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开发区,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是红色奉献的土地,境内先后爆发了立夏节、六霍起义,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安徽省抗战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战争年代,10万儿女为国捐躯,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是区位优越的土地,合武高速公路、和襄高速公路和沪汉蓉快速铁路贯穿全境,宁西铁路、312国道擦县而过,东融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靠武汉城市圈,直通“一带一路”。是资源富集的土地,“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丰富,现有5A景区1个、4A景区7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林地44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5.5%,是六安瓜片茶原产地,素有板栗之乡、名茶产地、西山药库等美誉;各类矿藏20多种,其中钼矿储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是亟待发展的土地,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20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圆满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金寨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大湾村颁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是充满希望的土地,2012年6月19日,吴邦国同志亲临金寨视察,为金寨量身定制“5+1”帮扶项目,并确定全国人大机关对口帮扶,省委省政府作出“抓金寨促全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金寨迈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22年,金寨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4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2.1:44.5:43.4,二、三产业协同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环梅山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覆盖白塔畈镇、梅山镇、槐树湾乡、古碑镇、花石乡5个乡镇区域范围。面积869.28平方公里,示范区人口26.16万人。
示范区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南接天堂寨风景区,合武高速、S251穿境而过,沪汉蓉快速铁路沿区而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示范区自北向南涵盖金寨县5个中心乡镇,面积869.28平方公里,示范区人口26.16万人,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建设成效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2年,国家和省给予金寨高度支持,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5000万元支持金寨县环梅山湖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金寨县抢抓机遇,聚力推动示范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耦合联动发展,探索出一条“1134”空间构造格局,“红绿结合”交相辉映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构造“1134”空间格局,高标准定位区域“发展路径”。
坚持规划先行,立足金寨独特的地形地貌、资源优势和现有发展基础,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原则,按照“严守山水生态线、扩展产业生产线、提升乡土文化线、抓牢振兴人才线、夯实基层组织线”五线总体规划思路,编制《金寨县环梅山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在环梅山湖周边乡镇、村精准谋划项目20个,以项目建设推进示范区大建设。明确发展路径,着力构建“1134”一体化空间格局,即打造“1个综合高效服务核”(梅山镇服务核心)、“1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沿沪蓉高速从白塔畈镇到花石乡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3个示范极核”(白塔畈农文旅融合、小南京农业示范园、花石乡大湾示范村),以及“4大产业板块”(绿色茶叶板块、高效蚕桑产业板块、梅山湖生态旅游板块、优质粮油果蔬产业板块),探索综合立体乡村发展之路。强化项目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压实部门责任,确保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发挥最好效益。
二、拓宽资金渠道,高投入促进示范区“扩模提档”。
整合各类资金,出台资金整合文件,明确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核心,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文旅等资金1.68亿元,重点支持白塔畈农文旅融合、小南京农旅融合、大湾村特色产业、古碑茶产业等20个示范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金,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环梅山湖示范区建设项目当中,在税费减免、跟踪服务、惠企纾困等方面给予优惠,吸纳更多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2022年以来共有8家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引入资金约1.2亿元。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严格对照负面清单管理;规范资金支付流程,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制定绩效目标,严格绩效目标执行和评价。
三、聚焦五大振兴,高质量联动发挥“振兴效益”。
以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振兴”,结合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茶叶、蚕桑、中药材、果蔬四大主导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区域化、链条式发展。2022年,示范区内农业综合产值39.6亿元、增长9%,形成果蔬、茶叶和蚕桑等优势特色农业产值4.9亿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6家;示范区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844元、增长8.8%,61个村(不含社区)集体收入3308万元、增长106%。以金凤还巢实施推动“人才振兴”,2022年培养示范区内“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900 多名,引进农村专业技术人才400多人。大力实施“金凤还巢”工程,搭建示范区内“三公里就业圈”“社区快聘”综合服务平台20多个,帮助就业近万人。以红色文化传承推动“文化振兴”,夯实示范区内红色文化根基,探索“红色+”乡村振兴模式。2022年新发展示范区内县级及以上命名的红色教育基地10个,红色红军广场等 4 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红色之旅精品线路。以环境整治提升推动“生态振兴”,2022年建成示范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67个。示范区内小南京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大湾村荣获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以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推进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新路径,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效能。制定“党建+信访”考核机制,创新开展“学党史、走基层、问冷暖、办实事”活动,常态化推进“重诺言、畅两信、决诉求”工作,示范区内成立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的行政村(社区)达75个。
四、强化提炼总结,高强度宣传推广“经验模式”。
注重经验提炼,在产业振兴上,探索形成了以当地“红绿蓝”资源为依托的农旅结合的特色产业板块;在生态振兴上,建立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长效管护机制;在人才振兴上,开创了以实施“金凤还巢”工程为引领的创业回乡之路;在组织振兴上,创新实施了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平台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在文化振兴上,挖掘出了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红色+”红旅融合的财富之路。注重成果转化,2022年全县获国家及省级表彰30多项,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中国红岭公路入选全省首批旅游风景道,上榜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第六位。2022年示范区所在的乡镇村荣获省级及以上荣誉表彰10多项,其中示范区花石乡大湾村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花石乡千坪村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梅山镇青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被全国城乡社区治理专项表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注重宣传推广,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刊播示范区内乡村振兴方面报道300多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分别推出的《安徽金寨 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追梦不止的大湾村》《赓续红色基因 安徽大别山老区展新颜》《大美中国·安徽金寨 大别山腹地大湾村 青山环抱处处景》等视频,深入报道大湾村乡村振兴情况,在全国形成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验做法
【典型1】
安徽金寨县:践行大别山精神 砥砺前行谋振兴
打造红色文化阵地。金寨县在城乡重要节点建设红色雕塑、树立红色标识、增添红色元素,将映山红确定为“县花”,桂花树确定为“县树”,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确定为县歌,建成全国首批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试点,命名“红军广场”“红岭公路”等红色文化地标580多处。
金寨县红军广场
丰富红色文化活动。环梅山湖5个乡镇68个村(社区)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按照有活动阵地、有红色书籍、有志愿队伍、有红色活动、有红色展示、有红色宣传“六有”标准,实施红色文化室、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建设。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农耕文化展演
推进红旅融合发展。金寨县开发“中国红岭公路”等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以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示范地为主的“红色三地”。 2022年,示范区内各乡镇红色旅游接待游客72.7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282.73万元。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群众在金寨县白塔畈镇蒋光慈展馆参观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乡村文化振兴是精神重塑提升的过程。通过精神的重塑提升,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奋斗的意识、发展的思维、内生的动力都在明显增强。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红色基因的滋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务必把红色基因融入其中,推动红色文化内涵入心随行。
乡村文化振兴要做好结合融入的文章。融入地域的文化内涵,打造宜居的环境之美、守好绿色的生态之美,留存“乡愁”的记忆之美。
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保持持续发力的韧劲。持续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典型2】
安徽金寨县:探索“生态富地”发展新路径
优生态环境,挖掘山水新潜值。开展“生态廊道”建设行动,维持水生物多样性。
强生态产业,撬动经济新引擎。扩基地规模经营,育龙头示范引领,建机制联农增收。
挖生态资源,突出农旅新融合。拓展茶园功能, 发展乡村民宿,创建美食村品牌。
微生态治理,提升幸福新指数。微投入带来大改变,微庭院带动大发展,微评比促进大和谐。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链条式”发展是关键。规模大、加工强、品质优、销售畅等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链式发展。
“叠加式”扶持是核心。坚持“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叠加支持,达到了“1+1>2”的效果。
“富脑式”支持是基础。示范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邀请茶叶、蚕桑等专家多次来金寨示范区现场指导。
“保姆式”服务是保障。开展面对面传授,点对点指导,着力解决物理生态措施治虫、除草、施肥等关键技术。
“多元式”发展是方向。建成远近闻名的欣赏美景、品味美食、领略意境、感悟人生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典型3】安徽金寨县:信用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构筑共建机制,搭建信用服务见行见效。构建信用信息生成机制、构建信用评级授信机制、构建信用动态调整机制。
引入“金融活水”,打通产业发展难点堵点。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精准对接信贷需求,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做实文明评议,促进乡村治理精准精细。“以信为据”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以信为基”涵养乡村文化根脉、“以信为本”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振兴之路”走深走实。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将党员干部发动起来,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是加强党建,突出引领是根本保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推进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
二是深入调研,精心部署是坚实基础。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解决数据来源、价格评估等问题。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印发详细的工作方案,分级开展动员培训,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宣传引导,发动群众是内在要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大范围、深层次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四是上下联动,集聚资源是强大动力。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示范区内推动时,县内各单位积极参与,各金融、银行机构主动请战,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
五是守正创新,深度融合是关键一招。将党建引领信用村与其他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通过创新采集方式、创新评议模式、创新信贷形式,完善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工作推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