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根据中组部等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十三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结合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社工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工工作,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框架,相继出台了社会工作教育培训、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人员报酬标准等专项政策,初步形成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的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截止2016年底,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1000余人,其中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362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172个,初步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载体。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社会工作岗位,并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录中逐渐增加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比例,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技能和方法及时解决和处理。目前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完善,人才总量不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岗位不明确,投入还不足,这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工作发展进步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成长。
(三)“十三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专业社会工作转型升级、 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这就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同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协同治理网络,积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为社会工作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政治、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社会工作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也为社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五年时间将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创造了条件。
我们要紧紧抓住全市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增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全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如期把蚌埠建成 “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提供专业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实施人才规划战略总体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社会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切实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市全面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党政主导、社会运作。加强和改进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探索政府购买、社会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和方法。
二是面向群众、服务基层。将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同时,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三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根据不同地区和领域的实际,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试点,在以困难人群、特殊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重点领域率先进行突破。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由重点领域向一般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受益对象由特定人群向普通大众拓展,统筹推进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专业导向,以用为本。要把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根本任务,积极拓展人才使用方式,加大柔性使用力度,拓宽人才服务领域,着力打造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释放活力、努力贡献提供机会和条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人才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人才总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左右,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会工作人员达70%以上,取得初级及以上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30%左右,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人才素质大幅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以助理社会工作师为主体、中级社会工作师为骨干、高级社会工作师为引领的人才梯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实务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作用,人才使用效能充分显现。
——人才环境切实改善。建立健全适应人才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保障等体制机制,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社会认知度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范围,重点引进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务经验的社工专业人才;招录与社工专业相关高校毕业生到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工作岗位。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与不同层次社会工作者的现实需要,依托本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等培训资源,以资格培训、任职培训、跟岗培训等为抓手,有步骤、分批次地组织实施,确保培训内容能够与培训目标相适应,培养工作能够与培养要求相吻合。
(二)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市级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信息库和专业评估人才信息库,注重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重大决策咨询、评估和督导中的作用和优势。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鼓励和引导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三)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机制。以开发专职岗位和发展服务载体为重点,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要根据需要加快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任职条件、职责范围。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要将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把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比例作为评估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指标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要载体和阵地作用。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互动格局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志愿者组织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研究制定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政策,搭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
(四)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建立有本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办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地位,将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
(五)进一步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逐步建立“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薪酬标准。对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按照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原则,兑现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工资待遇。在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确保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平均薪酬水平,对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工作人员实行津补贴制度。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招录、招聘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工作人员和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熟悉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四、重大工程与计划
(一)人才队伍壮大工程。鼓励从事社会工作相关人员通过参加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证书。聘请一批省内(外)知名高校、社工机构专家作为蚌埠市政府特聘专家,将社会工作引进人才纳入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积极面向高校引进相关人才。
(二)领导干部选配工程。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机制,到2020年,争取达到各级领导干部中有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村(社区)的干部选配中争取达到两委干部中均配有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着眼于提高我市社会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省内外高等学校建立委托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具体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骨干进行在职培训,到2020年,选拔输送一批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骨干赴外地优秀社工机构进行考察学习、跟岗培训。选派一批社工行业主管部门分管社工领导、民办社工机构业务管理岗位的领导到省(内)外培训、考察。培养一批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熟悉社会工作发展规律,能够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人才。加强对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相关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丰富实务经验且能够指导解决重大复杂专业问题、引导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发展的专业督导人才。
(四)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务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开展基层社会服务工作人员专题培训工作,举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班,制定职业水平考试奖励政策。开展持证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继续教育,让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在每一登记有效期(3年)内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支持鼓励社区持证社工探索社工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提升能力水平;选拔输送一批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到高校、优秀社工机构进行培训学习。
(五)培育基地建设工程。协调社会工作相关部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省内外高校、各类培训机构建立互助链接合作,通过建立一批示范性培训实践基地,形成教育机构帮助社会工作相关部门,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县(区)以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各类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需要的双赢新格局。
(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孵化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整合现有资源或新建等方式,建立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同时鼓励县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特殊群体、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快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功能,通过提供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代理人事档案等服务方式,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力争到2020年,各县区均建立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0家。
(七)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推进工程。结合全市实际,“十三五”期间,统筹考虑各县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水平,启动市级“三社联动”试点。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承接、项目运作、整体联动”工作思路,理清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发展的运行规律和联动机制,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职能、服务资源和专业力量,构筑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城乡社会基层治理体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点)等设施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到2020年,力争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有3个以上、农村社区至少有1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并有专兼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或接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
(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脱贫攻坚服务工程。落实《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任务要求,研究制定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专项政策。贯彻执行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县区、革命老区计划,支持支援省级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计划,同时为本地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到贫困地区组建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升贫困地区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脱贫与发展能力,重树生活信心。
(九)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计划。“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不少于1个农村留守人员专业社会工作关爱服务示范项目,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机构和岗位平台建设,夯实农村留守人员服务基础,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心理和安全等方面服务,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际沟通、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为留守妇女提供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能力提升、精神减压等方面服务,推动建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的长效机制。
(十)“互联网+”专业社会工作行动计划。适应“十三五”时期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数据化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登记注册平台,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信息库建设,整合汇集、共享应用社会工作基础数据资源,实现社会工作服务需求预测、就业预警、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探索开发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课件,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方便快捷接受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的现实需要。
五、保障措施
(一)管理体制保障。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与全市规划衔接配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有力解决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事项。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与资源,科学部署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究解决社会工作发展的各项问题。
(二)配套政策保障。加快制定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政府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社会工作引领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政策体系。
(三)资金筹措保障。各县(区)要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专项资金,并有效运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对规划项目的投入。大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以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宣传动员保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报送制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信息渠道,广泛开展宣传。积极参与“江淮优秀社工”评选和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项目、服务案例宣传推介。紧紧围绕社会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开展持续、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切实提高专业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知度与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