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农资企业备足种子、除草剂、杀虫剂等物资;农业有关部门有序开展农机“送检下乡”行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放眼淮安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乡村振兴步伐铿锵。
每一段壮美的航程,都会在历史长河中镌刻深深的印迹。打开时光的卷轴,上面刻满了淮安“三农”非凡十年的璀璨记忆。2022年,淮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8.8亿元、增加值467.8亿元,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粮食安全责任制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生猪、禽肉、蔬菜输出量稳居全省前三。小龙虾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盱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开工农业重大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38亿元,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固本强基
始终扛牢稳粮保供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淮安是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保障粮食稳定供给、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至关重要。
2022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建、改造提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良田”59.1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5.1万亩,占耕地比重达78.8%,土地规模流转率提升至67%,为提升粮食产能提供了坚实支撑。持续加快农机特色化、智能化步伐,特色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5%,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坚持以科技赋能粮食生产,加大优质高产新型种源研发和“淮”字号种子种苗培优培强力度,优良种源覆盖率达98%。粮食总产量达98.59亿斤、单产达962.1斤,均创历史新高,种粮面积耕地比、人均粮食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产量增加值苏北第一,产量稳定度全省第二。
三产融合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2022年,全市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建强增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特色产业竞争力大幅增强。
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深入实施优质稻米、小龙虾、畜禽、螃蟹、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做好延链补链壮链文章,培育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撑、文旅产业融合的新载体。淮安农科园入围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金湖县塔集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机化水平、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数量、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数量均列全省第一,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至70%,举办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现场会。今年加快推进6个千亩以上稻虾标准化核心基地、32万亩优质稻米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覆盖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重大项目增势赋能。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持续开展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切实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的重要抓手,集聚各方资源要素,全力招大引强,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111个、82个、63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今年将重点围绕做优做强小龙虾、稻米产业,招引建设年产万吨以上小龙虾加工项目2个、5000吨级项目5个、3000吨级项目3个,加快淮安稻米加工园建设,推动3万吨低温仓储设施落地开工,优选部分年加工稻米5万吨左右企业提档升级。
品牌建设蹄疾步稳。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洪泽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306.5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第一,洪泽湖大闸蟹跻身全国十大名蟹行列。建设“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推动洪泽湖大闸蟹、淮安红椒、涟水芦笋、丁集黄瓜、淮阴黑猪等优质农产品实现由“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越来越多富有淮安地方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打入长三角、京津冀市场。
改革赋能
激发富民强村新动能
继续坚守富民强村工作不动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全国首创“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集体资源承包收入、投资收益等纳入保险标的,2022年投保802个村,较上年增长87.4%,基本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筹集保费1042.6万元,保障金额达2.1亿元。自2021年起,探索推出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目前已在3个试点县区成功开办,为107户中小养殖户的7.197万头生猪提供19043.28万元的风险保障,涉及保费共计770.48万元,打通了由农户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的渠道,实现从单一风险保障到“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全方位风险保障体系的转变。
走进淮安大地,一大批美丽宜居乡村就像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广袤田野上。淮安市聚焦先导区、先导镇、先导村建设,启动实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镇区、园区、社区协同治理,“清、收、用、管”压茬推进,160个先导村清理收回集体土地6.97万亩、村均435.6亩,入账集体收入3963.79万元、村均增收25.41万元。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四项提升”行动,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4元,同比增长6.9%,增幅居全省第三、苏北第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淮安市将聚焦建设农业强市这一新使命、新任务,全力主攻特色产业培育,推动全市“三农”工作提质增效、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