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新沂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夯实聚才、兴才、爱才的组织基础,以“钟吾英才”计划为总抓手,全力打造苏北县域人才高地,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新沂样本”。
做大做强人才“基本盘”。政策强、吸引力就强,政策优惠,人才就会得实惠,就能把乡村振兴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到乡村产业经济一线、民生事业一线。集聚优秀青年人才,出台“钟吾英才”计划,每年举办“钟吾骄子家乡行”活动,用高于周边的优惠力度吸引优秀学子回乡发展。2020年,全市新招引青年大学生达4500名。集聚农业高层次人才,对来新沂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扶持,优先提供标准厂房和产业配套,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合沟、阿湖、棋盘、草桥等镇先后与中科院、天津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成葡萄、水蜜桃、稻田综合种养、木槿花、蔬菜、金丝皇菊等7个专业产业研究院。2017年以来,全市先后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15名,其中“国字号”人才11名,43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集聚本土优秀人才,将70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纳入“百名优秀人才培养工程”,每月给予1000元补贴,按行业领域进行分类培养,把“土专家”变“领头羊”。通过实施“乡土人才三年培训计划”,将农干校、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带十园”、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等作为培训基地,强化职业农民培育和专业人才引进有机结合,推进高层次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386人次、农村经纪人243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1811人,带动就业7230人。
做精做好人才“大平台”。一直以来,产业基础薄弱、信息渠道不畅、研发能力不强、金融资本匮乏是乡村人才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通过建强产业、信息、研发、金融四大平台,才能为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抱负提供土壤,才能实现人才加速集聚、乡村快速振兴。建强产业平台,成立农业产业招商小分队,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现代种养殖、休闲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作为主攻方向,精准开展农业产业招商。目前,全市已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近35亿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协调推进、项目“会诊”、督查督办、部门包挂等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共编排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5个,总投资约101亿元,为人才来新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建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三农”建设,建立覆盖市、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定期发布返乡入园、发展论坛、招商动态、产业示范等信息,为乡村振兴各类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建强研发平台,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南京农业大学先后与合沟镇合作建成稻虾混养“科技小院”,与阿湖镇共建葡萄产业“人才下乡中继站”。南京林业大学与尚德药缘建立联合实验室,携手攻关山玉兰矮化种植技术。建强金融平台,设立2000万元“三乡工程”专项基金,鼓励农商行、邮储银行设立农业项目专项贷款业务,累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近3亿元,有效解决农户、农场、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建强培育平台,建立“三名工作室”,从服务乡村基层一线卫生、教育、农技等领域的人才中选树一批人才典型,帮助建立工作室,鼓励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金扶持。教育系统每年评选“最美乡村教师”60名、每人奖励5000元,表彰在乡村一线做出突出奉献教师。
做细做优人才“服务牌”。苏北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城市或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只有改善条件、提升服务,才能确保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农业农村建设中去。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先后建成东升、晨曦等8个高标准人才公寓,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可容纳1385个人才家庭入住。制定出台《新沂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高端人才可享受三年免租金优惠政策。人才首次购房,最高享受60万元购房补贴。实行“不见面”审批制度,人才事务均可在“新沂人才”微信公众号中一号通办,补贴申报材料通过网络上传,补贴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平台运营以来,关注人数突破2.5万人次,累计审核各类申请1.2万余人次、发放补贴2600余万元。发行“钟吾英才”服务卡,整合医疗、教育、交通等9大类19项服务资源,为人才提供项目融资、健康体检、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专属服务,营造重才爱才、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新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