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捞起“金豆子”!江苏完善芡实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上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19 浏览量:18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芡实,由于外壳呈圆球形,顶端略突,状若鸡头,所以又被称作鸡头米,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眼下,江苏多地芡实陆续进入成熟采收期。

规模化种植 打造地域名片

近年来,江苏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推动芡实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作为地道的江南风物,鸡头米一直是苏州人心心念念的时令美食。日前,苏州相城区漕湖830余亩芡实种植基地迎来采摘期。今年,漕湖共种植鸡头米834.2亩,亩产量可达150斤,是相城区生产鸡头米的“主力军”。

来到漕湖芡实种植基地,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大美乡村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千亩芡实池塘宛如一大块绿色草坪,塘中芡叶连片、铺满水面,不时有紫色花朵从厚重芡叶中探出头,为丰收季增添几分夏日绮丽。

水田里一派繁忙景象,为了抢抓农时,天还没亮,农户就已经身着过腰的防水裤在池塘中摸索前行了。他们凭借多年经验练就的“火眼金睛”,快速准确地翻开芡叶,将成熟的芡果拉出水面,熟练地用小刀割断底部,状如鸡头的芡果就收割上来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一气呵成。

图源:十里漕湖

据漕湖芡实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鸡头米的采摘工作将持续到10月初左右,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供应时间。目前,手剥鸡头米的价格根据不同的品质,每斤在130至180元不等,而机剥鸡头米的价格则更为亲民,大约在每斤70至90元之间,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渠道销往全国。

近年来,漕湖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水资源,大力发展芡实产业,并不断探索芡实种植增值增产的创新路径,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成为相城区鸡头米生产的“主力军”。如今,规范化、产业化的芡实种植模式让鸡头米成为漕湖的一张“地域名片”,也是当地村民的“致富果”。

产业链完善 做优特色品牌

近年来,江苏加快构建现代芡实产业体系,推动芡实产业强联延链补链。

芡实是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全镇种植规模约3.5万亩,年产量500万斤,总产值达2.1亿元。近年来,车桥镇把发展芡实种植产业,培育 “车桥芡实”品牌作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工程,围绕规模种植、龙头牵引、品牌打造,着力做大规模、提升品质、研发新品、做强品牌。

为完善芡实产业链,车桥镇招引了芡实食品深加工企业,还积极与科研院校深度合作,成立芡实产业研究院,深挖芡实“药食两用”价值,加大对芡实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推出芡实饼干、芡实糕点等休闲食品,芡实汁、芡实珍珠奶茶、芡实白酒、黄酒、啤酒等饮品,芡实保健粥、芡实罐头、芡实药膳、芡实香肠、芡实肉圆等也受到广大食客的好评。

图源:无线淮安

为了能够保证新鲜芡实的品质、延长保鲜期,伴随着产量产能的提高,对芡实的保存、深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车桥镇引进特殊低频极化电场保鲜技术,能够较好地保存鲜芡实的品质、延长保鲜期,为远距离物流提供了保障,扩大了芡实的销售半径;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车桥镇还与盒马生鲜、东方甄选等大型平台公司合作,让“车桥芡实”走上更多食客的餐桌。

图源:无线淮安

目前,车桥镇已经形成包含规模种植、集中采收、预冷保鲜、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较为完整的芡实产业链,正全力打造集产品研发、商品展销、电商直播、技术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芡实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条龙”。

农文旅融合 展现乡村活力

农文旅跨界融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苏推动芡实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芡香引来客,美景留住人,文化打动人。

谢埭荡村芡实采摘园位于风光秀丽的宛山湖边,是无锡地区规模最大的芡实种植基地。随着谢埭荡村芡实种植体验基地规模的逐步扩大,2023年,在原有纯种植的模式下谢埭荡村新增了“大秀云集 谢荡水韵”露营集市,游客既可以到芡实采摘园内享受乡间休闲观光、亲自体验下水采摘、品尝新鲜收获的芡实,又可以逛集市玩露营。

图源:锡山发布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谢埭荡村“大秀云集 谢荡水韵”露营集市人头攒动,和鸡头米相关的特色美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江南人的秋天从一碗鸡头米开始,谢荡水韵鸡头米让很多人向往,前几天从网上看到这里还有集市,就兴冲冲地来了。”20多岁的在常州工作的小李说。

王阿姨带着孙女在基地花园和集市上逛了一圈后,心满意足地品尝了香甜有韧劲的鸡头米冰粉。”鸡头米是‘水中人参’,补脾,也对肾有好处,我们一家人都爱吃,听说这里以后集市会天天开,还有各种活动,那更要多来来了。“她眯眼笑着说。

图源:无锡日报

通过芡实采摘体验、乡村集市,2023年双节期间谢埭荡村一天时间就吸引游客3000多人次,村里的芡实等特产销路进一步拓宽。值得一提的是,谢埭荡村成功入选2023年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