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量:71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环境 -2-

(一)发展基础 -2-

(二)面临形势 -3-

二、总体要求 -5-

(三)指导思想 -5-

(四)发展目标 -5-

三、重点产业 -8-

(五)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产业 -8-

1.硅基新材料 -8-

2.生物基新材料 -10-

3.金属基新材料 -12-

4.化工新材料 -13-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

1.新型显示 -14-

2.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 -15-

3.光伏和新能源电池 -18-

(七)高端装备产业 -19-

1.智能装备和成套装备 -20-

2.汽车核心零部件 -21-

(八)生命健康产业 -22-

1.化学原料药 -22-

2.医疗器械及药辅包材 -23-

(九)绿色食品产业 -25-

(十)数字经济产业 -27-

(十一)未来产业 -28-

四、主要任务 -29-

(十二)高标准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29-

(十三)高水平开展“双招双引” -30-

(十四)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 -32-

(十五)深入推动产业基础再造 -34-

(十六)大力推动开发区特色发展 -37-

(十七)凝聚资源构建创新体系 -39-

(十八)高标准建好自贸试验区 -41-

(十九)加强区域融通对外合作 -43-

(二十)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45-

五、保障措施 -47-

(二十二)加强组织协调 -47-

(二十三)加强政策和要素支撑 -47-

(二十四)加强动态评估 -48-

六、环境影响评价 -49-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蚌埠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奋斗期,更是蚌埠市着力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的拼搏期。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蚌埠市启动编制《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的是阐明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总体思想、发展重点、主要任务等。

本规划根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蚌埠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高标准建设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链条化为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能级、技术、平台、人才等方面不断突破,成为蚌埠市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集聚有中粮生物、凯盛科技、中科思仪、丰原集团、昊方机电、壹石通科技、雪郎生物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累计获批6个省重大工程、8个省重大专项,省内排名前列,固镇生物基获批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大度提升,产业基础较为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大企业大项目引领支撑作用不强。各产业已有的骨干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尚无百亿级企业,大企业引领带动的效果不明显,辐射作用不强。投资过百亿的项目偏少,对相关领域支撑作用不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不紧密。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配套企业较多,特别在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的掌控力和话语权不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体系协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仍然不足。人才培养体系未形成,高端人才引进任务较为艰巨,存量人才流失严重,基础人才和领军人才较为缺乏。

(二)面临形势

当前,蚌埠正处于矛盾交织、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十四五”将是蚌埠市克服新挑战、抢抓大机遇、迎来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挑战和机遇交织并存。

从全球范围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外部发展环境正面临深刻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冒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仅对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更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重塑,经济全球化开始逆流。全球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态势进一步明显,科技、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各国在“后疫情时代”拉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如美国发布实施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韩国制定制造业复兴发展战略蓝图等,以及东南亚、南亚等一批新兴经济体也有重点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布局。蚌埠市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助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大力发展具备战略前沿必争、潜在需求旺盛、技术资本双密集、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国内发展看,多年实践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5%。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益发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与创新提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明确要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经济增长新引擎。蚌埠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保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区域协同来看,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赋予蚌埠重大历史任务和使命。蚌埠迎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平台集中叠加,蚌埠市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作为,急需转型升级、突破发展,层层叠加的战略平台推动蚌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境优化带来新机遇。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和“限塑令”的进一步升级,蚌埠以可降解材料为主的生物基材料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安徽省明确提出实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蚌埠市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全省产业布局中具有先导优势。

蚌埠市在“十四五”时期,将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紧紧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期,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参与、深度融入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和培育发展五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布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引领带队产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中国(安徽)自由贸易区蚌埠片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把产业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号工程”,着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在做优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上寻求新突破,加快形成新技术加速变革、新产业不断壮大、新业态层出叠现、新模式蓬勃涌现的良好局面,加快构建现代新兴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助力蚌埠建设好“三地一区两中心”。

(四)发展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3+3+N”产业发展体系(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核心,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经济三大产业为重点,新兴服务业及未来产业等N个产业齐头并进)。创新成果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掌握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平台,成为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中坚力量。为打造硅基、生物基材料世界级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领先的功能材料研发创新基地夯实基础。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到5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大产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达到400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以上,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10亿元企业若干家。持续高质高效建设好省硅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生物基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升级成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高。到2025年,全市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10%,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力争制修定标准100项,培育质量品牌提升示范企业50家,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3家,省级研发平台20个,加快建成硅基、生物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和省级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平台,争取进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布局,争取建成国家级生物基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平台,争取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建设。

表1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5年目标

属性

综合

实力

1

产值年均增速

%

15

预期性指标

2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50

预期性指标

3

产业发展体系

——

3+3+N

预期性指标

市场

主体

4

企业数

400

预期性指标

5

应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4

预期性指标

6

应税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

10

预期性指标

7

应税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

若干家

预期性指标

创新

能力

8

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

10

预期性指标

9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2

预期性指标

10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

3

预期性指标

11

新增省级创新平台

20

预期性指标

12

新制(修)定标准数

100

预期性指标

13

质量品牌提升示范企业

50

预期性指标

集约

绿色

14

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量

——

不断下降

预期性指标

1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

符合省级下达指标

预期性指标

16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量

——

符合省级下达指标

预期性指标

营商

环境

17

营商环境

——

不断优化

预期性指标


三、重点产业

立足于蚌埠市多年创新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绿色食品三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形成“3+3+N”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五)硅基生物基等新材料产业

发挥蚌埠市在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打造“材料之都”为目标,以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材料双轮驱动,发展显示玻璃、光伏、特种玻璃等硅基新材料产业,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聚氨酯、纳米纤维素等生物基产业,统筹发展金属基材料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力争将新型功能材料打造成为国内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长、产品品种最全、装备配套最优的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1.硅基新材料

发展基础:蚌埠市基本形成以显示玻璃、光伏、特种玻璃为代表的硅基新材料产业,新型显示用玻璃基板、盖板突破国际封锁,国产化取得巨大进步,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玻璃工业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特种玻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运行较好,中光电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凯盛空心玻璃微珠、天元高硅氧特种玻纤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发展重点:重点围绕显示、特种玻璃等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行业骨干企业集聚,强化重大项目实施,进一步丰富产品、提升产品层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安徽省生物基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国家生物基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显示玻璃:以国产化为目标,大力支持做深做精新型显示用玻璃。深化与京东方、天马等国内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引进镀膜靶材、偏光片、滤光片等配套环节企业落地,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积极布局高世代AMOLED面板、谋划发展Mini-LED/Micro-LED显示产业。依托浮法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优势,开展高世代玻璃技术攻关,提升工艺水平,提高高世代液晶面板玻璃基板、盖板良品率,支持建设为10.5代及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有机EL试验线和柔性AMOLED6代线配套的基板玻璃生产线。支持凯盛科技牵头创建国家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适度扩大凯盛科技、高华电子、诚志显示、帝晶光电、鸿程光电等企业信息显示玻璃产能。

特种玻璃:支持企业同步发展晶体硅光伏玻璃和薄膜光伏玻璃等两类光伏玻璃。以产品多样化发展特种玻璃和玻璃纤维。依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康宁药用玻璃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研究应用安全性高、质量性能好的特种玻璃材料,推进多种类特种玻璃共同发展,打造华东玻璃新材料产业中心。支持企业多元化发展,依托台嘉蚌埠玻纤等重点企业,打造从玻纤到玻纤制品再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参数、高标准玻璃纤维。拓展玻璃纤维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能源等领域应用。

2.生物基新材料

发展基础:蚌埠生物基新材料形成了以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呋喃聚酯、聚氨酯、纳米纤维素为代表的“四聚一素”产业体系,已建成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乳酸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点研发平台,丰原乳酸、聚乳酸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发展重点:坚持“龙头引领、技术驱动、应用拓展”,积极抢占聚乳酸产业发展国际话语权,全力加快构建以“四聚一素”为主的生物基新材料全产业链。面向发展资源化、无害化、资源补充替代、可降解产品的友好型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加快发展生物基材料制造技术,促进生物基材料产品规模化发展,探索建设生物体材料信息交流中心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生物基扩能提速行动,着力提升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产业跨越升级。实施生物基材料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深入推进生物基材料产品在各领域的应用力度。

聚乳酸:依托丰原集团在聚乳酸领域的深厚积累,以不断提升聚乳酸产品质量和产能为核心,加快菌种选育、发酵调控、分离纯化、聚合反应、聚乳酸改性应用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突破改性技术和聚合工艺,研制耐热性更强、可加工性更好、安全性更高、降解可控制性更强的聚乳酸材料。积极推动PLA在塑料制品、纤维制品、日化产品、生物医药加工等领域应用,着力打造以“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应用产品”为主线的产业链。持续推进丰原集团、雪郎生物聚乳酸生产、生物基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扩大生物基材料产能。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支持企业在纤维素水解和发酵制备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扩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产能力。重点在催化剂研发和改性方面寻求突破,使产品性能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生物医药、生活用品等领域多样化应用需求,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集聚区。

呋喃聚酯: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在糠醛(呋喃基材料前体)制备方面引进和培育企业。通过开拓呋喃基新材料的新型催化体系和发展新型聚合方法,发展合成呋喃基生物新材料单体新方法,建成产业化呋喃聚酯示范线,大力推广呋喃聚酯、呋喃聚酰胺的产业化应用,着力降低产业化成本。

聚氨酯:加快开展聚氨酯用于制成泡沫材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类涂料、道床固化材料、复合型高密度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弹性体等不同领域的研发,扩大聚氨酯材料在建筑、家电、制鞋、家具等领域的下游应用。

纳米纤维素:支持企业开展纳米纤维素材料改性技术攻关,向轻质高强韧、高尺寸稳定性、抗热震、抗冲击、高损伤容限、高比表面积、高结晶性等多种性能发展,推进纳米纤维素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其他生物基材料:打造“戊二胺生产+PA5N聚合与树脂生产+纺丝+下游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提升PA5N纤维、生物法戊二胺生产能力。运用新型催化方法提升聚己内酯合成速度,降低合成成本。鼓励企业运用新型酯化方式合成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改善和提高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性能,提高产业化应用水平,重点研究聚羟基脂肪酸酯有机溶剂技术和耐酸耐高温防腐漆产品,推动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材料在纺织、轻工、化工、电子、医疗、建筑、建材、汽车领域的应用。

专栏1持续推动蚌埠市生物基聚合材料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目标任务:通过生物基聚合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上下游产业开放协同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促进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协同发展,助推企业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国际化。

建设内容:建设生物基聚合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生物基聚合材料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建设行业标准研制中心、建设团体标准培育中心、建设标准论证测试中心、建设标准化制造普及培训中心。

推进方式:成立蚌埠市生物基聚合材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安排,成立蚌埠市生物基聚合材料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专家组,建立技术标准创新联盟,建

立奖励机制,加大对主导制定标准奖补力度,利用各类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3.金属基新材料

发展基础:蚌埠市金属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成功培育以德诠新材料、中恒新材料、中创电子等为代表的基础材料生产企业,以昊方机电、高桥防火、中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应用端产品制造企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发展重点:重点把握产业链缺失环节,聚焦铜基、铝基、钛基、锆基四大金属基新材料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国内外龙头企业,扩大招引力度,培育本地优质企业。

铜基新材料:充分发挥德诠新材料产能优势和技术优势,促进铜基合金粉末、催化剂等重点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拓宽产品应用市场,积极对接招引国内外铜基新材料龙头企业。

铝基新材料:发挥壹石通材料科创板上市融资优势,支持扩大氧化铝、二氧化铝等铝基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引进下游应用企业,拓宽产品应用方向,促进产业链延伸。围绕增强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发展航空高性能铝合金、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陶铝新材料等产品。

钛基新材料:加快国钛纳米二氧化钛等项目建设,聚焦研制高性能、高强度、高精度的钛基新材料制品,积极引入中下游企业来蚌发展。

锆基新材料: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制,丰富产品类别。积极推进昊方机电液态金属项目建设,发挥氧化锆、硅酸锆等产品规模优势,加快集聚下游制品制造企业,扩大锆基新材料产业规模。

4.化工新材料

发展基础:蚌埠市化工新材料不断发展,大成普瑞工程塑料、万科白炭黑等一批项目落户建设,海华化工战略重组,泰格生物、八一化工、天润化工等骨干企业退市进园,有力带动了蚌埠化工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维生素系列产品、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助剂等产品占据国内重要市场份额。

发展重点:积极发展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功能膜材料、电子级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等产品,带动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优化升级。

工程塑料:围绕汽车交通、机械部件、电子电器、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等产品,推进工程塑料产品层次加速提升。

合成橡胶:重点发展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等领域,加快发展密封制品、防震制品、胶布制品、汽车用橡胶制品、采矿用橡胶制品、电线电缆用橡胶制品等产品,推进陶瓷化硅橡胶等科技成果转化,延伸电线电缆产业链,集聚打造车用橡胶产品群。

功能膜材料:围绕显示面板、家电制造、防伪材料、陶瓷制造、燃料电池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光学膜、离型膜、反渗透膜、离子交换膜等产品,加快延伸功能粉体材料产业链条,提升新型显示产业配套能力。

(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集产业链核心环节,发挥蚌埠特色,加快发展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高端储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急速崛起、扩容倍增,到2025年,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推动蚌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1.新型显示

发展基础:蚌埠市已经集聚了金龙浩光电、高美福电子、海勤电子等新型显示行业企业三十余家,国显科技显示模组、帝晶光电显示模组、鸿程光电显示屏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建设,蚌埠基本形成了从材料到模组再到终端的新型显示产业链条。

发展重点:抢抓信息产业发展机遇,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优先级,优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着力点,实施“333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蚌埠市玻璃基板、盖板的技术积累以及显示领域大尺寸贴合的技术优势等,以打造显示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紧盯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深度参与合肥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积极对接融入南京都市圈,大力突破进入合肥、南京、滁州等地新型显示面板龙头企业供应链,构建“原材料-模组-终端”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全面提升关键环节技术攻关能力,发挥面板制造、显示终端牵引作用,着力引进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终端制造为导向,强化产业纵向联动效应,发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与显示面板企业联合建立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大力发展整机组装、人机交互、车载显示、高清显示、智能显示以及虚拟现实等多元化终端应用产品,积极跟踪康佳、联想、TCL、冠捷、华硕等龙头企业,争取大型终端制造企业在蚌设厂。

2.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

发展基础:蚌埠市在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领域不断发展,集聚企业百余家,并在移动通讯、智能传感器、半导体等产品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建成了国内领先的6英寸硅基MEMS工艺线和基于SOI的体硅MEMS工艺平台,兵器工业214所将智能传感器成功应用于5G智能光通讯领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光通讯MEMS微镜芯片生产商。

发展重点:按“硅片-元件-模组-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发展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移动通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合作,大力推动智能传感器向高精尖发展,打造国内智能传感器示范基地和省内智能传感器产业引领区。

智能传感器:抢抓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爆发增长等战略机遇期,实施“423行动计划”。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制造能力、优化封装能力、增强测试能力、突破产品应用为导向,支持企业开发多功能集成的MEMS模块,鼓励企业联合国内外设计企业开展中高端MEMS器件的技术研发。提升传感器生产工艺,引入MEMS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制造商、应用商,拓展MEMS传感器在汽车工业、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下游领域的应用,加快打造中国(蚌埠)传感谷,大力发展IC设计、IC制造、IC封装、晶圆制造、封装材料、特种气体、光掩膜版、光刻胶、抛光液、封装基板,以及智能传感器应用产业。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产业实力,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引育上游补链、聚焦中游强链、拓展下游延链,全力推进产业跨越发展。围绕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探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构建“一院两委四中心”创新体系。

专栏2高标准打造中国(蚌埠)传感谷

目标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总投资约100亿元,吸引国内外传感器及物联网200余家优势企业在蚌埠形成产业集聚,成为以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为主导,集传感器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空间布局:按照“一谷三园”产业集群的总体布局,“三园”即中国(蚌埠)传感谷中央创新园、中国(蚌埠)传感谷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中国(蚌埠)传感谷科技孵化园。

产业方向:化学传感器、物理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项目,物联网硬件设备、智能产品、汽车等智能传感器应用领域的产品生产制造项目等。

推进方式: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成立市级传感谷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传感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加快中国(蚌埠)传感谷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设立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建立动态项目库,并成立独立法人公司,负责传感谷的运营管理、

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建设运营服务工作。

移动通信:全面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快布局5G网络、推动5G独立组网,开展5G联合研发与试验,拓展5G应用场景,重点研发制造传感器、模组、天线、微电机系统等5G核心器件及智能终端和应用软件。加快推进5G大规模天线系统、射频芯片及元器件、通信芯片制造封测、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示范应用等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5G扩大应用生态,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打造新模式,加快推进5G生态产业园建。以中国蚌埠传感谷为载体,创建安徽省通信仪器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5G网络市内全域覆盖。提前谋划开展第六代(6G)移动通信技术储备。

专栏3打造具有影响力的5G生态产业园

目标任务: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产业聚集地为主攻方向,将高新区建设成为5G网络供给全国领先、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核心生态高度汇聚、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的国内5G创新示范区。

产业方向:围绕基础材料、核心器件、关键设备、智能终端、场景应用等5大重点不断提升5G产业链水平。

重点任务:实施“三四五六”行动计划,即实现三百亿元目标,培育四大龙头企业,壮大产业五大领域,打造介质材料、芯片、射频器件、测试仪器、显示器件、安防监控等六大拳头产品,在高清视频、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领域推动5G场景应用创新,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孵化平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构建5G产业生态,通过做优做强5G优势产业,加快发展5G关联产业,着力培引5G龙头企业,打造5G产业能力提升工程。

半导体:支持企业发展面板驱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家电核心芯片、功率集成电路、特色存储器等半导体产业,提高微半导体大功率分立器件、提高氮化镓、碳化硅基功率芯片研发设计与制造水平。支持214所等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发展集成电路用硅片,加快推动建设6吋GaAs微波集成电路制造线和4-6吋SiC/GaN微波射频电路制造线。

3.光伏和新能源电池

发展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蚌埠市积极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在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和规模,汇聚了海控三鑫、盛世新能源、凯盛光伏、弗迪电池、壹石通等重点企业,产品涉及产业链多个环节。

发展重点:以数字化、规模化、智能化为发展主线,实施“233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组件和智能逆变器及配套装备等产品。支持单晶硅、多晶硅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方式,推动光伏太阳能产业向高效化、精细化发展。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业化。推进智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建材制备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建设一批光伏电站,作为储能载体,实现新能源产业化应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高效光伏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池涂覆材料、正负极材料等部分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共性核心技术、关键工艺、专用装备等瓶颈。持续扩大铜铟镓硒、碲化镉薄膜太阳能产品推广应用范围。

依托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寿命、快充电、高安全性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引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等上下游企业。争取比亚迪在蚌埠落地华东地区研发总部中心。加快开展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功率密度、高转化效率、高适应性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布局建设有序、便捷、高效的充换电设施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布局新能源电池前沿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固态电池研究和技术储备。加快推进纳米二氧化钛化学能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七)高端装备产业

以服务、配套和补充为导向,依托蚌埠在玻璃行业和半导体行业的技术积累,以服务于蚌埠本土企业,大力开拓市外企业,发展具有蚌埠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大企业,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

1.智能装备和成套装备

发展基础:蚌埠集聚装备制造企业70余户,涉及液压动力机械制造、智能成套装备制造、压缩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制冷设备制造领域。蚌埠市在半导体器件、化工生产、玻璃机械、医疗器械、环保等专用设备制造领域集聚了一大批企业,初步形成了“零部件-电机系统-成套装备-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

发展重点:进一步聚焦在玻璃行业的技术积累,鼓励企业大力提升系统方案解决能力,瞄准玻璃制造行业、半导体器件制造行业、化工生产行业等提升关键系统和零部件配套能力。支持通用装备生产企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进行全面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服务。

加快智能制造专用设备首台套突破和迭代升级。大力发展新型纺纱制造装备、高速数控针织装备、高效智能化纤设备、智能印染装备、成衣制版装备等纺织类专用装备,不断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加快绿色制造水平,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围绕加速生物基材料在注塑行业应用,大力发展吹膜、注塑、片材等设备。精准聚焦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围绕提升产业配套协作能力,积极发展精馏塔、反应釜等核心设备。积极发展反渗透膜技术装备、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污泥干化和污泥焚烧技术装备、污水处理高效节能曝气设备、耐高温大容量布袋除尘器、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除雾器、循环泵、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等环保专用装备。支持民用航空点火发动机发展。支持开发工业机器人、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

依托凯盛工程、银锐科技、精菱玻切、安瑞科等重点企业,持续推进新型智能化高端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以提升装备供应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智能(先进)装备产业链。以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为导向,支持企业面向高世代玻璃基板、聚乳酸生产、特种玻璃以及硅基、生物基材料下游应用等领域研究开发具有核心技术的生产线成套装备,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替代,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加快发展超薄太阳能光伏压延成套装备、超薄电子玻璃成套装备、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装备、冷端主线成套装备,研制具备高速、高精、智能、柔性、复合加工功能的玻璃切割专用装备,加快培育一批、招引一批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积极引进玻璃清洗、玻璃夹胶、玻璃钢化、玻璃器皿生产等成套设备加工企业来蚌发展,逐步形成以玻璃设备生产为主、具备玻璃深加工、配件生产能力的产业集聚区。壮大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2.汽车核心零部件

发展基础:蚌埠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积累,集聚了相关企业超过70家,特别是汽车滤清器制造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形成“原材料-汽车零部件-整车、改装车装配-销售服务”的产业链条。

发展重点:以服务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发展“高精尖专”产品为重点,发展滤清器、电磁离合器、高压直流继电器、压缩机、液压油缸等产品。以怀远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中心,打造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制造基地。依托安徽柳工、昊方机电等重点企业,发展汽车起重机、大吨位起重机、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等汽车配套装备及零部件产品,加快研发生产环卫专用新能源车、无人驾驶叉车、新能源低速电动车、新能源动力电池等先进交通装备产品,积极引进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燃料电池生产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发挥蚌埠在滤清器、离合器等汽车零部件方面的突出优势,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持续把蚌埠滤清器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打造全国知名滤清器制造基地。

(八)生命健康产业

依托精细化工、维生素产业基础,以创仿结合、品种优化、链条延伸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大宗原料药、化学药和改良药、药辅及包材。加快推进设立蚌埠市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临床、新药研发项目。以“提质减量、绿色高端”为导向,全面开展“351”行动计划。到2025年,生命健康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1.化学原料药

发展基础:蚌埠市集聚了丰原利康制药、环球药业等一批原料药及制剂企业,全市拥有原料药相关创新平台20余个,蚌埠市淮上经开区获批创建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依托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建设,着力壮大大宗原料药产业规模,以创仿结合、品种优化、链条延伸为主攻方向,提升原料药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特色原料药和专利药研发。

原料药:发挥八一化工硝基氯苯产业链系列产品优势,发展带动下游邻苯二胺、对硝基苯酚和对硝基酚钠、对氨基苯酚等产品产业链。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生产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扩大解热镇痛药产业规模,以硝基氯苯为原料生产新型喹诺酮类系列抗菌药,以间氯硝基苯为原料合成利尿降压药双氢氯噻嗪,以邻氯苯胺为原料合成祛痰药愈创木酚甘油醚,以对硝基氯苯合成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等。依托生物基新材料发展西尼地平、萘哌地尔等降压类、解热镇痛类药品原料药,L-丙氨酸等维生素类原料。支持企业发展氯苯、对氨基苯甲醚等苯系物有机中间体产品以及沙坦类、普利类等原料药。

创新药。依托蚌埠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深厚积累,加快化学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开发。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在改良型新药领域,重点发展脂质体、脂微球、纳米制剂等新制剂。支持发展高仿、难仿和首仿药,鼓励企业开展临床急需、供应短缺、疗效确切、新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开发。

2.医疗器械及药辅包材

发展基础:蚌埠市集聚了奥弗医疗设备、航天生物科技等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先进医学影像及治疗设备产业化重大专项获省级支持,在生物基材料的深厚积累为药辅包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重点:重点聚焦在高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医用耗材等三个领域,不断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助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器械:重点开发设备智能化、小型化、环保化激光医疗设备,泌尿系统治疗仪、外科手术机器人、高端治疗呼吸机,除颤仪,中医治疗设备、等离子手术刀等。发展市场需求大的家用医疗设备,重点发展血糖仪、血压仪、电子体温表等检测设备,颈椎腰椎牵引器、家用制氧机等康复设备。

药用辅料:以高端制剂用辅料为重点,推动功能性药用辅料研发,加强生物可降解材料药包材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高质量淀粉及可溶性淀粉、聚山梨酯、聚乙二醇、磷脂、注射用吸附剂、新型材料胶囊等系列化产品。开发用于高端制剂、可提供特定功能的辅料和功能性材料,重点发展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等注射用控制材料,PEG化磷脂、抗体修饰用磷脂等功能性合成磷脂,玻璃酸钠靶向衍生物及壳聚糖靶向衍生物等。药包材领域,重点发展注射器、输液袋、血袋等产品使用的环烯烃聚合物、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等新型材料。

医用耗材:鼓励企业开展使用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开发医用耗材。拓宽发展全降解冠脉支架,心脏瓣膜,可降解封堵器,可重复使用介入治疗用器械导管,人工关节和脊柱,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牙种植体,眼科人工晶体,功能性敷料,可降解快速止血材料和医用粘接剂等医用耗材制造。

(九)绿色食品产业

发展基础:蚌埠市怀远、固镇食品产业园位列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产业园,拥有省级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1个。

发展重点:大力创建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整合涉企资源要素,加快兼并重组和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皖北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持续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鼓励骨干企业建立稳定可控自有奶源基地,持续扩大乳制品规模。聚焦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加快集聚行业龙头。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400亿元。

谷物精深加工。瞄准稻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糯米系列休闲食品,布局发展营养保健食品,积极开发稻米系列高科技、高附加值新产品,谋划发展大米蛋白粉、大米淀粉等功能性配料的创新型项目。加强与汤臣倍健、纽崔莱等营养保健食品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研发生产健脑、降血压的饮料、饼干、糕点、调料等营养保健食品。充分挖掘小麦营养价值,布局发展功能性食品领域,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对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引进旋风涡流微纳米分离技术等先进技术及设备,提高小麦糊粉层分离纯度,研发生产降血糖、降血脂、抗肥胖的高端全谷物食品。

主动对接富世康、海王集团等龙头企业,谋划发展小麦胚代餐粉、小麦胚芽油等功能性食品。依托丰原集团10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能力,做大做强用于合成食品添加剂的赖氨酸、丙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产品。

畜牧产品深加工:立足产业基础,大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屠宰加工领域。围绕猪肉深加工领域,支持企业发展熟肉制品、半成品肉、火锅系列肉制品、速冻食品等领域,布局发展猪肉系列休闲食品。支持现有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屠宰分割设备及生产线,提升牛羊屠宰加工效率。支持现代牧业、和平乳业等乳制品企业从奶源建设、奶牛养殖、包材选择、绿色生产等环节构建绿色产业价值链,严格把控产品品质。依托蚌埠市奶源优势,围绕补强高端液态奶产业链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规划建设较长保质期巴氏杀菌乳、功能性高品质特色乳、创新型发酵乳制品等高端液体乳项目,提升高端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围绕延伸代加工产业链条,积极对接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加强与烘焙、酸奶、奶茶等领域企业合作,引入专用奶、特色奶制品等领域代加工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代加工产业。延伸发展蛋制品加工领域,主动对接天成集团、二商健力等知名企业,布局发展全蛋液、全蛋粉、蛋白粉、蛋黄粉等蛋制品深加工领域。充分挖掘虾蟹壳保健价值,布局发展功能性食品领域,深入对接爱尔发、拓海生物等企业,积极引进虾青素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项目,合作生产抗氧化、抗心血管老化等功能性食品。充分挖掘杏鲍菇、双孢菇、金耳等食用菌保健价值,谋划发展营养均衡、养生保健、药食同源的健康食品。

(十)数字经济产业

发展基础:蚌埠市着力搭建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专注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本土企业,拥有数字经济行业相关企业28家。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升级效应日益凸显,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推广应用,京东云数字经济皖北区域中心、蚌埠建筑工业化智能创新示范基地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发展重点: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融合、支撑、交互、促进为导向,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战略性产业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硅基、生物基等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值达到100亿元。

工业互联网:以数字孪生为方向发展先进制造业,运用5G、工业PON等新型网络技术,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等重点领域网络互联能力改造。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创新应用试验场、场景实验室。

云计算:以提升能力、深化应用为主线,打造应用领域广泛、服务方式全面、产业链条健全的产业体系。汇聚联通政府和社会化算力资源,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资源,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推进省级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大数据: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促进优势软件企业集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升级,重点在物流、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入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虚拟现实、智能信息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加快发展数字物流、数字旅游和数字淮河文化。

(十一)未来产业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蚌埠市在硅基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未来产业培育行动。重点在柔性电子、太赫兹芯片及设备、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布局,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虚拟(增强)现实、精准医疗等产业,形成未来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

突破高速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技术,研发高速高精度通讯设备的测试仪器,发展微波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以及太赫兹测试技术、设备和成套解决方案,扩展太赫兹产品示范使用。大力支持生物基新型仿生材料、再生医学等成果产业化落地。加快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积极与合肥量子通信干线网对接,规划建设量子保密通信线网,融入长三角量子通信产业生态系统。

四、主要任务

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纵深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横向加大多产业协同、融合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3+3+N”的产业体系,助力蚌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二)高标准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以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性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为目标,开展蚌埠市“3+3+N”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扎实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实行产业分类指导和梯度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构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产业层次,继续加大省级硅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固镇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安徽省生物基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向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升级,积极申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大产业领域率先创建千亿级集群,积极创建硅基、生物基材料世界制造业中心。

专栏4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工程

高质量建设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面向高世代玻璃基板盖板、柔性玻璃、高效能光伏玻璃、特种玻璃等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高质量建设好蚌埠硅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以聚乳酸产业链为核心,协同推进可降解塑料、现代医药等生物基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支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在满足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加快布局聚乳酸、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产品生产线,扩大产能,构建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线,争取生物基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升级成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不断扩大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围绕移动通信、智能传感器、半导体,不断补链强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为引领,加快产业形成集聚,争取建设省级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标准,以“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蚌埠在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基础性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已有资源,进一步聚焦提升硅基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生物基材料产能规模和产品应用。依托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多年建设基础,以园区为依托,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不断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断谋划和实施高附加值值重大项目,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申报工作。

(十三)高水平开展“双招双引”

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把高质量投资作为驾驭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瞄准蚌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核心产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用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带动战略,深入推行招商引资项目核验巡查制度和“首席服务官”制度,制定蚌埠市主导产业“双招双引”方案。编制招商地图,组建“3+N”招商专班【全国三个片区总队+N个小分队】。拓宽招商渠道,推进精准招商、全民招商、寻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和云招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组织各类重大招商推介活动,谋划推介一批高质量项目,跟踪推进一批再谈项目。优化招商服务,当好服务“双招双引”的“店小二”。加强企业帮扶帮办的力度。按重点产业成立专业招商组,培养和引进懂技术、懂政策、懂产业、懂经济的专业人员,提升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四送一服”等精准帮扶活动,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市直部门、分管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长”四级调度制度,力促重点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优化招才引智。贯彻落实“511”人才工程,推动开发园区、“大禹英才”、市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实施“1111”人才引育计划,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人才发展措施,积极引育海外高层次人才,提高外籍人才工作便利度,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推进人才工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皖北人才智力高地。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深入推进“3221”产业创新团队、珠城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重点招录高校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来蚌就业创业,培养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驻蚌高校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精品人才公寓,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制度,优化完善“珠城人才一卡通”。

推进基金招商。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基金在信息搜集、价值发现、资源整合、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一手抓招引基金,整合现有的市级各类产业基金作为“母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创投、产投、基投等“子基金”,构建“1+3”母子产业基金联动体系;一手抓基金招商,通过基金引进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努力形成“基金+基地+人才团队+项目”的模式。

专栏5重大项目培育工程

以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为指引,重点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大健康、数字经济、绿色食品等六大产业,编制市级“双招双引”实施方案,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行动。建立重大产业领域建立项目库和重点企业招商花名册,绘制重点产业招商地图并实时动态完善。支持各园区针对主导产业制定精准化、个性化招商引资政策,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要产业链“一链一策”。支持辖区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长三角金融机构,邀请金融机

构参与外出招商活动,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招商项目助推非银金融提质扩面。

(十四)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

把发展的基础放在企业发展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性,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融资上市,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高质量、大规模、高水平为导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高质量培育企业发展壮大行动,建立龙头企业名录库,加快整合落实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凯盛、丰原等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向产业链“链主”发展,向千亿级企业迈进,支持龙头企业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为目标,深化与国内为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构建以“链主”带“节点”的融通发展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来”,通过资产重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途径,与国内外龙头企业“联姻”,建立总部基地。加快优质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以股权投资、战略联盟和技术许可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扶持中小企业。鼓励“链主”企业积极将中小企业首创高科技产品纳入大企业采购体系,持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鼓励上游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下游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以自我循环为标准,建立重点企业配套备选清单,提升产业链可控性。培育产业链“节点”企业,瞄准专业细分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计划,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星火计划,推动大企业平台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支持企业融资上市。用好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蚌埠市天使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争取省“三重一创”基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引导基金向潜力大、成长性好、创新能力高的中小企业投资比例。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上市扶持指导机制,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联合国内知名上市券商为企业服务。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机遇,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和安徽省股权交易中心上市挂牌。加快推进芯动联科、丰原生化等企业上市进程,争取佳先股份、安徽凤凰等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转板上市。

专栏6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工程

建立龙头企业名录库:建立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名录库,明确重点龙头企业申报标准,企业组织形式、经营产品、企业规模、企业效益、企业带动能力、企业产品竞争力等要求。对名录库内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竞争淘汰机制,企业按照要求每年按时上报年度经营情况,每3年组织一次考核动态监测,并予以公示。经认定公布的重点龙头企业优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提升集群协同水平。引导大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中小企业共享合作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依托产业联盟搭建产业链资源共享云平台,打造线上资源共享模式,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技术、产品协作配套体系。构建积极的企业创新合作机制。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创新资源要素,以共同参股成立法人公司、组建产业联盟、搭建合作平台等多种形式组建研发创新中心,鼓励创新中心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大企业内部创业和构建企业生态圈等多种模式,带动中小企业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的创新。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发挥好蚌埠市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联盟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大健康、绿色食品等领域建设产业联盟。

(十五)深入推动产业基础再造

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主要任务,突出蚌埠市基础材料研究优势,强化产业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推动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聚焦产业基础攻坚。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大健康、绿色食品和数字经济为重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和工业基础软件薄弱环节进行突破,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依托中电科41/40所等科研院所,创建一批产业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新材料领域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重点支持蚌埠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布局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一批具有引领性原创成果和新兴产业技术成果。梳理重点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围绕特定环节、特定工艺补齐断点、畅通堵点,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拓展,实现“打通一个点,提升整条链”。推广应用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产品技术,加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示范应用支持力度。

加快产业链现代化。立足自身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

板,打造新兴产业链,实施质量品牌培育行动,大力开展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加大蚌埠市品牌文化宣传。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计划,加快推进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补齐供应链、产业链短板。发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扩大硅基重点原料和产品的供给渠道,探索跨区域企业联动合作模式。聚焦重点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加快淘汰低端落后及过剩产能,鼓励龙头企业率先提升产品科技创新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多领域多层次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

专栏7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蚌埠市基础水平,瞄准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贯彻落实省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国内外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联合市内企业联合开展研究,积极申报省内专项。支持市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科技项目。支持高校研究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运用技术创新平台等载体,围绕技术研发、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环节开展合作。

质量品牌培育行动。打造区域质量品牌,加快实施产品(服务)质量标准提升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建设一批区域质量品牌,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争创全国质量奖。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安徽)蚌埠园区建设,开展“一站式质量服务站”试点,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资源,为企业提供质量综合服务。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专注精品制造,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量与售后服务。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深化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争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字号品牌。支持企业以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强企业。紧抓国内外生物基材料产业标准缺失的重大机遇,支持丰原集团、雪郎生物牵头开展生物基材料领域标准制定工作,掌握生物基材料领域标准制定权。完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与惩处力度。到

2025年,力争制修定标准100项,培育质量品牌提升示范企业50家。

(十六)大力推动开发区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开发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开发区发展重点,提升开发区承载力,不断优化开发区布局。

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实施腾笼换鸟计划,引导新增产业项目按类别向开发区集中,加快整备成片土地资源,全面实施“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机制,提升集约节约化水平。持续完善开发区污水垃圾、集中供热、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全面满足企业原料及产品运输需求。全面启动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新型显示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特种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硅基制造业中心光伏玻璃产业园、世界级生物基制造业中心聚乳酸产业园、皖北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园、5G生态产业园等六个专业园区建设。

专栏8开发区承载力提升工程

大力实施开发区承载力提升专项行动,制定行动方案,制定《能源指标数字管理办法》,开展开发区能耗、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环境资源摸排工作,科学制定开发区项目落地标准,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标准化评价,指导标准化开发区建立土地集约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绿色开发区建设,促进开发区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提前谋划厂房、用地、资金、用工、人才、环境容量、能源消耗指标等项目建设条件,适度提前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设施,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推广“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深化产城融合发展,统筹做好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高水平推进开发区开发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明确开发区产业重点。以错位发展,互补协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全市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园区特色优势,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开发区空间布局优化,引导各开发区主导产业特社会、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每个开发区重点培育发展2-3个主导产业,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比70%以上。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千亿级园区,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引领区。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特种玻璃、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咨询信息、服务外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谋划建设硅基应用研究院。安徽蚌埠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区。重点发展微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高水平建设临港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蚌埠淮上经济开发区以着力打造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桥头堡”。重点发展生物制造及高端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重点打造商贸物流集聚区、硅基产业集聚区、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三大核心板块。加强省级原料药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原料药基地。安徽怀远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汽车零配件产业集聚地和千亿级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拓展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新空间。怀远龙亢经开区重点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白莲坡产业园产业层次,着力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安徽五河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纺织产业新高地。加快纺织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轴承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以世界级、千亿级为目标,建设世界第一的聚乳酸和维生素产业基地。持续推进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南北合作共建产城融合示范园区。

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各产业发展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共生体系,产业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土地、环境承载能力。新设园区建设严格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禁止大挖大建,低效率开发,留足绿色空间。严格对新建、扩建各类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分析,确保新引进、新落地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鼓励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在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区域不上马落地工业项目,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十七)凝聚资源构建创新体系

以创新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畅通创新成果产业化渠道,助力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硅基、生物基等领域创新平台纳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建立长三角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蚌埠玻璃设计院、丰原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和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生物基聚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着力建设跨区域全产业创新平台。推动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与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研究所合作,鼓励采用“离岸研发-综合孵化-本土产业化”科技创新模式。

专栏9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高校研究所、重点企业等多元化主体,联合长三角区域、“一带一路”等国内国际资源,以市场化运行机制、现代化管理制度,加速建立集聚一批平台高、团队强、机制活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紧扣产业实际需求的研发模式和市场化弹性用人机制。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财政经费支持政策和机制。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国际固定合作渠道,加快推进国际创新平台突破性建设。鼓励高校院所引进国际研发团队、外籍专家和研究人

员,与国际院校、团体、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省创新馆和科技大市场,加快推进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和蚌埠市科技大市场建设,搭建具备仪器共享、技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供给市场服务云平台,具备成果展示、知识产权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平台。支持中科蚌埠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深层次合作,推进一批核心技术成果加快转移转化。强化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系。依托“大学城”和“大学科技园”等已有高校创新集聚地,打造企业-高校院所集聚的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地。以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开展专题科技合作对接活动,鼓励高校研究所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会,鼓励园区定期开展技术需求对接会。鼓励科技成果在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和蚌埠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挂牌交易、拍卖等。

创新能级再提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源头创新和强链补链延链需求,重点在新型显示玻璃基板、基础元器件、关键设备等方面,落实省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等政策,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形成一批突破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塑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大企业牵头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十八)高标准建好自贸试验区

深入落实《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力做好蚌埠片区建设工作,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制定完善赋权清单、创新清单、复制推广清单、重点项目清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与自由贸易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国内其他

自贸区先进经验,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合作,加快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多元化投资机制、便利化贸易体系、现代化金融市场。加快建设蚌埠自贸区总部基地及研发创新区、产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港口物流区、现代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加强高新区、禹会区、自贸区“三区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形成自贸区产业与龙子湖区、淮上区、高新区硅基产业、与固镇县生物基产业、与其他县区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5G、生物医药等产业“内联外融”的联动创新发展区。加强与沿淮和皖北地区合作,探索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带动沿淮、辐射皖北”带动辐射区。

专栏10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建设工程

研发创新区。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落户,集聚创新研发要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参与全球创新分工,推进硅基、生物基、新能源、5G、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打造高端技术创新研发聚集区。

产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玻璃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平台载体,重点发展硅基、生物基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综合保税区。高标准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商品展示、检验检测等功能,探索“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保税+”平台内外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全方位开放新平台。

港口物流区。依托蚌埠港打造多式联运航运枢纽及综合口岸,加快布局国际物流园、外贸仓储设施、跨境商品集中展示销售区,建设淮河流域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国际贸易拼装集散地。

现代服务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中介、战略咨询、法律服务、贸易航运货运代理、航运物流跨境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十九)加强区域融通对外合作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提升与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南京都市圈、沿淮城市群的深度互动水平。

培育外向型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引进一批规模档次高、品牌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大企业,积极创建中外合作产业园。鼓励玻璃院、凯盛科技、中建材、丰原、中粮等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矿业、工程承包、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方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商共建重大投资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展会,深化“六百”对接。深入实施《蚌埠市关于促进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行业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合作,支持企业以股权投资、战略联盟和技术许可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加大对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成员国市场开拓力度。优化企业境外投资管理机制,完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和风险防控体系。引导企业学习、掌握和运用国际经贸规则,全面与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紧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积极承接上海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更深层次更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围绕主导产业链,采用“龙头+配套”、“飞地经济”、“总部+生产基地”等产业承接新模式,通过区域产业链集聚,打造皖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和长三角要素溢出首选地。推动中心城区与怀远县城、凤阳县城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长三角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来蚌设立分支机构。深度参与合肥都市圈,积极推进合淮蚌产业走廊建设,推动淮 (南)蚌一体化发展,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和优质生活圈。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强产业配套、公共服务、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全面对接。

专栏11区域合作深化工程

区域产业协作计划:加快融入区域产业供应链,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可靠性。落实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和长三角、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城市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扎实推进“飞地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建立跨区域、跨省市、跨国、跨产业链合作机制。重点依托蚌埠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上海(张江)蚌埠示范园区、蚌埠(上海张江)产业承接中心;依托蚌埠经济开发区等,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共建上海临港(蚌埠)示范园区、蚌埠临港产业园(上海)承载中心、上海临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淮上经济开发区沫河口精细化工集聚区与苏州纳米生物医药园共建高端医药产业园;五河经开区与长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扬州广陵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

产业链国际化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和会议、企业论坛、成果展示等交流活动,持续办好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以生物基材料海外丙交酯原料基地为基础,引导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为蚌埠市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高端产品“走出去”与承接国外技术转化打下基础,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现代医药产业重点企业积极申报获批国际注册批件。

(二十)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用数字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数字化发展,培育数字化产业链,打造数字化生态。

培育数字化企业。加快全市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建设蚌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加快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提升装备数控化、生产线数字化和工厂智能化水平。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支持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减成本、降门槛、缩周期,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构建数字化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方位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数聚赋能”行动,搭建蚌埠市工业大数据产业创新合作与对接平台,构建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鼓励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调整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智能终端、本地电商、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等数字经济消费需求。

打造数字化生态。全面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制定数据资源开放、流通、交易相关机制,健全高质量数据资源体系,支持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动态更新的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的部门大数据体系。发挥市级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作用,推动公共数据资源适度、合理跨部门共享和向社会开放。

五、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规划保障措施,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蚌埠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合力。

(二十二)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重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建立沟通顺畅、衔接严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专班办公室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明确各项任务牵头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统筹产业链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协调工作,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聘请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行业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十三)加强政策和要素支撑

坚持“政产学研长用金”七位一体,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等政府资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省“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参股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扩大基金规模,优先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定《推广使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实施意见》,编制《蚌埠市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广目录》,将生物基材料制品纳入市县政府优先采购目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争取获得省“三重一创”等政策资金支持的,市级给予配套支持。

加快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方式,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用地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用地指标由市政府统一调剂,优先安排。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省“点供”指标。

(二十四)加强动态评估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有效的对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并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推动发展规划有序稳步推进落实。

六、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打造“3+3+N”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运用绿色技术提升行业和产品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更大提高。

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以及新兴服务业等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具有环境友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对环境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且积极作用。特别是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相比于传统石油基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原料可再生、节能减排等优点,主要产品可自然降解,是满足碳减排发展要求的绿色产品。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水、污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生态环境问题,规划明确提出了相关单位应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布局和建设、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严格落实和执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污染源排放要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强化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竣工过程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理念、重点产业、发展思路与国家、省市规划纲要相协调一致,能够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在各项减缓措施、环境保护要求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的条件下,本规划的实施环境影响可控、生态环境效益明显。

附件: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

单位

所在

县区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计划总投资

(亿元)



合计144个

1636.27

在建项目

合计80个

817.22

1

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产线二期工程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总建筑面积10.5万平米,建设一条65-70t/d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产线,年产G8.5 TFT玻璃基板210万片

28.3

2

超薄柔性玻璃(UTG)项目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区

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购置切割机、磨边机、覆膜机、点胶机、贴合机、蚀刻减薄线、CNC精雕机、钢化炉、丝印机等生产设备,建设柔性玻璃工业化生产线,形成年产6-8寸,厚度30-7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UTG)及相关贴合产品约1500万片的生产能力

10.2

3

新型显示产业园二期项目,年产1350万片笔电/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生产线

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规划建设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设生产厂房1栋及附属设施,建设6条笔电触控显示模组生产线和2条车载触控显示模组生产线

10

4

显示模组生产基地技改项目

安徽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购置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等生产设备,主要建设显示模组、电容式触摸屏、TLCM全贴合产品生产线,建成后形成年产显示模组1.2亿台。

10

5

蚌埠(深圳)产业园项目--富创通-蚌埠产业中心

安徽富创通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占地61.3亩,建设红外触摸屏制造中心、智能显示板卡制造中心、研发及测试中心、办公室楼(含产品展示厅)、员工培训中心、员工宿舍及食堂、员工活动中心。

10

6

海勤显示谷创新产业园

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占地约60亩,建设显示驱动板卡、光学膜片及新材料、LED颗粒涂布及分区背光源模块、整机外壳注塑、背光模组及整机组装生产基地和显示谷创新孵化器中心

6.8

7

亿光源背光模组应用热压导光板项目

安徽亿光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购置背光模组生产设备,建设16条背光模组应用热压导光板生产线,形成年产3600万片导光板的生产能力

5

8

合诚中大尺寸智能电子触摸屏及整机模组装配项目

安徽安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租赁厂房2.7万平方米,购置智能电子及触摸屏生产设备,新建全智能车间电子玻璃深加工自动生产线2条、电子触摸屏模组生产线4条及玻璃冷加工车间、研发中心等,建成后形成年产玻璃盖板150万片的生产能力。

4

9

高美福电子产业园项目

安徽高美福电子有限公司

蚌山区

项目位于姜桥路南侧,蚌山智慧产业园东侧,占地约49亩,建设商显终端制造、光学膜片及新材料、LED颗粒涂布及分区背光源模块生产基地。

4

10

高华电子5G全视屏手机研磨项目

蚌埠高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位于我市高新区兴旺路717号,建设内容包括利用原有厂房扩建改造,另外新建1栋2万平方米生产厂房,购置100多台研磨机及若干玻璃清洗机等生产设备。

4

11

电子纸(墨水显示模组)项目

蚌埠墨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分2期建设。一期年产1500万台新型电子纸,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建设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新型显示电子纸产品生产线4条及净化车间、研发实验室等。

3.2

12

年产1000万片SMT贴片项目

安徽迈同电子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使用厂房12000平方米。建设10条SMT贴片生产线,5条波锋焊线,10条人工智能装配线。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税收1500万元。

3

13

年产650万片智能玻璃项目

安徽省大诚智能玻璃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厂房占地面积约2.5万平米,购置开料机、磨边机、清洗机、化钢炉、物钢炉、丝印机、AF喷涂机、AG喷涂机、AR磁控溅射连续线、隧道炉、覆膜机等相关生产设备,建成后可达到年产650万片智能玻璃的生产能力。

2.5

14

显示芯片与摄像头生产制造项目

安徽省中科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使用厂房14000平米,建设4条全自动SMT双轨贴片机、2条摄像头全自动生产线、2条LCD模组生产线、2条COMS芯片封装线、4条成品流水线。达产后,可年产手机摄像头2400万,封装芯片1亿个,手机显示屏600万个。年产值2.5亿元以上,税收不低于750万。

2

15

20台注塑机、6条SMT西门子贴片机、4条模组机生产线项目

安徽崇坤电子有限公司

五河县

租用原布雷斯顿纺织厂房(面积9240平米),投资建设20台注塑机、6条SMT西门子贴片机、4条模组机生产线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度可实现应税销售收入3亿元,年入库税收1380万元。

2

16

升益成5G智能终端生产制造项目

蚌埠升益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使用厂房1.2万平米,建设显示屏模组设备LCM生产线6条,LCM总成贴合线6条,背光组装机4条,购置背光膜材辅料切割机6台,建成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手机、5G手机显示屏,智能机器人、智能车载产品生产线等

1.5

17

诺显玻璃显示深加工项目

安徽诺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总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购置显示面板的减薄、镀膜、切割等生产设备,建设10条显示组件生产线,形成年产360万片的生产能力

1.5

18

年产96万片G5减薄玻璃生产线项目

安徽诚志显示玻璃有限公司

淮上区

总建筑面积0.67万平方米,购置清洗机、抛光机、蚀刻机设备等,建设G5减薄玻璃生产线,建成后形成年产96万片G5减薄玻璃的能力

1.5

19

冠佳新型显示器件加工项目

蚌埠冠佳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建设显示器用偏光片、高分子复合膜和全系列光电显示功能器件模切加工生产线。

1.5

20

鹏电液晶显示配套项目

蚌埠鹏电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禹会区

使用厂房6000平方米,新建60条偏光片与模切加工制造生产线,年产偏光片1亿套。

1.2

21

弘富年产6000万片偏光片项目

安徽弘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厂房5000平米,建设4500平米百级净化车间,新增2条RTC生产线,20台异形磨边机,2条自动检测线,与诚美及胜宝莱合建一个光学材料实验室。

1.2

22

鸿隽UTG柔性玻璃项目

蚌埠达利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建设3500平方米万级净化间标准生产区域,5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400万片8-22英寸UTG(柔性玻璃)的产能。项目达产后可形成2亿元的产值,年应税收入达2000万元。

1.1

23

智能显示LCM终端配套生产扩能技改项目

蚌埠顺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一期建设LCM绑定生产线增加到5条、LCM测试线增加到5条、包装线增加到2条;并建设LCM全贴合生产线5条、LCM总成包装生产线3条。

1

24

崧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

安徽基融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主要研发应用于显示面板、半导体封装测试、柔性打磨抛光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制造显示面板和半导体分装检测智能设备。

1

25

防蓝光新材料项目

安徽高美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新建防蓝光PET保护膜、防蓝光AB胶、防蓝光玻璃防爆膜等相关膜材料;防蓝光导光板、防蓝光扩散板、防蓝光玻璃、防蓝光复合板材等相关板材料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8000万元,实现税收240万元。

1

26

智慧控制与显示终端产业化项目

安徽高美福商显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该项目由深圳市高美福商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亿元,租赁厂房2500 m。在蚌山区建设车载条形屏,地铁条形屏,广告机及其他商用广告屏研发、生产、销售。达产后年产值3000万元,年税收150万元。

1

27

智能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技改项目

安徽冠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项目主要是购买手机生产设备、喷码机及实验室设备等,新扩建4条手机显示屏和4条背光源生产线

0.71

28

液晶显示LCM项目

蚌埠顺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项目装修改造厂房11300平方米,主要建设液晶显示屏自动COG、FOG绑定线4条,自动覆膜贴合线4条,背光组装线4条

0.54

29

手机显示屏及背光源生产线新建项目

安徽冠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使用厂房1.1万平方米,新建4条手机显示屏和4条背光源生产线,年产显示屏250万片、背光源250万片、电子信息产品10万台、切割产品250万片。

0.52

30

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蚌埠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经开区

用地面积68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制造,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基地。

60

31

年产5万吨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安徽永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租赁厂房约5万平方米,包括生产厂房、仓库、办公用房和配套用房等,达到年产50000吨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生产能力。

5

32

道荣5GW高效光伏组件(硅基新材料产业园)

蚌埠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总投资20亿元,建设5GW光伏组件项目,计划用地200亩,其中一期用地约100亩,计划投资9.67亿。

20

33

林洋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五河县

建设年产3.3GW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双面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

9

34

德力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生产基地项目

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

高新区

该项目选址位于天河科技园国电大道南侧、蚌埠中联水泥西侧,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用地540亩,拟建设厂房2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日产2000吨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窑炉的生产能力,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30亿元,利税约7亿元,新增就业约1000人。

22

35

蚌埠市怀远县200MWp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及送出工程

蚌埠市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怀远县

项目装机容量约为200MWp,包括安装太阳能组件、箱逆变一体化设备等主要设备,配套建设生产生活管理用房,35kV配电室、升压站及配套接入工程等。

10

36

年产24万吨超白光伏玻璃砂加工项目

安徽鑫博达硅材料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主要建设超白光伏玻璃砂加工生产线,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处理27万吨原矿,形成年产24万吨超白光伏玻璃砂和3万吨铸造砂原料生产能力。

1

37

壹石通碳中和产业园项目

大禹新能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怀远县

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人民币,位于怀远经济开发区榴城园区,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电池用勃姆石、年产10万吨环保阻燃陶瓷化聚合物、以及年产约2GWSOFC+1GWSOEC的固体氧化物电池系统(SO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其逆过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统称)相关产能产线,公共气体集中供应场站以及相关生产生活办公设施。

65

38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高新区

该项目利用金能现有厂房建设年产600兆瓦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用地面积约300亩。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年产300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40

39

年产12万吨新能源锂电池用勃姆石智能化生产项目

安徽壹石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禹会区

项目改造厂房60000平方米,购置离子清洗机、喷雾干燥机、中间罐、除铁器、洁净度检测仪、EC/PH检测仪等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及辅助设备300台/套,形成年产12万吨新能源锂电池用勃姆石生产能力。

17

40

年产1500台矿用新能源智能设备(增程式及无人驾驶装载机和宽体车)项目

安徽得到运通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拟在龙子湖区选址投资建设年产5000台矿用新能源智能设备(装载机和宽体车)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项目第二阶段建设完成顺利投产后,预计能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2750万元。

4.5

41

林洋2GW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

五河县耀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包括1.5GW渔光互补项目和0.5GW风电项目,主要建设光伏复合生产区、风力发电区、光伏发电方阵、逆变设备等配套基础设施。

108

42

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怀远县

项目总投资3.7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总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需要厂房1万平米,新上前端石墨化和后端包覆包装生产线。二期投资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需要厂房4万平米.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00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3.7

43

新能源发电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有限公司

固镇县

主要建设400MW风力发电项目;4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初步选址在任桥镇、湖沟镇采煤塌陷区,且符合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

50

44

林洋540MW/1080MWh储能项目

耀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五河县

建设容量540MW/108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

21

45

年产80万平方米U型光伏、光学玻璃项目

安徽阿普尔顿玻璃有限公司(安徽福瑞斯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怀远县

项目总投资1亿元,需要土地45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6000平米,购置玻璃窑、压延机、成型机、钢化炉、自动拌料机、磨板机、喷砂机、破碎机等各种生产及检测设备。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

1

46

蚌埠市怀远1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

蚌埠市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怀远县

建设10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

4

47

怀远县泥黑河2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

国能蚌埠发电公司

怀远县

建设20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

8

48

国电投150MW风电项目

国电投

怀远县

建设150MW风电场

10

49

仙芈智造新型智能功率模组(IPM)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合肥仙芈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经开区

建设高端功率半导体(IPM Module、IGBT、Cool MOSFET、SGT MOSFET、DRIVER IC)芯片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5

50

蚌埠市仕达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件传感器项目

蚌埠市仕达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50万件传感器、15万台电子计量设备项目。

1.3

51

传感器及线路板生产项目

恩施科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年产30万平方米线路板(PCB),250W只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

1.5

52

智能力传感器和测力仪表生产项目

蚌埠大洋传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测力传感器、称重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预计年生产50万台智能传感器和测力仪表。

1.2

53

金诚聚电子有限公司安徽生产基地项目

深圳市金诚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600万套智能穿戴、早教机器人和近视防控产品基地。

2

54

中国(蚌埠)传感谷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建设项目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经开区

主要包括HTCC(高温共烧陶瓷)生产线、隔离液封工艺生产线、玻璃熔封工艺生产线、无引线倒装工艺生产线、特种塑封工艺生产线、消防安全类传感器专用生产线、测试筛选生产线、综合检验试验生产线、传感器外辅加工生产线等。

2.25

55

MEMS微系统集成工程建设项目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经开区

年产5万片晶圆、4亿颗芯片的制造和封测产能,届时将形成惯性、气体、红外、流量、光微镜、压力、硅麦、医疗类、功率半导体类等十类传感器产品批产能力。

10

56

芯动联科MEMS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

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经开区

新建车规级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的设计、生产、封测平台;汽车工业级单芯片3轴MEMS加速度计和单芯片3轴MEMS陀螺仪的研制与产业化;汽车工业级单芯片6轴惯性导航芯片的研制与产业化。

4.9

57

希磁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

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

经开区

建设20条电流传感器生产线,生产线建成后可年产量2000万颗光伏电流传感器。

10

58

半导体芯片封测项目

南京海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禹会区

建设6条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生产线和2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生产线,年产MOSFET(金氧半场效晶体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各类功率封装器件16亿支。

10

59

八一化工新厂区项目

安徽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固镇县

规划用地面积约1600亩左右,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一期15万吨)烧碱项目、年产30万吨氯苯(一期20万吨)、10万吨二氯苯(一期2万吨)及5000吨多氯苯项目、年产32万吨硝基氯苯项目(一期14万吨)、年产14万吨对(邻)硝基苯酚(钠)项目(一期9万吨)、年产9万吨对(邻)氨基苯酚(加氢法)项目(一期6万吨)、年产4万吨邻、对苯二胺系列产品项目、325吨/小时自备锅炉房项目(根据项目需要分期建设)、8800吨/天综合污水处理站项目、152吨/天化工废渣、废液焚烧炉项目(一期100吨/天)等项目

53

60

年产30万吨聚乳酸和5万吨丙交酯

安徽丰原泰富聚乳酸有限公司

固镇县

利用自有技术,通过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购置设备,形成年产30万吨聚乳酸、5万吨丙交酯生产能力。

23.5

61

年产50万吨乳酸项目

安徽丰原泰富乳酸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主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回收车间等,以及配套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0万吨乳酸的生产能力

23.1

62

年产8万吨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项目

蚌埠国钛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768亩,建设年产8万吨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生产线主装置,同期配套建设年产10万吨的富钛料原料生产车间,富钛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6万吨副产品铁水经深加工成球墨铸铁管,配套建设相应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

15.0

63

每年30万吨燃料乙醇搬迁改造项目

安徽中粮生化燃料酒精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主要建设粉碎、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脱水、DDGS饲料、配套公用工程等车间,形成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并联产25.5万吨DDGS饲料生产能力

12.0

64

年产15万吨乳酸加工10万吨聚乳酸项目

安徽丰原福泰来乳酸有限公司

固镇县

主要建设乳酸生产车间,包括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等,配套建设环保、消防、安全等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5万吨乳酸的生产能力

11.8

65

安徽城市药业粉剂前期预处理项目

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为于现厂区内,依托现有工程综合制剂车间、精烘包车间、精烘包车间、精烘包车间和精烘包车间等建设粉剂前期预处理

9.3

66

年产7000吨薄荷醇、3000吨百里香酚、3000吨香芹酚项目

安徽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约72.3亩,总建筑物面积约6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四座生产车间及厂区区域公辅设施(含循环水装置、集中控制室、动力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7000吨薄荷醇,3000吨百里香酚,3000吨香芹酚生产能力

7.8

67

二期30万吨/年新型肥料项目

安徽辉隆集团五禾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73879.35m2,计划建设10万吨/年氨酸复合肥(含腐植酸)生产线和20万吨/年脲基高塔复合肥生产线各1条、配套仓库3万m2及相关公用辅助设施

5.2

68

安徽百川生物医药产业园

安徽百川生物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392亩,总建筑面积约284694平方米,新建30栋标准化厂房。项目全部建成后入园生物医药及产业链企业约20家

5.2

69

年产3万吨L-苹果酸项目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固镇县

采用公司研发的“真菌发酵淀粉糖生产L-苹果酸”新工艺,建设发酵车间、分离纯化车间、精制车间、检测车间、菌种培养室及辅助设施,新增种子罐、发酵罐、过滤机、蒸发器等设备,形成年产3万吨L-苹果酸的生产规模

4.8

70

年产70吨7-ANCA项目

安徽鑫德药业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计划用地77.8亩,采用国内最成熟的工艺技术,新增先进的溶剂及副产品回收设备,较大得降低了制造成本,一期建成,形成年产70吨7-ANCA原料药的规模

2.4

71

间甲酚项目(10000吨)

安徽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50亩,新建1座生产车间及配套公辅设施,包括循环水装置、控制室、动力中心等。项目购置反应釜、物料提纯塔、冷凝器、储罐、结晶器、各类输送泵等设备,建设间甲酚生产线,形成年产10000吨间甲酚、副产品11768.5吨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56.2吨对甲酚和1080吨2-叔丁基对甲酚生产能力

2.3

72

淮上区安徽百川生物产业园三期EPC项目

安徽百川生物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

淮上区

本项目位于淮上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集聚区,建设GMP标准化厂房8栋、成品仓库2、综合制剂车间1、综合制剂车间2、研发控制楼、储罐区等13个单体及周边配套工程

2.0

73

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车间项目

安徽正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淝河南路北侧、金漴路东侧。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车间,主要用于后期年产12万吨聚酯树脂项目建设使用

2.0

74

年产6万吨食用酒精(4万吨优级食用酒精、2万吨特优级食用酒精)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购置设备,建设生产线,形成年产6万吨食用酒精(4万吨优级食用酒精、2万吨特优级食用酒精)生产能力

1.8

75

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葡醛内酯乙酰丙酮技改项目

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为安徽富博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扩建改造项目,原厂区所在区域没有完善的公用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通过提升生产设备技术,在雪郎生物重新购置生产设备,整体搬迁,改进工艺,延伸产品链,达到企业转型,增值提效的目标

1.6

76

硝基水溶肥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

安徽胜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约48亩。主要建设生产装置及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综合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投产后,可形成年产硝酸钾6万吨的生产能力

1.6

77

年产5000吨新型生物农药及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制剂项目

安徽瑞辰植保工程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沫河口工业园区开源大道30号,规划用地约52.3亩,计划建设生产车间4个、仓库1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吨新型生物农药及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制剂生产能力

1.5

78

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药品检测实验室项目

安徽渠源药业有限公司

淮上区

建设符合GMP标准生产厂房3栋,同时建设综合仓库1栋、仓库3栋、综合楼1栋,配套建设动力中心、传达室和控制室、消防和应急水池等,在综合楼3层、4层建设配套药品检测实验室,建筑面积1976m²。标准化厂房主要用于医药生产和制剂生产,药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安徽蚌埠精细化工集聚区内药品生产企业

1.4

79

年加工20万吨生物有机肥二期扩建项目

安徽丰原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固镇县

将原有机肥项目搬迁改建,购置盘式搅拌机、装载车、圆盘造粒机、烘干机、生物质热风炉、包装机等设备设施,形成20万吨/年生物有机肥生产能力

1.3

80

高端医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G5建设项目

飞若药业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安徽百川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822.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7367.8平方米。依托已建成厂房,新增相应的生产设备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80吨高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能力,包括原料药中间体(INT6)50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手性胺)10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E4)1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Cpd 1)2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化合物3)1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SBE)1吨、年产原料药中间体(BTEC)15吨

1.0

签约项目

64

819.05

1

功能玻璃中间膜生产项目

南京亚鼎光学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由南京亚鼎光学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亿元,二期投资8亿元。一期建成后可达到1000万平米功能玻璃中间膜的产能。二期另行选址,新建年产300万平米功能玻璃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6000万元。

10

2

影像产品研发基地及生产基地项目

宽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蚌山区

项目位于蚌山区南部新城,租赁厂房8700 m,总投资2.7亿元,在蚌山区初步建成年产DR1000台,CT100台,核磁50台的大型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实现税收600万元。

2.7

3

金诚聚电子有限公司安徽生产基地项目

深圳市金诚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经开区

项目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A区A4、A5两栋厂房,厂房面积约24000平方米,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年产600万套智能穿戴、早教机器人和近视防控产品基地。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2023年起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人民币

2

4

全智能车间玻璃深加工制造项目

东莞市晟帆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位于蚌埠高新区姜桥路南、山香路西,租赁厂房约12250平方米,项目建设全智能车间电子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等,达产后年产值2亿元,税收950万元。

1.6

5

新一代通信终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

安徽圣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位于山香路东侧、姜桥路北侧,占地面积62.69亩,项目建设5万平方米生产厂房、2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购置高速SMT贴片机、自动印刷机等设备,建设40余条高水平、专业化的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1亿元人民币,税收约800万元人民币。

1.5

6

年产600万平方米光学模切复合材料项目

深圳市翔宇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由深圳市翔宇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平方米光学模切复合材料生产线,租赁厂房5500平方米。预计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年入库税收1000万元

1.2

7

三束镀膜蚌埠制造基地先导项目

深圳市三束镀膜技术有限公司

禹会区

本项目建设三束镀膜代工服务中心,包括镀膜机8台、镀膜机(三腔室)3台、喷涂线2条、清洗线2条、其他辅助设备2套,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市场主要提供玻璃镀颜色膜镀膜、玻璃镀渐变色膜镀膜、菲林镀颜色膜镀膜、菲林镀渐变色膜镀膜等镀膜代工业务,汽车内外饰、高端家电、五金等提供ACCT清洁绿色表面处理业务。

1.2

8

年产25000吨高端玻璃纤维项目

五河县维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拟投资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用地约20亩,建设年产25000吨高端玻璃纤维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1.2亿元,年入库税收不少于600万元。

1.05

9

高端影视设备生产线项目

安徽敦睦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由安徽敦睦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高端影视设备生产线,项目使用3200平方米厂房,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6000万元,年税收不低于100万元。

1

10

COF封装孵化中试线项目

芯的(上海)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经开区

在中国(蚌埠)传感谷公共示范线基础上,建设独立的显示面板驱动芯片COF工艺封装测试厂商验证。

1

11

旭鑫智能自动化设备生产制造项目

惠州旭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禹会区

主要建设机器视觉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可实现生产AOI视觉检测设备年产300台,年产值约1 2亿元。

1

12

固镇1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1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

创普斯(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51亿元人民币,拟用地约271.2亩,用于建设年产1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1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42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二期投资63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1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24亿元,硅碳负极材料可实现年产值180亿元,总计约504亿元,年税收约19亿元。

105

13

年产1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和8G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

江苏宝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怀远县

项目位于怀远经济开发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投资总额:127.2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主要为18GW光伏电池新能源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8GW组件的生产。三期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每年度可实现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

127.2

14

固镇县屋顶光伏整县推进及新能源发电项目

北京道荣新兴能源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计划在固镇县区域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地面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计划建设规模约1000MW,配套建设1GW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65

15

人民电器产业园项目

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位于胜利东路北侧,LS3路东侧,占地288亩,总投资25亿元。建设人民电器产业园、高低压变电站成套设备、智能无功补偿装置、新一代可关断路器及工业箱式变电站智能电网设备生产线及研发光伏储能电站、集装箱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及家庭储能系统。项目建成后,通过自身招商资源三年内引进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20家。项目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4500万元。

25

16

中科华联高性能湿法锂电池隔膜项目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禹会区

主要建设4条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年产6亿平方米湿法隔膜。其余单元的投资建设应视实际情况另行约定。

15.2

17

年产50万台负压节能环保风机项目

犇风良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拟选址县经济开发区经一路西,城南路北侧,盘活开发区闲置资产,总投资约1.2亿元,用地约50亩,主要建设年产50万台负压节能环保风机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7500万元,年税收500万元。

1.2

18

年产500M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

安徽银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建设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引进业内先进的串焊机、自动化生产线、EL检测仪、电性能检测仪、纺层压机等设备,形成年产500MW高效光伏组件产能。乙方承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5亿元,年缴纳税款总额不低于750万元。

1

19

湖南星际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星宸新能源项目

湖南星际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总投资2.2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二期投资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项目前期使用龙湖科创园10号楼厂房13000平方米,2022年底再提供12000平方米。一期主营业务为标准电芯及电池组及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二期主营业务为电源管理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及物联网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2

20

大片硅兼容异质结电池组件生产项目

江苏晶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选址在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600万元,租赁5718平方米厂房,用于建设年产200MW光伏组件项目;二期投资21400万元,用地约32亩,用于建设年产800MW光伏组件项目,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00万元,进出口贸易额不低于200万美元;两期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0万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不少于600万美元。

2.8

21

光伏新能源玻璃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位于蚌埠市高新区,占地19227.7平方米,项目建设生产厂房1栋购置激光切割机、数控折边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设备,达产后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税收约1000万元人民币。

2

22

高端锂电自行车及电控系统配套集成项目

迪米特(安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由迪米特(安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使用厂房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高端锂电自行车,折叠锂电自行车等。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3亿元(其中出口1.5亿元人民币),每年度实现应交税款不低于1000万元。

1

2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区

利用昊方园区现有资源,购置二维测量仪、超声波探伤仪、金相显微镜、影像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粗糙度仪、恒温恒湿测试机、德国道尔斯特系列数控压机等,建设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金属连接板粉末冶金压制成型生产线。

1.2

24

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

安徽银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蚌山区

项目位于蚌山区晟光科技产业园,拟租赁厂房8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在蚌山区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实现税收400万元。

1

25

固镇县储能电站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

固镇县

拟在固镇县建设两期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一期装机容量为100MW/100MWh,二期装机容量为200MW/400MWh。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储能设备室、设备设施配套室、生产楼、办公楼等。

18

26

4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浙江畅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拟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6000万元,租用五河县经开区约40万平方米企业屋顶,建设4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入库税收不少于150万元。

2

27

年产300套光伏玻璃智能丝网印刷设备项目

安徽新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由广州新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使用厂房8000平方米。建设年产500台光伏玻璃智能丝网印刷设备生产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税收300万元。

1

28

光伏玻璃深加工自动化设备及电气成套项目

安徽艾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龙子湖区

项目投资1亿元建设,初期使用厂房面积4000平米(今年底将为该项目新提供8000平方米厂房),主要研发制造出包括光伏玻璃上片段、下片段铺纸机、磨边机等多种在光伏玻璃深加工行业内性能领先的自动化设备。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8000万元、税收350万元。

1

29

锂电池生产、充电桩项目

亳州电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选址在蚌铜产业园,总投资1亿元,拟租赁电子信息产业园厂房约9000平方米,用于建设锂电池及充电桩生产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不低于6000万元,税收约300万元。

1

30

高效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项目

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

经开区

项目由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总投资1亿元,建设高效的源网符荷、储能及充电一体化平台。

1

31

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国能蚌埠发电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位于猫家洼灰场、蚌埠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蚌埠金业科技创业产业园屋顶等场地,租赁场地20000平方米,项目建设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其中包括混凝土支墩、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电缆敷设以及系统调试等,新建一座35KV升压站,总装机容量30兆瓦。达产后年产值1000万元,税收100万元。

1.2

32

10Gwh锂电产业园项目

保力新能源科

技股份有限公

高新区

计划总投资60亿元,用地约500亩,建设5Gwh锂电池Pack线及10Gwh锂电池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60

33

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拟投资6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一期项目占地60亩,建设主远景五河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共享储能电站及五河县能碳管理平台建设运营等项目。一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40亿元,入库税收不少于6600万元。

62.5

34

远景五河风电光伏资源开发项目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拟投资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建设100万kW风电和10万kW集中式光伏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7亿元,入库税收不少于1亿元。

80

35

年产5GWTopcon电池片和5GW光伏组件项目

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

五河县

项目拟投资50亿元,占地900亩,建设年产5GWTopcon电池片和5GW光伏组件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60亿元,入库税收不少于1 8亿元。

50

36

年产8.6万吨新能源电池集流体材料等新型铝材项目

丽岛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

五河县

本项目主要生产铝及铝合金带箔材86000 t/a,其中带材46000t/a,铝箔40000t/a。

12

37

年产30万吨聚乳酸和5万吨丙交酯(第二模块)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

高新区

利用自有技术,通过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购置设备,形成年产30万吨聚乳酸、5万吨丙交酯生产能力。

23.5

38

年产50万吨乳酸项目(第二模块)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主要建设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回收车间等,以及配套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0万吨乳酸的生产能力

23.1

39

年产40万吨功能环氧高分子材料项目

安徽聚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固镇县

占地150亩,建设40万吨功能环氧高分子材料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主要建设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研发办公楼设施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5亿元,年税收10.28亿元

20

40

年产10万吨农药制剂项目

安徽省益农化工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100亩,主要建设8个生产车间,1个办公楼,1个研发中心,建筑占地面积46600 m,主要利用外购农药原药、大豆油、乙醇、二甲苯等原料,建设年产10万吨农药制剂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年税收不低于20万元/亩,可提供130个岗位

15

41

年产2000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及中间体、制剂项目

安徽辉隆瑞美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235亩,总建筑面积约54987平方米,建设办公楼、研发和检测中心、合成车间、干燥车间、成品车间、仓库、生产辅助设施及安全环保等公用工程等,分期建设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品及中间体和成品制剂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品及中间体和成品制剂生产能力

9.1

42

年产12万吨聚酯树脂项目

安徽正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蚌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期建设。一期建设:科技楼、门卫室、中控室、研发车间、生产一车间、原料仓库一、成品仓库一、罐区及配套的公辅工程(包括配电房、备品备件维修间、锅炉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循环冷却水池1、应急水池、初期雨水池、污水处理站、危废房等)等工艺、土建、公用工程、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RTO等)。二期建设:办公楼、生产二车间、综合库房、循环冷却水池2、原料仓库二、原料仓库三

6.2

43

年产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

常州锦聚贸易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沫河口精细化工业园,占地130亩,总投资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粗苯精制车间及办公楼、配电房、库房等配套设施,生产精制粗苯。预计投产后第一年可实现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10亿元,第一年入库税收不低于2000万元

6

44

年产12万吨PBS类生物降解材料项目

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建设9000平方米厂房,建设聚合车间、烘干包装车间、公共工程站及其他配套设施等。采购酯化釜、聚合釜、切粒机等设备,形成1条年产6万吨PBS和6万吨PBST的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

5.1

45

年产2600吨凉味剂及香原料项目

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145亩,主要建设生产车间、仓库和办公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600吨凉味剂及香原料生产能力

4.5

46

年产30000吨PVC热稳定剂助剂项目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淮上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总投资4亿元,占地120亩。建设年产30000吨PVC热稳定剂助剂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年上缴税收3600万元

4.0

47

年产4万吨电子级氢氟酸、4万吨化学纯氢氟酸及4.5万吨刻蚀液项目

安徽氟星化工有限公司

淮上区

占地55亩,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年产4万吨化学纯氢氟酸及4.5万吨刻蚀液,其中包含办公楼、公辅用房、橇装加油等生产设备设施;第二期年产4万吨电子级氢氟酸。

3.6

48

年产12800吨医药中间体及脂类产品项目

安徽启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总规划用地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设年产医药中间体吲哚二甲酸500吨/年、R-2-氯丙酸500吨/年、R-2-氯丙酰氯500吨/年;年产电子芯片清洗剂乳酸乙酯3000吨/年;年产食品添加剂乳酸乙酯2000吨/年、乳酸甲酯2000吨/年、乳酸丁酯500吨/年、丁酸乙酯500吨/年、丁酰乳酸丁酯200吨/年、己酸乙酯300吨/年、乙酸乙酯300吨/年、乳酸异辛酯200吨/年,乳酸丙酯200吨/年,香草酸100吨/年,4-肼基-2甲基苯并噻唑1000吨/年,年产(R)-(+)-2-(4-羟基苯氧基)丙酸1000吨/年。建设项目包含以上产品的生产线及其配套的办公楼、质检楼、研发楼、生活楼、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储罐区、配电房、消防设施、环保装置等基础设施

3.5

49

韶美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

安徽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新区

项目规划用地100亩,项目建成后可形成每年生产1亿片纳米纤维敷料、2000万盒医用皮肤护理产品、500万支软组织充填剂生产能力

3.4

50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项目

安徽城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规划用地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2.8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车间、欧盟GMP原料药车间、青霉素原料车间、危险品库、研发中心、动力中心、污水处理站以及项目范围内水、电、气、绿化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并购置相应的生产及辅助设备,完成生产线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40吨,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合计400吨,青霉素钾、青霉素钠合计390吨,氨苄西林钠12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年利税3300万元,亩均税收28万元

3.0

51

10万吨氯化甲苯项目

安徽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每年新增加3.5万吨邻氯甲苯、3.5万吨对氯甲苯生产能力

3.0

52

1.5万吨二氯甲苯项目

安徽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建设每年5000吨3.4-二氯甲苯、5000吨2.4-二氯甲苯、5000吨2.6-二氯甲苯生产项目

2.5

53

纳米乳液增产剂及系列产品项目

合肥沁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约40亩,用于建设年产5000吨纳米乳液增产剂及系列产品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度可实现应税销售收入不低于1 4亿元,年入库税收不少于30万元/亩

2.2

54

年产3万吨洗涤剂、1500吨化妆品项目

安徽达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规划用地约35亩,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万吨洗涤剂、500吨化妆品的生产能力

2.1

55

5万吨甲酚合成项目

安徽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一期建设规模年产5000吨邻甲酚,二期建设年产18000吨邻甲酚、32000吨间对甲酚项目

2.0

56

合源药业原料药产业化基地项目

安徽渠源药业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新建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厂房及配套固定设施,新建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措施、罐区等辅助设施。新建原料药生产线,1期形成年产泛硫乙胺10吨、瑞舒伐他汀钙5吨、琥珀酸美托洛尔20吨、托吡酯4吨、盐酸美金刚2吨、盐酸托莫西汀1吨、氢溴酸加兰他敏0.2吨等原料药品种共42.2吨的生产能力

2.0

57

年产6万吨硝基水溶肥项目

四川裕光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位于淮上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占地50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硝基水溶肥生产装置、原料库、成品库、检验检测综合楼及综合配套设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不低于4亿元,年入库税收不低于2000万元

2.0

58

年产14000吨高效生物农药项目

安徽中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计划用地约45亩,计划总投资16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00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罐区及AS/EC生产线、SC/SE生产线、WP/SP生产线、WG生产线各二条、高塔喷雾造粒四套。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4000吨高效生物农药制剂的生产能力

1.7

59

高分子聚氨酯汽车新材料项目

安徽迈诗丽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规划用地约50亩,一期计划新建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达到年生产脱模剂3000吨、水性汽车环保涂层1200吨、高固体分环境友好涂料300吨的生产能力

1.5

60

雪郎年产2.5万吨顺酐二期项目

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项目主要建设车间、库房、公共工程站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建成投产后可生产顺酐5万吨/年,可副产40万吨蒸汽供公司下游产品使用,既实现了原料产业链配套,也实现了蒸汽动力配套

1.5

61

1.5万吨/年农作物秸秆制糖中试项目

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建设农作物秸秆制糖中试项目厂房,配套建设供电、环保等公辅设施,项目建成后形成1.5万吨/年秸秆制葡萄糖生产能力

1.3

62

年产10万吨聚乳酸多元醇项目

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固镇县

项目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购买设备,建设形成年产10万吨聚乳酸多元醇生产能力

1.3

63

含量锌固(液)废料氯化锌10000吨及利用此氯化锌液生产1500吨苯亚磺酸锌和500吨对甲苯亚磺酸锌项目

安徽达林锌炭材料有限公司

固镇县

位于固镇经开区,在原达林锌炭空余的土地上建设含量锌固(液)废料氯化锌10000吨及利用此氯化锌液生产1500吨苯亚磺酸锌和500吨对甲苯亚磺酸锌项目

1.2

64

年产4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和10.5吨氟氮混合气体项目

上海璟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淮上区

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占地30亩。建设年产40吨电子级三氟化氯和10.5吨氟氮混合气体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不低于2.4亿元,入库税收不少于1200万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