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季节,张家港市乐余镇的100余位种田大户对单产格外看重,产量不仅关乎种田收益,还会影响新一轮的土地租赁。
按照乐余镇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试点方案,该镇从今夏起将对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评估,以单产水平为核心指标,单产好、综合评估得分高,将会享受到相关政策和资金奖励扶持,并将土地租期由1年调整延长至2到3年;单产不好,连续两年综合评估得分较低,直接终止土地租赁权,不得重新承租。
“‘有奖有罚’,目的就是保障粮食单产提升,提高农业生产质效,让农户种粮能获利、多得利。”乐余镇副镇长闻忠贤说。
深化农村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当前,苏州农村大地,正掀起一场以“1+2”为框架体系的农村改革。
今年,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苏州出台《苏州市深化农村改革行动方案》和《苏州市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方案》《苏州市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方案》,以改革之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改革“先锋”再蹚农村改革新路
昆山市承担了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该市积极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淀山湖镇红星村“以房养贷改善居住条件”、千灯镇歇马桥村“组团合作助力农民增收”、周庄镇祁浜村“村企合作发展集体经济”等宅基地盘活利用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昆山全市盘活宅基地和农房1300余宗,年增加集体收入1100万余元,农民收入7400万余元。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宅改办主任李柯介绍,该市还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类型进行了全面探索,比如,在周市镇完成首笔宅基地使用权互换,以“换房换地”实现非保留村村民建房和保留村村民动迁新途径,腾退建设用地400平方米。
正是这样的农村基层改革创新,使苏州始终走在农村改革前列。据统计,苏州全市先后承担了21项国家级、8项省级农村改革试点,覆盖了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农业发展、乡村治理、金融保险等农业农村领域多个方面,是全国承担农村改革试点最多的地区之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据介绍,当前,苏州“三农”也面临农业产业附加值总体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瓶颈凸显等问题。同时,粮食单产和整体产能还有待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也有待提升,农村发展面临建设水平不均衡、村级负担加重、投入不可持续等问题。
正在行进中的苏州农业农村集成改革,目的就是要用改革之力、创新之举,破解“三农”问题与难点,激发动力与活力。
“1+2”农村改革中,《苏州市深化农村改革行动方案》提出了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夯实稳产保供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11项具体重点工作。《苏州市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方案》提出了建立以提高单产为目标的适度经营规模引导机制,建立土地租期合理延长机制;建立与单产、规模、地力关联的土地租金调整机制;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农事服务机制等四项改革任务共11项改革措施,并列出了15项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目录清单。《苏州市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方案》提出了重点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村级管理运行水平、乡村治理效能水平以及和美乡村建设水平等四个方面共17条举措,并列出了12项农村发展集成改革目录清单。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路径,完善农业生产体系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有效手段,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8个试点镇“认领”农业农村集成改革与专项改革
走进吴江区平望镇,有关农业生产体系的专项改革工作也正在开展,不同于“乐余模式”,该镇对粮食种植经营主体实行积分评估与管理,各行政村对村域经营主体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测评,评为A级的,在合同到期后享有优先承包权,优先承担政府相关奖补项目;评为C级的,各村在发包时将重点调查、慎重选用;原则上各村优先考虑A、B级经营主体。
翻看《平望镇粮食种植经营主体综合能力测评表》,主要测评生产能力(40分)、管理水平(45分)、综合测评(15分)三大类13项指标,涉及机插秧率、农时进度、地力保护、设施水平等。
平望镇农村工作局局长戴艺介绍,该镇3.9万亩农田由44个种田大户经营,综合测评A级(80分以上)的有5家、B级(70—80分)的23家、C级(70分以下)的16家,测评结果已经运用到新一轮土地租赁中去,有2家评为C级的经营主体就没有获得相应租赁机会,“对种田大户的触动很大,他们感到‘玩真的,承包不是一劳永逸的’。”当然,测评也不是一票否决,“我们会公示并告知大户差在哪里,让其改进,目的还是保障粮食增产、提升种粮效益。”
平望镇是苏州农业生产体系改革的试点乡镇,开展改革,一方面是乡镇破解农业生产质效不高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也承担着试点先行、改革探路的使命职责。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1+2”农村改革要求和试点需要,改革实施周期定为2至3年。其中,《苏州市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方案》选择部分镇(街道)开展改革试点,分集成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两类同时进行:集成改革涵盖4项改革任务,专项改革围绕4项改革任务之若干开展试点。《苏州市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方案》则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推进农村发展集成改革试点。目前,苏州全市有28个涉农乡镇(街道)初步编制了农业生产体系改革试点方案,其中集成改革共9个,专项改革19个。
苏州还将“1+2”农村改革纳入探索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绩考核,并积极争取将“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纳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力争到2025年底,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标志性成果,率先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实模样。
“鱼米之乡”锚定农村改革目标加快推进改革进程
在昆山市陆家镇,陆家未来智慧田园大田稻麦无人农场于2022年开始建设,投资1200多万元,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联合江苏农垦三方合力打造运营,并将核心技术辐射至周边大田。无人农场由农田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天空地一体化观测平台、智能农事作业系统和智慧大田指挥决策中心平台等模块组成。通过各平台模块系统协同配合,与农业管理深度融合,并通过持续科研投入和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打造数字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示范推广力度大的新型科研示范基地。
陆家镇副镇长邹李俊介绍,该镇承担了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农事服务机制专项改革试点,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平台+技术+人才,做优做实无人化大田农场,优化构建无人化为主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机制。
“我们正加快建设集粮食生产耕整地、机插秧、植保、收获、烘干等环节全程机械化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用科技赋能高标准农田的管护力度。推进智能化育秧工厂建设,实现从一颗种子到一株苗的全程机械化智能培育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邹李俊说。
当前,围绕“1+2”农村改革方案,苏州各试点乡镇正加快制定方案、推进改革进程。那么,通过改革,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力争取得什么样的成效?
据介绍,“1+2”农村改革方案锚定了这样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有效,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健全,基本经营制度持续巩固完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00万元左右,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万元左右。农业生产体系集成改革方面,到2026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机制基本完善,土地租期、租金与粮食单产、经营规模、耕地地力等因素的联动机制基本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事服务体系逐步优化。农村发展集成改革方面,到2025年底,建成5000个特色康居乡村和10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培育1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鱼米之乡,改革激情涌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