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

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7-09 浏览量:11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黄山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6月28日    

 

黄山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

(2019-2022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等要求,结合黄山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我市现有中小学校(不含幼儿园,下同)234所,教学点439个,在校学生近12万人,在职教师近万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推进计划,不断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升级的投入,在全省率先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并首批试点智慧学校建设,15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常态化在线课堂应用实现所有教学点的全覆盖。全市现有143个主讲教室和506个接收教室,精品录播教室覆盖各区县。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电子白板”使用率和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全市教师数与计算机比例达0.9:1,学生数与计算机的比例接近8:1,均优于省定标准。9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圆满完成全市教育信息技术全员轮训任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化主要指标虽然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但与兄弟地市发展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过程中,智慧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来源尚未明确,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智慧学校建设进展缓慢。

二、建设目标

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到2019年底,完成1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完善、扩展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选取试点学校完成覆盖一个年级或全校的智慧学校建设试点,计划完成14%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建成市级学业评价系统并推广应用。

到2020年,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15%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试点,建成个性化学习系统和新高考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21年,建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50%的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试点,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22年,全市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学点智慧课堂实现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三、建设思路

(一)按照重点农村、城镇同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总结首批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优先推进乡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智慧学校建设,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以人为本、融合创新的原则进行建设。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按照资金统筹、多元投入、分级建设、分层负担的原则进行建设。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别承担所属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投入资金规范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四、建设标准

(一)乡村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全市现有乡村中小学105所,其中初中39所、小学66所。规模较小的小学3至6年级,每个年级至少建设1个智慧课堂。平均班额在2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建设1个智慧课堂;平均班额在3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建设2个智慧课堂。建设的智慧课堂为公共教室,各班可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安排使用。智慧课堂配备有教师平板、学生平板、电子纸笔以及互动终端系统等。教学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二)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全市现有城镇中小学129所,其中小学65所、初中49所、高中15所。各学校至少建设可覆盖一个年级的智慧课堂,有条件的学校可实现全校覆盖。

(三)智慧教学平台。包括备课系统、校验系统、智慧课堂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市级负责建设学业评价系统,同步建设个性化学习系统和新高考管理系统。建成后,学业评价系统向各区县免费开放使用。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套智慧教学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年级配备1套。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对校务与教务进行管理。

此外,有条件的区县可建设教育专网和本区县基础数据平台。有需求的学校可试点创设智慧生活、打造智慧文化,包括校园一卡通、健康监测与安防、电子阅读图书系统等。同时,可试点建设精品录播教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电子班牌等辅助设施。

五、建设内容

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

依托“三通两平台”建设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农村学校班均带宽接入速率达到5M以上,城镇学校达到10M以上。优化改造校园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全覆盖,确保网络访问高速畅通。探索在校园网络系统基础上建设校园物联网系统。

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等,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推进区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促进学习方式灵活化。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等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汇聚、智能推送、精确查找等,实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校长、教师、设备运维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创设“管理人员懂、学科教师会、技术骨干精”的良好环境。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建立开放式、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重点加强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智慧学校建设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支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和参加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水平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等。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作用,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形成多级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市教育局成立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智慧学校建设的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抓好各项工作的协调实施。

(二)资金保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省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民生工程考核要求,市级财政主要保障市直公办中小学智慧学校和学业评价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新高考管理系统等建设及运行维护资金,所需经费优先从“数字政府”建设资金中列支或安排专项资金。区县政府保障所属学校智慧学校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及参与智慧学校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管理服务以及个性化资源建设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三)技术保障。严格落实国家教育行业标准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依托省级两平台,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汇聚、统一资源管理的本地化应用系统。在智慧学校建设中,主动对接省级平台,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内容标准化、规范化。

(四)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智慧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方案,按需配置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形成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提高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建立网上行为自律机制,提高教职工职业素养、规范上网行为,构建安全网络、绿色网络、诚信网络。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驻黄有关单位。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