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初心在身边|浙江安吉的乡村振兴实践:变化翻天覆地 生态优美如画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打响了乡村振兴的发令枪,全国两百多万个自然村,处在资源禀赋的不同起跑线上,该如何选择赛道,怎样实现弯道超车。这成为农村基层领导的头号课题,也是关乎5亿多农民福祉的重大选择。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10多年来,浙江省安吉人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把深邃的思想化作丰富的实践,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方式和路径。

在安吉县,既有“没资金没资源没环境”却逆风翻盘的鲁家村,也有“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向阳而生的黄杜村,他们的乡村振兴实践,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党员带头改变村容村貌 从全县倒数到第一

7年前的鲁家村,道路泥泞,山林荒废,垃圾遍地,在全县187个村卫生检查时,鲁家村排名倒数第一。没有青山绿水,也难有金山银山。2011年,鲁家村人均收入1.9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8万元,村集体资产也不足30万。

“我2011年接手鲁家村时,一没资金、二没环境、三没资源。” 村支书朱仁斌回忆到,当时的鲁家村,连姑娘都不愿嫁过来。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改变村容村貌成为朱仁斌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朱仁斌自掏腰包,垫了8.5万元买垃圾桶,带着村班子清扫道路,分发垃圾桶,聘任保洁员,清理河道……

在党员的带动和鼓励下,村民也开始主动检查角角落落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开始一天天整洁起来。2014年底的卫生评比,原本倒数第一的鲁家村,竟然逆袭成为全县第一。

鲁家模式打造家庭农场 村民收入翻番

有了“颜值”,但朱仁斌深知,要让村民们富起来,引进资金发展产业是关键。盘活土地资源,朱仁斌筹来500多万;请来乡贤捐款300万;积极申报项目,找交通、林业等各部门“推销”鲁家村,争取来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金和各项涉农项目资金600万,最困难的时候,朱仁斌以个人名义担保借款,甚至垫资60余万元……

筑巢引来凤凰栖,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鲁家村广泛引入社会资本。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鲁家村以“党组织+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在全村打造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不断放大融合发展效益。目前,被引入的工商资本达20亿元,有8个农场已经进入试运营。

“每个月25号的党员主题活动日,我们就把党小组的活动开进这18个家庭农场里,无论是农场投资方遇到问题,还是村民有矛盾纠纷,现场就可以找到党小组帮忙解决,项目推进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2017年鲁家又成立了美丽乡村培训学校(两山学院),三家公司专业运营:旅游公司专注“鲁家”统一品牌运营;农业发展公司积极发展特色民宿、火车咖啡馆、小火车观光体验等新业态;两山学院将政务接待由包袱转化为资源,顺利实现模式输出。

“村里这几年的环境变化确实大,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鲁家村村民孙水花说,土地流转的租金、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村集体分红,还有经营民宿,这四块收入加在一起,比以前翻了番。

朱仁斌介绍,到2017年,鲁家村人均收入较2011年的1.95万翻了近一番,达到3.5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33万元,村集体资产更是发展到2个亿。

最让朱仁斌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参与到鲁家村的建设中来。他们不仅回村创业,经营民宿,也加入到村干部的队伍中。“我们的村两委班子七个人当中有五名都是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38岁。”

“接下去,我们要把鲁家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实践点和模范生,让我们的村民笑起来,开心起来。”朱仁斌对鲁家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白茶致富 从论斤卖到论杯卖

与鲁家村相比,同在安吉县的黄杜村则幸运得多。早在1997年,乡党委政府提出种植1000亩白茶,开启了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航程。通过对外宣传推广、原产地保护,安吉白茶逐步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安吉溪龙乡黄杜村调研白茶基地,在听取了安吉县如何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举措后充分肯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在品尝了安吉白茶之后,更是赞誉安吉白茶是茶中极品。

习书记的肯定和勉励更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黄杜村村民经营茶园48000余亩,产值4个多亿,人均纯收入超过3.6万元,家家户户造起了小别墅,开上了小轿车。

现在的黄杜村民富村强,但考验村领导的是,土地资源有限,白茶种植面积已达到饱和状态,接下来怎么样更好发展?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文化,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白茶附加值。黄杜村的发展思路是,白茶不仅要论斤卖,还要做到论杯卖。

2013年,帐篷客度假酒店落户黄杜,为三产融合发展起了好头。现在,集产业、休闲、文化为一体的CASA庄园精品酒店已破土动工,白茶民宿文化村落已完成7户茶农18幢房屋的租用、征地工作。

“这些项目的引进为今后黄杜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带动了民宿发展,加快了‘产业+旅游’发展的步伐。”村支部委员徐正斌表示,通过旅游、民宿、农庄,把游客留住,才能提升白茶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拉动茶农的收入。

“我们成立了以年轻人为代表的茶青党建联盟,以中年为核心的茶企商会、组建了党建产业带,把优秀的党员带头人、优秀的组长、优秀的村民代表串成示范带,带领‘党建+产业’共同发展。” 徐正斌感慨,安吉白茶能有今天,自然禀赋、生态环境是前提,党的领导是关键。

在父辈们打下的白茶种植坚实基础上,“茶二代”们组建的茶青党建联盟在品种创新、可持续发展、电商经营、现代农业上不断进行探索。

“比如在白茶基础上做红茶、碧螺春,创新白茶品种,实现差异化竞争;在白茶种植中套种山核桃、杨梅等其他经济作物,改善土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品牌,孵化新的营销渠道;甚至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来节约人力成本等。” 徐正斌欣喜地说,黄杜村的未来,就看这群青年党员的创新与奋斗。

先富帮后富 1500万株茶苗扶贫落后地区

致富不忘党恩,先富帮后富。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党员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该村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愿意捐献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总书记也通过中办转达了对他们的问候,充分肯定这种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勉励大家把帮扶困难群众这种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带动更多人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不仅是捐献茶苗,我们还要全方位辅导他们种植、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技术,确保白茶产值、质量,后期还要帮助他们销售,让他们像我们一样脱贫致富。”徐正斌说。

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浙江安吉的鲁家村和黄杜村,一个是敢于首创农场经营模式,党员带领群众奋斗致富,逆风翻盘的追赶者,一个是将自然禀赋发挥到极致,勇于用新技术赋能传统农业,并将致富经无私分享给贫困地区,向阳而生的领跑者。

他们身上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正是红船精神的内核。保持这份初心不变,安吉人对走进新时代、过上新生活信心十足、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