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浔 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生态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4-05-13 浏览量:22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目的是要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激发乡村活力,补齐乡村短板,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使命在前。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既要粮食安全,也要绿色发展;既要走出去,更要回乡来;既要党建带群建,还要群建促党建……本期起,本报开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系列专栏,聚焦广大县区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开展的实践和探索,系统总结各地成效和经验,以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思路和借鉴。敬请关注。

南浔区绿色生态中心城区新貌(沈勇强 摄)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不仅拥有大运河(南浔段)和桑基鱼塘系统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乡村小镇更是各美其美、风景各异。

近年来,南浔区在改善全域生态环境、打造现代农业体系、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深度探索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新时代未来乡村示范样本建设初见成效。

鱼米之乡探寻绿色均衡共富

在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强村公司”湖州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美人”柑橘基地内,西堡村村民李新龙和同村村民正认真地给“红美人”果林清理杂草,当记者问起工作为什么这么上心时,李新龙说:“这里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公司之后,既可以拿到租金,又有工资,等于是在为自己工作,能不上心吗?”

李新龙受雇于练美农业公司,5年来,他每天都到这个家门口的公司工作,修剪果树、清理杂草、接待采摘游客,简单而又踏实。“平时就有2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等到采摘旺季,差不多能有百多号人,这还不够,还得去隔壁村‘借人’。”练美农业公司董事长俞伟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西堡村党支部书记。当被问及村里、公司如何平衡时,俞伟笑着回答:“村里管村容村貌,公司管产业致富,两头都不能落下。”俞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去年,南浔区26家“强村公司”实现经营利润7193万元,村均分红30万元,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近年来,南浔持续深化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探索推行“集团化实施、共享化运营”模式,积极构建服务农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家庭增收、困难群众救助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强村富民活力,全力打造绿色均衡共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

从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练市镇农兴村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农兴村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引进了生态水产养殖、有机果园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文旅等多个项目,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以前村民都是靠种田生活,现在大家的愿望就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农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国兴表示,要真正让村民享受到生态之优带来的发展之变。

如今,南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经营对于乡村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乡清风正从田野吹来

南浔区菱湖镇新庙里村江南水乡生态村貌一览(沈勇强 摄)

多年来,南浔区旧馆街道通过探索实施全域拆除农房,集中连片耕地,形成规模化农业基础,成功打造“1中心+万亩田+N高素质农民”的星光农业共富模式,先后引进高品质果蔬孵化园、万头湖羊繁育基地、水稻成果转化中心、南浔种子研究院等11个总投资约6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前往南浔星光旧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路上,旧馆街道党工委委员计奇花指着路两边一排排农民新村说,今天的港胡村,不只有风景,更有着人们对诗意生活的渴望。2023年,港胡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约350万元,为全域整治前的5倍。

南浔星光旧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300元。在粮油烘干仓储加工中心,粮油烘干机器流水线不停地运转,工人正把自动包装好的一袋袋新米入库。

近年来,南浔区通过大力推动“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建成4个万亩方工程和9个千亩方工程,一批批优质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南浔,为产业生态注入了新动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也因成效突出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列全市第一。

以旧馆街道做好农村宅基地整治、农用地整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为例,通过对港胡村、新兴港村、光明村、大洋社区等4个村9.0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腾退效益不佳的小微企业,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利用,实行土地统一流转,现已呈现“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景象。

旧馆街道联合浙北集团等国有企业,推进古村落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特色亲子摄影基地,形成以港廊片区为主体的文旅产业带,成功打造“范思摄影”“浙北星星港农场”等一大批文旅项目。这些年,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旧馆街道党建办主任沈青青说,如今南浔依托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每年的鱼文化节、湖笔文化节、湖羊文化节、花海龙虾节等节庆轮番上演,南浔农文旅业态不断增多,有力带动乡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在南浔这片富饶的江南水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清风正从田野吹来。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57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50元,比上年增长4.7%;全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万元,同比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42,差距持续缩小。

千年古村唤醒鱼桑“幸福基因”

荻港村举办的鱼文化节现场(沈勇强 摄)

在千年古村和孚镇荻港村,不少游客乘上渔舟摇摆穿梭于荻港古河道中,荻港水乡的魅力风情尽显,而这条生态旅游线路所依托的正是底蕴深厚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湖州桑基鱼塘产业协会会长徐敏利说:“围绕桑基鱼塘开发水上精品游线路及农旅度假中心、食品厂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带动300多人。食品厂还可以将村民的鱼和桑叶收购加工成产品,助力他们增收致富。”

去年以来,来自各地的近万名学生走进荻港景区,研学探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让2500年的生态智慧享誉全国,街坊邻里都开始享受到乡村游带来的红利。

“在美丽风光和乡村民宿吸引下,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超78万人次,每年旅游带动消费1亿元以上。”荻港村相关负责人说。

荻港村的变迁,正是南浔区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也是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如今,和孚镇每个村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其依托桑基鱼塘系统和厚重的千年渔文化,串珠成链打造出一个以古村、民俗、美食、非遗为特色,融鱼、桑、农、耕、桥、水为一体的江南水乡中的鱼桑乐活小镇。

“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比如善琏镇重点打造省农文旅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千金镇规划建设长三角中央厨房产业园,石淙镇大力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农业硅谷则为全区农业提供科技成果‘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全流程服务。”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浔区委副书记、区长程佳表示,近年来,南浔区“乡村振兴”在迭代升级,因地制宜推动乡村生态修复、有机更新。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中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与“千万工程”结合起来,支撑起南浔乡村的一次次跨越,也指引南浔人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未来,南浔区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目标,发挥南浔人文底蕴深厚、农业特色鲜明的优势,预计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文旅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南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