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向“新”而兴|唤醒乡村振兴的“沉睡资源”

来源:大皖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27 浏览量:17

当前,合肥正在对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聚焦产业好、环境优、乡风美、农民富、基层强,努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彰显合肥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合肥市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乡投”)创新探索“乡村投资”的“合肥模式”,在助力特色性产业培育、建设和美乡村、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看云看山,喝茶读书,餐饮民宿,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原来的小学改造成历史展览厅和咖啡厅,是现代美学和历史建筑的完美结合,给人小隐山林的感觉。”

“大隐于市,小隐于野,与村民们比邻而居,感受满满的乡村烟火气。我们向山而去,归于田园。”

打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对肥东山口凌的称赞不绝于耳,很多人只是第一次来到山口凌,就恋上了这座优美、文艺而又充满浓郁烟火气的山村。但有多少人知道,三年前,这里还只是无人打理、人烟凋敝的“半空心村”。2020年,随着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启动,这片“沉睡的土地”逐渐被唤醒,成为安徽和美乡村建设典范之一。

焕然一新的山口凌

10月中旬,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肥东县的长临河镇白马社区榜上有名。白马社区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民宿产业为引擎,通过整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了美丽宜居的花园村庄。社区还引入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推动生态农业和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发展,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山口凌村地处巢湖北岸,距离滨湖新区仅半小时车程。很多年来,村里年轻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山场无人打理,房屋空置损毁较多,是一个“半空心村”。

2020年5月,山口凌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开工,在坚持“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埋一口井”的原则基础上,道路、水系、通讯等基础设施首先完善,为后续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运营,山口凌已经成为合肥周边最吸引人的乡村之一。

乡建学堂是村里的文化综合体,为了记忆山口凌村的历史文化,这里还原了徽派风格的中堂,放置了寓意终生平静的座钟、花瓶,还有鸳鸯桌等极具徽文化代表性的陈设,欢迎八方来客。琴轩可以听曲、小憩、品茶、聊天。墙上的《山口凌赋》,则是山口凌村一位乡贤刘奇安老师所作,描写了山口凌村的悠久历史与美丽风光。山口书局设置了公共的免费书吧,大量采购了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各类书籍,还创新引入了“保罗的口袋”品牌,供节假日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放松。老教室和私塾经过改造,可以承接一些会议、培训、研学或者团体活动;阶梯教室(原村史馆区域)则定期举办、承接一些小型音乐会、脱口秀、读书会、影视分享、发布会等活动。

凌家客栈有8间客房,能看书、能追剧,能煮茶、能陶艺,可以当做自己的疗愈宿舍,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静心、品茶,院内的这两棵香樟树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溪畔草堂则是中式餐饮区,既可品尝到经典的徽州名菜,也有蒿子粑粑、锅巴饭等家的味道。

山口凌的民宿幽藏于山口凌村的核心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入村民的生活,与村民们比邻而居,有着满满的烟火气息。在民宿的建筑风格上,设计师以清水砖,土坯和白墙为主,立面融入现代元素,赋予老建筑新的生机。

山口凌露营地则有近20个营位,包含帐篷,天幕,户外桌椅等装备,可以体验营地手作、驻地乐队、露天电影等,同时也承接各类家庭露营、公司团建、生日派对、户外婚礼等活动。……通过三年多的精心打造和运营,城市的资源和文明融入了乡村文化,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让山口凌成为合肥乡村振兴的代表项目之一。

“唤醒”村民 共建共享新家园

不同于一般的农文旅项目,山口凌项目从营建之初,就秉持“与村庄、村民共融共生”的理念,将“乡亲们的利益”放在心头。可以说,项目不仅要唤醒“沉睡的乡村”,还要唤醒这里的村民。为此,山口凌项目致力于“三个融合”:经济上,将乡村的产业振兴与村集体、村民增收深度融合;文化上,将乡风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深度融合;社会治理上,将乡村建设运营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通过三个融合,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实现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现代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村民增产增收的目标。”有关负责人说。

于是结合现有资源,项目积极创新“农家派饭”联农带农新模式,利用留守妇女们的拿手“好菜”,将一颗颗“蒿子粑粑”、一盘盘“有机菜”、一碗碗“锅巴饭”端到游客的手里,将项目流量与村民利益深度联结。在外务工十多年的村民罗时玲报名成为“农家派饭”的2号家庭,用自己的厨艺俘获了很多游客的心,也让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真没想到山口凌能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据统计,山口凌项目建设运营以来,通过房屋土地租赁、解决临时用工和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突破100万元,陆续回村的村民约70人左右。除了帮助村民增收,还开辟了“乡村管家”等岗位,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庄的治理中,从“旁观者”成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在北京务工15年的王先兰,将自家祖屋外租,用来建设乡建学堂,自己则做起了“乡村管家”。随后,她又参加了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现在是山口凌项目餐饮部的负责人,“我们自己的村庄,大家共建共享,多有盼头。”如今,项目运营团队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听取大家的意见。项目推进中遇到了各种问题,村民会主动参与,一起解决。“大家仿佛一下子醒过来了,都充满了干劲,想让山口凌越来越美好。”很多村民说。

“唤起”乡村振兴的“合肥模式”

除了持续激活乡村的“地”和“人”,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宝贵的资产”,合肥乡投还在努力“唤起”乡村振兴的“合肥模式”。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让合肥成为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最牛风投城市”。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合肥又启动了“城市创投计划”,建设“科创名城”。而与产业投资和科创金融相比,乡村振兴领域的投资基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由于农业产业投资存在回报低、风险大、周期长等问题,纵观国内各类产业基金,涉及乡村振兴的并不多见。作为合肥市创新实践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综合平台,合肥乡投五年来在和美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投资两个领域开拓创新,正在全国范围内趟出一条“国资引领”的乡村振兴的道路。“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现成可复制的模板,但我们肩负使命,在探索中前行。”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培育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职工,“他们走遍乡野,就在村里上班,与农民交流,与农作物为伴,把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理念带到农村,希望促进产业兴旺、推动文明乡风。”有关负责人说。

翕乡商城、翕乡市集、翕乡优选、翕游记……三年多来,这些乡村振兴品牌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传扬省内外。“翕”代表着和顺汇聚的意思。而在合肥乡投的发展理念中,“翕乡”意味着“合羽归乡,安心所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唤起更多资本、更多企业和人才汇聚到乡村振兴之中,造就更多和美乡村,造福更多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