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沂:打好“三张牌” 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来源:江苏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7

“我在新沂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3月28日,徐州新沂市第六届桃花节在时集镇万亩桃花源基地举行。现场活动丰富多彩,有广场舞大赛、“桃花童画”艺术写生、新沂市名特优产品展销会暨美食嘉年华、“桃花深处·醉美时集”摄影比赛、“学党史 颂党恩”文艺演出基层行——百姓大舞台等多项内容,吸引了周边地区数万名游客参加。

今年的桃花节以“春山花海·心怡新沂”为主题,重点突出景点线路集中推介、品牌农产品展示促销、乡村文化农事体验,农文旅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推介新沂乡村休闲旅游及农业发展成果,举办了16个新沂市农产品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这些都是围绕农产品加工、现代种养、冷链物流、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领域投资体量大的好项目,为新沂未来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江苏农业生产重要地区,近年来,徐州新沂市积极调整和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打好“三张牌”,做好“产业”文章,擘画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图景,让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带旺销路 打好产业品牌“市场牌”

在新沂北沟街道田吴村,村民陈先光清晨七点多就忙碌起来。走进陈先光的食用菌大棚里,这里温暖如春,一袋袋的菌棒整齐排列,每个菌种袋大约40厘米长。菌种袋的开口处已伸出一朵朵白色的“小伞”,看上去密密实实、鲜嫩肥厚。人们正在将已经成熟的平菇采摘下来,现场一派繁忙。数名工人一边忙着采收、分类、装箱……一边忙着搬运、发车。陈先光种植平菇已有15年,通过多年学习和实践摸索,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收入也逐年攀升。目前,他共种植5个平菇大棚,放置上万个菇床,一个大棚可以产出3万袋左右的平菇,年产值约50万元。在田吴村,像陈先光这样平菇种植户有150多户,平菇种植已经成为极具规模的产业带,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新沂大力发展水蜜桃种植产业,目前,新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国家桃产业体系南京试验站基地县,有“中国硬溶质水蜜桃主产区”之美誉。全市水蜜桃种植总面积7.8万亩,总产量10.2万吨,产值12亿元,产业综合效益22亿元,带动6万人就业。“新沂水蜜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沂注册了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新沂水蜜桃”成为区域公共品牌。新沂水蜜桃园区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示范区,江苏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等项目荣誉,时集镇获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邵店镇地处新沂东南部,水资源丰沛、沙质土壤密布,十分适宜板栗种植。2013年,“邵店板栗”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该镇板栗种植面积近万亩,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栗树500余亩,主要种植有尖顶油栗、青扎、燕红等20余个品种,素有“中国平原板栗第一镇”之称。邵店镇板栗种植的总体布局是“稀密栽植相结合,早、中、晚熟搭配”,从而达到科学栽培管理,这里生长的板栗果实玲珑秀美、粉糯香甜,深受江西、浙江、上海、南京等地市场的喜爱,还远销日本等地。

通过产业+品牌的双驱动,新沂的新鲜蔬菜不停地发往南京、上海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端上千万家庭的餐桌。

拓宽渠道 打好强村富民“致富牌”

郝湖村位于新沂市时集镇西北5公里,从2014年起,该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水蜜桃产业园,千方百计提高土地经济效益。村里成立了汇康果蔬专业合作社,集体流转土地栽植水蜜桃400亩、核桃园420亩。在村合作社带动下,农户自发积极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2个。目前,郝湖村已栽植水蜜桃近7000亩、核桃420亩。水蜜桃早中晚熟品种兼备,每年从5月份开始上市到10月底结束,亩均效益最低8000元、最高20000元,是种粮食效益的20倍。

村里还积极打造水蜜桃农业产业观光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追踪溯源、网络销售的电子农业,努力构建郝湖村“人均一亩桃”的产业发展格局。既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又壮大了集体经济。

今年58岁的村民路家松就是通过种植水蜜桃脱贫致富的。路家松一直在苏州一家企业做模具工,月收入四五千元,家里生活还可以。但是因为女儿生病手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成为村里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2016年,在村里的帮助下,他种植了20亩水蜜桃,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很快就摆脱了贫困。现在,他家种植了水蜜桃47亩,年收入几十万元。他自己也成了桃树种植的行家里手,还经常到外地给人家做技术指导。

村民郝尚武以前在苏州做鞋生意,一年也能赚十几万元,“但是一年到头不能回家,家里有老人、孩子不能照顾。”听说村里发展水蜜桃产业,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回家种植水蜜桃,如今他种植水蜜桃60亩,收入可观。一些村民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每年有固定的土地收益,除此之外,到桃园打工一天,能挣80到100元,又多了一份工资性收入。

每到周末,位于新安街道臧圩村的盆景花鸟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该村依托盆景产业,通过培育扶持花鸟市场,形成盆景与市场的联动发展,实现村强、民富,去年,臧圩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

新沂牢牢抓住强村富民这一主线,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在发展多元化集体经济的同时,对新沂村级集体资产实行进场交易,去年交易总额达5.1亿元,村均增收28万元,成功培育了窑湾王场、唐店龙河等43个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明星村”。

新沂积极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持续深化“返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成功吸引了2000多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带动了本土人员创办园艺盆景、婚庆用品等富民项目,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农民胡晴创办的沂岸花卉公司,成为徐州第一家镇级涉农新三板上市企业。

结合特色 打好深度融合“生态牌”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新沂坚持系统思维,立足发展阶段性特征,研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提出了建设“极具特色的淮河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高地”战略定位,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目标任务。

乡村最大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在“生态”,对此,新沂充分放大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新沂围绕“纳山入城、碧水绕城、绿荫满城”的理念,将环绕主城区的沭河、新戴河、城中引河、臧圩河等沿河景观带有机融为一体,打造总长约10公里的“城市水环”,串联起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满足了百姓休闲游憩健身需求,促进了城市绿色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新沂将水环打造成独特的滨水绿道,在河流迎水坡栽植成片花灌木,沿水边栽植多种水生植物,展现自然秀水之美,引导游人近距离接触滨水风光,拉近了市民与水的距离。通过整合水环周边现有的文化景点,熔古铸今,展示旧石器时代、东周、汉代、三国、明清、民国等时期的新沂地域文化,让市民、游客可以“十里阅千年”。

为了绿水青山,新沂引导骆马湖渔民上岸。村集体在远离湖区的低洼地,建设水产养殖基地,让渔民离湖不离水,继续从事老本行。搞起了稻田养殖,水稻+泥鳅、水稻+小龙虾、水稻+青蛙、水稻+鸭子等等,淘金的路越走越宽。

大运河边的窑湾古镇推出渔猎文化旅游,组织渔民开展野钓、鸬鹚捕鱼、撒网表演,吸引省内及上海、山东等地的众多游客,成为渔民转型致富的新增长点。刘宅村吸引投资1.5亿元,打造苏北休闲观光旅游渔村,每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

目前,新沂市高标准规划建设的50公里休闲农业带,成功吸引了投资55亿元的京粮田园综合体、投资10亿元的协鑫风光农旅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打造了双塘小寨沟、高流沙墩湖、踢球山天鹅湖等一批乡村游项目,走出了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