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唤醒乡村“沉睡资产” 拓宽强村富民之路

来源:淮南市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量:31

日时节,乡村大地一片生意盎然。竹编围栏整齐扎在路边,小村里绿意点缀。农户们在房前屋后、阡陌之间,围起竹篱、栽菜种花。村外,曾经的“沉睡”地块变身标准化厂房,“致富花”已经在春日里迎风绽放。

近日,笔者走进宿州市泗县的村镇,探寻该县以宅基地改革为抓手,通过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经济”“旅游经济”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

2020年9月,泗县入选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该县通过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让它们以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复垦土地等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让“空土地”再次“活起来”。

发展“庭院经济”

方寸地有了新收入

“空宅子”“空心村”曾是农村的代名词。如今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中,当初的“空闲”土地一跃成为居民手中的“摇钱树”。

在泗县刘圩镇潼南村,村民陈胜和妻子正在侍弄自家地里的玫瑰花苗:“开春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趁着农闲,我们俩在地里松松土、施施肥,让苗木更壮实一点,今年争取有更好的收成。”

刘圩镇镇长马成雷介绍,在农村,家家都有自己的宅基地。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已不是稀奇事。因此,村里许多宅基地就空了下来,杂草丛生或是瓦砾遍地的状态,让闲置的宅基地慢慢地开始“蓬头垢面”了起来。如何盘活这些空房子和闲土地,有力有效地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考题。2021年,镇村在前期摸底和广泛动员基础上,利用县里发展“庭院经济”的资金扶持,统一采购了食用玫瑰的苗木,并免费发放给村民,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的闲置宅基地上栽植玫瑰花苗。同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立合作社,发展玫瑰花加工产业,对玫瑰花进行初加工并销往省内外。“只要村民能把闲地整理出来,愿意栽植玫瑰花苗,镇村会在种植、田间管理、收购等方面保驾护航,让土地生金、农户增收。”

在田埂边,陈胜算了一笔收入账:“去年俺家两亩地收入了一万块钱。这要搁以前,哪想过弯弯腰、动动手就能‘捡’到钱啊。今年玫瑰花进入了盛花期,收入还能多一点,老宅基地上有收入,这跟城里人收房租差不多,想想心里就美滋滋的。”

如今,潼南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玫瑰花已近700亩。每到玫瑰花收获的时节,走在潼南村的乡间道路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玫瑰花艳丽多姿、芳香扑鼻。潼南村也因此被周边村民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玫瑰村”。

泗县丁湖镇向阳村村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指导下,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中草药红花的种植。

在泗县,刘圩镇的“浪漫经济”只是该县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在泗县丁湖镇向阳村,村民利用闲置的宅基地种植中草药红花和食用菊花,亩均可为农户带来6000元左右的收入,同样是趟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宅改之路。

在泗县,庭院经济有效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小菜园、小果园、小田园、小鱼塘、小藕塘“五小园”,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既美化环境又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2020年以来,泗县通过农村宅基地改革,复垦退宅地、盘活撂荒地、整合碎片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8667亩,发展“庭院经济”,收益农户户均年增收近1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万余元。

发展“产业经济”

家门口有了新岗位

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泗县农村,一度出现了“建房潮”,受传统思维影响,户均面积偏大,且存在建新房弃旧房、弃而不拆、建而不住的情况。加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宅基地和农房闲置,“空心村”“空心房”占据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如何将“空心房”变成“聚宝盆”,泗县在实践中同样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泗县宅改办主任王岩介绍,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也在不断扩展。该县探索闲置宅基地多种盘活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通过闲置宅基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建设农产品加工厂、致富车间等进行开发经营,盘活闲置宅基地1.27万亩、闲置资产3.1亿元,实现农村宅基地农房闲置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

春节刚过,在泗县草庙镇魏圩村的一处工厂内,只见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各种医用手套,而且在这个车间里,全是清一色的“妈妈级”工人。

据了解,魏圩村里的这个医用手套包装厂,是泗县经济开发区某医疗器械用品的包装车间,订单量一直比较充足。为了让这个车间在村里安稳“扎根”,长期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的就业难题,该镇利用闲置的空房间,开辟了小村里的加工厂,打造了留守妇女们家门口的就业之家。同时,还积极协调厂区内外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多种方式为这个妇女就业之家“招兵买马”。

眼下,车间里有40多名村里的留守妇女,在这里稳定就业。一直都没有出过门务工的张翠霞,麻利地把一沓沓医用手套装进包装盒。从车间“落户”到村里以后,张翠霞就成为加工厂里的第一批员工。工作间隙,她乐呵呵地说,骑电动车几分钟就能到厂里,一个月能挣到四千多块钱,还不耽误带孩子上学。因为工友都是女同志,彼此之间还有共同话题。“这么好的工作条件,搁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努力干下去。”

曾经的废弃房间成为生机勃勃的致富天地,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泗县按照“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的要求,制定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办法,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宅基地的管理权、规划权、分配权、收益权、收回权等各项权能。制定村民理事会参与宅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宅基地重大事项的程序。

原本被称为“死资产”的农宅,价值也被激活。泗县探索闲置宅基地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法。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退出的闲置宅基地通过招拍挂形式,以出让、出租、作价出资(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入市交易,用以发展加工、储存等乡村产业。目前,泗县通过宅基地改革发展乡村产业147个,吸纳带动返乡创业就业人员2000余人,乡村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发展“旅游经济”

小村庄有了新面貌

“先选定多个村作为试点,然后再逐次铺开。”王岩说,泗县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思路,择优选定群众基础好、自然条件优的村作为试点村,盘活利用闲置农村宅基地,促进集体土地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

泗县屏山镇老山村结合资源优势,围绕蟠龙山建设休闲健身步道、蟠龙山文化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屏山镇老山村作为试点村之一,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老山村,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游园广场舒适惬意,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老山村是泗县以宅改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村离县城不足10公里,彩虹大道北延路段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因此也被誉为“泗县的后花园”。如今,老山村围绕“宅”字做文章,正成为泗县农村宅基地改革中的“探路者”。

“以前在我们这里一户多宅、无人居住的现象很普遍。”老山村党总支书记赵善乐介绍,按照乡村规划设计要求,村组干部实行网格化包保,他们一家一家地上门入户进行政策解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闲置土地效益最大化,建设集约有序的,集生活、服务中心、教育为一体的老山中心村拆迁户安置小区。同时,以蟠龙山为点,在周边建设休闲健身步道、蟠龙山文化园及民宿酒店、游乐设施等,在推动村庄有序建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村党组织将闲置的238亩宅基地收归集体,其中121亩耕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20万元。

如今一到周末,蟠龙山及周边便成为周边市民的首选打卡场所,这里一跃成为网红景区。春节期间,来爬山、赏景的游客更是呈“井喷式”增长。春节过后,老山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老山庙会,仅正月初九一天就迎来了近7万人的游客。游客们处处看风景、时时可游玩,这也带动着老山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据介绍,泗县围绕打造集约型、紧凑型村庄,结合“空心村”整治、和美乡村建设,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设集中安置居住区。本着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灵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不同群体住房需求:2000多户生活在行政村范围内、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的,按照“一户一宅”标准在规划安置点内分配宅基地。500多户生活在集镇范围内、自愿放弃在原宅基地建房的,在集镇规划区内集中统建或多户联建住房。1000多户居住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县城规划区内的,选择在农民住宅小区或农民公寓居住。

同时,该县整合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村集体用房等资源,挖掘本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价值,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民宿,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旧貌换新颜。2022年,泗县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处置‘空心房’本质上是做减法,减去的是冗余,留下的是风景。还房于田,增加了农业用地,也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地生金,不再仅仅是梦想。我们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和探索路径、打造亮点。”王岩说,下一步该县将通过总结提炼宅基地改革成果、推广推介改革经验,奋力打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