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壮大县区主导产业的指导意见

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量:11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培育壮大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当前,我市县区产业发展仍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价值链中低端,还存在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突出发展重点,集聚资源要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培育重点

立足县区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强化分工协作,围绕3—4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延伸、壮大产业链,培育地域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进群集聚发展。

东海县重点发展硅产业、新循环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含水晶产业)。硅产业,重点发展晶硅光伏、电子级晶体材料、光纤半导体、IC集成电路及器件、高纯石英砂、高性能电子级硅微粉、石英玻璃器件。新循环经济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动机再制造、锂电池再制造,培育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织造纤维、差别化纤维、改性塑料、功能性薄膜。矿产资源加工业,重点推动水晶产业向创意设计、品牌标准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线上线下、文旅融合发展。发展金红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等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严格限制初级冶炼和加工制造,推动资源、冶炼、产品制造、循环利用环节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向新材料等产业链下游、价值链高端延伸。

灌云县重点发展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高端纺织业、健康食品产业。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专用精细化学品,发展工程塑料、聚酯、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产品,发展盐化工,适时研究布局炼化一体化和石油多元化原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汽车零部件、交通装备、高端基础件。高端纺织业,重点发展高档纺织纤维及面料、特色功能服装产品。健康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绿色添加剂、调味品等特色产品。

灌南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及原料药制造业、钢铁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电子产业。精细化工及原料药制造业,重点发展“专精特新”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钢铁产业,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发展高性能钢制品并向高强度紧固件、五金件制造延伸,推进钢铁产品提质升级。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白酒、食用菌养殖加工、畜禽产品生产和深加工、食品添加剂等特色产业。机械电子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

赣榆区重点发展粮油和食品加工业、光伏新材料产业、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钢铁产业。粮油和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大豆、玉米为主的粮食加工,稳步发展大豆油、米糠油等为主的油脂加工。完善种植、加工、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高附加值的绿色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健全水产品产销各环节的冷链物流和鲜活配送体系。光伏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池片、光伏玻璃、接线盒为主的中游产业,组件、逆变器、支架为主的下游产业,壮大光伏组件、高纯度石英砂等产业规模,推进光伏新材料及其配套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利用碳三、碳四及芳烃原料,发展弹性体、抗冲共聚聚丙烯等关联度紧密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发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服装等上下游产业。特色化发展化工冷链物流业。钢铁产业,重点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推动向金属制品、关键基础零部件和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海州区(含高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和智能制造业、生命健康产业、信息产业、服务业新业态。装备和智能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矿山设备、能源石化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海工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新医药、医疗器械制造和健康养老、“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应用、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服务业新业态,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智慧物流、数字生活等跨界融合新业态,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科技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连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及港航服务业、海洋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石化装备、海工装备等。港口物流及港航服务业,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和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船运教育等现代港航服务业。海洋产业,重点发展远洋捕捞、海洋育种、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拓展海洋技术研发等海洋服务业新兴业态,深化海洋文旅融合,加快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市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新业态。新医药产业,构建完善涵盖新药设计、特色原料、高端辅料包材等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发展壮大高端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培育药用辅料、药用包材、制药装备、特医食品、医药服务、冷链物流、医养健康等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功能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海工装备、专用工程装备。服务业新业态,重点发展专业服务、新金融、跨境电商、油气交易、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都市工业旅游等。

徐圩新区重点发展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港口物流仓储业。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构建以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及其制品、热塑性特种聚酯、特种橡胶、聚酰胺、橡塑助剂、电子化学品、聚醚多元醇等。港口物流仓储业,重点发展油气仓储交易、石化产品保税服务、农产品冷链物流,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共享共用港口码头,发展大宗商品物流仓储业。

云台山景区重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林下经济。文旅康养产业,开发文旅新业态,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体验新场景,发展森林康养服务,推动文旅和康养产业融合升级。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林下特色产品,推动种植、加工、销售、采摘、旅游、个性化定制一体化发展。

二、主要举措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精准招商培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配置资源,打造“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集群。

(一)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

1.“沿链”精准招商。谋定招商方向,各县区、功能板块围绕主导产业上下游,深化研究产业链延伸拓展的主攻方向和链上企业,绘制招商图谱,明确招商重点,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提升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和转化率。锁定目标企业,深化与链主企业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重点企业研究,摸清产业“纵向”配套供需链和“横向”服务协作链,以产业链上游产业招引中下游企业、中下游产业招引上游企业。创新招商方式,对完善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衔接上下游的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议”招引。深化南北共建,聚焦产业体系分工协作,承接无锡产业转移。建立对口合作招商机制,用足用好无锡客商资源。

2.强链延链补链建链。有链强链,巩固强化石化、医药等各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高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环节,推动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切实把大企业、大项目做成大产业。短链延链,延伸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包装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并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信息发布、市场开拓等上下游环节拓展,拉长产业链条。断链补链,针对优势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推进精准招商,延展扩充产业链条。无链建链,对接石化上下游产业,在产业发展薄弱县区,着力引进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条。

3.增强产业根植性。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围绕主要链条、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协作,加大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比重,增强区域产业组团发展、抱团共进的生态聚合力。放大优势企业和服务平台作用,支持建立企业联盟、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共享制造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促进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资源对接,带动中小型专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和联结水平。持续完善普惠化、功能性、包容性产业政策,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基地、研发机构、创新团队、高端人才全方位拓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共生,构建链条互补、政策集成、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生态。

(二)优化资源配置

4.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主导产业统筹创新资源配置,集聚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政策、科技人才等资源,深入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形成高效合作、集成联动、协同有序的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争取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鼓励开发园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和深化实质性战略合作,引进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平台。

5.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改造园区基础设施,围绕主导产业行业特点,提标改造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处理、消防安全等公用设施,推进开发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衔接。建设特色产业园,支持开发园区完善专业配套设施,建设特色功能平台,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园区,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数字化园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集成基础服务、行业服务、政务联动的园区服务应用平台和集成基础设施、安防管理等公共职能的园区管理应用平台。

6.引导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突出“以集聚论成效”“以亩均论英雄”,开发园区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主导产业用地。在能耗、排放等指标安排上,优先向主导产业倾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和安排等方面,优先保障主导产业发展。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研究设立产业、人才、科技等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各县区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用好政府各类培训资金,重点面向主导产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三)培强龙头带动产业成群成链

7.培育引领型主导型链主企业。推动链主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强化研发、设计、标准、品牌等创新能力,塑造巩固行业领先优势,抢占行业发展话语权,构建产业链条完善、创新实力领先、国际国内知名、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全国重要产业供应链和产品价值链,培育拥有全球视野、运用全球资源、占领全球市场的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

8.壮大中小企业规模。推动“小升规”,建立后备企业培育库,设计企业成长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定期跟踪、细致服务,加速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推进“小升高”,汇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挥科技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创新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争创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更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小巨人”,孵化科技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引导与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配套、嵌入链条,培育产业链上重要节点的“配套专家”“关键一环”,打造细分市场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中小企业发展梯队。

三、组织实施

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深化细化研究产业政策、产业链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一链一策”绘制“产业地图”,成立工作专班,精细精准招商引资,贴心细心强化对企服务,营造优良产业发展环境。市发改部门要强化产业政策研究制定,统筹协调要素保障,加强重大项目服务,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及时评估发展成效。市工信部门要强化行业发展政策引导,指导产业链培育,深入推进产业“智改数转”。市商务部门要细化研究产业链招商政策,指导各县区、板块和各有关部门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完善招商人员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强化招商引资服务,提升开发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市科技部门要强化分类指导,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科技创新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市各有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手续,创新办事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