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3-03 浏览量:16

【殷殷嘱托】

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始终立足城乡融合发展,扛起乡村振兴重任,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南京力量。

【生动场景】

2月23日,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4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像一块巨大的地毯一样铺展开来,地铁S3号线从中穿过,一边是2000多亩油菜,另一边是2000多亩小麦,绿色的生机在田间生长。

“前两天天气不稳定,要等天气晴朗、气温回升,我们才能进行化学除草。小麦用无人机,油菜用自走式的植保机。”邵立昌说起农田管理头头是道。这个走在田、皮肤黝黑的“90后”,两三年前还是一个发型时尚、穿着西装的五星级酒店高管,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种田大户,“总书记非常重视农业关心农村,这让我相信农业大有可为,我会更加踏踏实实地扎根乡村。”

与父亲种田方式不同,邵立昌发现种田还能有很多“新门道”,基地从选种到管理都有一套标准:种子用的是省农科院专家研发的南粳46,土壤改良用的是沈其荣院士研制的有机肥,水稻生长期间张洪程院士来现场具体指导,大田装上了赵春江院士团队的数字化设备进行数据分析……

兰花塘集成应用了院士团队和科技企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水稻亩产从改造前的470公斤一跃而至707公斤。“今年种油菜我用了市农技推广站推广的宁杂1818等油蔬两用品种,还有省农科院的生长调节剂,解决了油菜的怕冻问题,以后油菜产量有了新保障!”邵立昌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土地资源有限,要提高单产必须依靠科技。我们现在更加追求精细化管理,通过科技力量来实现均衡增长。”浦口区桥林街道农服中心主任陈金国告诉记者,今年计划在兰花塘片区设置一块试验田,建设数字大田,打造“透明农场”,为全区粮食生产做示范。

邵立昌还迈开了三产融合的步子,正为即将建成的直播间采购置办,计划通过直播带货为产业赋能。地铁水稻公园的项目也即将启动,邵立昌相信,未来这里会是城乡的“交汇点”,不仅是农民们的增收稻园,还将是市民们的乡村乐园。

【奋进足迹】

兰花塘结出的农业果实,正是南京都市现代农业之树的累累硕果之一。

近年来,南京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九大以来更是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突破人多地少的局限,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奋力探索一条符合大城市规律、具有南京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的路子。

农业农村现代化,利器在科技。最近,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房婉萍像往年的春天一样,奔赴各地茶园进行实地调研。去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干旱使不少茶园面临减产风险,她发现更新改造的茶园扛过了高温干旱。现在团队密切追踪新茶园,探寻应对高温干旱等天气灾害的可行之路。“科学研究要紧贴产业需要,茶园生产一线能找到‘真问题’,是科研反哺产业的最佳场所。”房婉萍说。

南京涉农高校院所34家,拥有两院院士7名,具备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市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金陵科技学院等分别签订了“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建设4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34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基地、83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多个“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示范基地。实施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项目28个,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种业和装备是关键落脚点。去年南京市新品种创新和推广成果显著,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登记及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超过50个;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揭牌,长三角地区叶菜类蔬菜遗传育种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种业创新载体落地。农业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南京建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市5个“无人化农场”建设初具规模,谷里基地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全省领先。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南京,鲈鱼、黄颡鱼、兴凯湖翘嘴鲌等“水中贵族”凭借味美、刺少的优点,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去年全市特色鱼产业链三产融合总产值达7.8亿元,同比增长21.8%,“一条鱼”掀起了“大浪花”。

不仅是这“一条鱼”,南京市围绕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大力锻造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链,提升价值链,8个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增长率达9.3%,总产值近350亿元,激活了全市农业农村蕴藏的蓬勃生机。

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去年4月,南京首次启动都市农园项目,引导农园发展市民租地种菜业务,兼顾休闲、体验、教育等业态,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又一重要探索。“我们第一阶段开发的8亩连栋大棚共162块地,刚推出就被一抢而空。”2月21日的南京都市农园项目评审推进会上,首批试点的格冠集团副总经理李肖明忍不住分享经验。去年首批3家试点基地吸纳会员290名,实现综合收入385万元。今年都市农园的基地范围还将再扩大,预计推出地块不少于1000块。

乡村处处皆风景,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5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327个;去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综合收入125.8亿元。南京以“都市农园”、品质民宿等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彰显南京特色风貌的“大农业”产业。

瞄准都市现代农业,去年南京市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等次第一名,五个涉农板块均进入综合排名第一等次;粮食种植面积增长1.19%,产量达19.8亿斤,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664元、增长6%,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京市将突出综合功能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主体强、产业效益强、竞争能力强,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精彩“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