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临平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个五年重大目标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赶考路上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激活土地潜力、优化劳动力配置等关键资源,成为亟待解答的命题。今年3月,临平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强村富农”实施意见(2024—2026年)》,推出强村、富农、兴业三大方面共30条政策,助力全区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在《意见》的指引下,我区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开辟出一条科技赋能、生态优先的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土地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积极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把增收致富场景搬到村社“家门口”,让居民灵活就业,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当下,一幅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正在临平乡村徐徐展开。
“菜园子”种出科幻感 “黑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在人们的观念中,植物生长离不开水、阳光和土壤。但在位于乔司街道的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一种依靠气雾栽培的农业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先进的雾耕大棚里,蔬菜不落地,温度光照可调节,植物不靠土壤也能生长。 “植物生长的奥秘,就藏在种植槽内。”农场技术人员张婕一边说一边掀开种植槽的面板,只见一排排发达的植物根系直接悬在空中,每隔几分钟,箱体内的雾化装置就会将雾滴状的营养液直接喷洒到根系。“这个大棚一共种植了8600多株小番茄,但是日常浇灌管护仅需1人。”张婕说,精准、高效的养护主要得益于智能化控制系统,遍布种植槽和大棚里的传感装置会把植物的生长温湿度、环境参数等信息实时传至控制中心,经过数据分析,系统会发出对应操作指令,“营养液的抽取和配比也都是自动进行的。每次雾化过后,多余的养料还会回流到控制中心,经过微量元素的再次配比,进行循环利用。” 雾耕栽培技术将蔬果种植从“水”和“土壤”中解放出来,与传统种植相比,省水率可达98%,节肥率达95%以上,但产量却实现成倍增长。“保守估计,瓜果类产量能比传统种植高3倍,叶菜类则可高5倍以上。”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负责人郑涛涛说,由于脱离了土壤环境,切断了病害源头,再结合物理防控,蔬果养护过程免去了农药使用,种出的产品绿色无公害,价格能比常规蔬果高出50%。目前,田立方6座雾耕种植工厂种有小番茄、黄瓜、香瓜等品种,7月底迎来大面积丰收。 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植株长势喜人;大棚外,一幅“科技稻田”画卷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运用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技术,田立方450余亩稻田实现无人化种植,不仅大大减少人力投入,还能大幅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及存活率。比如今年梅雨季,依托在农田中安装的水质传感器、气象站、电磁阀等300多个智能检测设备,田间水位、温湿度等实现智能监测和及时预警,成功克服了“暴力梅”的不利影响。 农业“黑科技”让土地效能明显提升,也蕴藏着时尚、娱乐、研学等丰富的文旅价值。在实施科技强农的基础上,田立方还将围绕“农潮”“农耕”“农学”“农技”“农创”五大主题,建设现代农业休闲区、未来农业探索区、农耕文化展示区三大区块,以“农业筑底、科创赋能、文旅基地”为总基调,陆续引入农文旅运营项目,打造“农业+科创+文旅”于一体的都市型田园综合体。 “共富工坊”办得好 架起百姓“致富桥” 这个盛夏,位于运河街道新宇村的“奶奶工坊”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在莲子剥粒生产车间,空调吹出的凉风习习,30多位平均年龄近70岁的奶奶辈工作人员一字排开,灵巧的双手不停翻动,剥粒、分装,一天能生产加工2吨果莲。“大家都认识,边聊天边干活,时间过过很快。”手上不停歇,笑声也不间断,车间里,奶奶们有说有笑,原本单调的劳作变得生动有趣。 果莲清脆鲜甜,是夏天商超货架上的热销品,一盒100克的果莲在某生鲜平台上可以卖到16块钱,效益可观。但是,在生产环节,莲蓬采摘、莲子脱壳等步骤比较依赖手工,几年前,到新宇村创业的“新农人”洪智浩向村民发出岗位邀请,吸引众多“奶奶辈”的村民前来就业,“奶奶工坊”应运而生。有了奶奶们的加入,不仅大大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生产难题,也成功带动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增收致富。“一天能赚百来块钱,干一个月3000块,很满意。”工作人员周仿英说。 “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比去年翻一番。”“奶奶工坊”负责人伍林杰说,目前,企业的果莲种植规模已拓展到了2500余亩,“奶奶工坊”也有150多人的规模。“其实村里有就业愿望的老人还有不少,但果莲生产季节性强,对劳动力的需求淡旺季差异大,能提供的岗位有限。”伍林杰说,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兼顾更多村民的就业需求,今年,企业依托已有的销售渠道,新增了蔬菜供应链业务,并增添了分拣、贴标、包装等工作岗位,“目前供应链产线主要供应30多种蔬菜,预计到后期会达到近200个品种,能为当地新增40多个岗位。” “小工坊”也能展现“大作为”,“共富工坊”搭建起村企合作平台,让企业增效、村民增收,还成为村社治理的新路径。同样是在运河街道,亭趾社区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共富工坊”——“巧媳妇工坊”,通过承接来料加工订单的模式,社区带领百余名居民用勤劳巧手实现增收。“做的都是简单易上手的手工活,地点自由、时间自由,能兼顾家庭还能赚点零用钱,大家都乐意来干。”工坊负责人胡巧连说,“巧媳妇工坊”共有成员上百人,以全职妈妈、退休老人为主,年人均增收2万-3万元,很受“巧媳妇”们的喜爱。 一根针线,缝出了“家门口”的共富美景,也营造出和谐的邻里关系。“我们社区是典型的新老居民融合社区,流动人口多,社会治理难度大。”亭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季平说,“巧媳妇工坊”成立后,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成为居民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大家一起做工,关系更近了,社区氛围也更好了。 目前,全区共打造了95个“共富工坊”,2023年为2800余人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有效带动村民增收。未来,我区还将在探索和实践中推进“共富工坊”不断迭代升级,进一步用“工坊小场景”撬动“共富大舞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做到产业有支撑、群众得实惠。与此同时,今年区共富办围绕“1311”体系,制定了《2024年临平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工作要点》,明确6大领域共71项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聚焦核心事项,持续推进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