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绣花”功夫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江苏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7

“乡村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常州经济开发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因地制宜谋篇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以“绣花功夫”描绘出“乡村振兴”多彩底色。

  产业兴旺筑牢民生之基

  “谈到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而想要农民富起来,第一步便是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常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共实施省、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5.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8839亿元,投资完成率92.15%。

  位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的勤新村原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2001年,勤建、华庄、马池沟三村合并成立勤新村,当时村级收入尚不足20万元,仅能基本维持村委日常开销,合并当年村里光欠的电费就有20万元。时间来到2004年,勤新村迎来了发展良机——中天钢铁项目扩建。村两委班子大胆创新,紧紧抓住中天钢铁项目扩建机遇,成立村级工业园区,承接拆迁安置企业30家,招商引资40余家,征用土地700余亩,引进一批成熟产业。

  “由于地缘亲近,勤新村约有70%的企业与中车有合作。得益于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等在人才、技术上的辐射效应,村域内企业从零部件打磨到加工生产‘一应俱全’,勤新村这块‘产业飞地’供应端逐步‘枝繁叶茂’。”勤新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说,近年来,借助常州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智能电力装备等特色产业的“东风”,勤新村随即转变项目招引方向,工业强村持续“强引擎”。

  记者了解到,如今这个村域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苏南村庄里,光大小企业就有130多家,村南角数千平方米的工业园区里,彻夜机械轰鸣、人车忙碌。多点发力的勤新村不断强健产业“筋骨”,数据显示,2019年,该村工业产值达72亿元,村级收入580万元,位列遥观镇首位。

  生态宜居织就幸福蓝图

  屋舍俨然,青石铺路;良田美竹,芳草鲜美……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令人向往,而漫步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奚巷村,一路所见,便是那样的景象。“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们的热心参与。”奚巷村妇女主任周丽萍告诉记者,只有政府和村民共同发力,村里的生态环境才能常年保持宜居的状态,这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

  每天一大早,86岁的奚巷村村民梅银良便骑着三轮车到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处查看进度。“一天少说也要五趟,他一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分子。横山桥清明山登山道共有349级台阶,他坚持7年义务打扫登山道,连笤帚都扫坏了5把。”周丽萍说,有一次,梅银良注意到写有“奚巷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石牌字迹模糊、难以辨认,还挑了个黄道吉日,买来油漆和毛笔,亲手把模糊的字迹描了一遍。

  村民梅孝红,每天义务清理自家旁边的池塘,捞起水中的漂浮物;为了净化水质,他往水池中投放了观赏鱼,还自掏腰包,种植了睡莲等观赏性水生植物。挂在树上的“水流灯”,也是他的“杰作”。每天晚上,树木五彩斑斓、流光溢彩,不输城市,引得村民们啧啧称奇。

  据了解,常州经开区今年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以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量,打造“百姓富、村庄洁、环境美、生态和谐”的经开区美丽乡村品牌。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时,补足农村环境短板、治理短板,推动乡风文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风文明谱写时代华章

  文明风尚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常州经开区把培育和践行新时代文明贯穿于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文明种子”遍撒乡间大地。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区级以上文明镇有2个、占比66.7%,区级以上文明村有44个、占比83%;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有38个,占比为44.7%,另有5个村(社区)成功申报,正待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常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首批试点村,位于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的五一村可谓是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各种新方式,想方设法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志愿者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也让“志愿红”成为乡村最流行的颜色,文明实践成为一种新风尚。

  横山桥法庭庭长黄文娣是五一村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的骨干成员,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她和其他法律志愿者时常到村里宣传法律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让群众喜欢听、听得进、有实效。

  “现在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十分‘强大’,包括道德讲堂、老年活动室、乡村振兴展示馆、健身广场、大礼堂、文体中心、卫生室、影剧院、农家书屋、家风家训木栈道等等。”五一村党委副书记徐洁介绍说,“特别是最新落成的乡村振兴展示馆,参观的人很多,一天有时能来几拨人,周末来参观的人更多。在五一村,多功能文明实践阵地10余处,让文明实践有了活动场所,也让广大志愿者找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