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合肥7月20日电 入伏以后,地处安徽省东北部的宿州市萧县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街头巷尾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很多人走出家门吃羊肉、喝羊汤,用独具特色的“伏羊盛宴”迎接炙热的夏天。
在萧县,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说法。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汤已成为当地一种饮食文化,萧县伏羊宴习俗成功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碗伏羊汤,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温暖了心窝,更是带动了一条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市民在伏羊宴上享用美味。新华网发(范柏文 摄)
发展特色养殖 蹚宽致富路
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一群白山羊在山坡下悠闲地啃食青草,与身后的青山、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不远处,萧县广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广菊注视着羊群的一举一动,“我们用放牧方式养羊,饲养成本低、羊肉品质好,羊不愁卖,都是客户找上门采购。” 赵广菊说。
萧县白山羊养殖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因其肉质鲜嫩、不膻不腥,广受人们青睐,已成为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萧县白山羊成功入选。
羊群在山坡下吃草。新华网发(刘兵生 摄)
几年前,萧县丁里镇武寺村村民赵广菊联合全村山羊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饲养的山羊以草、农作物秸秆为主食,由于羊肉品质好,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羊肉品质,赵广菊实行“高床养殖+山林放牧”的生产模式,在传统放牧养殖的基础上,增加高床舍养,提高山羊肌间脂肪含量,改善羊肉风味。
“我一个人的腰包鼓了不算鼓,大家腰包鼓起来了那才算鼓。”在赵广菊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加入到养羊的队伍中,赵广菊不仅给农户提供养殖技术,而且还帮他们销售。如今,白山羊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村民的“致富羊”。
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近年来,萧县大力实施规模化养殖,统筹推进品牌化建设,科学推行鲜食化利用,因地制宜做优白山羊“畜头肉尾”增值文章。
据统计,截至目前,萧县白山羊散养户达1.8万家,年出栏量100多万只、产值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4亿元。
传承舌尖上的“非遗” 让老手艺焕发新光采
夏季入伏以后,是萧县各大羊肉馆最忙碌的时刻,当地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传统美食——羊肉汤。对当地人来说,一碗羊汤不仅可以为人体补充丰富的营养,还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
掌勺师傅将羊肉汤倒入盒中分给食客品尝。新华网发(范柏文 摄)
萧县羊肉久负盛名,入伏食羊肉、喝羊汤,是徐淮地区的传统习俗。在中华文化促进会美食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马奕看来,萧县的“吃伏羊”吃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代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鱼咬羊、红烧羊肉、四味羊肉……在萧县,羊肉馆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羊肉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萧县伏羊宴习俗代表性传承人汪海洋自幼跟着父辈学习羊肉烹饪技艺,至今已有31年,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他也在进行创新突破和改良,受到很多食客的欢迎。
味道鲜美的萧县羊肉汤。新华网发(蔡笑东 摄)
“我们熬制的羊肉汤选的是本地产的白山羊,配以料包,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去膻去腥,汤汁喝起来更浓更香。”汪海洋说。为保证羊肉品质,汪海洋和周边养羊户签订协议,选定生长周期6至10个月的优质白山羊,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我希望把先辈留下的这份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萧县伏羊文化。” 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伏羊美味,汪海洋先后指导教授4名徒弟,从选材到制作,甚至怎么跟客人进行沟通交流,汪海洋都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捷以及冷链技术的发展,羊肉美食实现了真空包装和冷链运输系列化,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汪海洋除了不断开发新的菜肴,还计划试水直播业务。“对我们传统餐饮行业来说,直播是个新鲜事物,我们正在筹备探索线上销售,争取在年内把这项工作做起来。”
擦亮特色文化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
伏羊吉祥物巡街、百名画家画伏羊、“千人喝羊汤”……不久前,2023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在萧县水墨圣泉古镇拉开帷幕,10项系列活动、37项系列子活动亮点纷呈,为当地“夏日经济”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萧县伏羊文化节已连续举办20多年,已成为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亮丽名片。为全方位擦亮白山羊特色文化品牌、提高“萧县羊肉”和“萧县羊肉汤”品牌效应,萧县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养殖主体发展的积极性。
2023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开幕式。新华网发(黄洋洋 摄)
近年来,以“扩总量、增出栏、优品质、提效益”为目标,萧县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白山羊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养殖质量指导措施及奖补措施。以“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为抓手,引入“大院大所”,广泛推广健康、环保、生态的“高床养殖+山林放牧”生产模式和入户架床养殖模式。
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整合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对县内养羊企业、生产基地进行优化重组,畅通产、加、销等关键环节;以现有的产业化联合体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联结机制,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养羊产业发展,推动全县白山羊养殖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一名民间艺人展示自己的伏羊节剪纸作品。新华网发(刘勤利 摄)
此外,萧县还巧借“伏羊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皇藏峪桃花节”等文化活动,引导产业联合体设置萧县羊肉餐饮业窗口,打响萧县肉羊及羊肉系列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羊产业化发展水平。
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新华表示,当前的萧县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机遇的浩荡东风,锚定“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的发展目标,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萧县将以节为媒、以羊会友,全力打造彰显地域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留住乡情记忆的文化旅游新高地,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