6座水厂末级管网改造、备用水源建设,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及管网改造等。

250433

250433

4

肥东县供水保障工程




25430

25430

(1)

肥东县袁河西水厂新建工程

新建

2022-2023

新建袁河西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铺设8km管网联通古城水厂、方圩增压站,建设水厂信息自动化系统。

17430

17430

(2)

肥东县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续建

2022-2023

改造肥东县自来水厂、民族水厂、梁园水厂等水厂供水范围内的干、支管网,实施自动化监测,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布局,提高供水保证率。

8000

8000

5

长丰县供水保障工程




15000

15000

(1)

长丰县供水保障工程

新建

2021-2022

建设城市管网延伸工程,铺设配水干管21km,支管151km,设置供水工程数据采集装置4处。

5000

5000

(2)

长丰县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2021-2023

长丰县区域内瓦埠湖、龙门寺水库、杜集水库三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和安全隔离(防护)设施;一级保护水生态修复,生态湿地、水源涵养林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

10000

10000

6

肥西县供水保障工程




63322

63322

(1)

肥西县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


2020-2025

设计供水规模15.4万m3/d,通过管网连通改造、水厂信息自动化建设等,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等。

16322

16322

(2)

肥西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续建

2021-2023

规模化供水工程区域联网建设,整合兼并农村小型水厂,实施管网连通,设施自动化提升。

35000

35000

(3)

肥西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2020-2023

磨墩水库、程店水库、大官塘水库、淠河总干5处水源地采取物理隔离、生态修复与保护、隔离区人口搬迁等。

12000

12000

水生态修复




1035452

925432

(一)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941554

831534

1

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




430375

320355

(1)

合肥市城市水系活水完善工程

续建

2021-2022

对南淝河、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及十五里河现状补水通道进行提升改造,包括岸坡整治、水环境改善、配套管护设施等。

6000

6000

(2)

合肥市马大塘补水通道及管理配套工程

续建

2021-2022

马大塘5.5km补水通道疏浚整治、护坡治理、新建2座跌水;管理所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信息通讯、后勤设施条件等进行配套。

1500

1500

(3)

二十埠河综合整治工程

续建

2020-2023

工程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空间优化、水安全建设等方面,主要工程内容为:初雨调蓄池、旁路湿地、补水工程、长江东路上游商业城征迁、二十埠河堤顶开裂修复、生态岸线优化、老淮南铁路以下段两岸防洪标准提标、防汛道路等。

200000

200000

(4)

肥西县产城融合区水系改造工程

续建

2021-2022

对50km2产城融合区内部水系进行系统治理,包括河渠清淤、堤防加固、排涝泵站、滨水景观打造等。

50000

50000

(5)

合肥西南主城区水网连通工程

新建

2021-2022

新建汤口路泵站,对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现有建成区和紫云湖片区面积达300km2水系进行连通改造。

15000

15000

(6)

长丰县县城护城河(水湖排洪沟)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4

河道清淤、河湖岸线整治和入窑河口湿地建设工程;县城规划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庄墓河与窑河水系沟通工程;新建水质、水流监测系统程等。

34000

34000

(7)

合肥空港国际小镇水生态系统治理工程

新建

2021-2025

河湖岸线治理、大坝修复、生态修复等。

123875

13855

2

滁河干渠清水廊道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水源保护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建筑物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管理配套设施能力提升工程,供水保障工程等。

218476

218476

3

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292703

292703

(1)

肥东县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4

对定光河17km河段、玉带河7km河段,以及岱山水库1.1万亩范围进行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为:河道清淤整治,水库大坝改造,绿化提升,水文化特色打造,河长公示牌改造,岸线水面保洁,水情、水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智慧河长建设等。

9800

9800

(2)

肥西县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对丰乐河肥西段64.3km河段、杨湾河26.5km河段以及潜南干渠46.5km渠段开展绿化提升、水文化特色打造、宣传标识标牌、水情水质在线监控监测及维护、“智慧河长”信息平台整合及维护、部分涵闸桥建筑物维修改造、农排等小微水体应急水质改善等。

24400

24400

(3)

庐江县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对兆河缺口—姥山大桥段16km河段,白石天河石头镇—朱陈段10km河段,罗埠河庐江枢纽—向拐段15km河段,以及黄陂湖湖区面积23.76km2湖区进行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沿线及环湖岸线清障清杂、河面湖面清理,生态护坡构建,涵养林栽植和绿化提升,排口整治,水质自动监测和河湖长制信息化系统,警示标志完善等。

19420

19420

(4)

长丰县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0-2025

董大水库上游河道重点管控支流截污净化,对梁河、黄浦支流等规划建设拦污坝、调蓄塘、净化池及排污管等,对板桥河12.6km河段、庄墓河主源15km河段、沛河主源12km河段及罗集水库约6000亩,岸线长11km进行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岸线整治、岸坡绿化、生态驳岸、造林绿化、入河排污口整治、滨河道路及周边乡镇污水管网整治等。

24000

24000

(5)

巢湖市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3

对下汤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5km2、石茨河全长7.5km河段、柘皋河柘皋镇10km河段进行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沿线表面清杂、河道清淤护坡重建、桥梁栏杆维修出新、警示标牌刷漆出新、绿化提升。

9500

9500

(6)

蜀山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4

对匡河6.6km河底清淤,左右岸8km河道两岸绿化提升;曹操河沿岸道路建设,环曹操河道路绿化;对天鹅湖环湖路面平整清洁、湖边绿化养护、园林构、建筑物及设备维护。

2283

2283

(7)

包河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0-2023

关镇河沿岸约600亩、圩西河5.6km堤防加固、泵站重建、河道清淤、沿河截污、生态补水、水质生态保障工程等;塘西河沿线排口溯源排查。

47800

47800

(8)

庐阳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汪堰河(三国城路以北)3.16km河段、王小河(三国城路以北)2.4km河段、东瞿河(三国城路以北)4.26km河段示范河湖建设。

900

900

(9)

瑶海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二十埠河11.2km河段、小板桥河5.4km河段、南淝河11.9km河段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沿线表面清杂、绿化提升,挡墙、护坡修复。

6500

6500

(10)

安巢经开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0-2025

汤河、界牌河、大丰水库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沿线表面清杂、河道清淤护坡重建、栏杆维修出新、警示标牌刷漆出新、绿化提升等。

1200

1200

(11)

经开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翡翠湖、宝教寺湖及南艳湖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沿湖雨水排口处理、新建调蓄池、生态滤池、生态湿地,环湖雨水截流系统,生态岸线,生态浮岛等。

72000

72000

(12)

高新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4

开展蜀峰湾人工湖省级示范河湖建设、高新区派河流域支流(含托管区)示范河湖建设。

60000

60000

(13)

新站区示范河湖建设工程

新建

2021-2025

二十埠河14.1km河段、小板桥河河东大坝~包公大道段、板桥河阁坡~双龙湖6km河段示范河湖建设,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生态整治、岸坡修整、溢流堰、绿化等。

14900

14900

(二)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63333

63333

1

庐阳区农村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2020-2021

滁河干渠清淤疏浚、沿线泵站提升改造,干渠与水库、水塘连通工程,多塘生态系统建设及明星水库达标建设等。

3000

3000

2

蜀山区农村水系整体改造项目

续建

2021

南岗镇境内6条沟渠实施清淤疏浚、护坡护岸,清淤扩挖塘坝15口,境内水系实施连通、新建控制涵闸闸4座;利用引江济淮项目对小庙镇水系实行改造沟通,畅通洪涝排泄通道。

5000

5000

3

肥西县纳污坑塘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2021

肥西县142口塘坝整治,坑塘清淤扩容、堤坝加固,坑塘水生态修复,坑塘水环境改善,周边居民进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

14983

14983

4

严店乡引江济淮滨河带水环境治理工程

新建

2022-2023

严店乡莲花圩低洼区中低产田改造、水系沟通;吴坎桥沟小流域雨水收集、泵站提升;跨湖、罗祝区域水系沟通、六合圩防洪能力提升;道路连通、滨河带水环境改善等。

13350

13350

5

瓦埠湖长丰县庄墓河综合治理工程

续建

2021-2025

瓦埠湖、庄墓河河湖岸线整治,沿湖沿河灌排工程改造,周边绿化及污染治理等。

20000

20000

6

环巢湖入湖河流综合治理

续建

2021-2023

环湖北岸入湖河流及沟渠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沟渠疏浚,河道岸坡防护、渠道防渗处理,配套建筑物新建或改造等。

7000

7000

(三)

水土保持及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30565

30565

1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预防保护




11015

11015

(1)

江淮分水岭水源涵养

续建

2021-2025

肥西县官亭镇、高店乡水土流失治理,总治理面积16.1k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封育保护、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坡耕地和经济林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

4550

4550

(2)

环巢湖生态维护

续建

2021-2025

巢湖市花塘河清洁小流域治理,总治理面积24.7km2,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经果林治理、坡耕地治理和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1335

1335

(3)

城市水土保持

续建

2021-2025

肥西县桃花镇,肥东县店埠镇,巢湖市中垾镇、烔炀镇、卧牛山街道等8个乡镇(街道)水土流失治理,总治理面积20.5k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预防保护、经果林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城市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等。

5130

5130

2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治理




16000

16000

(1)

合肥市东北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新建

2021-2025

肥东县马湖乡、梁园镇、杨店乡、白龙镇,长丰县岗集、双墩、吴山和陶楼8个乡镇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15k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坡耕地和经济林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

3500

3500

(2)

合肥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

2021-2025

开展庐江县盛桥、夏庄小流域,巢湖枣树棵水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流域绿化、水环境整治等。

12500

12500

3

巢湖市花塘河小流域治理

新建

2021-2025

对花塘河24.7km2范围内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主要内容包括农田地形整理,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坡面蓄水工程、截流沟建设等。

3550

3550

水利信息化




209512

109512

(一)

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程




9512

9512

1

合肥市预报预警能力提升

续建

2021-2022

拓展水文业务网络,为全省水文业务在线应用提供网络支撑;升级改造合肥分中心设备和环境;以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基本要求,按照二级等保要求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基础能力。

1712

1712

2

肥西县农村基层预报预警完善提升

续建

2020-2021

对现有预警预报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构建县乡两级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和视频会议系统;完善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建设防汛抗旱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系统。

2000

2000

3

长丰县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程

续建

2020-2025

责任体系建设,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洪水风险管理工作,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

3000

3000

4

地表水水量自动监测站建设

新建

2020-2022

建设重要河流水量自动监测站52个以上,包括水量监测和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建设。

2800

2800

(二)

合肥市智慧水务建设




200000

100000

1

合肥市智慧水务建设

新建

2021-2025

合肥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包括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监测体系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城市供水、生态河湖控制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及应用体系建设。

200000

100000

先进水文化




2000

2000

(一)

合肥市水文化展览馆建设

新建

2023-2025

建成合肥市水文化展览馆,展示合肥市水利现状、水利历史、水利成就、水利文物、水利运用、水利文学等,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弘扬水利精神,传承水利文化,普及水利知识,促进水利持续发展。

2000

2000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