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邮政体系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组织系统之一,为国脉所系、发展所需、民生所依。
“十三五”时期,全市邮政业实现了新跨越,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六安奋力开启现代化邮政业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六安邮政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发挥邮政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推动普惠民生、提升流通效率、服务生产生活、促进创业创新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分析我市邮政业现状与当前面临形势基础上,编制《六安市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今后五年指导六安市邮政快递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快基础网络建设
第二节 提升寄递服务品质
第三节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第四节 推进邮政行业生态环保
第五节 提升监管治理能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建引领
第二节 加强组织保障
第三节 加强政策保障
第四节 加强实施管理
第五节 加强人才保障
“十三五”时期,六安市邮政业在规模实力、服务能力、监管体系、产业协同、人才建设、绿色实践等方面实现了整体跃升。
1.规模实力稳步增强
五年来,全市邮政业总体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邮政业收入规模由5.16亿元跃升至13.86亿元,年均增长21.85%;快递业务量从1414.62万件上升为9541.35万件,年均增长46.49%;2020年快递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75.6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邮政业务范围实现了从服务第三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转变,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的提质扩容、先进制造业的社会化物流需求和现代农业农产品直递需求。快递业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支撑和贡献作用显著提升。
2.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已建成覆盖全市、网络共享、功能集成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现有179个邮政普遍服务局所实现分等分级管理,邮政普遍服务达到服务标准,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建设“村邮乐购”站点(村邮站)2980个,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市公共服务前列。城市和农村快递末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到2020年底,全市已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有29家,快递分支机构52个,快递末端网点540处,全市130个乡镇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探索交邮快融合发展、快件共配、末端网点建设新模式,建成一批交通快递综合服务站,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试点工作雏形初显。
3.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2019年4月市邮政业安全中心挂牌成立,委托市邮政管理局管理。霍邱、叶集、舒城、霍山、裕安三县二区5个县级邮政监管机构相继成立,监管队伍不断壮大,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寄递渠道领导小组合作机制进一步延伸拓展,健全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协同监管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寄递安全三项制度。快递业务旺季和重大活动期间寄递渠道安全保障有力有效。安检机、生态环保补贴发放到位。市政府无偿划拨700㎡解决市局机关办公及业务用房问题。
4.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六安茶叶”获全国第二批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邮政快递企业连续多年参与六安茶谷开茶节、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随着六安市五县区先后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邮政快递行业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农村产品网销额110.02亿元,相继启动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一县一品”项目建设工作。快递服务制造业连年攀升,五年累计业务量超过3000万件。以茶叶、石斛、羽绒为主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和以婚纱、童车童床为主的快递服务制造业初步形成,快递、电商协同发展态势良好。
5.人才建设硕果累累
六安市寄递业“平安信使”志愿服务大队被国家邮政局、团中央授予全国邮政行业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六安局在全省开启快递业务员免费培训先河,五年来,联合市人社局采取委托培训的方式,对全市1300名快递员免费培训,实现县级培训基本全覆盖。联合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市人社局举办快递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4期,40名快递员分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技术能手、市青年岗位能手、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六安EMS一名快递员在2017年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安徽省第一名、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五一劳动奖章、六安市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组织参加3届六安市文明交通之星评选,30名快递员、3个集体分获六安市“文明邮政之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涌现了安徽好人2名,六安好人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名等先进典型。13人获评快递工程专业技术初级职称。通过培训、评选,锻造了一批优秀的行业人才队伍。
6.绿色实践不断丰富
行业绿色包装治理初见成效。电子运单普及率达 95.56%,电商快件非二次包装率达到 83.59%以上,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1.55 %,“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超过 90.74%,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网点超 31个,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 187辆。所有许可企业及重点快递品牌市级直营分支机构均配备安检机。推行智能信包箱(快件)箱验收申报网上办理。开展绿色机关、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把邮政、快递企业接入市政府OA办公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邮政业发展呈向好态势,政策机遇叠加、产业发展特点助推邮政业提速提质,行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将更加凸显。
1.新发展战略为六安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安市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合肥都市圈、合六同城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多个重大战略优势叠加关键发展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六安市将发挥“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双优势和区域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撑平台与物流基础设施配套,突出特色发展、承接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与长三角中心区、合肥都市圈城市联动咬合运转,发挥合六经济走廊示范作用,为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2.新发展格局为六安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六安市邮政业发展提供了更好机遇。六安市为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十四五”期间,以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试点项目为平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将会转型升级。既要聚焦国内完整产业体系,深化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两进一出”为基础,构建“立足国内”的核心竞争力,又要健全产业链建设,推进六安市羽绒、纺织、服装、童车等优势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构建“以内促外”的新发展增长极。
3.新发展模式为六安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数字经济进入新发展期。“十四五”时期,电商、仓储等业态发展模式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快递物流等线下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线上线下联结更加紧密。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及云平台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有效增强快递物流在金融、仓储、电商等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服务要素供给新体系,推动传统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方式更加便捷,促进邮政业与三产深度融合,推动六安市邮政业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邮政业将处于培优壮强、提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市邮政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一是市县两级快递园区基础设施短缺,物流降本增效任重道远。二是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对服务品类和服务模式提出更多新要求,快递末端网点标准化、规范化经营有待提升。三是行业竞争加快,利润空间逐步压缩,部分企业面临末位淘汰,末端生存压力加大,网络运行不稳定风险加大。四是寄递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重大活动、重点区域安全保障压力较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视察六安重要讲话和对邮政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精神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六安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服务全领域、激活全要素,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工作思路,紧扣“一轴一带多点”的安徽邮政业发展新格局定位,以邮政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邮政业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行业贡献度和影响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邮政业发展六安样板,为建设邮政强国、推动六安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再作新贡献。
1.坚持普惠发展原则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建制村通邮服务水平,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快递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快递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满足各市场主体快递服务需求。
2.坚持开放协调原则
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机遇,加快邮政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面向长三角、全国市场引进发展资源。提升城乡区域间行业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和整体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尊重市场规律,保障和满足城乡、区域间差异化用邮需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布局、政策制度保障、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引领作用,构建不同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资源共享。
4.坚持绿色安全原则
树立邮政业生态发展理念,加快“绿盾”工程建设,推动邮件快件绿色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重视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新技术、国标省标推广应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水平。
到2025年末,基本建成智能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城乡一体的现代化邮政快递服务体系。邮政业与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迭代升级。行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规模、业务总量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1.行业发展规模
到2025年,全市邮件快件业务量达到3.7亿件,业务收入达到30.5亿元。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2.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20.5亿元。业务量收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
2.基础服务能力
构建覆盖城乡、网络共享、功能集成的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网络,保障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和便利化,建成安全高效的快递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快递网络服务质效。建设城市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500个,标准化乡镇、村级“交邮快”综合交通快递示范站点200个、快递进村全覆盖,布设智能快件(信包)箱220组,基本建成市、县两级快递生态物流园区。
3.综合服务水平
邮政普遍服务达标升级,实施邮政局所动态分类管理,C类邮政局所清零。优化快递服务保障,推行多样化、差异化、定制化服务。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控制在目标水平以内。邮政快递服务用户满意度稳步提升。
4.创新发展质效
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智能收投、智能分拣全面应用,主要品牌邮件快件分拨中心实现智能分拣设备全覆盖。组织申报“中国快递示范城市”,争创六安市“皖西菌药”第二个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依托安徽自贸区、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提高六安跨境寄递服务能力。
5.监管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市县两级邮政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执法监管向县级延伸,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构建与邮政业现代化相适应的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行业监管信息化水平,配合完成“绿盾”工程建设,主要分拣处理场地实行联网监控。
6.绿色发展支撑
快递业务实现电子面单全覆盖。推进快递塑料包装治理,逐步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邮政快递网点不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环保技术、环保材料广泛应用,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所有快递网点均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稳步增长,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使用量大幅提升。
7.电子商务发展
立足六安实际,以长三角绿色生态电子商务城市、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和协同合肥都市圈创新产业基地为总目标,以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强化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谋划建设“多站合一,服务同网”的集电子商务公共仓储设施、快递物流处理场地为一体的市、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邮政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电子商务支撑。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六安市邮政业发展主要指标 | |||||
序号 | 维度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长率[累计] |
1 | 发展 规模 | 邮件快件业务量(亿件) | 1.25 | 3.7 | 24.2% |
2 |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亿件) | 13.86 | 30.5 | 17.1% | |
3 | 快递业务量(亿件) | 0.95 | 2.8 | 24.1% | |
4 | 快递业务收入(亿元) | 7.17 | 20.5 | 23.4% | |
5 | 基础 网络 | 邮政局所动态管理数(个) | 179 | 184 | 5个 |
6 | 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 68 | 100 | [32] | |
7 | 服务 能力 | 行业就业人数(个) | 3500 | 5000 | [6] |
8 | 智能快件箱(组) | 170 | 220 | [-] | |
9 | 智能快件箱投递率(%) | — | 12 | [-] | |
10 | 标准化“交邮快”综合示范站(个) | 4 | 200 | [-] | |
11 | 城市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个) | — | 500 | [-] | |
12 | 服务 质量 | 邮政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 | 1.06 | 1 | [-0.06] |
13 | 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 | 85 | 86 | [1] | |
14 | 安全 绿色 | 邮件快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起/亿件) | 0 | 0 | — |
15 | 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万个) | — | 1.9 | [-] | |
16 | 邮政快递网点不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率(%) | — | 100 | — | |
注:[ ]为五年累计数。 |
1.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六安市邮政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构建覆盖城乡、网络共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到2025年底,在高等院校、城市新区和开发园区新增5个标准化邮政局所。
2.强化行业骨干设施建设。在市县两级新建集分拣处理、仓储冷链为一体的智能化转运中心,推进现有邮政快递处理中心迭代升级,推动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及冷链设施配套。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共享仓储能力,培育综合性仓储基地和专业化物流园区,推动快递物流园区与其他园区共建共享,在各县区已建、在建商务园区中叠加“快递物流服务”功能,争创省、市级示范物流园区。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总部加大对六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以“快递进村”工程、“交通强国”试点为抓手,交快合作、邮快合作、快电合作、快商合作及驻村设点其他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到2022年底,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快递服务全覆盖。健全共同配送和协同发展体系,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及乡、村两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或专项政策,改造提升农村寄递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服务一体化、智能化。
专栏2 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工程 吸引快递企业总部在六安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各快递品牌快递产业园建设运营。加快主城区快递综合园区、邮政六安分拣中心建设升级,提升邮件快件处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舒城、金寨、霍邱、霍山、叶集等县区新建县级快递产业园区或在成熟园区加载快递服务功能。推进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健全市、县、乡(镇)三级处理中心基础设施。随着“十四五”六安市交通运输规划实施,支持企业探索发展高铁、航空快递。 |
第二节 提升寄递服务品质
1.加强邮政普遍服务保障。落实深化邮政企业改革举措,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提升建制村通邮服务水平。加强农村邮政网点设施配备,因地制宜叠加服务种类,满足农村地区邮政服务需求。充分发挥邮政网络平台优势,拓展政邮、警邮、税邮合作范围,增加代办事项种类,优化邮政寄递“一站式办理”服务。加快邮快合作。
2.提升快递寄递服务质量。全面增强仓配服务质效,提升服务的稳定性、时效性和标准化水平,推动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发展高铁寄递服务,大幅提升运递效率和服务品质。缩小城乡间快递服务差距,提升快递服务满意度。开发多种时效产品,满足消费者准时达、定时达、夜间递、约定交付方式等多样化服务需求,提供揽收和投递多元化选择。
专栏3 城市社区末端服务保障工程 推动新建居民社区配套建设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化社区快递综合服务站,加快布设智能快件(信包)箱。到2025年,全市城区建成500个以上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已经取得土地准备开工建设或在建的住宅小区,智能快件(信包)箱的建设率达到100%;安置住宅楼房或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智能快件(信包)箱的建设率达到90%以上。 优化规划布局,推进智能信包箱建设布局与地方智慧物流专项行动计划衔接,纳入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范畴。鼓励企业根据不同服务需要和管理模式,合理规划智能信包箱建设,鼓励企业采取多元化合作方式,实现共建共享发展。拓展便民服务功能,鼓励智能信包箱运营企业加大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力度,打造更加便民的末端智能服务体系。 |
1.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引导邮政快递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依托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引导寄递企业服务六安茶叶、皖西菌药、皖西白鹅等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支持婚纱礼服、童车童床等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培育,推动寄递服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推动邮政快递业与六安市电子信息、铁基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等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拓展邮政快递业面向工业产品全周期的增值服务。
2.加快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开展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充分发挥六安特色与优势,打造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稳步提升农村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加快实现邮政及快递网络与各种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推动邮件处理中心、快递分拨中心等设施结合运输枢纽共同规划建设。推行邮政“绿色”通道,协调交通管理部门,构建快递车辆“绿色”通道一体化制度。推动铁路、公路与快递企业合作,探索通过高速铁路和高速客运班线运输快件。
专栏4 邮政业“交通强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建设工程 通过在舒城县、金寨县等县区乡(镇)试点建设乡镇“公共物流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末端交通运输资源,提升行业服务时效;带动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乡村民生。到2022年底:完成舒城、金寨两县43个标准化“综合物流站”/公交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增加创造就业岗位,每处综合服务中心驻点快递品牌不低于4个、展销农特产品种类不低于5种,两县实现村级公交快递代运、村邮乐购或快递第三方平台实现代投快件功能,实现两县县域乡、村两级快递服务“当日达”。到2024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公共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主流快递品牌全部进驻,在全市建设200个标准化乡镇、村级“交邮快”综合交通快递示范站点。带动农特产品年展销额(含电商渠道)突破10亿元,实现乡、村两级快递服务“当日达”。 |
1.推动邮件快件包装规范化、标准化、减量化。加强行业发展绿色治理力度,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袋和填充物等,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引导寄递企业建立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使用经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到 2025 年底,45 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 100%,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占纸箱总量的 50%以上。
2.减少快件二次包装。推动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提供标准快递包装。鼓励和支持寄递企业通过向上游嵌入,提供收寄、包装一体化服务,逐步实现一次包装满足寄递需要。到 2025 年底,电商邮件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100%。
3.推动邮件快件包装可循环。推广使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提高可循环快递箱(盒)的使用率,推动企业使用可循环中转袋。持续推进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回收箱设置,指导寄递企业在高校、社区等重点区域的营业网点设置符合标准的回收箱。到 2022 年底,寄递服务营业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可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
4.积极推广绿色运输。推进邮快合作、快快合作,有效整合行业运力,减少空载率。提升高铁等运输方式在行业运输中的比例。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新增和置换邮政、快递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满足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
5.推进生产作业节能降耗。落实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评价指引要求,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全面开展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建设工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营业网点、分拨中心闲置平面屋顶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降低资源消耗。
1.鼓励开展制度创新。持续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地,加快完善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相适应的邮政事业、快递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监管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坚持信用信息共享,强化信用监管。
2.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一单两库”动态管理,切实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实行网上全程办理,精简快递企业分支机构和末端网点备案手续。
3.完善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二级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壮大监管执法队伍,强化业务培训,提升监管执法能力,探索开展行政执法委托。建立寄递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体系。全面开展“绿盾”工程组网建设,实现主要处理中心安检设备联网监控全覆盖。打造“数字邮管”,推动发展数字化全流程协同监管。提升执法智能化水平,推进在线监管和非现场执法模式。
4.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寄递渠道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安全防范教育培训。推进设施设备和场所规范化。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实现流程可追踪、责任可追溯。坚持依法行政,用严格执法带动更好普法,坚决依法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5.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综合应急机制,完善应急保障措施,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邮政业专项应急预案。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时期寄递渠道安全防范工作。推动行业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做好重大活动和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保障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建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邮政快递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持以党建引领行业发展,以行业发展绩效检验党建成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深入践行“诚信、服务、规范、共享”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小蜜蜂”精神。发挥好行业工会、团工委作用,加强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关心关爱,深入推进“暖蜂行动”。充分发挥全市邮政快递行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成立《规划》落实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协调推进各地区工作落实,及时处理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市邮政管理局和各县区人民政府为《规划》实施的主体单位,市邮政管理局负责制定全市邮政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各县区邮政业的发展;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规划》要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邮政业的发展。各县级邮政监管机构要强化《规划》实施的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逐级推动落实的工作格局。
推动将邮政业发展纳入各级地方发展规划,将邮政快递末端网点及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等统筹建设。积极对接市交通、财政等部门,充分发挥“交通强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政策机遇,持续推进全市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落地实施,配套完善各级财政预算项目,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在安全、环保、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政策突破,建立与事权划分内容相匹配、稳定的地方财政资金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综合防范化解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维稳、公安、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合力。推动地方人大、政协关注邮政快递行业,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细化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与工作责任,确保六安市邮政业“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与修订调整,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实施《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强化督促检查。加强统筹调度和沟通协调,切实抓好行业抓好冷链、进出境邮件快件等重点部位疫情精准防控。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和属地管理责任,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指导六安市快递行业协会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快递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加大争取力度,适度增加市邮政业安全中心和县级邮政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用好职务与职级并行两道“阶梯”。加快推进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实现高级快递工程师“零”的突破,推动中级快递工程师人数稳步上升。实施好市级快递员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全省邮政快递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推动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