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大湾:深山里出产业振兴路

来源:金寨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3-20 浏览量:11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产业,走出一条市场主导的扶贫产业发展之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有底气

2020年底,村内各类市场主体38家,涵盖农林、旅游、餐饮、住宿、加工等行业;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0元;

2020年过境游客35万多人次,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就业;

专门设计了“花石大湾”LOGO标识,用于提升本村特产和服务的市场辨识度……

这是大湾村坚持市场主导、大力发展产业的最新“报表”。

“我们注意,这几年来自大湾村的纳税人、缴费人数量从无到有,增长很快。”金寨县税务局古碑税务所所长张传存说,他仅从税收服务的角度,就能感受到大湾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大湾村,隐匿在大别山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初春时节,极目群山,大片大片的野生玉兰铺满大湾的岭岭壑壑。行进在蜿蜒的红岭公路上,时而探出惊艳别致的民宿,时而路过古朴典雅的茶社,时而又有登高望远的观景台,运气好的话,依稀可见远山尚未消融的白雪。这个昔日难得见到山外人的山沟里,大小景点,星罗棋布,人车密集,生机勃勃。

“有了这些产业的打底,我们对乡村振兴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告诉记者,自从2月25日,她代表全村群众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奖牌的那一刻起,关于乡村振兴、关于产业发展,再次成为全村最热门的议题。

转变观念,不找村长找市场

大湾村曾经是安徽省重点贫困村。“土地少、产业无、群众懒。”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说起早年间的大湾贫穷,至今记忆犹新。“开春就等救济粮,老百姓不去闯市场,吃不上饭就来找村长。”对于昔日的贫穷,何家枝是又急又气又没辙。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仍然难觅一丝市场经济的气息。

改变,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大湾村和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一道,进入了脱贫攻坚时代,大湾迎来了发展的曙光。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视察,在农家小院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总书记嘱托“把我们老区的经济发展搞上去,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湾,迎来了亘古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2017年,离村里8年、已在乡政府工作的“老村干”何家枝回到大湾,担负起大湾复兴的重托。“脱贫攻坚离不开政策扶持,但大湾的复兴腾飞,最终还要走市场的道路,依靠发展产业,在市场的广阔天地里寻找机会。何家枝和村“两委”决心要在这个“原始森林”的脚下,筑产业发展之基,开市场风气之先。

大湾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同时独特的气候和湿度又是茶叶生长的绝佳条件。大湾村确定了“山上种茶、家里迎客”的茶旅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奠定大湾长久发展的基业。“政府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但发展产业,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引入社会资本,激发发展活力。”何家枝认为,只有社会资本的大量引入,才能真正激发贫困村的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

引入“活水”,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大湾村先从旅游产业入手,将境内多处景点组合申报4A景区,以崭新的面貌寻觅“意中人”。大湾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很快就得到了嗅觉灵敏的社会资本的青睐。无锡鸿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拓展、运营文旅业项目的民营企业,他们对大湾的文旅价值十分看重。经过考察论证,该公司最终决定在大湾投资,一期项目就投资新建26栋精品民宿,奠定了大湾旅游的高品位气质。 之后,又重金打造了“十里漂流”等多个重大项目,投资额超过1个亿。这样的投资,对于大湾产业发展而言,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昔日层峦叠嶂的大山,成了旅游者竞相探秘的乐园;昔日乱石嶙峋的河谷,成了漂流者的天堂。

茶产业是大湾村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村里对1000亩老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1000亩,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的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起了标准茶园、炒制车间,指导茶农种植,回收茶叶,一改过去茶叶生产“小而散”“价低质次”的顽疾。蝠牌公司财务负责人袁扬告诉记者,该公司进村后,把茶叶采摘从春季延长到夏秋,这个时间的延长,对于农户而言,大半年都有茶可摘、有茶可卖。如今,大湾的茶叶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去年新研制的“大湾红”红茶,在电商平台更是“一叶难求”。投资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袁扬表示,今年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围绕茶叶深加工、茶文化体验等主题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在大湾投资有前途。”袁扬信心满满。

投资者钟情于大湾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更在意大湾优越的营商环境。在大湾,各种政务服务都围绕着产业发展。从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到运营,县、乡、村都全程服务。“申报在家办,发票送上门,政策帮享受,我们基本不要操心税务上的事。”大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刘辉洪对当地税务部门的服务给出了最高评价。

面貌一新,大湾村“活”了起来

大湾媳妇王新云创业的故事,是当地人勇闯市场的真实写照。王新云的娘家在贵州山区,穷怕了的姑娘本想着找个婆家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刚刚逃离了大山又走进了大湾。王新云和公婆、孩子挤在两间破旧的房子里,老人患病,孩子上学,家里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2014年,王新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要强的王新云毅然决定“借钱盖房”,在大湾村五斗潭附近办一个“农家乐”。村里人听闻,都说她的胆子太大了,就连村干部都为她捏一把汗,担心她万一干砸了,不仅赚不到钱还负债累累,离脱贫目标就更远了。但王新云说:“好山好水,又不要缴税,我还怕什么?”2017年10月,“新云农家小院”开业,王新云成了全村第一个开农家乐、吃旅游饭的贫困户。经历几番折腾,如今的“新云农家小院”已经小有名气,王新云不仅还清了当年借钱盖房的债,还有了一些积蓄,准备扩大经营规模。

与王新云的“逼上梁山”不同,近两年,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小老板看家乡旅游业发展红火,也纷纷回乡创业,引发了“凤还巢”效应。60多岁的汪达富前些年一直在上海做家具生意,2019年携儿女家眷一大家回乡办起了农家客栈,取名“广森堂”,专门烹饪家乡的味道,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循着这“味儿”专门找到这家客栈。

“从税务部门的登记信息看,越来越多当地户籍居民创办各类市场主体。这表明,创业正在成为大湾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金寨县税务局局长张咏说,税务部门针对村民创业的热点、难点,提供了个性化的税收服务,及时兑现贫困户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为村民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村民创业轻装上阵,快步发展。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社会资本的大户把市场热起来,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创业就业,进而提升大湾‘造血’功能。”何家枝说,打开山门,把资金引进来,把观念转过来,这是发展产业的最大的收获。据统计,全村从事农家乐、农家小院的村民就有32户,每逢周末和小长假,游客爆满,大湾村群众靠山吃山,真正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