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落实首位战略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量:18

中国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故里桐乡市河山镇东浜头村,北接江苏省、东接上海市,坐拥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长三角圈层旅游客源市场。10月21日,东浜头村举行了画圣浜理想村开工典礼,这个和丰子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乡村,在不远的将来,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主题农园、滨水民宿、艺术广场、画圣学校……这些新潮的事物会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这是嘉兴乡村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借力腾飞的又一典型案例。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东风劲吹。一体化,成为了长三角发展的关键“棋眼”,这其中,乡村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这也给长三角地区乡村“携手”发展打开了开放的大门。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嘉兴,正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展现嘉兴作为,推动毗邻地区乡村发展由单个“盆景”向整体“风景”转变。

  嘉兴的美丽乡村建设成绩亮眼:统筹城乡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是浙江省首个所辖县(市)全部进入城乡全面融合的地级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农业现代化指数达到89.31分,居全省第三;全国首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写入了十九大报告……

  在推动单个“盆景”向整体“风景”转变上,嘉兴拉高标杆、快速推进,携手长三角城市,正在奏响悠扬的“乡村协奏曲”。

  发挥党建力量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长三角乡村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嘉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去年12月3日,我市正式发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嘉兴十条”,提出扛起勇作示范的红船圣地担当、构建一核多元的党建运行体系等十条举措,清晰给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嘉兴路径”。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要力量。“嘉兴十条”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强村计划”,增强造血功能,到2019年底实现100%的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两个100”目标。

  在“嘉兴十条”的引领下, 嘉兴多个县(市、区)已提前实现“两个100”的目标。2018年,平湖7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同时,桐乡176个行政村村级经济年经常性收入也首次全部超过100万元,并且首次诞生了“千万元村”。一系列飘红的数据折射出嘉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利用“沉睡资源”修建厂房,开展“飞地抱团”,打造景区村庄……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过程中,村党组织始终起到了引领作用,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2018年,我市更以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为总载体,全方位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从建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入手,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进提供强有力保障。

  而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当下,嘉兴还找到了一把长三角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的“金钥匙”——毗邻党建引领。

  嘉兴地处沪苏浙“一市两省”交界处,和上海、苏州等城市存在大量的毗邻地区,毗邻党建可以打破理念、规划、政策等区域壁垒,大有用武之地。

  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和浙江嘉兴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的蝶变故事,就是毗邻党建引领一体化乡村振兴的典型证明。

  金山区山塘村和平湖市山塘村,中间只有一座山塘桥相连。沪嘉两个山塘村通过毗邻党建引领,探索一体化的乡村振兴,合力打造了8平方公里的“大山塘”,两地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共建山塘老街,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阿拉”山塘村,俨然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的示范地。

  此外,我市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首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

  近年来,位于嘉兴桐乡市南部的越丰村,以“一约两会三团”(村规民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抓手,逐渐走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主要内容的“1+3”社会治理新路径,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良好局面。

  当前,我市正全面开展“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以此作为落实“三服务”活动和开展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在农业农村领域,我市目前建立了城乡社区社会组织12000多家,基层社会治理专兼职网格员22000余名,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乡村产业“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按照以往的思路,仅仅就一产抓一产,难以实现产业振兴。

  用“二产的理念、三产的思维”开发农业,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以亩产论英雄,做大做强农业平台,是嘉兴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大方向。

  2017年,平湖市广陈镇成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探索推进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成功招引了19个新型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19亿元。

  同时,这类新型的农业发展平台也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的优质乡村资源,打造合作示范区。例如,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利用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打造了浙沪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一园四区三组团”。

  除了农业园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长三角乡村一体化发展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更宽广的领域。

  今年春播时节,金山嘉兴两地携手播种下了一体化乡村振兴的种子。3月25日,金山嘉兴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位于沪浙毗邻地区的金山廊下、吕巷、张堰与嘉兴广陈、新仓五镇抱团建群,这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的田野将共同组成探索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7月26日,2019年秀洲区与长三角毗邻地区农业农村合作联盟成立。联盟成立后,建立起了联动协调、技术推广、联防联控、共享共建、合作交流及定期活动六大机制。其中,秀洲区与吴江区,新塍与桃源,王江泾与盛泽、黎里,油车港与枫泾分别成立农业农村合作联盟;秀洲区与金山区、吴江区、宝山区供销社签订农产品区域合作协议。

  乡村振兴,也需要人才的振兴。目前,携手长三角区域乡村吸引农业农村人才,也成为了嘉兴乡村振兴的一大方向。

  9月25日,嘉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共青团嘉兴市委和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举办了首届长三角毗邻地区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大赛主题为“乡村振兴等你来”,搭建了一个长三角毗邻地区农业人才发展交流平台。大赛通过项目路演展示推介相关产品、技术或创意,依托创业平台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助力项目落地、产业融合、技术提升,为长三角毗邻地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嘉兴,正积极拥抱长三角,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绘就长三角美丽乡村“一张画”

  嘉兴所在的长三角区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地乡村都在争先进位,共绘美丽乡村画卷。嘉兴在生态美的建设上也拉高了标杆,即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的生态、市场等资源,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

  今年8月,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及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政府与嘉善县姚庄镇政府、平湖市新埭镇政府共同签订农旅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长三角农业和旅游资源的集聚功能,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农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区从黄桃产业入手,共建“黄桃生态圈”。如今,不光是姚庄镇,枫泾镇黄桃也大打“农旅牌”,形成年度的农旅节庆,具备了反哺能力。

  同样是今年盛夏时节,秀洲区王江泾镇利用荷花节举办的时机,举办了接轨上海百强旅行社旅游资源推介会。来自上海市快乐游旅游业联合体、上海市旅游协会的近130家旅行社现场参观了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莲泗荡景区、古塘村与上海旅行社联盟签订接轨上海旅游市场区域合作协议,运河酒店与参会的上海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

  一个嘉兴最北部的水乡小镇,通过活动实现强强联手,实施长期有效的战略合作,大大推动了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发展。

  为了避免平原地区乡村的千篇一律,我市在乡村建设中还比照长三角周边乡村,努力做出特色,做到平原不“平淡”、平原上建“高峰”。

  初秋时节,走进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一湾清水穿村而过,河面上划桨声与游人的嬉闹声、岸边棒球的击打声与看客的叫好声,相映成趣。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小村落,如今迎来华丽转身,文旅经济风生水起。

  今年国庆7天长假,该村吸引周边城市客源,接待游客868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多,带动直接旅游项目收入121万余元。这就是徐家埭村走差异化路线,靠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走上富民强村之路的最大回报。

  经过近年来的高标准推进,嘉兴美丽乡村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建美丽乡村精品线37条,其中16条已初具形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海宁市)、示范镇22个以及3A级景区村庄28个、省级美丽乡村75个;更有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秀洲区潘家浜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嘉兴美丽乡村“江南小乌镇·田园新生活”的品牌效应正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