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行走在横山桥镇五一河上的木质栈道,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河流、两岸整齐划一的农家小楼、四通八达的村道,耳边传来远处厂房里的机器轰鸣声……好一幅景美人和、村强民富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常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近年来以“村强民富、景美人和”为总要求,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五区二十五点”示范项目建设,吹响美丽乡村建设“集结号”——立规划定目标,强基础美环境,树新风优服务……一批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在龙城大地熠熠生辉。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2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2年,全市美丽乡村的村均总收入近60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近200万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产业支撑,环境美走向发展美
美丽乡村,首先在“美”。
春光旖旎,莺飞草长。长荡湖畔的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近年来相继关停砖瓦厂、石灰厂、采石宕口、水泥厂,积极推进废弃采矿宕口生态修复,建成了宕口遗址公园。形似一颗蓝色爱心的“峭壁悬宕”,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成了朋友圈的“网红景观”,工业风“秒变”文艺范;村前规划建设的5000亩柚山湿地公园初具规模,拱桥栈道、枕水人家、白鹭浅翔,好一幅春和景明的新江南水乡图。
常州坚持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将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仅2022年,全市就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44座,完成46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疏浚农村河道200万方,建设幸福河湖201条,启动建设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监督管理平台,完成农房改善6080户。
常州还积极探索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由节点向全域、由单项向综合、由整洁向美丽整体提升,加快实现农村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村容村貌品质化,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变美的村庄同样面临“农村空心化”的现实。常州通过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等全面融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去年12月8日,中天钢铁集团牵手金坛区,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在该区朱林镇黄金村、龙溪村、唐王村规划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天黄金大农场项目。“中天黄金大农场建成后,过去‘合作社+农户’的自产自销生产模式将转变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新业态,可以通过制定农机农艺标准、做“店小二”服务、做精细化加工、做地标品牌等延长产业链,让农户在土地入股中稳收益、成员资格享收益、劳动服务增收益、农家乐创收益、搬住新房补收益。”黄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娟对未来信心满满。
土地流转、人才进村、资本下乡,背后是乡村由环境美走向发展美的美丽生长。
市农业农村局综合处副处长王敏洁介绍,激发农村资源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常州的改革将再探深一步,在科技成果下乡、城乡产业协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制度供给的均等化、发展机会的平等化、品质生活的共享化,以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激活“希望的田野”。
党建引领,从“外在美”走向“内涵美”
乡村振兴重在塑形,难在铸魂。
作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明星村,五一村在村党委带领下,花2年多时间在村庄内打造了公共服务区、生态乡村社区、高标准农田区和环山风景区,产村融合,自然流畅。同时,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徐洁还紧迫地认识到,乡村治理的步伐必须紧紧跟上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速度。
五一村启动并加快构建“1+3+N”工作机制,积极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一肩挑”,落实党群直通站阵地建设,加快推动“乡村治理合伙人”工作,以“自治”为基础组建村民议事会,同时凝聚“N+”社会力量,组建1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和6支非公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又接地气的活动,通过“点单”“派单”助推志愿服务精准有效、配送到位,不断推动全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
文明靠带动,带动靠活动,活动靠群众。2022年12月,全市首届乡风文明讲坛暨移风易俗推进会在五一村举行,全市17个全国文明村的负责人共同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推动全市移风易俗行动从“破题”向“解题”不断深入。
位于溧阳市天目湖畔的桂林村,给每户村民配备含智慧芯片的垃圾桶,可以追踪垃圾去向。“村民收集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可以积分,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还能在村里的积分兑换站领取奖励。”桂林村党支部委员、江苏桂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忠清介绍,依托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桂林村发展了60余家乡村民宿,绿水青山的“颜值”换来了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2022年,全村共接待游客72.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6亿元。
据悉,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平台,全市各地的乡村不断完善文化阵地,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演出、义诊、健康讲座,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引导村民群众在文明实践参与中培育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将文明和谐之风传递到千家万户。
此外,常州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还在提升公共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先后建立了学校、医院、老年活动室、图书馆、党建文化阵地等设施,让村民娱乐有场所、教育有保障、小病不出村,显著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软实力”。
示范带动,“一处美”走向“全域美”
走进溧阳市竹箦镇陆笪村,红花绿树、竹篱围墙、石阶井栏……原汁原味的乡土植物和乡土物件,装饰出别致的乡村美景。
陆笪村坐落于溧阳市竹箦镇北部瓦屋山脚下,已有800多年历史。陆笪陆氏是陆游的直系后裔,村中至今仍有陆氏族谱以及陆氏石碑、古桥、古井等遗址。近年来,陆笪村以“陆氏”特色文化为灵魂,以“禅心诗境、乡音真情”为主题,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因此焕发出无穷新魅力。
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保留传统农业耕种,走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的同时,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中彰显江南水乡韵味和特色,谋划创意田园新景,将稻田变公园,建稻田民宿,打造了全过程、多阶段、立体化的精品乡旅路线,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依托西太湖湖泊资源和花木园艺种植产业特色发展的武进嘉泽镇跃进村,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做靓田园生态底色的钟楼邹区镇安基村,依山傍水推动农家乐经济做精做优乡村旅游的金坛薛埠镇仙姑村……一个又一个美丽乡村在龙城大地铺陈开来。
近年来,常州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典型。为更好地立足长远、统筹考虑,解决好示范带动问题,常州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确保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抓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
“在风貌塑造上,体现乡村的‘形’;在生态宜居上,突显乡村的‘神’;在彰显特色上,展示乡村的‘韵’;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产业发展上,夯实乡村的‘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介绍,常州将围绕这一目标,把美丽乡村的“盆景”变成覆盖全域的“风景”,按照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整治改善型等类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走向“全域美”,形成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