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心系祖国、关注家乡的华侨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家乡乡村建设中来。丽水作为我国著名侨乡,有着浙江其他许多地区无法比拟的“侨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利用这一资源,充分打好“侨牌”,积极吸引华侨回乡投资创业,广大对家乡饱含深情的丽水侨商商行天下、仁泽故里,“地瓜藤蔓”遍全球,“地瓜果成”在丽水。
尤其是有了华侨的参与,为丽水的乡村振兴注入了“侨力量”,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让众多乡亲的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更让华侨的乡愁根脉越扎越深。据不完全统计,华侨直接投资丽水乡村的项目,投资额已超30亿元,辐射带动2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华侨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正不断在处州大地上演,而这些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华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
以国际视野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在青田县仁塘湾村,一处荒废的果园被打造成了“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圣托里尼’”——绿湾山庄民宿综合体。在这里,湛蓝天空与蓝白相间的建筑完美呼应,美景与山居自成一派,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位于青田县仁塘湾村的绿湾山庄民宿综合体
西班牙华侨张玲晓就是这个民宿综合体的创始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仁塘湾村民。小时候,这里曾是我放牛的一片绿草地。此后多年,我虽然在欧洲发展,但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青山。”2014年,张玲晓决心回乡投资创业,曾经到访过希腊圣托里尼岛的他对于当地的美景印象深刻,于是,决定在老家荒废的果园里打造这样一座欧洲风情的山庄。
“回乡创业之初,青田的民宿产业刚刚起步,乡亲都挺不理解的,在这样一片无人问津的山坡投那么多钱搞山庄,到底会不会有人来玩。而现在,大伙都早已认可了我当初的决定。”张玲晓自豪地说,在青田县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下,山庄的特色民宿、农耕研学、星空露营等发展得有声有色,仅2022年,到此游玩的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
在获评首批省级“乡村侨舍”后,绿湾山庄如今已经成为了青田的“侨乡后花园”“侨乡金名片”,不仅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还辐射带动了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年均代销农副产品30余万元,助力村民年均增收3-6万元,成为了青田具有代表性的共同富裕农旅样本。
“山庄的很多食材是采取‘订单式’采购方式,由我们向村民下单购买。因为都是有机蔬菜瓜果,很受游客欢迎,村民也因此有了相对固定的一笔收入。”张玲晓说,除了促进周边村民的农副产品销售外,不少本村在外的华侨也纷纷委托他,将老家闲置的老宅老屋开办成民宿,一同将当地的农旅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漂洋过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华侨回乡后往往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业思路。意大利华侨林伯敏也是如此——2015年响应青田县政府号召,回国后的他成为了入驻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的首批商户,如今,他又和爱人一同打造了一家国际医美月子中心。“我们想让乡亲们也体验和享受到国际一流的产后恢复服务。”
虽然早在1986年就出了国,但林伯敏对于家乡的热爱一直没变,2002年,事业有成的他甚至婉拒了意大利政府的入籍邀请。“我们的根始终是在青田!在国外漂泊多年,我们还是最看好家乡的发展前景,这也是我们回国的主要原因。”
2015年,林伯敏成为青田县的“双招双引”大使后,更加不遗余力地向在国外的华侨介绍近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到城市建设,这些年,已有10余名华侨在他的鼓励下,回乡创业,其中不少还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后,大家的回乡热情高涨。”
新丽水人在“浙丽”启航创业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新时代华侨要素回流”工程,为华侨创新创业提供暖心服务,给侨商发展搭建广阔舞台。在此背景下,不仅许多丽水华侨回乡投资创业,不少外省的华侨也在丽水启航了创业梦。
1969年出生于北大荒的吴树原,是都柏林大学博士,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特聘教授,拥有30年国内外大学教学经验。然而,有着令人艳羡工作的她却于2021年毅然来到了云和,希望用毕生所学和经验,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开花结果。
吴树原说,回顾自身成长经历,小时候在原野上自发聚集的伙伴,随处可取的材料,在忘我投入制造各种玩具的“项目”中不知不觉实现了全方位历炼成长。如今,她也希望让信息技术时代的城市孩子们也享受到这样的项目式学习。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树原在奥克兰一家武馆结识了一名拳友,当得知其家乡云和正是木制玩具之乡后,吴树原有了灵感——“木头非常适合做游戏材料,我想要的素材,云和都能生产!”于是,便有了云和创业之旅。
在云和县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吴树原在云和木玩童话小镇客厅的“喜木木童话小镇木玩研学基地”有17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因为消化了大量云和木玩企业的边角料,该基地无形之中还为当地木玩产业的节能环保做出了贡献。同时,基地还通过组织公益营的方式,为乡镇学校的孩子开设研学课程,并为景宁大均等乡镇因地制宜设计各类研学课程,助力当地研学产业健康发展。“我们希望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国际上优秀的教学课程。”
同样在云和贡献“侨力量”的还有罗马尼亚华侨企业家刘亚辰,一口天津乡音的他性格开朗,与著名相声演员冯巩是“发小”,那句经典的“我想死你们了”就是他俩当年的口头禅。
2016年回国后,刘亚辰经其他华侨介绍,来云和投资建立木玩公司,不仅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他还利用自身海外资源优势直接进口原材料,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降低了云和部分木玩企业的成本,并帮助它们拓宽了销售渠道。“云和的营商环境没的说,这也是我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希望能通过用工、助企,帮助更多人一起走向共同富裕。”刘亚辰说。
立足一个项目致富一方百姓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随着越来越多华侨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和优质资本引入丽水、注入乡村,丽水众多特色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
海归硕士张依2011年回到丽水后,在母亲与她的共同努力下,重新挂牌营业了中医老字号——“生生堂”,并于三年后,成立了丽水“生生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如今,“生生堂”已颇具规模。
为了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张依不仅代表“生生堂”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政府签订中药材种植共建基地,助推打造“中药材之乡”,而且,张依还积极为农村滞销农产品纾困,仅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生生堂”就采购了鲜黄精、茶青、生姜等药材和农产品数万斤,总采购量达到了300万元。
“用心经营一间医馆和帮助乡亲致富,都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和使命感的事情。”张依说道。
踏踏实实做事,真情真意反哺家乡,“东非鞋王”季永灵亦是如此。
2006年,已在海外闯荡近20年的季永灵在东非乌干达开建了第一家鞋类生产基地。在取得成功后,他又先后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办企业、设立贸易公司,打出自己的品牌“兰迪鞋业”,客源遍布东非、西非十多个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东非鞋王”,带动当地6000多人就业。
2018年,心系家乡的季永灵毅然回到莲都投资创业,经莲都区委统战部牵线搭桥,在位于莲都碧湖镇的丽水工业园区南山区块投资创办了丽水市兰迪鞋业制造有限公司,带动了600多人就业。
季永灵说,他很欣喜看到家乡正变得越来越好,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曾在加拿大等地学习先进养猪技术的赖建兵投资3亿元,在青田县海口镇、瓯南街道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式数字化养猪场,不仅无偿帮助周边养殖户引进良种母猪,传授养殖经验,而且还解决了当地大批农民的就业问题。
另外,在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养殖场周边村庄修路、建廊桥、添置健身器材外,赖建兵还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帮助农户推销农特产品,助力村民发家致富。
怀着梦想远渡重洋,领着世界回到丽水。在海外闯出一片天的华侨如今回到家乡,通过带来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加快构筑起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为丽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把“最美乡愁”化为
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
如何进一步发挥“侨力”汇聚“侨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市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市各县(市、区)调研,并赴国内多个知名侨乡考察学习,与侨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探讨交流。
近年来,丽水市政协致力于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最美乡愁”化为丽水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为华侨回流拓宽了渠道,为侨商创业舞台搭建提供了许多“金点子”。
开展专题协商活动。市政协围绕“华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召开“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活动,就开创“大侨务”工作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新生代华侨团结联谊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深入探讨“侨”资源转化文章。
为“引进来”牵线搭桥。在设立“双招双引驿站”、聘任“双招双引大使”的过程中,市政协探索了以侨引桥的经验,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与海外华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助对口部门把我市营商的好政策、好环境的声音一一传递至世界的角落,为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开通便利“直通车”。
为“留得住”建言献策。一方面通过开启市两会港澳华侨委员及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座谈会和“海外侨胞通道”、开展委员会客厅活动等渠道,搭建建言献策的广泛平台;另一方面下沉企业倾听心声,收集企业困难和问题,联系职能部门解决,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助企服务员,真心实意为企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