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的科学|一粒种,一株苗,奏响乡村振兴的“科创和弦”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量:22

一粒种子,可以是什么?可能是日常餐桌上的香甜米饭,是炎热夏天里的一口西瓜,还是超市货架铺陈的琳琅果蔬。久居城市的人民,也许对各种蔬果并不陌生,但却不一定了解它们是如何从一粒种子成长而来的。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茄子紫了,玉米甜了,西瓜和南瓜长胖了,顶花披甲的黄瓜挂满了架,各种颜色的番茄疯狂抱成团,……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记者来到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新鲜待摘的各种瓜果蔬菜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整个世界都鲜活了起来。

种下一粒种子,等待它完成旅行。数不尽的种子与种苗,从温州的这个园区发往各地生根结果,生命在这里孕育,并且生生不息。

温州农耕文明发源地

科技园位于两处遗址之间

藤桥,位于鹿城西部,距温州市中心车程半小时左右。数千年来,戍浦江在鹿城区藤桥镇内日夜奔流,这里的江岸,是温州市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东瓯故地,这片土地上分布着诸多遗址。屿儿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展示了4000多年前瓯越族群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古代这个屿儿山是一个小岛,现在种植水稻的大片平原地区都处于海平面以下。距离屿儿山遗址不到5公里,仅几分钟的车程,就是曹湾山遗址,中间经过云岭村、中河村、垟岸村、林山新村等。

鹿城区两处发掘的重要史前遗址都集中在藤桥,可见藤桥是温州先祖们最早选择生产生活的地区之一。其中,屿儿山遗址中发现植物遗存约90粒,水稻12粒、小穗轴45粒,据此还可以证明,这一带是温州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位于藤桥镇枫林岙、樟村、方隆村的交界处,就在屿儿山与曹湾山这两山的中间。遗址见证了瓯地先人的厚重历史,现如今,“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并焕发着全新的魅力。

“你们肉眼可以望见到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基地。”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工作人员随手一指,成片成片的花田、瓜田落入眼帘,一个又一个的大棚接连不断,草木葱郁,绿油油的一片,令人心旷神怡。同时,在温室大棚里,有最新科技的种植设备、喷洒技术、无土栽培种植,处处体现着现代科技与农业的高度融合。

年轻人回归乡土筑梦

每年培育5000多位新农匠

“种苗对温度和外界条件要求这么高呀”“我们经常吃到的水果蔬菜原来是这样生长的啊”“好新鲜的番茄,好想摘一个尝尝呢”……随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一群小学生发出阵阵惊呼,娇嫩欲滴的新鲜瓜果勾起了馋虫,让他们个个垂涎三尺。

种子种苗科技园是温州中小学生农类研学路线的热门选择。亲眼看到水稻、番茄、花椰菜、甜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培育过程,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吸收养分,在心里种下一颗“科创农业”的种子。

在这里成长的,远不止种子,除了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记者看到了不少忙碌的大学生的身影。作为涉农类创业人才孵化器,以及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种子种苗科技园还肩负起培育农创人才的职责。

该园内将教学与实训相结合,设有农业设施工程和科教区、畜禽区综合工程两部分。园内配有智慧大棚,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打造出教学型基础技能实训基地、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

“突破原有书本教学为主的传统农业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拿起农具亲手实践。未来,青年们会在农业的舞台上大有可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业人才的培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该校每年向社会培育、输出约5000多位智慧新农匠,吸引广大新农人来此学习、创业创新,先后孵化小蜗农庄、无土栽培工作室、无人机飞防工作室、蓝莓开发团队、天使花房工作室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工作室。

“青年呵!速向农村去吧!那些终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妇孺,都是你们的同心伴侣,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呵!”1919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末尾写下这样的字句。如今,那声激情澎湃的呼喊穿越历史的天空,响彻在每一个投身农村建设的青春梦想中!

甘之如饴潜心育种

“金玉甜1号”你吃过吗

教学实训、示范推广、创业孵化、文化体验,除了这些,种子种苗科技园最重要的使命还有“品种选育”。

在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温科院玉米育种团队守护着一片80亩的玉米选育示范基地,从播种、出苗,到授粉、成熟,团队成员全程介入。

2007年,团队成功选育出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并于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随后的五年里,“金玉甜1号”跻身浙江省甜玉米主导品种,该品种系列现已完成“金玉甜6号”的研发,成为温州玉米市场的“金字招牌”。

“用自己的种子,种自己的玉米。”团队负责人潘彬荣始终坚信,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攥紧“中国种子”,把更多良种撒向广袤田野。

育种是一项艰辛而寂寞的事情,和潘彬荣一样,有一群温科人对此却甘之如饴。种芯引领,科技强农,种子们也得“一较高低”。

荣获2021年度“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宰文珊,被称为“番茄西施”,先后选育瓯秀等10余个番茄品种,使“苍南越冬番茄”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年产值逾10亿元。

连续多年担任市科技特派员的朱建军,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奔波在山区五县山路上,主持选育并审定通过国内首个金线莲新品种“健君1号”后,帮助平阳建立了温州市唯一经省级认定的林下道地药材金线莲种植基地,建立林下仿野生种植“一亩山万元钱”模式。

今年,温科院助力温州乐清散养土鸡“雁荡麻鸡”成功入选“国字号”家禽遗传新资源,这是开展群体继代繁育,扩繁种群数量的成果……

一粒种,一株苗,育种攻关奏响乡村振兴的“科创和弦”。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传承70多年的“农”字办学经验和农业科研服务基因,温科院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撒播在乡野沃土里,把科研成果留在希望的田野上。

科普教育基地名片:

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是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投资,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科技园位于鹿城区藤桥镇,现有面积1182.25亩;累计投入近2.0亿。现拥有浙江温州国家农业园区、国家级“星创天地”、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同时拥有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试验站、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南方种业博览会、浙江省瓜菜新品种展示温州分中心、浙江省中晚稻展示示范基地等行业平台,连续承担中国浙江省果蔬新品种展示、浙江省水稻区试站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