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记忆。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认定公布了63个传统资源较为丰富、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齐全的村落为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铙山村望马、茅村镇留武村草茂山、伊庄镇白塔村白塔,沛县张寨镇李庙村刘庄,睢宁县姚集镇蛟龙村谷堆、岚山镇鸡宝村倪营庄,新沂市草桥镇堰头村堰头组成功入选。
一直以来,徐州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通过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留住乡风乡韵,不仅留住了乡亲、护住了乡土,让游客记住了乡愁,也让传统村落的村民们吃上“文旅饭”,并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上绘出了“诗和远方”。
好风景里过好日子
走进沛县张寨镇刘庄自然村,鳞次栉比的房屋、玲珑精致的花园、宽敞笔直的马路、设施完善的广场……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几年,通过硬化道路,铺设雨污水管网,建设公厕、游园、停车场,推进垃圾分类治理等全面改造提升措施,刘庄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目前,村内道路硬化率、水冲户厕改造率皆达100%。
据了解,刘庄自然村隶属于张寨镇李庙村,村庄户数105户,位于张寨镇西南角,距离沛县县城约15公里。该村历史文化悠久,村庄建筑风格可追溯到明代。有“江南燕子矶,江北青墩寺”美誉的百年老校青墩寺小学就坐落在该村。
据李庙村村委会副主任董银春介绍,刘庄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它不仅是沛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也是省、市、县党员教育基地,2018年被徐州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教育实景课堂示范点”。
“由于村子是早期党组织革命英烈密集活动场所,整个村子民风淳朴。依托优势资源,我们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建设了忆苦思甜大食堂,打造了集采摘、休闲、红色教育等于一体的旅游线路,逐步形成以红色文化为特色,以观光农业为支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董银春说,2022年,青墩寺被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工办、省文旅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方志办命名为“全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谈及村庄如今的变化,村民吴爱芹竖起大拇指,“现在的村庄,美得如公园,路变平坦了,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也多了,房前屋后到处干干净净,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
越来越美的村庄,越来越优的环境,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现在的刘庄,家家共参与,合力建设“美丽庭院”。“村庄环境越来越好,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好处。我们愿出一份力,让村庄更美丽。”村民冯雪莲告诉记者。
如画山村富起来
绿树掩映下的石砌山墙旁,不知名的野树恣意享受着阳光;悠然漫步在村子里,转身处,移步间,皆是乡居田园美景图……这里就是铜山区柳泉镇铙山村望马自然村,一个古朴幽雅的小山村。
望马村位于柳泉镇西部,与微山湖接壤,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用石块砌成的“人工天河”向阳渠贯穿全村。该村有197户787人,传说望马村狄青曾经在此驻兵养马,设南马、东马、西马、上马4个马圈站,且在村子西边的望马陇上,可以看到这4个马圈,所以起名望马村。
望马村的原始村庄建于明代,位于山脚,周围山体呈低矮丘陵状,遗留原始建筑为垒土、垒石建筑,景色旖旎。现存石屋老房子40余间,占地220余亩。
这里的老房子多正南朝向,厨房叫锅屋,设在内院一侧,砖砌的墩式炉灶,方方正正,建筑风格具有明代的鲜明特色。村里现存的一口老井有两百年历史,是第一批来这里落户的村民打下的。也正是因为这口老井,才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村民。虽然后来陆陆续续打了其他几口井,但因出水少,都渐渐荒废了。唯独这口古井,一直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澈甘甜的井水。直到后来各自家里都有了压水井,这口古井才慢慢停用。
柳泉镇望马村向阳渠是徐州人的骄傲。柳泉百姓共同奋斗,修建出了这个大型的水利工程。它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改变了当地人只能种植玉米、小麦等旱地作物的情况,增加了粮食产量和粮食种类。因此,向阳渠一度成为人们参观的热门地。当年省柳琴剧团还创作排演了柳琴戏《向阳渠》,在彭城剧场公演,受到当地人的追捧。
修复保护向阳渠,让望马村一直葆有传统村落的文化气息。为还原向阳渠原貌,保住文物,并把人居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工作结合起来,望马村从2019年5月开始,通过村委会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花了约半个月时间,对三十八孔桥内外进行彻底治理。2020年3月,铙山村再次动用大量人工和机械对向阳渠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整治,耗时一个多月,使向阳渠的面貌焕然一新。
向阳渠有了新面貌,望马村也越来越有美丽乡村的味道。这些年,望马村在美丽田园乡村改造建设中不断提档升级:铺设污水管网,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柏油路,新建党员活动中心、议事长廊,乡村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
新面貌为望马村赢来了新发展。几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而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挖掘中,望马村发展实现质的突破,生态养殖、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乡村新业态风生水起。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0万元。
古村焕发新生机
近日,在早春的烟雨朦胧中,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睢宁县姚集镇西北部10公里处的蛟龙村谷堆自然村,林间鸡鹅成群,好一幅秀美田园画卷。
谷堆村南邻清水畔水库,西依蛟龙山,与邳州交界,因有双孤堆古墓葬而取名谷堆村。双孤堆古墓葬位于蛟龙山东侧300米,两墓相距近200米,由土筑成,西大东小,民间传说是东汉的范丹墓和西晋的石崇墓。后经考古专家鉴定,从墓葬封土规模及相关调查结果看,两墓符合东汉王(后)墓葬的特点,墓主应为下邳国某代王、后的异坟异穴合葬墓。现大墓占地十多亩,高十余米,面积近500平方米;小墓占地约5亩,高6余米,面积近200平方米。1982年,双孤堆古墓葬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双孤堆古墓葬西侧、清水畔水库北侧,有着近百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造的石头屋,“现在虽然已经鲜有人在石头屋居住,但我们一直很注重对这一片区的保护。”据蛟龙村党总支书记高照华介绍,该村不仅石匠工艺历史悠久,对剪纸技艺也有所传承,村里几户老人都有一手剪纸技巧。现在村内虽已没有陶制品烧制场所,但很多人家仍旧沿用陶制碗、罐、盆等生活用品。
老屋石墙在雨中伫立,见证着半个多世纪村落的变迁。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镇村共投入1000余万元对谷堆村人居环境进行改善提升。目前,谷堆村已实现村内主道路为柏油路,户户通完成率为95%,污水管网改造率为100%,道路亮化率为100%。
“今年,镇村预计投入1400万元,对石头屋和石墙作进一步保护修复,争创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同时,在清水畔水库建造水上乐园,依靠蛟龙山山体开发攀岩、越野等娱乐项目。镇里还准备在蛟龙山山顶建造一个天文台。”高照华告诉记者,谷堆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依托古黄河风光带垂钓产业,将进一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同时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繁荣旅游经济,进一步完善姚集镇文旅产业链。
驱车从谷堆村向西南方向开27公里,记者来到了岚山镇鸡宝村倪营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修建的游园。倪营庄位于岚山镇区西北10公里处,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四面环山。
“关于倪营庄名字的由来,坊间有着这样的传说……”鸡宝村党支部副书记宋娇告诉记者,相传古时此地造窑烧陶十分兴旺,人聚集得一多,房屋不够住,很多人就搭起了帐篷,一排连着一排很是壮观。当时的县官经过此地时,发现这里俨然一座错落有致的营盘,于是脱口而出:“好一处泥罐营盘。”而后烧陶的地方就被称为“泥罐营”,叫着叫着,便简称“倪营”了。
睢宁县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遗址——鸡宝泉,便坐落于此。据传鸡宝泉的水,无论在多么干旱的时节,都一直源源不断,人们都说它的泉眼直通东海,是东海龙王常游之地。1991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由采集到的文物可以确定鸡宝泉遗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开始,一直延续到汉代。
“2019年,我在村里挖出了一个高足杯,后经考古人员鉴定,是新石器晚期的物品。我已将它捐给了睢宁县博物馆。”鸡宝村村民崔为光一边向记者展示睢宁县博物馆颁发的荣誉证书,一边说道。
鸡宝泉的泉水依旧喷涌不止,百年野枣林结出的枣子依旧甘甜可口,民国时期的石屋石墙几经风霜仍静静矗立在那里……作为一个已有上千年人类活动痕迹的村落,它一直在这里生生不息,不断地延绵和发展。记者从岚山镇人居办了解到,近年来,岚山镇始终坚持抓实人居环境改善和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倪营庄已完成户户通建设4.36千米、户厕改造356户、路灯亮化86盏、外立面改造7800平方米,建设100吨位污水处理站一处、游园346平方米,总共投入约1565万元。
宋娇告诉记者,接下来,倪营庄所在的鸡宝村将依托岚山镇九顶山野生动物园项目,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浪漫鸡宝、活力山村”。
睢宁县住建局村镇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睢宁县已完成全县3个街道、15个乡镇的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共普查出历史建筑47处,其中14处已公布并挂牌。“我们始终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通过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等,持续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水平与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