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镇江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7-31 浏览量:14

各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30日       


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抢抓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镇江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任务,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高质量数字化治理体系,打造安全可控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数字驱动。瞄准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技术,加强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创新,鼓励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创新创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坚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深化部门协调和市区联动,引导各市、区合理布局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坚持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要素资源,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局,以全域开放推动数字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坚持健全制度、安全规范。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和司法保护,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1]。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三次产业中实现深度融合应用。全面建成高速宽带、无缝覆盖、智能适配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将镇江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示范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城乡5G信号全覆盖。积极布局千兆5G精品网络,打造5G全面商用场景标杆。提升千兆光纤覆盖质量和范围,率先建成全省“双千兆宽带”试点城市。开展IPv6网络建设,全面提升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开展传统网络升级,扩容升级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进一步提升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免费Wi-Fi覆盖面和接入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标识解析体系,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内网改造,建设扁平化、柔性化、低延时、高可靠的工业网络。建立“5G+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打造应用示范试点,到2025年,培育50个5G+行业应用示范项目。优化全市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进丹阳、扬中、润州、镇江新区等地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2]降到1.3以下。(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镇江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2. 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遥感遥测、航空摄影等技术在交通、能源、通信、环保、防灾等行业中的应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传感器、摄像头、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等感知设备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加快公用设施、电网、水网、地下管网等智能化改造。加强民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通互联的信息基础网络,切实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快城乡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力度,实现乡村数字基建提档升级。(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镇江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二)加快提升数字核心产业发展能级

3. 推动电子信息等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发展。依托句容、镇江高新区和镇江新区等产业基础,积极招引培育芯片研发设计、中高端芯片封测、5G光通信、射频滤波器、PCB、小基站、电子专用材料等电子信息垂直细分领域企业,培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设计企业和整机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检测、清洗、封装、气相沉积(CVD)等智能关键装备以及散热等核心部件技术。扩大先进封装和测试规模,加快发展系统级封装(SiP)、晶圆级封装(WLCSP)、多芯片组件封装(MCM)、穿透硅通孔(TSV)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加强工业机器人、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飞行器等智能设备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和可靠性技术水平,突破瓶颈制约,延伸拓展智能设备应用领域。(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1]

4. 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技术应用业特色发展。重点发展工业软件,突破发展物联网相关软件及系统关键、共性技术,支持自主可控的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国产化进程。支持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研发,深入发展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支持软件企业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型。积极发展laas、Paas、Sass和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服务,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软件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数据分析等新型服务,形成一批面向智能制造工业APP,构建新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工信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5. 推进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智能语音、素材再造等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数字内容的创作、研发与生产能力。发挥网络作家村IP资源优势,推动镇江本土文创IP品牌塑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货物运输平台等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销售、在线旅游经营服务、互联网教育等生活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推进网络众创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公共安全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6. 优化数字产业园区布局。结合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优化全市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实现错位发展、集聚发展。重点支持官塘创新社区、大禹山创意社区等园区,大力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建设成为全市具有综合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培育壮大句容台湾半导体产业园、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加快企业孵化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成为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5G零部件、电子信息材料生产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特色发展睿泰数字产业园、云时代数字创新中心等园区,积极引导数字出版、数字教育、移动互联网、动漫游戏等领域应用落地,努力建设成为全市数字文创产业的新杠杆。加快推动阿里和润数字产业园、微软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华为(镇江)数字创新中心、易华录数据湖等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引领构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市发改委牵头,市大数据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三)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7.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工业企业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支持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间(工厂)、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厂)、互联网标杆企业、星级上云企业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新材料、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行业实施智能工艺优化和能耗管控,促进生产经验数字化。推动电气、农机、船舶海工、医疗器械等行业加强设计仿真协同优化,研发推广具备物联通信、智能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化产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依托北汽蓝谷麦格纳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积极推进自动驾驶乘用汽车开发、测试和示范。积极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和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到2025年,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4.5以上,新增200家省星级上云企业。(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8.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商贸发展,发挥丹阳眼镜电子商务集聚优势,打造一批新兴电商主体,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本地特色电商平台”贸易新模式。深入推进镇江港等重点港口开展“5G+智慧港口”应用,推动物流仓储运输企业加快智能化仓储、自动分拣、车辆在途智能监控等智能化应用,到2025年底,形成5个“5G+智慧港口”典型应用场景和5个“5G+智慧物流园区”试点示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度开发文化创意数字产品。推进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旅游活动全流程动态可视系统,提档升级智慧旅游平台。围绕“三山”5A级景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圌山风景区等重点景区开展VR全景直播、智能监控等深度融合应用示范,建设5G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推动香醋、眼镜等本地特色工业开展“5G+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部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宜游镇江”城市品牌。充分发挥线上便捷性、易扩展性与线下专业性、低门槛的互补作用,加快发展餐饮外卖、共享出行、在线教育、线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模式。(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9. 加快农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构建“1+1+N”的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汇集整合畜禽养殖监管、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信息平台数据资源,实现业务联动和信息协同。依托句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农业示范区,开展基于5G、卫星遥感、物联网、AI等技术的精准灌溉施肥、智能养殖、远程监控、作物成熟评估分选、农机智能自动作业等前沿智能农业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大力发展直播、短视频等网红经济,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知名电商企业全面对接,打通本地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积极配置数字技术产业要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生态资源登记、溯源,探索研究生态价值衡量、评估和跨城碳汇交易机制,助力生态价值的转换与发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四)大力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10. 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的广泛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镇江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巩固“不见面审批”改革。推动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全科窗口全覆盖,依托政务服务“掌上办”、“自助办”,建立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规范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加快推进监管业务系统整合,持续强化监管数据归集、共享与应用,推进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与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市级部门监管业务系统深度对接,提升全市一体化在线监管能力,加强审批监管联动。以数字赋能全面推动镇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构建“集成式”群众诉求“一号响应”机制,优化服务流程,使企业群众便捷有效使用热线资源。(市政务办牵头,市各相关部门,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11. 优化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善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打造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智能感知、集成处置、大数据研判和硬件平台等系统一体化集成。建设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网,有序推进危化品监测预警系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深化全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试点建设,打造污染防治综合监管智慧平台,提升防污治污能力。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实现市、县、乡指挥中心调度联动。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疾控监测预警、防控处置和应急决策能力,织牢织密全市公共卫生信息防护网。(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12. 完善智慧民生服务体验。依托“镇合意”APP,围绕市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校园,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建立健全电子教材和配套资料库,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助力提升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建设智慧医院,深入推进智慧健康区域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诊、家庭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功能,实现从“预约挂号—诊疗—健康档案管理”全流程的管理与优化。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发养老服务应用智能终端,提供涵盖市、县、乡、社区(村)四级的“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智慧社保,推进智能人社服务系统、社会保险大数据智慧应用平台、公共就业大数据监测平台等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服务。建设智慧交通,构建交通大数据分析模型,完善智慧出行服务,合理规划公交路线、网约车调度、公共自行车供给、智慧停车管理,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打造一批数字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统一的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试点智能家居管控服务体系,实现社区物业线上智能化管理。(市大数据管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五)充分挖掘数据要素资源价值

13. 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清单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加快公共数据标准的制定,鼓励行业组织、各类企业与公众参与数据汇聚,形成多元化的数据汇聚渠道。优化数据共享流程,构建智慧镇江数据交换体系,推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等领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交换,鼓励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建设行业性数据资源平台,促进行业数据流通。加强大数据在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等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基本形成支撑社会精准治理、多方协作治理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政务办、市市场监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14.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价值。依托江苏开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枢纽平台,加快数据归集,依法合规开发利用政务数据资源。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发公益性数据资源,探索数据资产化,推动数据资产确权、评估、定价。加大“信易贷”等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与市信用信息平台充分对接,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大力提升重要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的监测、处置能力,建立容灾备份机制,加强安全评测、电子认证、应急处置等基础性工作,提升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镇江市中心支行、镇江银保监分局、市文广集团,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六)全面加强数字区域交流合作

15. 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合作,探索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依托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数据要素跨区域流通共享,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市发改委牵头,市大数据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16. 构筑宁镇扬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产业链深度对接、创新协同、数据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等一体化创新路径,推动政务、医疗、交通、城市治理等多领域跨区域大数据应用协同。推进宁镇扬合作建立重点产业分类和统计标准,加强数据对接,协同互补共建软件和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医药健康、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气等产业链,建设虚拟产业集群。加快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打造数字产业发展带和示范区。(市发改委牵头,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统计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镇江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部门协同、地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举措研究,开展动态跟踪与督查评价,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牵头,市人才办、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政务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镇江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二)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国家和省级数字经济各类专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向数字经济倾斜。强化市级专项资金对企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双创平台、智能制造工程,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厂)、星级上云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搭建数字经济发展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社会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加大“苏科贷”支持力度,支持产业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镇江市中心支行、镇江银保监分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三)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主动融入G42沿沪宁人才创新走廊,深化“金山英才”计划,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集聚。大力推进人才“镇兴”行动,围绕集成电路、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一批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需要的“数字蓝领”。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高校,建立订单式校企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培育数字化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市人才办牵头,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强化应急管理,组建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智库,建立全市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推进全市安全防护体系与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引导企业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市委网信办牵头,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五)健全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确定数字经济统计分类目录,强化日常统计和运行监测。加强数字经济总体情况和变化态势的运行监测分析,发布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市统计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镇江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各市、区政府,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等分工负责)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30日印发






[1]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镇江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依据国家新的分类标准统计情况将适时调整。

[2] 电能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数据中心全年总耗电量除以数据中心IT设备耗电量,所以电能利用效率是一个大于1的数值,UE值越低,说明数据中心用于IT设备以外的能耗越低,越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