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在盐城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会上传出好消息,今年盐城市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连续9年超140亿斤,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稳定贡献盐城力量。当天会上,盐城市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和阜宁县、响水县等单位分别介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等方面相关的重要举措、创新做法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盐城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三年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逐年向好、稳步提质的良好态势。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15.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益完善,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蔬菜、猪肉、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6条重点产业链实现前延后伸,“1+9+N”品牌体系初步构建,农产品加工产值超3600亿元,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经营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幅。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乡村面貌也是焕然一新。该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绿色化行动,全面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房改善8.8万户,建成农村生态河道7444公里,获评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4个、示范村58个。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药化肥实现全域减量施用,在全国率先出台施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条例,该市作为江苏唯一的设区市,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乡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县级以上文明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77%、63.58%。探索形成“1+4+1”乡村治理“盐城路径”。
改革释放红利,发展涌动活力。全市已完成1970个村(居)、813.2万亩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51.42万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共清核农村集体资产258.09亿元,646.2万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不断强化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全市建成11个县级、133个镇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市农村产权累计进平台交易金额超200亿元,实现交易溢价超9亿元。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全市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69.54%,“小田变大田”改革经验被中央一号文件吸收并在全国推广。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成色更足。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大力支持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速建设、提档升级,城乡供水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乡村民生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预计到今年底,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100%,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2.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铺陈。未来可期,实干争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稳粮、兴业、强村、富民、改革”主线,重点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装备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美乡村建设等六大专项行动,推进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市场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以及绿色生态优、生活品质优“五强两优”农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会上,针对媒体关心的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五年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正在实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紧盯老旧农房、低收入群体危房、空关房等重点,通过进城入镇、村庄插建翻建、进新型农村社区等方式,五年计划再改善9万户。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供水两项工作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共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59公里,占计划的109%,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总长度全省第一,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39.87%;供水方面,管网基本满足全市农村人口的用水需求,目前正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就县域如何组织推进乡村振兴问题,阜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在强化组织工作推进、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深化示范园区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并表示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理清思路、集聚要素、强基固本,抓好抓实各项措施,聚力打造阜宁“精致”农业先行区、乡村产业兴旺“阜宁样板”,推动阜宁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科技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响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围绕重点产业、做好科技引领的特色做法。该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重抓“两粒米、一朵花、一只瓜”,做足、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奋力以乡村产业振兴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多年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