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贫困村全部出列。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从3.05万人减至36人,贫困发生率从1.3%减至0.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万元,连续16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强化精准施策,推进政策措施衔接
坚持精准理念,系统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由贫困户、贫困村的特惠性向所有群众、村(居)的普惠性转变。一是精准动态识别。率先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防范返贫机制延伸至没有扶贫任务地区和农村非贫困群众。目前,共识别农村困难群众148户411人,组织852名帮扶干部联系包保。二是精准分类帮扶。进一步延伸帮扶范围,细化帮扶举措,构建专项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专项帮扶领域,率先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等“六大帮扶行动”,解决实际困难1200余个。行业帮扶领域,率先“1对1”建立全域规上企业精准对接帮扶村(居)机制,累计实施项目303个,带动群众增收3000万元。三是精准安排基础设施项目。逐村“菜单化”制定帮扶策略,循序渐进安排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如“一村一策”开展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升级,共计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934个,总里程1688.1公里。四是精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区分不同群众类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可能返贫人口纳入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住房保障,不断健全和完善常态化帮扶助困机制。
二、强化产业振兴,推进产业发展衔接
将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同步统筹规划发展,实现抓产业促脱贫促振兴。一是以产业扶贫调优产业结构。在圩区推行“金稻渔”工程,在和县、含山发展“金菜地”“绿游游”产业扶贫工程,实现 “种一亩菜、脱一户贫” 、建设“万亩花果园、千户农家乐、百户民宿房”,稳定脱贫2万户。将产业模式拓展至普通农户,开展订单生产、高效种植。目前,已覆盖非贫困村184个,受益群众20余万人。二是以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按照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思路,开展“一村一品”和“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创建。创建了 “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村26个,构建了和县蔬菜、当涂水产、含山林果“一县一特”全产业链。三是以“三变”改革创新产业模式。将改革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了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物业经济等不同发展路径,行政村普遍迈入集体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上序列。
三、强化生态优先,推进环境整治衔接
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和示范,落实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硬仗硬任务。一是聚焦村容整治提升“三大革命”。统筹实施全域范围内“五清一改”“三大革命”攻坚,组织群众自己动手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截至目前,创建各类“小园”近5000个,完工沟塘近3000口。二是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标准开展贫困村建设,重点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225个。含山县铜闸镇八姓中心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治理,全村铺设贯通污水管网,主次干道铺油升级,招商引资建设了户外拓展、红色旅游基地,人均收入1.6万元。三是聚焦绿色生态创建。开展 “四旁”“四边”“增绿”“补绿”“提绿”工程,农村绿化覆盖率达44.34%,省级森林城镇25个、森林村庄190个,实现了村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
四、强化群众主体,推进发展动力衔接
坚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培育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一是以村民“大管家”为阵地强化政治引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将村民“大管家”服务作为平台零距离组织群众、服务群众。郑蒲港新区官塘村设立石斛产业、生态农庄、观音柳生产编织3个党小组,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促进乡风文明。在贫困村广泛组织开展孝道扶贫、守望扶贫和自强脱贫活动,涌现出了“最美孝顺好儿女”“最美自强脱贫户”等先进典型。用中国好人叶连平、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姜业兰等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力地破除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书写了乡风文明的亮丽底色。三是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实施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做到每个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有困难第一时间得到帮助。2019年,实现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行政村全覆盖,群众诉求办结率95.1%。
五、强化党的领导,推进工作机制衔接
同步将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无缝对接”至乡村振兴,实现两者同频共振、双向发力。一是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调度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督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各县、镇主要负责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2019年,共出台以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规范性文件9件,构建了“五级书记一起抓”的组织体系。二是健全 “1+2+1”驻村帮扶机制。创新贫困村“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工作模式,选派84名帮扶干部帮扶,累计向贫困村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24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目前,全市184个非贫困村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510名。三是健全乡村干部“严管+厚爱”双向激励机制。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岗位和乡村振兴一线实绩突出的22名干部。对履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定期“点评+约谈”,有效压实了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