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来源:丽水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4-28 浏览量:14

在希望的田野上,山水如画绿生金。

2018年4月26日,“丽水之赞”如浩荡东风鼓千帆,全市上下高扬“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用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以改革先行者的探索精神与创新魄力,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一张张精彩的答卷——

2020年,丽水农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二连冠”,低收入农户增幅全省“五连冠”;2020年底,全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年经营性总收入分别达到10.34亿元和5.07亿元,累计实现565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收入达标;“丽水山耕”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排行榜之首,“丽水山居”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民宿公用品牌,丽水广大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绿、富、美”的新标签正日渐深入人心。

一路走来,丽水探索出了一条从生态美到产业美再到生活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面向未来,丽水正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不断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新的征程,已经启航。

守护生态家底 擦亮乡村产业底色

农村发展的天地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夯实了产业根基,乡村具有了“造血”功能,才能最终实现振兴。

对于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而言,山多地少曾是农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市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丽水乡村产业呈现出品牌引领、门类多样、活力强劲、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创新打造的“山系”品牌利用区域公用品牌发挥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的再造和转化。

以茶产业为例,丽水好生态成就了“丽水香茶”的美名,综合年产值达到了126亿元,去年,丽水还成功争取到农业农村部1亿多元扶持资金的“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生动书写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山系”品牌的持续辐射,让乡村产业不断得到“阳光雨露”滋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依托“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一车车产自景宁的优质高山农产品被运往台州、杭州、上海等地,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佳肴。在九龙乡,农业龙头企业联合100多户农户,协作打理2200余亩的番薯种植基地,建起了现代化番薯粉丝加工厂,产品以“景宁600”县域公用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全年总产值可达13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1.6万元。去年,这里的番薯面还通过了欧盟标准认证,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9年,丽水顺势谋划乡村旅游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参照旅游景区等相关标准结合乡村实地情况,编制了“乡村旅游品牌认定标准”,落实包含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传播及品牌营销在内的标准化管理。

有了区域公共品牌的标准支撑,乡村旅游产业借势而起,丽水开启了以“丽水山景”为品牌的山区全域旅游加速度。立足山景,2019年,丽水新建瓯江绿道1095公里,连接471个村庄、40个2A级以上景区,一条条美丽风景线,串联起一个个村庄,吸引源源不断的游人来观光。

去年,这一系列品牌进一步取得喜人成绩——“丽水山耕”“丽水山居”营销总额分别达到108.53亿元、22.7亿元;“丽水山景”成为都市人的“诗与远方”,全市有22个村庄被授予浙江省AAA级景区村。

如今,“山系”品牌体系仍在创新发展,以“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现代乡村产业风生水起,持续推动丽水乡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共同筑托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根基。

蓬勃发展的产业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升级?近年来,丽水着力做好“科技”的大文章,聚焦具有丽水辨识度的农业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融入传统农耕文化,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

在莲都区雨伞岗村,丽水市农林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研发的“山地立柱雾耕模式”让农业的耕种方式发生了巨变——垂直耕作令1亩平地变成了4亩的容量,而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感应的雾气耕作,则可以精准施肥,确保蔬菜根系高效吸收营养。

同样因科技振兴的,还有丽水的畜牧业。在位于天宁工业区的浙江绿园禽业有限公司农场里,随处可见双层结构智能化养殖棚,每个智能化养殖棚每年可出栏约8万只商品鸡,全面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同时,智能化养殖棚一改传统的人工手动通风方式,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恒温、保持湿度、投喂饲料等,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让肉鸡养殖变得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科技赋能农产业步入现代化,对周边区域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云和,重河湾农业示范基地采用现代农业科技与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云和雪梨产业发展,油茶良种和珍贵彩色树种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领头雁”。

建设美丽乡村 激活乡村文化根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生态宜居是关键。随着乡村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自然对环境质量有了更多的关注、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古诗词抒发的乡村美好意境,如今在丽水“花园乡村”创建行动中照进了现实。

三年前,丽水率全省之先谋划创建“花园乡村”,全面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丽水版,回答好美丽乡村建设“全国看浙江、浙江怎么办”的“丽水答卷”。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一批花园乡村崭露头角。

位于工业重镇——缙云壶镇镇的联丰村便是典型。这个很早便在工业文明洗礼下逐渐缩短与城市之间物质差距的村庄,借“花园乡村”建设的东风开辟了一条既接轨城市文明,又保留乡土本色的协同发展通道,不仅锻炼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还盘活了村庄、捂热了民心——缺钱,村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筹资,乡贤能人慷慨解囊;缺时间,30多个项目同时上马,全村党员干部加班加点干;缺人手,全村老少纷纷加入建设队伍……

126天整治过后,联丰村焕然一新,每个角落都装点得宛如精致风景,若不是村里的展示墙上挂着整治前后的对比图,很难想象这个如今令人艳羡的“花园乡村”竟曾是让人退避三舍的模样。

“花园乡村”的变与不变,共同构成了乡村的独特韵味,不仅留住了乡愁这一“根脉资源”,还推动了乡村文明的觉醒。

乡村振兴,最难和最本质的是人精神的提升。事实上,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如何有效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丽水始终在探索研究的课题。

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再到乡风文明,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个个“花园乡村”演绎着的嬗变之美,便是最好的解题注脚。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在松阳,陈家铺村率先引入“文化引领的活态保护”和“品质优先的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和“拯救老屋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沉睡”多年的古村渐渐苏醒。

通过对外招商,南京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正式营业,成为松阳文化地标和游客打卡胜地,还开发出200余种具有松阳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无数游客。在平民书局的牵头影响下,每年一届的全国“三月三”诗会于2019年正式落户陈家铺,阿乙、陈东东、庞培、余秀华等著名诗人多次到村创作、体验生活,全村旅游年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

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丽水古村落重焕新生。位于景宁东坑镇的大张坑村,曾因地处偏远而深陷贫困,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大张坑村依托古村落现有红色资源,走出了一条“红+绿+畲”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19年3月,大张坑村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正式开放,从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0多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

深化改革创新 资源要素流向乡村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资金、土地等优质资源要素在城镇集聚,如何治愈农村的“贫血”痼疾,是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难题。

加快梳理和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堵点”,成为丽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山凿路、积势蓄能的有效方式。

钱从哪里来?一方面,丽水积极探索金融赋能,创新推出“GEP贷”“生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融资瓶颈。另一方面,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基础上,从2020年开始,丽水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引导薄弱村增强“造血”功能,从山、水、林、田、湖、房、地入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充实集体“钱袋子”。

地从哪里来?这些年,通过下山移民、分流安置走出大山的丽水数万山民,因下山而彻底改变命运,与此同时,农民搬迁后的农村田地、山林等经营权有偿流转,推进搬迁村社(安置小区)进行GEP核算。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以自主经营和经营权流转、参股等形式,盘活利用迁出地的山林、田地等土地资源,通过大搬快聚撬动了乡村的“二次开发”。

不仅如此,2020年以来,我市建立高效完善的“两进两回”机制,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让乡村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安居乐业的净土。

全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中科院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专家闵庆文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位“大咖”受聘担任丽水乡村振兴产业首席专家;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学、研”高端人才为丽水把脉献策……随着无数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农创客等人才流向乡村,丽水乡村产业发展积蓄起澎湃的动能。

与此同时,丽水接连打出组合拳——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基本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有形之手的助力下,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丽水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的秘诀之一。

在莲都区下南山古村落,村集体统一将村里的古民居整体打包进行对外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欢庭·下南山生态度假村项目,为回乡创业、返乡创业人群搭建创客平台,吸引不同业态、不同客群到下南山村创业,丰富村庄经济业态。

在丽水的绿水青山里,像联众集团一样来这里经营民宿的投资者还有很多。松阳的过云山居、云和梯田的牧云居、龙泉的森博园……短短数年,越来越多“有房无人”的空心村,变为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顺应数字化改革大势,丽水又把目光投向数字乡村建设,以更高的效率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在遂昌县,“未来村庄”不仅“留得住乡愁”,更能“望得见未来”——通过系统性重塑,一个个乡村被数字赋能:2020年7月,遂昌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12月14日,与海康威视、网易、千寻位置等11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千寻位置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加快山区县跨越式发展……

乡村振兴,丽水先行。站在新的起点上,“丽水之赞”所汇聚起的强大引领力,正激励着全市上下继续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新时代丽水“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