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蚌埠市五河县获评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如今,三年期将至,试点接近尾声,五河县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截至2023年底,试点试验区GDP年均增长12.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73.51万元,100万元以上村占61.5%,高于全县平均水平67.2%;区域内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2元、年均增长1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7%;实现试验区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全覆盖、电子商务全覆盖、美丽乡村全覆盖。
试点试验期间,五河县坚持产业引领、数字赋能、增收为本、治理优化,创新“1+4+N”农村综合性改革模式,即“1”,成立1个专职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长效常态常抓机制;“4”,围绕“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农民增收、乡村治理”四大机制,成立4个专班,专抓具体工作;“N”,多部门协调,实施N个项目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试点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1+4+N”农村综合性改革模式的实践推广,使得五河在乡村振兴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发展之路。
发展特色种养 激活产业引擎
开车行驶至五河县家家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车轮得先从消毒池里过一遍。“做种猪繁育最怕感染病毒,无论谁来都得先消个毒。进去参观还得穿好防护服才行,不然可不敢随便让人进。”合作社负责人訾保球解释。
位于五河县小圩镇的五河县家家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皖东北最大种猪精液供应基地,常年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种猪、仔猪、饲料、配种、兽医技术、养猪场管理服务。除向社会提供优质二元母猪外,合作社还通过生猪代养扶持农户。
“我们现在主推的规模猪场数字化应用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和生猪良种繁育技术,做到生猪养殖各环节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訾保球拿出手机解释,如何通过科技实现养猪的远程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管控。“在手机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猪场各环节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等安全值的设定,还可以按照每一头母猪的年龄、怀孕期、哺乳期、空怀期等不同的时间段所需的营养,设定合理的喂料量,确保每一头母猪生产性能稳定。”
通过强化科技投入、设备建设,合作社在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同时,也成功避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
五河县家家乐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连续三年以生猪代养的方式扶持农户1100余户,为当地农户增收800多万元。双忠庙镇养殖户孙善良便是受益者之一。
孙善良现有100多头存栏猪。“养了这么多年,訾保球都是免费给我们提供防疫、技术知识,从猪苗到出栏,有啥事他都问,只要我们有需求打个电话过去,他马上就来。”孙善良说。
2023年以来,五河县家家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训生猪规模场、养殖大户生猪繁育技术200人次,带动小圩镇钟杨村、大新镇韩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万余元。
作为五河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的6个项目之一,五河县家家乐种猪繁育项目以村集体发展资金入股企业的形式,为周边12个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000多元,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00强。今年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名单。
在试点试验过程中,五河县加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强化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培育出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以上,省级示范合作社4个、示范家庭农场5个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沱湖乡大岗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沱湖乡浍河村,双忠庙镇訾湖村,小圩镇大王村、大圩村被命名为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初步形成生猪、螃蟹、稻渔综合种养等优势农产品集群。同时,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种养模式特色化、农业产品品牌化、产业规模化。
数字乡村建设 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五河县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深入推进智能装备应用,在数字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取得可喜成效。
在申集镇黄李村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种植基地看到,基地正在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我们融合应用物联网、智慧农机、数字农业三个平台,精准指导水稻标准化、精细化种植管理,为农业种植安上了科技‘引擎’。”申集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黄李村数字农业项目面积约1000亩,建有四情(水情、墒情、虫情、病情)监控系统及终端设备、北斗基站等技术设备,重点打造稻田养甲鱼等综合种养模式,实现“渔粮共赢”。
类似的数字技术应用,在五河远不止一处。
作为五河县数字农业技术示范项目之一的小圩镇四陈村示范基地,配有35个摄像头、3个北斗基站、60个杀虫灯、4个气象站,以及增氧机、水位监测、虫情测报等,做到农田种养生产信息自动化感知、监控预警、远程诊断、指挥决策等,形成天空地一体、测控管协同的数字农业应用模式。
向科技要发展,向创新要突破。五河县数字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已形成完整的稻渔、稻虾优质高效精准化种植技术体系、尾水处理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成区劳动力用工成本下降25%,节约用水20%,减少肥料施用10%,单产提高10%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在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规模化的同时,五河县积极打造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沱湖农村电子商务中心于2022年4月开始投入运营。“电商中心不仅可以用来培育本土直播电商人才,还吸纳了社会资本投入运营。”沱湖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工作人员程旺介绍,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培训电商人才200多次,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100多人。
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五河县在试点试验过程中以“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建立“双线”(线上+线下)促进企业农民增收渠道。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电商服务体系、电商人才培育体系、网销平台支撑体系的电商生态体系,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升级改造发展。目前,项目区13个村实现电商全覆盖,1200多农户通过网上销售实现增收。
拓宽增收渠道 盘活人才“蓄水池”
每隔一段时间,小圩镇四陈村里便会来一些专家,这是怎么回事?2021年,五河县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团队、安徽省明天种业,成立五河县农业科学研究院,设立博士科研工作站,联合繁育新品种。
“和田教授的合作打开了企业的增值空间,也让我们从传统的农资销售转入种子培育新赛道,目前公司已成长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种子企业。”安徽省明天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斌说。
以明天种业为代表,通过“院企协作”方式引育人才,博士科研工作站现吸引博士以上人才20多人,开展新品种研发、高品质育种,培育水稻、小麦等新品种30多个,打造“科技赋能农业”绿色示范平台,水稻亩均增幅15%以上。
技术有了,人才有了,如何普及造福更多百姓?
位于沱湖岸边的沱湖乡浍河村是个实打实的“无土地、无水面、无资源”“三无渔业村”。“退网还湖后,渔业村无耕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渔民无法就业。”浍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贵说,2021年,我们立足村情,发动党员群众,创办了村办企业——五河县浍河渔业服务有限公司。
刘建贵介绍,以往渔民上岸后,在沱湖允许范围内进行捕捞都是请外地人来,“他们对五河水域不熟悉、不了解,捕捞量一直不高。”在征求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后,村“两委”一致同意要发挥自身捕鱼本领特长,承接沱湖捕捞工作。
2021年10月,五河县兴五生态公司与浍河渔业服务公司签订沱湖大水面捕捞协议,按照捕捞量折算渔业捕捞服务费用。近两年时间,浍河渔业捕捞近九百万斤鱼虾蟹,创收产值近五千万元,稳定带动当地渔民就业30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村集体创收近三百万元,除去劳务成本,利润在50%以上。
2022年以来,浍河村用村集体经济收益为80岁以上老年人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0人,为脱贫户、监测户代缴防贫保57户132人,新购置篮球架、翻新篮球场、健身广场地面硬化、改造提升下水管道、改造停车场等。
从“三无”到“跨越式”发展,浍河村充分利用沱湖当地水产养殖优势,通过“资源+技能”模式,为渔业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闲置宅基地盘活等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农民资产性收益;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文化旅游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试验区三年共培训“五类人才”950人,经营管理型职业农民14人、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5人、产业发展带头人12人,电商带头人60人。
育才是方式、用才是目的,1000多名经过培训的“三农”建设主力军,留在了当地,并涌现出养殖大户25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70余家,创办企业22户,小微电商300多家,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
科技兴农,人才振兴。五河县在试点试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农民意识上、理念上、素质上的升华,将过去的关注提高产量、兴建基础设施等,转变为科技成果转化、数字技术应用、产销一体化等现代农业综合性改革上来,把试点试验工作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点上,把项目区经济发展、居民增收、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落到实处,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老百姓享受到农村综合性改革的成果。
加强乡村治理 建设和美乡村
变模式、改机制、育人才、促增收,当然还有农村风貌的改变与更新。截至2023年底,综改区13个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其中沱湖乡大岗村入选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五河县列为全省乡村治理试点县。
试点试验以来,五河县以加强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为重点,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一组一会”制度,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红色网格”体系,创新推行“专职理事长”“三事分流”制度,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依托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建设和运行载体,利用五河县绿色数字农业技术中心、申集镇黄李村数字中心、双忠庙镇訾湖村大数据服务中心等,通过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运用数字化平台,建立“文明积分超市”,以量化考核、线上审核、公开公示等方式,实现“一月一评、一户一档”,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
沱湖乡大岗村的“文明礼堂”+“积分超市”模式,将村民集中在乡村大礼堂操办婚丧宴席,不收取费用,采用平价套餐,消除村民攀比心理;以户为单位,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量化为积分,将村民使用率高的生活用品列为兑换奖品,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此外,五河县还加快实现乡村善治善管,推深做实“一组一会、五治融合(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米”,深入开展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总投资500万元建立项目区乡村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动农村厕所管护、垃圾清运等工作实现数字化。
“通过出台相关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体系,试验区内形成了集农村电子商务、特色种养、品牌提升、休闲旅游、数字农业、农村治理、美丽乡村、考核激励等八大重点工程。”五河县委农业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善远表示,以四大机制创新、八大重点工程统领,五河县实现试验区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全覆盖、电子商务全覆盖、美丽乡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