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只要他能拍出来,吃喝住都由我来解决!对对对!你和他说,这个片子一定要拍好!”采访中,老刘对着他那响个不停的手机大声喊道。
老刘,名叫刘多云,今年69岁,是安徽省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瓦窑岗避暑农庄大院的主人,也是当地农家乐协会的会长。
“是一个要来给我们农庄拍宣传片的合作方”老刘冲着记者直笑。
刘多云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施睿秋 摄
别看老刘穿着一件朴素衬衫,说话时还经常蹦出当地的方言,他可是上过好几次电视、有着丰富访谈经验的“网红”。他所经营的瓦窑岗避暑农庄正在通过新兴的网络平台被人们所熟知,成为城里人心中难得的避暑圣地。“现在,我们一般都是老顾客直接打电话预约,要是开放网络预约的话,我们的客房肯定会不够住!”老刘告诉记者。
大别山腹地,海拔880多米山谷丛林之中的岳西县石关乡,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5摄氏度,境内奇峰林立,河谷幽深,树木参天,一直以来,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如画的风景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成为国家体训基地的“完美选址”。慕名而来的客人不仅给山庄带来了生机,也给当地的乡村振兴造就了时机。
流觞曲水,竹林人家,观高山云雾袅袅,摘一叶山茶慢慢品。在岳西石关,稍微沿着山路往上走一小段,便可看到伫立着的大大小小的农家乐。
瓦窑岗避暑农庄大院。施睿秋 摄
老刘告诉记者,“石关乡目前有120余家农家乐,无论是房源价格还是主打的特色项目都是不同的,早些年农家乐发展火热时,也出现过互相竞价的问题,现在政府出台相关方案,规定了具体的定价标准,整体上来说要好很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那句“夏天喝稀饭不淌汗的地方”而出圈的石关村,在发展农家乐方面可谓是“前辈”了。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中,石关村的农家乐给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的致富蓝图画上了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家乐的管理与扶持由政府与行业协会自治相结合,如果农家乐带动贫困户或者当地就业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乡村振兴项目。”石关乡负责分管农家乐协会的储昭龙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石关乡鼓励旅游开发公司、致富带头人、农家乐、当地农业产业、项目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入股和就业),进而带动周边老百姓发展(实现聘请贫困户就业)。”
在老刘的农庄里,就有不少来自当地的脱贫户。很多年前,名不见转的石关乡是不少人印象中的“穷乡僻壤”,闭塞的交通和并不适合粮食生产的土地使得人们迫于生计背井离乡。“现在很多贫困户可以在附近的农庄里工作,做做饭打扫卫生,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父老乡亲,最重要的事,一家子可以聚在一起,再也不用一年又一年只能览岳思故乡了。”老刘谈到这里,略感欣慰的笑了笑:“我家的农庄,只要是情况属实的脱贫户,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帮助就业。”
盛夏,正是石关乡“农忙”之季,不远万里而来的“尊贵客人”让原本宁静的小山庄变得热闹起来。养生茭白成了客人打卡的必备美食,其不断扩大的美名向全国递出了“高山茭白之乡”的名片;青山绿水造就的“天然氧吧”是游人理想的“避暑圣地”;漂流垂钓、狮子洞山更是引得游人络绎不绝……“县城的几大旅行社我们都有合作,客人如果提前说需要交通或者其他附加服务,我们都会安排好。”老刘介绍。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了来找老刘商讨如何开发当地旅游产业的刘坤宇,年轻的创业者满怀激情的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看中了石关乡旅游开发的大好前景,同时还有政府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我们才带着梦想来到这里。”
清溪行馆。王博宇 摄
同样怀揣梦想的,还有在温州创业有成的李叶龙。他选择回到家乡,建起占地面积为一千二百平方米的民宿。十座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经由空间、色彩、材质的变奏,徐徐展开一场空间戏剧。清溪行馆,为全面振兴时代石关乡的农家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和普通农家乐不同,清溪行馆希望打造一个梦和心可以安放的田园生活体验空间。”交谈中,李叶龙吐露出他的心声:“乡村旅游要想提质升级,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必须要下功夫。传统农家乐的市场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点,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避避暑和农家体验了。未来想要进一步提质升级,还需要不断创新理念与实践,尝试通过引入中高端市场来促进消费。”
花砖奏鸣处,静听鸟度屏风。清溪行馆依托二祖山推出了“禅”文化,竹尖禅房一时成为不少网红的打卡圣地。
清溪行馆。王博宇 摄
提及清溪行馆,老刘感慨道:“现在做农家乐和以前不一样了,必须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出来,清溪行馆是个很好的例子。”随着网络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老刘的客房在旺季往往供不应求。除了用土色土香的饭菜抓住游客的胃,老刘的农庄还适时推出篝火晚会、下田采摘、鱼塘垂钓等特色活动。这不,老刘还在想着要继续扩大农庄的规模,继续挖掘新的农家元素,加大宣传力度。
2015年,刚退休没多久的老刘就在当地做起了农家乐,“之前这一片就我一家,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五家了。”老刘继续说道:“2020年之前农家乐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推手,现在农家乐要继续发光发热,在振兴路上不断创新,也带着老乡们越来越好!”
今年夏天,满头白发却依旧精神抖擞的仇爷爷和张奶奶算是石关乡的老客人了,他们已经连续两年在石关避暑。将近九十岁高龄的仇爷爷在采访中说道:“从合肥到石关避暑可以过一个舒适的夏天。”一旁的张奶奶则笑着补充:“在石关避暑,完全不需要开空调,连电风扇也几乎用不上。”
走在暮色渐进的105国道,远山朦胧之处,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高低起落的大别山上坐落着一家家农家院落。此刻,桌上被品尝而光的乡间美食仍留有余香,吃饱喝足的客人们已经和当地村民一起乡间游戏。而那飘远的轻纱,又是谁家漫游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