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黄山:从“村字号”IP看乡村振兴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量:21

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一场亮相合肥街头的创意花事,让黄山乡村又一次“破圈”。

英国诗人库柏曾说,“上帝创造乡村,人类创造城市”。乡村是历史文化、绝美山水、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等的集合,是一座城市的超级IP。即便一个村庄并无突出特色,也可以“无中生有”,从当下的审美与市场诉求中创造具有引流能力的记忆符号。

黄山乡村是一个大宝库,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流量密码”,是一个个独特IP,如何把“满天星”聚成“一团火”,让世界更清晰看见中国乡村的幸福模样?

黄山市创新打造“村字号”IP,打出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五张王牌,推出“徽州味 赛村碗”“新农人,周一见”“乡村戏曲节”“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百名村官话振兴”等品牌,以好内容与强运营实现产业链多维拓宽并释放价值,推动从传播到产品到产业的转变,全面奏响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部曲”。

现在的黄山乡村,火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成果,更有一家家乡村咖啡店、书店,一间间徽州美宿,一场场节庆赛事,一个个乡村达人……

01

村碗IP:快到“碗”里来

黄山乡村,从来不缺乏优质农特产品,要做的是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去传播推广,进而带动售卖。“徽州味 赛村碗”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

凤霞桃花鸡、祖源猫耳朵、团结渔亭糕、祁遇十八香、碣石苞芦馃、猴魁茶叶蛋、新安肉丝糕、王村红纸包……70多期徽州美食轮番“上桌”、互相比拼,让市民游客眼花缭乱,也让广大网友大开眼界,更赛出了流量销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快乐、中国人的仪式感,都在饭桌上,而这些“徽州味 赛村碗”都有。

这“碗”里装的是黄山食事。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头牌臭鳜鱼、舌尖美味毛豆腐回味悠长,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享誉世界,民间小吃、特色美味、徽州佳酿独具风情,徽菜美食嘉年华、徽菜博物馆、徽商故里美食主题店又拓展开地道风物的美食版图,让越来越多人因为一道菜奔赴一座城。

从消费端回溯向流通、生产环节,这“碗”里装着特色产业。黄山市大力发展“茶花草鱼”土特产,持续输出田园徽州等“1+7”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壮大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派预制菜,开发“臭黄鱼”等系列特色产品,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中国名茶之都规模初现,越来越多徽菜好物进入长三角城市厨房和餐桌。

从消费端向前延伸至美好生活需要,这“碗”里还装着“诗和远方”。以美食旅游为切口,黄山推动农文旅、商文旅、康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催生出176个乡村微景区,3200余家徽州美宿,百佳乡村书屋、咖啡屋,3700余处乡村旅游业态以及年均百余场乡村文旅活动,遍地都是烟火气,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研学修学、户外徒步、生态康养……满足世人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也带动了村民共享增收。目前,黄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稳居全省前列,3个区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进入全省十强。

02

村创IP:每一种表达,都得到尊重

3月26日,安徽首个地市级新农人协会在黄山成立,扎根黄山热土的广大“新农人”自此有了“娘家”。

这个新鲜出炉的协会,首批会员平均年龄37.8岁,最小的仅2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40%,涉及农村电商、农旅文化创意、乡村规划建设等多种领域。

徐海波是新农人协会的首任会长,也是第1期《新农人,周一见》的封面人物。多年来他深耕农业领域,以科技为支撑,致力打造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于实践中探索的整村流转、代耕代种、土地入股、联合发展的“有农模式”,有力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被评为全国3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之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黄山市创新实施“四千工程”“迎客松英才计划”,唤来新乡人、唤醒原乡人、唤回归乡人,推动千余名徽创客、设计师、艺术家等新力量人才扎根黄山,开展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创富实践,以科技改变传统农业,以创意激活农村发展,以热情点燃农民生活,在广袤田野书写绚烂作品,在黄山尽情绽放光彩。

与此同时,《新农人,周一见》应运而生,每周以“海报+”形式立体展示黄山新农人风采,截止目前,已有近百名像徐海波这样的新农人走进大家视野。

在他们的带动下,黄山乡村越来越有“乡村都市”的模样,迎来越来越多背包客、投资客。如“海归”郭山秋韵,被黄山区焦村镇汤家庄村的山水环境、独特韵味深深打动,成立“从筑”乡村运营品牌,参与汤家庄村和美乡村建设,和村集体一起盘活闲置农房,吸引了来自北京、合肥、哈尔滨、武夷山等地的人先后在此或开办民宿等业态、或举家落户,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同成长,激活“一个村”。

03

村戏IP:村村有好“戏”

天高气爽,农闲时分,男女老少涌向村中空地,聚拢在临时搭建的舞台周边。台上,铜锣声响,戏腔婉转悠扬。台下,村民聚精会神,欢笑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类似画面,不只是童年回忆,也不再是春节限定,而是黄山乡里乡亲的生活常态。

戏曲是乡村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以传统艺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送戏下乡”。

黄山是徽文化发祥地,传统戏剧在这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发轫于此的徽剧是国粹京剧的前身,目连戏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活化石”,围绕传统戏剧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活场景、社交场景乃至消费场景在黄山自古有之。

走进新时代,脉动乡村振兴,如何以具象化、小切口答好“城与乡”“传承与发展”的时代命题?

黄山市把“戏曲进乡村”作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持续举办乡村戏曲节,打响“徽州有戏 田野乡音”品牌,将“文化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白天是村民、晚上成戏曲主角等主客共享新场景,让乡村成为丰富生活内涵、发现时代价值的“梦里老家”。

从一个戏曲下乡活动,成长为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进一步焕发乡村文化活力、放大乡村多重价值的传播品牌、产业品牌,“徽州有戏 田野乡音”正持续散发新的芬芳。

从传统戏剧本身而言,不仅是戏曲节,相关艺术季、音乐节、摄影季、非遗大展、文物游径、文旅推介等场景都能看到戏曲元素的传播、转化。

再看以传统戏剧为代表的非遗民俗,也在不断拓展,从特色演艺到文创产品,再到对徽墨、歙县、鱼灯为代表的非遗产品旅游体验功能的挖掘,一批非遗村、康养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写生村、美食村等徽州文化主题村的不断涌现……

典型带动、整体联动,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展现出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戏台越来越宽广,精彩“好戏”自然一场接一场。

04

村赛IP:发现美 创造美 分享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此过程中,创意设计和艺术改造已经成为赋能乡村建设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黄山市创新提出乡村生活美学设计,举办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乡村生活美食设计公开赛、2024青春长三角(大黄山)中国高校创意设计公开赛等系列赛事,目的就是携手长三角高校智库,汇聚全球创意美学,撬动自然生态、徽州村落与艺术赋能的共生效应。

黄山乡村是画里乡村,是当代乡村生活美学的散文诗,拥有无限设计空间和创意可能。

近几年,黄山市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一方面,创新实施和美乡村建设“五微”行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改精提,点线面结合、镇景村一体化绘就全域大景区大花园;一方面,持续推进艺术乡建,打造“村ART”,英泽艺术馆、水松石山房、水天一舍美术馆等一批艺术空间,新潭长源、奕棋朱村、诗画莘墟等一批艺术家聚集区,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在黄山乡村得以重现。

不无夸张地说,虽然三大系列公开赛刚拉开第二届帷幕,但全球艺术家群体、各类设计师面对的是享誉世界的设计场域,是挥洒创意的最佳“理想地”。

以赛为媒,流行创意美学与顶级乡村生活美学双向奔赴,就像“爽文主角”遇到“天选合伙人”,随时随地都能演绎出精彩故事、成就创意经典,正重构这片土地的价值与活力,让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大。

05

村官IP:从入“局”到破“局”

“在渔临,我们见证了民族团结散发的勃勃生机,也看到‘微改造 精提升’这般绣花功夫的精巧之美,美美与共,我在这里等你共赏渔临之美。”最近,中国好人、休宁县源芳乡渔临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健亮相第205期《百名村官话振兴》,说起家乡的点滴变化眼里有光、话语铿锵。

乡村振兴干得怎么样?话振兴?怎么话?谁来话?

去年4月起,黄山市先后开设“乡镇书记话振兴”“百名村官话振兴”两大专栏,近300名乡镇、乡村书记从“幕后”走到“台前”,化身镇村“代言人”“推介官”,用朴实生动的话语全面展示各地和美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共同铺展开不同场景的“新安山居图”。

乡村是个大舞台,干好工作既要有能力,还要有情怀,还得充分调动“村官”积极性,让甘愿下乡、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建设家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去年以来,黄山已有百余名乡村书记赴丽水、湖州、袁家村等地沉浸式学习感悟先发地区“无中生有”的首创、“点石成金”的智慧、“莫名其妙”的闯劲,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在实践中淬炼出更多懂党建、善管理、强经营的“多面手”,形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挺“村官”还需顶力支持。黄山市自上而下顶格推进重点乡镇、村建设,连续13个月召开重点乡镇和景区(街区)改造提升专题调度会,从市委书记、分管农业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到区县委书记、乡镇书记、乡村书记,逐级“领任务”、逐项快推进,推动不间断地百日攻坚,从一条街、一条路到一个村、一个景区、一个乡镇,再向全域拓展,焕新了环境风貌,打开了思想空间,丰富了场景业态,为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循着春意,“村字号”IP正在开启属于黄山的美好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美好也绝不止此刻。