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古”镇“新”生,交出乡村振兴“江南”答卷

来源:中国常州网 发布时间:2024-02-14 浏览量:17

人间烟火处,年味正“龙”时。“梦乡村 过大年”2024常州乡村过大年活动日前在金坛区茅山东麓薛埠镇仙姑村奏响了新春序曲。乡村过大年活动的举办,在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肩负着对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青砖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古镇就是属于江南水乡“最江南”的文化符号。常州千年历史的土地上点缀着一座座古镇名村。常州紧握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金钥匙”,着力推动古镇复兴,如今,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会,文化与产业在这里交融,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感受水乡风貌、古风今韵的同时,更能品阅由它们交出的乡村振兴完美答卷。

来自“家”的“烟火气”

古镇老街回到“过去”探寻“新生”

冬日暖阳洒满焦溪古镇,走在小巷深处,阵阵咖啡香气从“小满茶铺”扑鼻而来。

这家仅有十平米的小店的老板名叫汤臻溢,从小居住在焦溪老街上,是土生土长的古镇居民。2022年,在外从事金融工作7年的他,最终决定辞职回到古镇创业。让他下定决心的,正是这几年来焦溪古镇翻天覆地的变化。

焦溪古镇位于常州市天宁区,是江南文化地理上“五府一州”之常州府的代表。相比于其他江南古镇的恬静安逸,作为水乡贸易重镇,焦溪有着更多的“烟火气”。“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焦溪古镇街上大大小小的茶馆到处都是。”汤臻溢回忆说。随着时代变迁,古镇逐渐老去,烟火气跟着茶馆消失,年轻人也为了生计纷纷离开。

2018年,焦溪古镇作为常州市第二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正式启动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与此同时,古镇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也正式启动。与不少商业开发过度的古镇不同,常州为焦溪古镇选择了一条通过复原古镇风貌,打造让宜居乐业的“社区型古镇”,从而吸引外出青年回“家”的路。

于是,在遵循以遗产保护促进原住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被有机融入古镇保护修缮的整体方案中,焦溪古镇700余年前的江南水乡风貌与“三河九桥六街十八弄”的街巷肌理被完整保留下来,龙溪河沿岸11处文保单位、26处历史建筑,以及焦溪特有的“黄石半墙”均得到保存。与此同时,常州还为古镇带来了现代生活社区元素,在不影响古镇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适老化设施,实现消防等市政配套设施智能化全覆盖,彻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走在现在的焦溪古镇,仿佛回到了过去,老屋、老街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和生活气息,老人们打牌谈天,孩子们追逐嬉戏,大家彼此熟悉,又相互关心,生活节奏舒缓,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古镇老街又热闹起来了!修缮保留了古镇原汁原味的生活,很多跟我一样的原住民在这里继续居住。”瑞云楼羊肉馆老板承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焦溪人,他的店开在古镇多年,他见证了这些年焦溪古镇的变化。除了焦溪羊肉,焦溪糟扣肉、脚踏糕等传统食品也在复兴发展,让古镇更具烟火气。

烟火气带来了游客,游客的增多让更多年轻人重新关注起古镇,常州适时推出“天生我才”品牌,在焦溪全面建立镇村两级挂钩人才服务联络机制,力促人才联络和回引常态化,小满茶铺便是成果之一,在汤臻溢的带动下,更多年轻人回到了生活过的古镇,古街边的特色小店也多了起来,小满茶铺也从单一的茶铺经营转向了焦溪古镇社区营造,汤臻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古镇,加入到古镇的复兴建设中,重现古镇昔日的繁华。

“田”间“厂”畔,“甘草”飘香

“产城融合”中续写“齐梁故里”繁华故事

不似焦溪古镇那样低调,位于常州新北区的孟河古镇一出世便有着不凡的气质。这里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这里是“中国汽摩配名镇”,一度占据了国内30%—40%的市场。千年历史,15位皇帝和37位宰相从这里走出,《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等不朽巨著在这里诞生。

固步自封只会被淹没在时代浪潮之中,乡村振兴之路没有终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富足的孟河人并未止步不前,而是选择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产城融合”振兴路。

2023年10月,常州卫健委与常州中医医院组成代表团,前往欧洲进行孟河医派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医药服务贸易推进工作。代表团积极推广“孟河医派”靓丽名片,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展开了三场孟河医派研讨会,英国兰中医学院应邀加入“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巴黎欧洲医院正式挂牌“孟河医派(法国)中医馆”。

“孟河医派”闻名遐迩,孟河也借此以中医特色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这也是孟河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汽摩配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之后,获得的第七张“国字号”名片,围绕中医药养生产业,孟河镇着重打造起教研合一的孟河医派中医药科普园,并建有江苏省内唯一的镇级中医院“孟河中医医院”,为养生提供技术保障。

中医药养生产业的崛起,将绿色、生态等理念带进了孟河的文化之中,孟河也借势发力,在优势汽配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结合农业观光和养生旅游,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孟河镇按照万亩稻麦、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设施农业、万亩休闲农业、万亩水产养殖、万亩林果等六个万亩的初步规划,建设了六个万亩特色农业。集中力量开展农田水利、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园区形象。同时结合小黄山及周边文物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孟河书画院等旅游开发工程,推出生态农业观光、果园采摘、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中医、农业+养生、农业+观光以及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现代化高效农业、优势汽配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孟河镇实现了一二三产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孟河古镇的居民面前,一张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化小镇的振兴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骑上“虾”背,竞逐“产业”路

千年古镇“一汪碧水”中翻开“幸福新篇章”

三省通衡、千年古镇,位于溧阳西南角的社渚镇,作为江南商贸重镇,傩文化之乡,是溧阳三大古镇之一,然而与孟河和焦溪不同,提起社渚,很少有人能想到古街古建筑,相反,给人们印象更深刻的是社渚作为溧阳“百亿工业强镇”的产业实力。

坐拥建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产业体系,区域内的金峰水泥厂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2022-2021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24个,完成招商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社渚作为产业强镇实至名归,但是,真要问起社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当地人可能只会那给你一只“青虾”。

日前,生鲜电商“叮咚买菜”的采购商来到社渚青虾交易中心的建刚水产品批发部,与店主任建刚洽谈合作事宜。“社渚青虾的品牌打出去了,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山东、江西、浙江等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到我们这儿来收青虾。”任建刚向采购商介绍道。

任建刚的老家在安徽,2020年来到社渚镇青虾交易中心,现在,他自己和周边虾农养殖的小青虾“跳”到了华东地区京东、美团和盒马的生鲜超市里。任建刚笑着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

社渚镇青虾养殖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壮大,青虾产业已成为全镇支撑三农经济的“中流砥柱”,社渚镇成为全国青虾养殖的集中区,获得了“中国青虾第一镇”“中国青虾之都”的称号。

为了擦亮社渚青虾的金字招牌,社渚镇在完善青虾产业链上做足文章。随着青虾良种繁育中心、技术培训中心、成果转化中心、青虾交易中心、加工营销中心、长三角青虾研究院等基地的陆续建立,打造出覆盖虾苗、渔药、饲料、生产加工、技术服务、仓储物流、批发市场、营销推介等关键环节的“科技+生态”青虾产业绿色发展样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青虾产品、技术、供需、饮食、文化、管理等诸多环节的产业集散中心。

如今,社渚青虾养殖面积已达6.5万亩,青虾产业产值达8亿元,从事青虾规模养殖的农户960多户,水产养殖企业98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43家,带动5000多人就业,由当初的“一户养、一村养”演变到现在的“户户养、村村养”,“溧阳青虾”成为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社渚镇真正将小青虾变成了群众增收的“致富虾”“黄金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