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书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来源:金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4-03-11 浏览量:18

3月9日,俯拍的如皋市城南街道申徐村,一座座连体式果蔬、中药材大棚整齐分布,与绿野、村庄构成一幅农业强、农民富、 农村美的乡村田园新图景。徐 慧 摄

今年全国两会,乡村全面振兴成为热议的话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江苏是鱼米之乡、农业大省,将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江苏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立足省情农情,突出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产业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在更多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实现突破,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整体跃升。

大面积均衡增产,端稳“饭碗”有底气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千方百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江苏懂得:农强方能国强,强农首要强粮。当早春的寒流还未全部退去,江苏大地上已处处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图景。

都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对于寸土寸金的江苏而言,想要拎稳“米袋子”并非易事。江苏拥有人口8500多万,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粮食126.8公斤,消费需求十分庞大。为保障粮食安全,江苏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759.5亿斤的历史新高。围绕“着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今年江苏提出“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全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粮食总产量752.1亿斤。

然而,今年江苏夏粮至少经历了三轮影响较大的强寒潮天气,对粮食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江苏如何确保已定目标,实现高基数上粮食的持续稳产增产?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透露,今年江苏通过“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打好良种、良机、良田、良技“组合拳”,制定低产区快速增产、中产区普遍增产、高产区稳定增产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全省打造一批高产示范区,着力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示范带动中低产区变高产区、高产区变标杆区,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增产。

完成“粮安答卷”,除了对粮食种植全面发力,还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此,今年江苏还将确保“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统筹肉蛋奶、果菜茶生产。在海洋渔业方面,将持续增强发展动能,高水平建设江苏“蓝色粮仓”。

科技自立自强,为现代农业“添”动能

春耕时节,苏北大地格外热闹,无人驾驶高地喷洒机器人、起垄播种机器人等农用机器人穿梭其中,为农作物提供“照料”服务。这些机器人综合运用了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精准定位、智能路径规划、自主作业、远程一键接管等功能,高效实施全程无人化作业。同一时间,在昆山陆家未来农业示范园A+温室工场内,植物工厂、番茄工厂、黄瓜工厂等功能区域通过光环境控制、自动环控、绿色植保、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自动采收、物联网控制等诸多技术,处处生机盎然。一个个智慧农业实践的生动场景正向大众展示着江苏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实力。

近年来,类似的智能化种植场景在江苏并不少见。得益于科技创新助力,江苏释放出巨大的土地生产潜力,成为稳产高产、产业集聚、成龙配套、优质高效的粮食安全产业省份。同时,江苏还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推进“藏粮于技”系列科技攻关,筑牢现代农业高地,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关乎着人民的饭碗。围绕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江苏推进种业振兴。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马爱京介绍,过去3年,我省种业振兴行动完成“三年打基础”重大安排,目前我省种子供给有保障,部分领域全国领先,少数品种有差距,但风险可控。对标种业振兴“五年见成效”,江苏将打造一批种业振兴重大平台载体,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种业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种业技术和核心种源。

步入数字时代,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也成为江苏重要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快”,创新成果和应用典型“多”,大数据建设应用水平“高”。目前,江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6个百分点。据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今年我省将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增智赋能,紧密结合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等任务,分类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让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一二三产融合,农业产业持续“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振兴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江苏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平畴沃野,稻香鱼肥,瓜果飘香,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市长邢正军提供的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连云港培育稻米、豆丹、紫菜等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21个,建成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4个;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去年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08万人,带动就业1.1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增幅居全省第三。

围绕着优势特色产业,江苏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串起了一条条特色农业产业链。在盱眙,一只虾富了一方人。盱眙拥有小龙虾相关产品加工企业70余家,超过1/4的人口从事与小龙虾相关的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约1/4来自小龙虾,小龙虾产业链规模约占全县GDP总量的1/4。从盱眙走向全国的龙虾餐饮加盟店更是超过2000家,各类网店近2000家。围绕龙虾产业,盱眙不仅进行龙虾品牌开发、龙虾产业综合技术研发,还打造了集科研、育苗、养殖、捕捞、深加工、调料饲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终端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盱眙龙虾产业链。

在溧阳,“一叶茶”蜕变成了“农业金招牌”。在打造全产业链的过程中,溧阳原本零散的家庭作坊白茶生产加工企业被淘汰,新组建了溧阳天目湖白茶产业联合体,建立了与一产紧密结合的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茶叶精深加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白茶特质功能,研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助推茶叶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休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当然,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持久工程。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宗文昊表示,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大力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未来几年,江苏还将重点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等4条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的省重点链,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超500亿级的市域链、超百亿级的县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