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新时代基层党建“东吴先锋”工程,严格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制要求,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全力绘就“天堂苏州·最美吴中”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背景动因
吴中区地处苏州古城南部,坐拥五分之三太湖水域,是苏州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篮子”。全区目前共有215个村(社区)党组织,其中行政村84个、涉农社区44个,占到全区村(社区)总数的六成,且68%的行政村(涉农社区)位于环太湖地区,大多农业资源相对丰富、自然禀赋相对深厚但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可以说,农村是吴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做法
(一)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红色根系
一是自然村党支部运行“实体化”。深入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深化基层治理“先锋枢纽”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党建引领工程,以村(涉农社区)下辖的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同时根据自然村划分网格,织密 “村级党组织—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农村组织体系。
二是组织设置方式“多元化”。聚焦环太湖地区农作物种植、手工艺等传统行业和农家乐、民宿等特色行业,探索灵活运用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广“支部+行业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社”“支部+新业态”等特色做法,有效提升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水平,强化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三是行动支部作用发挥“项目化”。全面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在乡村振兴一线筑堡垒,对照“组织设置合理、行动目标明确、组织生活规范、服务中心有力、先锋作用明显”的标准,围绕禁捕退捕、防汛防台、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建立各类行动支部,以“项目化”的形式认领行动任务,在行动一线建支部,让支部一线有行动,切实强化支部主体作用。
(二)锻造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先锋力量
一是培育更强头雁队伍。大力实施村(社区)书记“头雁领航”计划,对标村(社区)书记“县乡共管”要求,拓宽选任视野和渠道,从严把关拟任人选,探索准入退出机制,从选拔备案、分析研判、考核管理、鼓励激励等四个维度强化对村(社区)书记岗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常态轮训+重点调训”相结合,每年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确保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区级培训,累计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800余人次,全面锻造敢为善为的“硬核力量”。定期举办“东吴先锋微讲坛”系列活动,开设“我是主讲人”微信专栏,通过“书记上讲台”“书记讲给书记听”等方式,推动经验做法转化为更多工作实绩。
二是培育更优后备力量。注重村(社区)书记后备力量的储备,从机关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中挖掘一批愿意扎根农村基层的后备力量,创新区镇两级“双向培养”模式,深挖村书记后备人选“蓄水池”。区级层面举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学习成长营,集中时间开展全脱产集中培训,设置理论学习、沙盘推演、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分组讨论等课程,着力提升村书记后备人才综合素质;镇(街道)层面结合中心工作,根据个人特点安排后备人才挂职锻炼、跟岗学习,引导后备力量在重点任务一线主动挑担子、领任务,以“挺直身敢担当”的干劲奏响奋斗强音。
三是培育更多专业人才。坚持加强党对乡土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有意识地把能工巧匠、苏作工艺大师等乡土人才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人才,切实发挥党员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中的作用,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人才工作站等举措,切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人才为上、自主评审,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乡土人才专业职称评定,从学历、资历和专业能力、业绩等维度设立申报条件,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流程评选农业农村、技艺技能和文化传承等三大类乡土人才,授予相应的专业职称,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乡土人才队伍。
(三)探索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的发展模式
一是坚持抱团发展理念。坚持“抱团、均衡、规范”的融合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以党组织联建、大党委共建来带动项目联办,达到补齐发展短板、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全区先后组建13个镇(街道)抱团发展的镇级集团公司,由镇村两级联合注资从事产业载体建设、优质项目开发等,同时鼓励“强弱联姻”“村村抱团”等做法,联合成立经济主体对外拓展经营业务,有效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创新合作共赢模式。制定出台《吴中区关于实施“先锋聚能”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推动村级党组织以产业关联、地缘关系、服务管理、挂钩结对为基础,与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金融机构党组织、科研院所党组织等组建乡村振兴“党建共同体”,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合作交流,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三是深化驻村结对帮扶。按照“五个一”要求为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安排区领导、区级机关单位、经济强村、企业党组织和金融机构开展挂钩帮促,用好驻村第一书记这支“生力军”,深化与派出单位的沟通交流,集中多方挂钩力量在组织建设、项目导入、资源下沉、访贫问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吴中区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乡村振兴的种子在绿水青山间生根发芽,取得了喜人的工作成效。
(一)求实求效,实现思想引领和基层基础共同提升。通过实施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织密织细农村组织体系,推动全区1185个自然村党支部实现实体化运行,让党的领导深入田间地头,确保基层政权稳定牢固、运行高效。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一线建立起各类行动支部332个,依托民宿、玉雕、农家乐等行业协会和碧螺春茶、水产等专业合作社以及快递、直播等新业态成立党支部25个,不断提升组织覆盖水平,让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推进有了“主心骨”。
(二)借势借力,实现头雁队伍和乡土人才出新出彩。通过实施村书记“头雁领航”计划,全区村(社区)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干事本领得到整体提升,1人获评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获评省“百名示范”村书记,近三年来共有12人被提拔为副科职干部。按照“一村一备”原则建立村书记后备人才库,23名储备对象已走上村(社区)书记岗位。乡土人才专业职称评定开始至今,已累计评选出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54人、乡村振兴技艺师200人,姑苏乡土人才数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愈加稳固。
(三)相生相长,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口袋”一体繁荣。2023年,全区镇村集体总资产达515亿元,村级集体总资产突破205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02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480万元,各项数据在全市均名列前茅。全区农文旅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呼吸森林、林渡暖村、漫山岛、旺山遇见卢浮宫、甪哟哟社区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2023年共计吸引游客超65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4.5万元,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四、经验启示
实践证明,吴中区大力实施新时代基层党建“东吴先锋”工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逐步探索出一条组织体系严密、基层队伍过硬、集体经济壮大的发展道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吴中经验”。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吴中区能够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取得以上工作成效,根本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始终把牢政治方向,把“两山”理念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必须依靠头雁队伍这支骨干力量。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抓好村(社区)书记这支“头雁队伍”,要始终将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一号工程”,严格落实村(社区)书记“县乡共管”要求,紧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深刻对照“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原则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着力提升村(社区)书记队伍专业化能力水平,强化后备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接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必须走稳强村富民这一发展道路。要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吴中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镇村联合、村村抱团和委托经营管理等发展模式,通过飞地经济、收购项目等途径对冲环太湖地区生态保护带来的发展瓶颈。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谋划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