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丨安徽怀远:“农头”链“工尾” 串起美丽“新图景”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3-12-06 浏览量:17

新华网合肥12月6日电  肥沃的田野上,多台灌溉机械开足马力,喷洒出一条长长的“水龙”;温室棚内,成群的甲鱼在水中游动觅食;稻米生产车间里,颗粒饱满的糯米从色选机中精准分离……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淮河流域的传统农业大县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从田野到车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怀远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跃然眼前。

怀远县白莲坡镇新庄村美景。新华网发

养殖生态甲鱼闯出致富新路

冬日的怀远县白莲坡镇,寒意渐浓,而甲鱼温棚内却是热气腾腾的景象,哗哗的流水声在养殖池里回响。

“养殖甲鱼是个精细活,为了确保甲鱼生长,我们的温棚内常年保持着适宜甲鱼生长的温度,每个棚都安排了养殖员精心照料,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管理负责人李建玉介绍。

在距离不远的在黄怀甲鱼生鲜供应链基地,工作人员处理完甲鱼后,交由全自动控温设备去除甲鱼表皮,再经过机器分割,甲鱼被保鲜锁鲜,无菌包装,进入冷藏库房,最后被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白莲坡镇甲鱼养殖基地。新华网李东标 摄

“我们利用先进的甲鱼加工设备,每天可以处理2万斤甲鱼,这些甲鱼经过处理后,被加工成预烹菜,主要销往江浙沪等地。”李建玉说,为了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该公司吸纳了80多名周边村民务工。

说起甲鱼产业发展,白莲坡镇党委副书记梅向利如数家珍。“白莲坡镇甲鱼养殖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合作社+企业+基地+渔户’的经营模式,开展龙头带动、合作经营,目前已发展甲鱼养殖合作社10家。” 梅向利说。

近年来,白莲坡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融合,把发展生态甲鱼综合养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目前,白莲坡镇甲鱼养殖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稚幼鳖1500万只,白莲坡镇还荣获“安徽甲鱼之乡”称号。

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怀远县研究制定“黄淮甲鱼”养殖技术规范,普及甲鱼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带动甲鱼产量大幅提升,全县年养殖规模已达2000万只,年养殖产量达1万吨以上,产值4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小小甲鱼正走向“大市场”。

“小糯稻”蹚出大产业

一粒糯米背后可以有哪些“千变万化”?在当地,外表上看似平平无奇的糯米经过深加工后,其附加产品却千差万别。作为一种生产黏性米制食品的重要原料,它广泛用于各式甜品和酒类的制作之中。

怀远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兼具南北方气候特点,独特的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全国主要的糯稻生产基地之一。

糯稻种植已成为怀远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新华网发

走进安徽省准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糯稻碾磨机和色选机高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优质糯米经过精深加工后,颗粒均匀饱满、晶莹剔透,畅销全国各地。

近年来,该公司利用富有机硒土壤改良技术、微生物分化农残技术联合研发种植富有机硒营养胚芽米、稻米、黑麦等优质营养品种。针对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该公司独立开发了小包装产品,并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

“在网店,我们每天可以销售几百单,尤其是在节假日,我们开发的小包装产品作为伴手礼很时尚,非常受欢迎。” 该公司副总经理殷凡说。

怀远县农业农村局糯稻办负责人林长丰介绍,今年怀远县糯稻面积可达90万亩以上,总产量50万吨左右。糯稻售价平均高于粳稻0.4元至0.6元/公斤,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怀远县一家糯稻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近年来,怀远县重点实施“双招双引”,大力发展糯稻加工业。2022年,怀远糯稻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集聚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糯米加工产业集群,拥有糯米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

为培育糯稻产业,自2021年起,怀远县每年安排3000万元糯稻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对糯稻产业给予奖补。“未来,怀远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林长丰说。

三产融合打通发展“脉络”

初冬的皖北平原,沃野千里。位于怀远县的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种植基地内,绿油油的麦苗探出尖尖的脑袋,迎风舞动。

在龙亢农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大屏幕前,可以实时看到小麦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信息。“通过布设在田间的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病虫害监测仪等智能装备,我们实现了对农田作物的实时监控,并可获得农业专家的指导,提高了田间管理的便捷化、精准化。” 该中心负责人介绍。

龙亢农场机械灌溉农田。新华网李东标 摄

“藏粮于技”,助力“端牢中国饭碗”。近年来,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龙亢农场与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联合成立20余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每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科研项目30余个,通过农业科技辐射、农业种植模式示范引领等方式,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3亿多元。

原料接收、精选、研磨分离、面粉打包……在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只见一排排机器在电脑控制下正有序运转,经过多道工序后,一粒粒小麦变成一袋袋优质面粉。

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新华网李东标 摄

从事面粉加工行业30年,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德军对每一个流程都谙熟于心。“以前加工面粉主要靠人力,现在依靠智能化机械设备,不仅省时省力,发生故障也能第一时间预警,更加安全高效。”张德军说。

作为一家以加工面粉、挂面为主的企业,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年加工小麦达30万吨、年产挂面2.4万吨,主导产品“雁湖”牌系列面粉、“雪雁”牌系列挂面、“雁湖”牌特一粉获得国家级“放心面”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也成为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

城在园中、园在景中,漫步在龙亢农场景区乡间小路上,一望无际的田野广袤而宁静,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2015年龙亢农场打造了集现代农业体验、家庭休闲娱乐、农科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开放式休闲旅游示范区。龙亢农场安徽农垦小镇景区核心区占地约4200亩,分为研学教育区、生态观光区、农机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区块,2017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们通过‘质量兴农’‘产业强农’‘城镇促农’等措施,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建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场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美好的新农场,有力促进了周边乡村振兴发展。”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