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来雁到领头羊,新农人要当“兴”农人

来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8-24 浏览量:11

凌晨5时,常熟市尚湖镇在植保无人机的轰鸣声中渐渐苏醒。站在田埂上,操控无人机的是两年前刚回农场的“95后”女飞手戴怡慧。

近年来,在尚湖镇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像戴怡慧一样的85后、90后乃至00后农二代重返乡土,从父辈手中取过接力棒,站上乡村振兴的C位。这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变量,也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新农人”。

从“跳出农村”到“逆向回归”,曾经“为梦离家”的“小镇青年”,为何选择扎根故土?回乡后的他们在做些什么?新鲜血液给乡村带来哪些新气象?这群年轻人在尚湖镇写下答案。

新农人返乡,田间地头大有为

8月的尚湖镇,风光旖旎,一片绿意。

尚湖镇坐拥总面积达7.07万亩的多样化农业用地,稻麦种植占据了显著地位,面积达4.57万亩,占比64.6%,接近常熟全市稻麦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镇主导产业,也是整个常熟市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丰”景如画源于尚湖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六里塘和官塘两大湿地环抱,土壤肥沃,耕层深厚,且河流密布,呈辐射状四散,水质清冽,水流经年不断,为尚湖镇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育了创业的沃土。

然而,农户的发展陷于土地碎片化与技术落后的双重困境,现代农业的蓬勃兴起,则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设立了更高的门槛。面对这样的形势,农户的转型升级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田多责任重,尚湖镇积极施策,促进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同时提供资金补贴激发农户创业热情。一系列举措催生了“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原本单打独斗的“种田郎”摇身一变成为承包土地的“农场主”,在大有可为的农业领域探索新的可能。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尚湖镇家庭农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产品到多业并举,截至目前,共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122家,种植大户148位,数量常熟市断层第一。

农村环境蝶变,经济效益飞升,广袤大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让昔日远赴他乡的青年才俊看到了机遇与潜能,激发了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与创业梦想。“凤还巢”悄然上演——

“85后”农创客陶胜,从程序员改行当养虾户,盘活父辈留下的30多亩干涸蟹塘,攻克了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养殖的技术难关,还申报了国家专利,将外来品种“本地化”;“95后”稻二代杨金橙原本学习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受农场主父亲的影响,辞职返乡,义无反顾扎进乡村,操控一架小飞机,将家中承包的200亩农田扩展成1400多亩;“00后”桃二代秦子桦刚脱下戎装,便换上农装,用一年时间从一个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小白”,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选种、栽植、除草、防治、采摘、销售全过程的“桃源主”……



尚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葛昊旻说:“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返回家乡,归巢就业,拓展了乡村产业,也带富了家乡百姓。我们尚湖镇应全力支持这批‘新农人’,把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机会留在本地,因地制宜开展精准培训,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创新创业,推动更多‘新农人’成为真正的‘兴农人’。”

新技能拉满,政府搭台助民富

“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对这片土地与很深的感情,我愿意回到这里。”昔日学习空乘专业的戴怡慧,义无反顾扎进乡村。

若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愁是新农人返乡的原动力,那么好政策、好产业便是促使他们返乡创业的催化剂。

当前,尚湖镇水稻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是强根、壮秆、稳穗数、攻大穗的关键阶段,戴怡慧家中频繁迎来一批“常客”——尚湖镇农村工作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监测苗情状况,掌握生长动态。

“为了打造高产田、特色田,端稳农户们的‘饭碗’,我们在镇域范围内精心布局了多个苗情监测站与植保观察站点,实施定期田间巡查与监测,确保作物健康生长。戴怡慧是两年前刚回来的新农人,家里又在大规模种植水稻,所以我们将其中一个苗情点设置在她家,大概半个月去一次,点对点、面对面教授种植技巧,周围的种植大户有空也会一起听,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要去两次。”尚湖镇农村工作和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清说。

在戴清的手机里,有一个集结了全镇种植大户的微信群,回答种植户疑问,分享种植关键技术、发布气象预测、病虫害预测等信息是他的每日工作,确保将各项农事措施精准传达到每一个种植户。

此外,镇上还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会、农机培训课等,邀请种植户参加,并与扬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探索种养新模式,向“科技”要效益,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刚回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我爸爸、附近的种植户、镇上的工作人员一步步耐心教我,才让我进步这么快。”经过父辈的言传身教和专业的培训指导,戴怡慧迅速学会了插秧、育苗、打药,成功考取了农机操作证,并熟练掌握了智能型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新型拖拉机等新农具的操作技能,成为一名全能型农家女。



尚湖镇副镇长彭少波介绍,尚湖镇将聚焦扩大“三个效应”,持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激励更多年轻一代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扩大“赚钱效应”,兑现好社会保障、财政补助、金融信贷等政策,帮助拓展线上渠道;增强“规模效应”,推动农田集中连片,首创“家庭农场联盟”,设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农户互帮互助、设备设施共享、农业资源调配;激活“带动效应”,依托“农二代”工作室,设立“逐梦农田”专项阵地,定期组织“新农”沙龙、“田间”论坛,在资源发包、农业项目开发等方面适当倾斜,培育更多新农民。

新力量澎湃,再造乡土靠后生

时代在变化,行业在革新,年轻一代扎根农村,成为重构乡村社会的新力量。

相较于“面朝黄土”的父辈,新农人不仅会俯身搞种养,还常抬头看世界。他们善于把新理念、新技术注入传统农业,将网络直播、线上销售等新业态引入乡村,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生产环境和格局,为传统农业披上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新装”。

2016年返乡的杨金橙凭借自己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长,购置大量新型农机,升级迭代的装备和不断革新的技术帮他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靠着好技术和热心肠,杨金橙成为小有名气的“飞机教练”,带动周边种植户拥抱新科技,培训出三十多名“飞手”,还有农户慕名来请杨金橙帮忙喷洒农药。无人机起飞,用人成本下降,务农效率提升,用药效果增强,杨金橙成为村民眼中带领农户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因越来越多新农人的加入,这一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田间地头也成为了青年一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交汇点”。

“我要为自家的农产品代言,也要为我的家乡代言。”万物互联的社交平台,让乡村小镇获得与外界连接的海量机会,也让戴怡慧嗅到了新的商机。

经尚湖镇推荐,戴怡慧报名参加了各类直播电商的培训和竞赛,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初次直播试水,戴怡慧就卖掉了600斤翠冠梨和300斤大米,这让她对进军电商蓝海充满信心,帮助村民直播销货,让更多人了解尚湖镇成了她努力的新目标。

同样也在尝试直播新赛道还有“桃源主”秦子桦,他开通了自己的直播账号。“接下来我打算细致规划,学习销售、直播、物流等相关知识,同时将桃子品质做得更好,将包装设计得更好,才对得起信任我的顾客。”秦子桦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期盼着注入鲜活的动力,呼唤着新一代的智慧与激情;而青年,则怀揣着梦想与抱负,渴望登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新农人与新乡村正实现双向奔赴。“希望更多有为青年在尚湖镇的田野阡陌间扎根出彩,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尚湖镇党委书记金晓向所有有志于乡村建设的青年人才发出诚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