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这个“历史性转移”?一年来,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了哪些工作?又有哪些不足和遗憾?下一步需要在哪些地方“加把劲”?
巩固,政策持续发力
“共富”巨轮,鸣笛起航
五河县鑫旺**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车间里,分拣、水洗、冷链,一道道工序环环相扣,乡亲们忙个不停。公司负责人沙亮亮介绍,目前已吸纳18户脱贫户参与企业入股分红,吸纳8户脱贫户就业,累计带动周边30户养鹅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了养殖、食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五河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新建就业帮扶车间,贷资入企,既能消化本地群众养殖的产品,又能解决乡亲们就业难的问题,增加群众收入。”
脱贫之后怎么干?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2021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摘帽县、出列村和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为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县、乡、村和村组四级防返贫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每个网格覆盖20户至40户农户要求,组建网格18655个、设置网格员19185名,实现对全市所有农村人口监测管理全覆盖。
保持原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包村单位和包户责任人总体不变,队伍稳定。加强常态化管理,不定期对包村帮扶单位(含驻蚌单位)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电话回访,持续督促全市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帮扶不断档、联系不间断。向全市109个重点村选派驻村干部327人,于2021年6月10日前全部到岗到位,与第七批选派干部压茬一周完成工作交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农办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表示,乡村特别是刚刚脱贫的乡村,经济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对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长远,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衔接,力度只增不减
乘上这艘船,行“稳”致“远”
根据省委编办批复,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蚌埠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重组为蚌埠市乡村振兴局。2021年6月9日下午,蚌埠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同年7月,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进一步整合了农业农村资源,全力支持乡村振兴。
“从‘扶贫办’到‘振兴局’,机构变迁的背后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方晋峰表示,村出列、县摘帽、人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任务范围更大,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拓展到了所有农村,全体农民。
《蚌埠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一系列衔接文件相继出台,促进帮扶政策合理、适度、可持续。
一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优先保障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减,总量持续增加,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累计到位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9亿元,其中市本级6000万元,同比增长22.45%。资金安排对持续攻坚区怀远县进行倾斜,规模达1.8亿元,占财政衔接资金总量的47%。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因病、因自然灾害、因突发事故导致群众基本生活出现困难问题依然可能出现。从脱贫到振兴,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方晋峰告诉记者,比如,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一年来,坚持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动员排查人员6万余人次,对全市59.3万农户进行全覆盖排查,新识别监测对象53户190人,逐一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确保风险能及时消除,未发生一例返贫。
提升,跑好接力跑
人才添把火?振兴加把劲!
似水流年,岁尾盘点,意义不凡。
安徽农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焦保杨高兴地说,一年来,我带着“三化一体生物综合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项目“走南闯北”,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公司的创业项目也在全国平台的创业大赛获奖。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焦保杨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年轻人更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为。
乡村振兴,更大的舞台在田间。一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71次,培训各级党政干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选派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干等13650人次。全市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和村乡村振兴专干实现全覆盖。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回来了,留下了,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在李勇看来,通过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农村生态保护、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大提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千方百计拓渠道,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深入推广“123工作法”,保障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就业,开发农村各类公益岗位10183个,24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人口566人。截至2021年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47560人,较2020年底增长5.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五位。紧盯脱贫人口“钱袋子”,综合采取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创新创业等多种方式,持续有力、有效确保脱贫人口总体收入稳定,让增收渠道更多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776元,同比增长17.83%。
“人穷不要紧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冬日午后,走进固镇县仲兴乡余桥村脱贫户王占录的家,辛苦了一年的老王即将迎来收获。
“俺想趁着年前天冷,羊肉价格高,卖几只!”在乡村两级的帮扶下,王占录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在他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干劲十足。“政府帮我发展养殖业,我要好好地照看这些羊,要不然对不起政府对我的帮助。”老王说出了心里话。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更是难点。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数字显示,我市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2021年已实施项目进行完善的达标园区20个,已实施项目新建的达标园区10个,参与帮扶村、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紧密型利益联结带动脱贫户13974户,自种自养达标脱贫户8628户。
业内人士分析,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但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农村自然禀赋差、生产生活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生产投入粗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应重点打牢乡村发展的基础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另一方面,还应以工业化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
“如果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找到了一把‘金钥匙’,那么,未来期待这把‘金钥匙’也能叩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采访中,李勇表示,新的一年,将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强化分类施策,进一步完善脱贫户、监测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加把劲”,着力谋划发展一批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的农民勤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